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文明的抉擇 另類全球化與全球命運共同體

黃鈺書 · 2010-08-24 · 來源:《臺灣立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文明的抉擇 另類全球化與全球命運共同體

黃鈺書

全球化目前陷入困局。當前的全球化體系把人類推到十字路口上。我們面臨的是文明的抉擇。未來人類和所有生物的命運,都將取決于你和我每一個人今天的抉擇。

 
▲每天有2.4萬人因饑餓死亡,即每3.6秒就有一個人餓死,其中75%是孩子。有10億人長期饑餓。每年有6百萬孩子在5歲前因營養不良而夭折。圖為2009年8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與薩爾瓦多政府合作,提供薩國境內缺乏經濟來源的學生米飯、玉米、豆類、牛奶與糖等食物。


布雷頓體系奠定全球化雛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建立的布雷頓體系(The Bretton Woods System),奠定了當前全球化體系的雛型。在過去40年,這一體系達到高峰。而在近數年間,全球化體系出現危機并且陷入困局。當前的全球化體系有兩大構成部分:

一、全球自然資源的掠奪和壟斷;

二、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建立。

兩者相輔相承,互為表里,是全球化體系的主要機制,也是當今全球危機的根源。

當前的全球化體系體現了過去5百年以全球資本主義發展為核心的文明觀。它組織了規模史無前例的物質生產,也把全球生態體系推向崩潰的邊緣。這套文明價值觀已經走進死胡同。人類文明要可持續地發展下去,而且真正堪稱「文明」的話,必須超越當前的全球化模式。本文提出5種視野以供大家思考:

1.全球規模的生態保育

2.全球規模的另類貨幣運動

3.適度規模的存活體系(appropriate livelihood system)

4.新價值觀:結合本土生態圈和全球視野的心靈運動

5.全球文化與存在多樣性(existential diversity)

即使全球化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對于無論是支持抑或反全球化的人,全球化仍然只是一種模糊的直覺。無論是擁護抑或反對全球化的運動,往往缺乏全球化視野。這與其說是由于什么多元細碎視角的「后現代性」,倒不如說是因為全球化本身是很復雜的現象,掩蓋在重重迷霧里,以致連在反對它的旗幟下聚集的人,其實大部分也看不清楚它的面目。全球化是我們這個年代里最令人目眩的現象之一。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為全球化體系的所宣揚的價值與其實質內容,一直處于深刻的矛盾之中。數百年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以兩場有史以來最血腥的大戰來告終。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人類社會在文明的灰燼中再起步時,不是去深刻反省為什么數百年的政治和經濟活動(表現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跟文明的理想(主要表現為啟蒙運動的價值觀)明顯背道而馳,而是急于確立新的游戲規則,新的格局,好讓古老的游戲可以用新的面貌繼續下去。

人們有GUTs去理解全球化嗎?

當前的全球化體系,說到底正是數百年來侵略性資本主義的歷史延續。所以現實和價值理想的矛盾,一直無法彌補。例如高舉著自由和民主旗幟的美國,為了維護它的經濟和外交利益,多年來一直在全球支持和扶植罄竹難書的獨裁政權,甚至恐怖分子。主流傳媒和主流學術界一直要做的,正是怎樣解釋掉(explain away)這明顯不過的矛盾。近幾十年來全球傳媒和學術界的主調,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正是其佼佼者。而近年可以讓大部分人暫時忘記這個矛盾的,便是對自由貿易的期盼。

全球化各式各樣的代理人: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和某些以促進發展和慈善為名的NGOs等等,很明顯向富裕國家的利益傾斜,可是為什么貧窮以至較不富裕的國家領導者,會屈服于這些國際組織開出來的苛刻條件呢?除了歸咎于某些國家腐敗無能的領導者之外,還有國內某些利益集團可以從中得益,此外最重要的,當然是大部分國家希望,接受這些條件可以讓他們即使是匍匐著也要進入全球化俱樂部,幻想總有一天可以爬起來躋身最富裕國之列。

最簡單來說,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就是全球不公平貿易(Global Unfair Trades)的擴張。而GUTs所極力嘗試掩藏的核心,正正是赤裸的自然資源掠奪戰。

