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2007版《不列顛百科全書》詞條:
Freemasonry 共濟會制度簡介
我在何新博客中揭秘英美最神秘的政治和金融組織共濟會后,有人仍表示難以相信。其實權威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2007年中文版)中也有關于共濟會的詞條“Freemasonry 共濟會制度”,內容如下:
“世界上最大的以互助為宗旨的秘密團體共濟會(Free and Accepted Masons)所奉行的信條和實踐活動(何按:原文如此)。
共濟會制的傳播是由英帝國的向外擴張引起的,迄今仍盛行于英倫三島及原來英帝國范圍各個國家內。
共濟會制起源于中世紀的石匠和教堂建筑工匠的行會制度。隨著教堂建筑行業的不景氣,一些投入施工的石匠行會的分會開始接受名譽會員,以便補充他們日益減少的成員數目。近代的象征性共濟會及其制度就是由一些這樣的分會演變而來的。
尤其是在17和18世紀,這條象征性的共濟會制度又吸收了古代宗教團體及騎士兄弟會的儀式及舉行儀式的場面。
1717年,共濟會的第一個聯合組織“共濟總會”(Grand Lodge)在英格蘭成立。共濟會制幾乎自其出現之始就受到各宗教團體的反對,特別是天主教的反對,同時也遭到不同國家的反對。
共濟會制常被誤認為是一種基督教會的制度,其實并非如此。不過,它卻包含許多宗教成分:其信條強調道德、慈善以及遵守當地法律。會員必須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并堅信靈魂不滅說的成年男子。然而事實上,一些分會歧視猶太人、天主教徒和有色人種,因而受到指責。
一般說來,在使用拉丁語族語言的各國中,共濟會制吸引著自由思想家及反對教權的人士,而在操盎格魯—撒克遜語的諸國,會員多是白人新教徒。
多數國家的大部分共濟會分會將成員劃為3個主要等級:學徒、師兄弟及師傅。許多分會中存在為數甚多的等級,均置于3個主要等級之上,有時竟達千種之多。這些組織內部的特點,往往因國家不同而差別甚大。”
這個權威詞條里透露了共濟會組織的若干基本特征:
1、秘密性
2、意識形態性,傳播“自由主義”宗教
3、為大英帝國的海外擴張服務
4、內部等級森嚴
5、吸收了古代宗教團體及騎士兄弟會的神秘儀式
6、復雜的宗教屬性
7、迄今仍盛行于英倫三島及原來英帝國范圍各個國家內(包括美國)。
這就鐵證如山地證明了,共濟會的現代存在絕對不是一種神話,而由此可見我們中國的精英對西方世界的認知、了解實際又是何其之少。
據我研究:共濟會是17世紀初在英國最早建立的一個以成年男性精英為成員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組織。共濟會在17世紀后期擴展到海外,包括歐洲和北美,以及整個英屬殖民地。共濟會抱負遠大,其目標是建立在共濟會領導下的世界帝國——“世界新秩序”。共濟會的存在具有三位一體性:政治組織性、金融組織性和宗教組織性。
現代共濟會的總部在英國和美國,其經濟來源是英、美金融財團。發行美元的美聯儲是一家私人金融組織,從其建立之初,其成員都是共濟會家族。讓各國政權依附于美國和英國,支配各國金融和銀行是共濟會現代活動的主要目標。
共濟會精英滲透并控制了英美名牌大學。早在18世紀,亞當•斯密就曾得到英國共濟會的資助。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派經濟學家的新自由主義教義布道,也得到美英共濟會背景的美國基金會支持。
【我從西方歷史資料中還了解到:英國共濟總會誕生于1717年初。16世紀后期,由于文藝復興后期哥特藝術的衰敗,使得擅長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師(石匠)們遇到了困難。1666年的倫敦發生大火災,宗教中心圣保羅大教堂被焚毀。為大教堂重建需要巨額資金和王室政治上的支持。1717年,在倫敦的石匠公會總部,建筑師、猶太金融家、王室成員集會,決定聯合起來合作,由此組建了英國共濟會總會。】
1985年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共濟會”做這樣的解釋:
“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團體,旨在傳授并執行其秘密互助綱領。共濟會的傳播是由英帝國的向外擴張引起的。……常被誤認為是基督教組織,……其綱領強調道德、慈善以及遵守當地法律。會員必須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并堅信靈魂不滅說的成年男子。……多數國家的大部分共濟會分會將成員劃為3個主要等級:學徒、師兄弟及師傅”。
安國政根據前蘇聯資料主編的《世界知識大辭典》中記載:
共濟會“原則上參加者都是男性,相互間通過神秘的方式進行聯系……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能與各種宗教、哲學思想并存。”
綜上所述,現代意義的國際共濟會實際是一個在英美金融財團領導下的集金融、政治、意識形態三位于一體的跨國組織。共濟會與歐洲18--19世紀傳播英國自由主義的啟蒙運動有直接關系。但是目前在所有的世界歷史書中,幾乎沒有一個字提到近代共濟會的重大歷史作用。原因就在于共濟會組織至今仍諱為人知的高度隱秘性。實際上,國際共濟會認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最終使命迄今仍未完成!
但是,縱觀17世紀以來的整個世界近代現代政治經濟史,幾乎無處不可以看到共濟會的身影。共濟會就是斯密所說的那只“看不見的手”——它推動一些國家走向繁榮,讓另一些國家走向崩潰。
20世紀的冷戰,實際是以共濟會領導下的西方國家為一方,以國際共運組織為另一方的兩大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國際體系爭奪世界控制權的斗爭。冷戰最終以西方共濟會一方的勝利而告終。因此冷戰后所謂“全球化”和“國際新秩序”,就是英美共濟會所設計的全球政治、金融和市場資源分配的新秩序。
近年被陸續爆光的1995年的舊金山國際精英會議,2006年的倫敦共濟會高峰會議,以及奧巴馬今年5月在澳大利亞講世界資源無法讓中國人過好日子的談話——表明了英美共濟會精英對于世界未來的真實而隱秘的看法。
參考資料:
1《不列顛百科全書》 2007年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不列顛百科全書》又稱《大英百科全書》,第一版于1768-1771年創始于蘇格蘭愛丁堡。20世紀初該書版權歸美國人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該書素以學術性強、權威性高著稱。
2《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85。
3安國政,《世界知識大辭典》198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