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或是一場陰謀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卓銘 張旭 北京報道 2010-06-09
核心提示: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的3名專家從生產達菲的藥廠收受賄賂,有意制造了甲流病毒的恐慌。
《英國醫學期刊》和英國調查采訪局6月4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的3名專家從生產達菲的藥廠收受賄賂,有意制造了甲流病毒的恐慌。
受賄賂的世衛組織專家分別為: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病理學專家弗雷德·海頓博士、密歇根大學的阿諾德·蒙托博士,以及萊斯特大學的卡爾·尼科爾森博士。作為回報,這3人為廠商出謀劃策,并使世衛組織聽從他們的建議,使達菲成為治療甲流的首選藥物。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達菲為羅氏制藥獨家生產。調查結果稱,各國政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大量購買達菲,為羅氏公司等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這項調查結果還指責了葛蘭素史克公司,但沒有提及相關產品。不過,在中國市場,羅氏公司生產的達菲和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樂感清,一度是官方公認的兩種主要的防治流感藥物。
無獨有偶,歐洲委員會議員代表大會下屬社會、衛生委員會日前在法國巴黎發布的報告也認為,世衛組織沒有如實評估甲流威脅,疫情對策引起“廣泛且不必要”恐慌,致使多國家因采購達菲、疫苗等浪費巨額資金。
但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新聞官陳蔚云6月9日在給本報的書面回復中表示,“我們沒有過度渲染和夸大這個危險,一直認為疫情存在不確定性。我們接觸各類機構以尋求幫助,避免疫情擴散。同時努力保證收集的信息不被企業或其他利益相關方所左右。”
對于世衛組織專家“涉嫌賄賂”的指責,陳蔚云表示,“所有專家都簽署了保證書,以保證制衡和不被商業利益所左右。”
去年6月,世衛組織把甲型流感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級6級,這是該組織41年來首次將流感警戒級別提升至6級。
但是這一做法幾乎從一開始就存在質疑。一個名叫沃爾夫岡·沃達格的德國流行病學專家早前就提出:甲流疫情其實是“本世紀最大的醫學丑聞之一”,“在我們眼前,其實只有輕微的流感和一場造假的疫情。”
今年1月份,歐洲委員會決定對世衛組織的甲流對策是否恰當進行調查,而主持這場調查正是沃達格。
另外,據本報記者了解,為回應外界質疑,世衛組織已組織專家成立獨立調查小組,審查自身應對甲流疫情的措施。
附文:
甲流專家組三成與藥企有染
世界衛生組織聲稱無礙決策
日期:2010-08-12 作者:杜鵑 來源:新華社
世界衛生組織11日公開,一個由15名專家組成、專門評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緊急委員會中,5人與制藥企業存在關聯。但世衛組織堅持認為,這一點不足以把這些專家從緊急委員會中除名。
首次公開身份
自去年4月發生甲流疫情以來,這個緊急委員會負責評估疫情并向世衛總干事陳馮富珍提出應對建議。緊急委員會由澳大利亞熱帶疾病教授約翰·麥肯齊領導,其他14名成員幾乎沒有被提及。他們的“神秘身份”11日首次為外界知曉。這些成員來自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大多數是科研人員和流行病學家,還包括一名塞內加爾外交官、泰國和智利公共衛生官員、兩名國際航空旅行和衛生專家。
五個藥廠顧問
宣布流感大流行結束第二天,世衛組織公開緊急委員會成員身份,其中5人與制藥企業存在或曾經存在利益關系。其中,美國疾控中心的南希·考克斯獲藥企組織國際藥品制造商協會聯合會資助,開展流感疫苗研究。
美國教授阿諾德·蒙托為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瑞士諾華公司、羅氏(制藥)公司、美國百特公司等提供流行病和季節性流感研究領域咨詢;他還于2007年至2008年得到法國制藥商賽諾菲集團資助,實施流感疫苗臨床實驗。
委員會成員約翰·伍德,帶領英國國家生物標準和控制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為疫苗生產商賽諾菲巴斯德公司、澳大利亞CSL公司、諾華公司、國際藥品制造商協會聯合會等開展流感疫苗研究。
瑪麗亞·贊邦教授,英國衛生防護局感染病中心研究員,得到賽諾菲、諾華、CSL、百特、葛蘭素-史克等多家公司資助。
英國人尼爾·弗格森,2007年前任羅氏和葛蘭素-史克公司顧問。
保密只為避壓
雖然承認部分緊急委員會成員與藥企“有關系”,但世衛組織認為,這不足以讓這些人“從緊急委員會成員名單中除名”。世衛組織強調對緊急委員會成員身份保密是為使成員免遭不適當的壓力。
甲流大流行期間,多家制藥商出售大批甲流疫苗,不少歐美國家因過量購買而“囤貨”。歐委會下屬委員會6月初發布報告,指認世衛組織制定對策時不夠透明,采納與藥企“有染”專家的建議,鼓勵各國政府擴大疫苗采購量,帶給藥企豐厚利潤。 杜鵑(新華社供本報稿)
羅氏藥品非法流入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卓銘 北京報道 2010-09-10
