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的幻滅及其解讀
趙大可(加拿大)
“蹭破和暴露了這個國家不知如何醫治的刺痛的傷口”
美國的軟件工程師約瑟夫·斯塔克,一個普通的技術工薪族,在遺書中回顧他的一生和他所生活的美國社會時寫道:“我可以非常確定地說,在我一生中,從未有過一個政客就與我這樣的人有關的事投過一張票或者想到過我的利益。就此而言,他們對我或我不得不說的任何東西沒有一星半點的興趣。”〔1〕清醒、冷峻,浸透了醒悟后的深深的憎恨、鄙棄。
似乎是殘酷的人生玩笑,約瑟夫·斯塔克終于贏得一次機會,讓美國政府與美國的富人們聆聽他對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包括資本主義法制在內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無情指控。斯塔克一生都在這個被描繪得充滿“自由”、“民主”和“機會”的國家尋找機會、成功的機會。這是他以及無數象他一樣的美國人、非美國人的“美國夢”。不過,為了獲得一次“被聆聽”的機會,斯塔克耗費了一生的時光,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010年2月18日,斯塔克拋下妻女和一紙遺書,駕飛機撞擊了位于德州奧斯汀市的美國聯邦政府國內稅務署大樓。濃煙烈火中燃燒的稅務署大樓隨即喚醒了美國人對烈火中坍塌的世貿大樓的記憶。如同坍塌的世貿大樓一樣,斯塔克選擇撞擊的目標具有象征性。德州大學的珀得赫澤教授說,從政治動機和行為方式看,這是“9·11”事件的翻版。〔2〕然而,為“斯塔克事件”定性或貼上標簽,遠比包裝“9·11”事件來得困難、棘手。
“9·11”事件使得美國政府祭出“反恐怖主義”的大旗,對內恐嚇挾持本國民眾,對外箝制國際輿論,伙同以美國軍工聯合體與石油財團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借機發動了對外擴張掠奪的侵略戰爭。反之,“斯塔克”在美國則具有顛覆性的內向爆破的摧毀力量。
斯塔克似乎撕裂了美國社會。從美國聯邦政府到資產階級主流媒體,從專家學者到底層百姓,圍繞著“斯塔克”、“斯塔克事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駁難、攻擊,展現了公開的分歧、敵意、對立和分裂。它在兩個不同的社會層面展開: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大政黨及其黨派選民之間的分歧、紛爭、對壘;美國資產階級政府以及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資產階級主流社會同借助網絡廣泛傳達的美國基層社會民意的分裂、對立。前者屬于美國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內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后者則對現存的美國資產階級統治秩序構成挑戰。英國的獨立思想庫“德莫斯”的資深學者理查·本杰明說,斯塔克“蹭破和暴露了這個國家不知如何醫治的刺痛的傷口。”〔3〕
斯塔克既然蹭破了美國“不知如何醫治的刺痛的傷口”,解讀斯塔克也為解讀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解讀:“刑事犯罪份子”、“恐怖主義份子”、“英雄”
《美國政治家》2月18日的報道說,斯塔克事件一經發生,評論家們、政客們、警察當局就紛紛忙不迭地為這一攻擊尋找標簽,“專家們辯論如何描述(這起)暴力”。〔4〕美國官方顯然審慎地考慮了貼“標簽”的社會效應。奧市警察局長舉行新聞發布會說,這是一起單宗的“犯罪行為”。〔5〕美國國土安全部說,不相信這次撞機是恐怖主義行為。〔6〕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它看來不象是”恐怖主義。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被通報了此事,顯然批準了這一說法。〔7〕
德州大學的法學教授鮑比·切思尼認為,如果斯塔克活著,他很可能被控犯有謀殺、企圖謀殺和毀壞公物罪。〔8〕
美國政府對斯塔克事件的解讀隨即遭到美國社會不同方面的質疑和反對。分別在《迪昆》雜志和“奧特網”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的標題是:《斯塔克不是恐怖份子?為什么只有穆斯林們被稱為“恐怖份子”?》。〔9〕位于奧斯汀的一家專攻國際風險管理的全球情報機構(Stratfor)認為,“斯塔克”確切地符合《美國愛國法》的恐怖主義定義。〔10〕強烈的反彈來自美國社會的阿拉伯族裔或信奉伊斯蘭教族裔。美國的美利堅-伊斯蘭關系協會發表聲明,反對以種族、信仰劃線界定“恐怖主義”,反對華盛頓在對非穆斯林的暴力行為使用“恐怖主義”標簽的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認為白人斯塔克的行為屬于恐怖主義。〔11〕
美聯社2月23日報道:《德州飛機攻擊激起關于恐怖主義標簽的辯論》。〔12〕緊接著斯塔克事件,就“為什么以及什么時候我們決定把對我們國家的攻擊冠以別有用意的詞‘恐怖主義’”為題,《新聞周刊》在該雜志的采編人員內部進行了三天的辯論。多媒體總編輯凱茜·瓊斯概括出“美制標簽”的二分法:所有本土的爆炸者、抗稅者、幸存論者、分裂份子同以爆炸、綁架抗議在戰爭、貧窮、個人自由、激進左翼運動、右翼分裂份子等問題上的美國政策的美國人團體屬于:孤狼式的美利堅攻擊者;以爆炸、槍擊抗議美國政府的所有外國人團體、外國人屬于:恐怖份子。〔13〕
那么,刑事犯罪同恐怖主義的分別何在?《美國政治家》報道說:“恐怖主義通常被描繪為一種被用于促進政治目的的非法的暴力行為。”〔14〕
那么,斯塔克以暴力反抗他認為是不公正的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法制以及虛假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何以是“刑事犯罪”?美國政府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戰爭“促進” 伊拉克的“民主化進程”,何以不是“恐怖主義”?