自由貿易,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普世宗教。它掛在各國政策制訂者的口邊,來鞏固自己無可置疑的權威性,被供奉在神圣的學術講壇上,被億萬的窮國人民日夜期盼著:希望那神圣的「看不見的手」能從貧困深淵里拯救他們。盡管政策制訂者總是弄得國家一塌糊涂,學者始終無法自圓其說,窮人依舊那樣貧困,我們對自由貿易的信仰仍然那么堅固,這正是這個宗教的強大之處。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神學,經濟學家是這個時代的牧師,傳媒是這個時代的教堂。

這是希望的政治,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意識/欲望型態壟斷了人類的集體希望。全球化提倡者所描繪的天堂仙境是:全球在科技和自由貿易體制下整合成統一市場,于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那源源不絕創造出來的財富。

也許社會里某些階層確實能受惠于國家投身不平等貿易,可是參與全球化的國家,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愈來愈陷入所謂的M型兩極化。全球化代表的利益,是多層次的。而即便在富國里,不同的利益集團都會發生沖突。粗略劃分,受全球化影響的人落入4種類別:

1.全球化的主要玩家:金融資本家,壟斷性跨國企業及其代理人(金字塔頂層);

2.某國內直接受惠于全球不公平貿易的階層及其代理人(數量愈來愈難增加);

3.因為所謂的下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而間接和暫時受惠于經濟發展的人(數量正在縮減);

4.受不公平貿易和資源掠奪而受害的人民以及其他物種的生命(一直以來乃至可見將來都是大多數)。

窮與富的迷思

20世紀最后10年,全球化自由貿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世界的絕對貧窮人口并未減少。1990年世銀估計,當時全球每天生活費在2美元以下的人口有27億。到了2001年,數目還是一樣。有人會辯稱這1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即是意味絕對困窮人口實際減少了。但也要考慮這2美元的購買力在這10年下降了。

可是我們要小心,用貨幣收入來界定貧窮往往具有片面性和誤導性。較好的指標可能是每日平均攝取熱量和整體生活質素(衛生醫療教育等),并且考慮文化貧窮的問題。例如,即便全球的人每天都能有3美元的生活費(按國際標準全球貧窮問題就解決了),也不保證一定是有尊嚴的生存方式,如果要每天工作12至16小時來賺取這2美元,那肯定是低生活質素和文化貧困。

反之,也存在貨幣收入低增長、生活質素卻大大提昇的另類發展模式,例如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經驗。該地的識字率和平均壽命甚至比美國某些地區還要高。相反,在印度其他地區,在自由化進行如火如荼的1990年代,窮人的平均攝取熱量卻下降,以致當今有2億3千3百萬人口營養不良。3歲以下的幼童達46%營養不良。

可是熱衷全球化和自由化政策的印度政府,卻通過統計學花招,把貧困線的基準由1970年的每天攝取2千4百卡路里一直降至1,890卡路里,以至今天只有4分之1的人口被界定為貧困,營造出作為全球化成功典范的閃亮印度(Shinning India)假象。可是與此同時農民因為債務而自殺的情況卻日趨嚴重。

總之,關于貧窮的概念、討論和統計,往往帶有嚴重的偏見和誤導性。聯合國、世銀等機構高調關注貧窮,可能只是繞一個圈來提倡GUTs。

然而有些數字卻是絕對的,例如現在每天還有2.4萬人餓死,即每3.6秒就有一個人餓死,其中75%是孩子;假設你花15分鐘來讀這篇文章,從開始讀到讀完,已經有250人餓死了。有10億人長期饑餓。每年有6百萬孩子在5歲前因營養不良而夭折。不是全球缺乏食物(美國每年丟棄的食物就足以喂飽所有加拿大人),也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我們有能力從地球最偏遠的角落榨取自然資源,卻對蹂躪全球的種種人道危機坐視不理,這是人類文明的恥辱。

我們可以用這個鮮明的例子來說明:根據《租稅正義網絡》(Tax Justice Network)的估計,全球僅僅是最富裕的一小撮人,收藏在避稅天堂的私人財產,已經達11.5兆美元(Tax Justice Network 2005, pp. 34-7)。這些財產每年的收益,估計達8千6百億美元。只要向這一部分征30%稅,每年便有2,550億美元,足以全數資助聯合國所訂的千喜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計劃。換言之,我們談的還不是什么均富的激進理想,而是僅僅以超級富豪們利用全球化體系所逃避的稅,已經足以解決全球的貧窮問題!全球化究竟正在為誰服務,不是很清楚嗎?

