劉仰:美國的齷齪心態
劉仰
·
2010-09-20
·
來源:烏有之鄉
近幾十年來,有一種心態長期主導中國的主流精英界,即,盲目相信美國對中國是友好的。這種心態的更深入的認識基礎是,認定美國是人類文明的代表,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必然。因而美國意味著先進美好的一切。當中國處處以美國為榜樣走向美好的未來時,我們對美國只有無盡的羨慕和無限的崇拜。跟在美國屁股后面學都來不及,怎么可能對美國還有一點懷疑和防范?然而,中國精英界的這種美奴心態,在一系列的事實面前,已經被證明是幼稚的,甚至是有害的。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并不像美奴精英夸口的那樣對中國那么友好,美國在經濟政策上經常刁難中國、束縛中國的手腳,要求中國為美國的利益承擔更多的義務,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對此,我們可以認為是西方國際政治的慣例,在拋棄對美國的盲目崇拜后,也沒必要大驚小怪。用中國古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中國的某些精英們總把美國說成是天使、當成是天使,實在是非常天真,中國古話的基本常識已經在精英們的頭腦中被遺忘了,他們就像一個小孩子信任爹媽一樣信任美國,長此以往,對于中國害莫大也。
在中國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美國利用臺獨、疆獨、藏獨等等分裂勢力不斷給中國制造麻煩,已經是很清晰的事實。最近,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突然發難,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借助美國和韓國利用可疑的“天安艦”事件在東北亞地區制造的緊張局勢。因為,美國的目標就是針對中國。日本最近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舉動,不過是借了美國刁難中國的“東風”而已。看著美國這個黑社會老大對中國耀武揚威,小日本作為跟班也跟著起哄,想撈一塊骨頭吃。
無論如何,一部分美國人對于中國是有敵意的,另一部分美國人,至少也把中國當成是潛在的競爭對象。其實,競爭很正常,只要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大家各自追求公正的競爭結果,也沒什么不好。但是,美國總是不愿接受公平競爭的結局,強迫人民幣升值便是一例。除此之外,美國面對自己日益頹敗的局勢,見不得窮人吃肉的齷齪心態最近瘋狂爆發,除了利用“天安號”事件公然制造東北亞局勢外,還想方設法地利用其他一些能夠給中國制造麻煩的因素。
藏獨勢力是美國對中國很不友好的一個事例,但是,藏獨畢竟不得人心,在中國包括西藏地區也沒有多大的市場。隨著達賴喇嘛年事已高,藏獨的未來岌岌可危。于是,不甘心失去這個搗亂工具的美國,最近又做了一個新的動作。9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在美國科羅拉多山區的一個營地,舉行了一個紀念碑的揭幕儀式,其碑匾上的文字是“西藏自由斗士榮譽紀念碑匾”。為什么?因為早在西歷1958-1964年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這個地方培訓了大批來自西藏的武裝叛亂分子。美國中央情報局當初挑選這個地方的原因是,這里的自然條件與西藏比較類似。美國軍事教官在這里培訓西藏叛亂武裝,然后將他們空投到我國西藏地區,并提供經費和武器,從事殺人放火的暴力恐怖活動。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當今世界的暴力恐怖活動,美國就是始作俑者。
事實上,美國當年培訓西藏叛亂武裝,并非是為了幫助西藏民眾提高生活質量,只是為了給中國政府制造麻煩。反過來說,只有中國政府解放了廣大的西藏農奴,讓他們擺脫了受奴役的地位,而美國和部分西藏流亡人員,就是想破壞這個結果,以恢復他們昔日在農奴頭上作威作福的地位。號稱代表先進文明的美國,就這樣與企圖在西藏恢復奴隸制的藏獨勢力結合在一起。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由于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不得不通過中國尋求解決,因此也中斷了對西藏叛亂武裝的支持。這一中斷造成幾個結果,一是,當初被美國培訓的武裝叛亂人員有一種被美國拋棄的怨婦心態;二是,境外藏獨勢力后來在中國西藏地區的搗亂,依然沿襲美國傳授的暴力恐怖手段。三是,有美國支持尚且不能成事,失去了美國直接的經費、裝備支持,更是蚍蜉撼樹。
臺灣海峽兩岸中國人的骨肉親情畢竟血濃于水,目前海峽兩岸的緊張關系已經有較大的改善。新疆地區在美國支持的暴力恐怖活動之后,由于我國政府應對有力,疆獨勢力也難以獲得廣泛的支持。于是,美國又把陳年舊事找出來,在科羅拉多山區營地,為所謂西藏“自由戰士”樹碑,一方面是安慰一下當年被美國拋棄的藏獨暴力武裝分子,另一方面也是為新的藏獨暴力恐怖活動打氣,試圖將多年前的僵尸重新復活。因此,這塊碑匾上的文字把當年的藏獨暴力恐怖分子說成“是最棒和最勇敢的一代”。雖然美國把這部分藏獨暴力恐怖分子死馬當活馬醫,并不能撼動我國對于西藏的主權,但是,不久的未來,如果藏獨勢力在美國的打氣之下,再干出一些殘忍的暴力恐怖活動,也不是沒有可能。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面對美國如此赤裸裸的無恥行徑,某些中國精英如果還執迷不悟,繼續鼓吹美國的善良、文明,要么是有眼無珠,要么是別有用心,廣大中國民眾已經日益看清他們的嘴臉。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