核心提示:盡管莫衷一是,但醫院藥品來源渠道的混亂已是事實。是醫院公然走私藥品,還是羅氏涉嫌參與非法銷售,抑或是臨床試驗存藥流入市場?沒人能給出答案。
上海羅氏制藥正處在一片忙亂之中。9月10日,羅氏新聞發言人曹勇向記者表示:“失明患者的確使用了羅氏的產品,我們正在召開緊急電話會議商討此事。”
9月9日,上海市衛生局通報稱,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多名患者在接受眼科注射安維汀(通用名貝伐珠單抗)治療后引發不良反應,出現眼部紅腫、視力模糊等癥狀,其中部分患者幾乎失明。上海市衛生局給出的初步診斷意見是“眼內炎”。
9月10日上午,上海市衛生局再次確認,接受注射治療的患者共116人,其中61人發生不良反應。
安維汀是今年2月26日剛剛通過國家藥監局進口審批的藥品,生產商為瑞士羅氏制藥。曹勇確認:“盡管獲得了藥監局的批文,但這個藥品沒有正式上市,也就是說國內任何正規醫院和正規藥房是買不到這個藥的。”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文號后,新藥上市還需經過發改委定價審批等環節。
某上市制藥企業高層介紹:“據我了解,安維汀預計今年10月在華上市。現在可以明確的是,這藥還沒上市,就開始大規模使用了。”有消息稱,自2006年該藥已經在國內大規模銷售。
對此,國家藥監局新聞處處長申晨表示:“衛生部和上海衛生局正組織專家調查此事,藥監局不便發表意見。”
移花接木:
抗癌藥流入醫院眼科治療
安維汀曾是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明星抗癌藥物,2004年在美國獲批上市,是美國FDA批準的第一個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目前被批準用于五種腫瘤的治療: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惡性膠質瘤和腎細胞癌。
2009年3月羅氏斥資468億美元收購基因泰克100%的股權,安維汀也隨之劃入羅氏旗下,并順勢成為羅氏的暢銷藥,2009年銷售額達到59億美元。
在各國獲批的適應癥中,安維汀僅是一個癌癥治療藥物,并不能用于眼科。曹勇確認:“安維汀在中國獲批的唯一適應癥是轉移性直腸癌,沒有批準用于眼科治療。而且未來也沒有在中國增加眼科適應癥的計劃。”
然而很多國家在治療實踐中發現,安維汀對老年人常見的濕性黃斑變性有很好的療效,甚至比羅氏旗下另一款專治黃斑變性的藥物樂明睛(雷珠單抗)效果更好。
2010年7月7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在接受立法會質詢時表示:之所以沒將樂明睛列入醫保基金資助范圍,正是因為在比較安維汀和樂明睛的療效和成本。同時周一岳介紹:“雖然安維汀的注冊用途并非治療濕性老年黃斑變性,但在注冊適應癥外使用該藥物用于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在國際間頗為普遍。”
據了解,除上海市一院以外,國內很多醫院也將安維汀用于眼科治療。而且美、英、德等六國正在進行安維汀用于黃斑變性治療方面的研究,結果將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公布。
記者咨詢多位專家,均表示聽說過安維汀用于治療眼病,但從未發生過嚴重不良反應。曹勇表示:“此次事件不會影響到安維汀作為直腸癌治療藥物的上市進程。”
9月10日上海市衛生局的通報顯示,沒有病人因注射而失明,目前已有56人情況好轉。但通報中并未明確此次使用的安維汀的來源。
藥源質疑:未上市卻已銷售數年
上述藥企高層表示:“2006年左右這個藥品就開始在國內銷售,不是通過正規的進口渠道,但的確很多人在用。”
羅氏制藥未上市的藥品,何以在上海知名醫院大量銷售使用?對此所涉各方皆諱莫如深。
曹勇表示:“我們沒有辦法替上海第一人民醫院解釋什么,只能說國內正規途徑是買不到這個藥的。”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綜合部部長許銘介紹:“抗腫瘤藥物個人走私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如通過網上訂購,從印度、香港等地帶入境等方式。但正規醫院的集體行為,很難用個人走私來解釋。”
據了解安維汀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多年,并與國內多家醫院建立臨床試驗關系。曹勇也承認:“在直腸癌臨床領域,是與上海一院有過合作,但現在臨床期早已結束。”
上述藥企高層表示:“上市之前就開始銷售,國內制藥企業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也從未聽說過這種事情。但從這次事件來看,醫院肯定存在銷售行為。”許銘也表示:“如果是新的臨床試驗,是必須與患者簽訂協議的。”
但現實中的銷售比比皆是。記者隨意在網上查詢就能發現,包括海虹醫藥網在內的國內主流醫藥電子商務網站上都能查詢到該藥的銷售和價格信息,一支規格為100mg/4ml的安維汀價格為2450元。“這些藥除了走私,就沒有別的渠道了。”上述人士表示。
對此,許銘認為:“外企做事比較嚴格,應該不會走私藥品進行銷售,我想醫院應該最清楚藥的來源。”上述人士也認為:“臨床階段用藥一般會產生多余,醫院銷售這部分藥品也是一種可能。”
盡管莫衷一是,但醫院藥品來源渠道的混亂已是事實。是醫院公然走私藥品,還是羅氏涉嫌參與非法銷售,抑或是臨床試驗存藥流入市場?沒人能給出答案。
記者試圖聯系上海市一院宣傳科,科室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稱:“所有信息都通過上海市政府統一發布,醫院不再另行發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