在當前的全球化體系機制下,經濟學家津津樂道經濟發展的下滴效應(不理其他的,只管把餅做大,自然人人得益),不會自然發生。更大程度上在進行的,實際是財富的上吸效應。

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相對貧窮。過去50年間,國際財富增加了7倍,世界一半的人口卻未能實際受惠。目前14%的世界人口控制了超過全球78%的GDP。當聯合國、世銀等機構量化出一條絕對貧窮線,高調向貧窮宣戰時,實際上可能是掩飾并繼續推動這造成嚴重相對貧窮的全球體系(支撐掠奪性不公平貿易)。討論貧窮,絕不能離開全球經濟公義(global economic justice)的理念。

劫掠的形而上學

有人會辯稱:這是因為落后國家沒有發展出科技和民主。如果美歐日由于科技發展,僅僅利用本土的資源,便足以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我們也許無話可說;可是它們所消耗的大部分寶貴資源,卻是來自世界各地。

在西方歷史上,科技進步和全球資源掠奪,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雙生過程。電腦技術也許是美歐日發明和改進的,但是缺乏了剛果的鉭(tantalum)(還有亞洲工人的勞動力),就無法制造電腦主機板。

全球化體系服務于美歐日,在全球各地搜刮寶貴資源,不僅無法解決很多天然資源極豐富的國家的貧窮,甚至是很多問題的根源。這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大諷刺。

從古希臘思想到馬克思,我們很易讀出一種根深柢固的形而上學偏見:物質和自然的價值較低下;愈遠離自然,愈有價值。所以知識產權最有價值,工業生產又比農業生產更具價值,男人比女人更具價值。可是悖詭的是,這種精神主義實際上一直服務于物質掠奪。所以先進國家對自然資源豐富的弱國進行資源侵略,給后者帶來苦難時,人們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后者沒有發展出科學精神。

我們別忘記:今天非洲因為長期戰亂而導致的貧窮、饑荒和環境災難,很大程度上是殖民統治遺留的問題。在當代非洲,造成數以百萬計平民死亡的內戰,不少是美英跨國公司,尤其是石油公司背后支援和挑撥的。

曾任國會議員的美國社會運動家麥金妮(Cynthia McKinney)直指:「西方數十年來掠奪非洲的財富,并且默許、甚至協助屠殺非洲人民……一方面不遺余力營造這個神話:非洲今日的問題大部分是非洲人造成的。我們都聽過西方辯稱:非洲問題源于腐敗的政權、根深蒂固的種族仇恨、不成熟的人民。可是我們知道這是謊言。……非洲苦難的核心,在于西方,尤其是美國,意欲掠奪非洲的鉆石、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寶貴資源。前經濟殺手帕金斯(John Perkins)就聽過他的前輩說:『如果想(美國的)孩子活得好,我們就要控制非洲。』」

全球化的過程,也是全球媒體不遺余力在妖魔化貧窮國家,竭力掩飾富國給它們帶來的苦難,然后大肆宣揚:由美歐日主導的自由貿易,將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的過程。

可是國際貿易已經是進行了幾百年的事情。到了今天,美國西歐日本平均每人耗費的自然資源,是第三世界居民的32倍,產生的廢物也多32倍。世界上20%的人口消耗了全球80%的資源(80/20甚至變成了神圣的黃金規律)。最富裕的7分之1人口消耗了50%的石油。即使在美國內部,最富裕的5%家庭擁有的資產值超越95%家庭的所有(所謂的長尾論,又一條合理化不公義的神圣規律)。全球排名首6位超級富豪擁有的財富,超過世界上最貧窮6億人的全部所有。

任何一個心智和情感正常的人,都不禁疑惑:這中間一定出了點問題。經濟道德家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徹底奉行自由市場政策。聽起來好象很熟識?對!宗教家說:你受苦,是因為你不夠虔誠。這個制度是平等的,但一小撮人比其余所有人加起來更加平等。

全球化的病態心理學

這是不幸的異態嗎?這僅僅是因為大家一直沒有好好奉行自由市場政策嗎?撇開作為道德形而上學的那種學院經濟學不說,某些較嚴謹的研究者卻認為,極度不公平其實是全球化貿易的常態。既然歷史上根本從來沒有出現過經濟道德主義者奉若神明的完全自由市場,我們只可以通過建構較嚴謹的理論模型來推測。所羅門(Sorin Solomon)研究隊伍的理論模型顯示:新自由主義式全球化難免導致不穩定性,即是財富不公平地集中在某些地區,以及某些弱勢地區的經濟崩潰(《不公平的危機:全球化的不穩定命運》)。

經濟物理學(Eco-physics)的模型顯示:極端控制貿易和極度放任的自由貿易,都會導致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或某些地區。這是比較符合現實的模型。

無論如何,作為全球化某種程度得益者的我們,每天起床,總有清潔的自來水和電力供應,打開電腦,全球資訊源源不絕,只要我們總能從ATM提取錢,總可以在附近的超市買到食物,自然會想:全球化的確是很好的東西。

為什么會有這種幻象?讓我們看看支撐全球化的三大基建:全球資訊網路、全球金融體系以及原料/人員運輸(所謂的物流)。資本、政治和軍事活動皆依賴這三大基建。借用拉康(Lacan)精神分析學的三分法:象徵(symbolic)、想像(imaginary)和實在(real),我們不妨把三大基建對應全球化的三大領域。全球資訊網路象征了全球化的美好秩序,全球金融體系代表我們的財富想像,而全球物流網,則處理實在的物質能量流動。

「全球化」這符號之所以令某些人亢奮,是因為它代表某種升華了的欲望。只要我們小心排除來自實在領域(the real)的侵擾,活在象征和想像的世界里,就可以繼續沉醉在某種升華的出神狀態(sublime ecstasy)里。象征的領域代表了理想的秩序,而想像的領域,是面對無可避免的沖突時,人們以想像的化解沖突矛盾方式來舒緩焦慮。

可是象征和想像領域總會出現裂縫。金融市場總會一而再出現動蕩,讓我們想像的財富化為烏有,例如最近的次級房貸危機,就提醒我們全球金融的瘋狂流動性。而且實在(the real)是任何秩序都無法完全整合又無法排除的剩余(residue, the redundant, the others),總會一次又一次侵擾我們的好夢。

對很多人來說,全球化的實在物質流通領域,就是體現了財富的商品絡繹不絕在全球流動,還有人、起碼有錢人可以去世界各地自由旅行。可是我們總無法排除現實的頑固陰暗面:人員流動也包括人口販賣和偷渡(我們歡迎資本自由出入,促進資源向富裕國集中,卻嚴厲防范窮國人員流向富國,僅僅是這個現實本身,不就足以讓整個全球化烏托邦崩潰嗎?);物質的流動,還包括資源掠奪和污染廢料的偷運和傾倒排放。

不妨借用孔蒙拿(Barry Commoner)的4條生態學原則來說明:

1.萬物相連(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2.萬物皆有去處(Everything must go somewhere.)

3.自然最適(Nature knows best.)

4.沒有東西白白而來(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封閉圈」 ,The Closing Circle)

沒有東西白白而來,我們能創造這么多商品和服務,是因為大量耗費了不能再生的自然資源;萬物皆有去處,我們每消費一件商品,總會產生污染廢料,它們最終會被排放傾倒在某處;萬物相連,我們這樣做,總會影響某時某地的人類和其他物種生命。這就是我們驚嘆于現代全球物流系統的高效率,享受干干凈凈的物質能量的轉換和流動時,同時無法排除的事實。

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資源而建設起來的超級城市,精心營造凈化的假像,是全球文明的示范單位,可是通常就在大都會的不遠處,人們就能感受物質和能量轉換流動難以抹掉的烙印,例如大城市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

2010-8-19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