《新聞周刊》的調研記者麥克·伊西科夫說,“當你向聯邦調查局詢問他們如何對待國內恐怖主義團體時,他們變得不好意思,因為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國內恐怖份子同政治異議者之間的界線經常可以是一條模糊的界線。”《新聞周刊》網絡版編輯德文·高頓說:“聯邦調查局對這條模糊界線羞羞答答,媒體同樣如此。”〔15〕
德州大學政治學教授珀得赫澤認為,“將該行為界定為恐怖主義會導致‘令人憂慮的政治后果’”,因為它會導致對表達類似于斯塔克那類反政府的見解的人施行“言論自由限制”。〔16〕珀得赫澤教授的憂慮也許是有根據的。然而,“刑事犯罪”也會導致“令人憂慮的政治后果”。美國聯邦調查局已經在第一時間下令最初刊登斯塔克遺書的那家網站刪除相關網頁;《臉譜》則關閉了斯塔克的支持者們的網頁。
斯塔克也許未曾料想身后會再次遭遇他生前所指控的美國的“民主謊言”和“法制陷阱”。這是一個標榜“政治民主”的國家,不存在“政治犯罪”,斯塔克因此被政府定為“刑事犯罪”,但它又確實指控“政治犯罪”,例如“恐怖主義”,而且會導致“令人憂慮的政治后果”。這是一個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家,對外,這個國家的政府伙同“谷歌”網絡公司的資本家們剛剛合演過蹩腳雙簧,揮舞著捍衛“言論自由”的旗號杯葛他國政府;對內,發表反政府的見解的人則會遭遇“言論自由限制”,政府不保護反對政府見解的“言論自由”。斯塔克生前已有體會:“在這個國家,宗教裁判所如今依然健在。” 這便是美國資本主義法制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斯塔克一生都在試圖走出這個怪圈。他一生嘗試,一回回碰壁,最終醒悟:“(美國)所有的法律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為富人,一種是為他以及象他一樣的窮人……”
將斯塔克解讀為“刑事犯罪份子”不妨是包含政治動機的舉措。2008年共和黨總統提名競選人朱利安尼的政策代理總監約翰·艾烏侖說:“當反聯邦政府的憤怒之火被點燃的時候,它會在我們中間引發動蕩。”〔17〕美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追蹤仇恨團體情報項目的負責人普圖克先生說:“如果罪行根本上是受到意識形態驅動的一種政治罪行,比起一個生活一團糟的瘋家伙沖周圍人開槍的槍擊案,它就是一種更為廣泛的(社會)現象。”〔18〕據此反推,將廣泛存在的具有深刻社會根源、階級根源的一種社會現象曲解、曲判為“刑事犯罪”,也就抹煞或掩蓋了該現象背后的社會政治內涵及其社會意義。這是一種蓄意為之的社會輿論誤導,意在涂抹和遮掩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存在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現實,避免喚醒或激發被剝削階級的階級和階級斗爭意識,意在維護美國社會“安定團結”的大局,雖然這個國家的政府總是竭力在他國社會內部挑起各種事端。這是美國資產階級“去政治化”的政治學的一部分。“反恐”是帝國外向擴張的面具,“刑事犯罪”是帝國內向“維穩”的面具。美國資產階級無意開辟“反恐”的國內戰場,因為激活窮人對富人的階級斗爭將惡化“這個國家不知如何醫治的刺痛的傷口”,將會導致令美國資產階級感到真正“恐怖”的“令人憂慮的政治后果”。
同美國政府以及資產階級主流媒體對斯塔克的解讀截然相反,更大的反對聲浪來自美國民間。美國主流媒體ABC新聞2月18日的報道說:“互聯網上,似乎很多人不同意(‘犯罪份子’、‘恐怖份子’之說)。”〔19〕資產階級主流媒體的報道一片驚呼:《約瑟夫·斯塔克被歡呼為美國“愛國者”復興的英雄》(ABC News), 〔20〕《約瑟夫·斯塔克是一位“真正的美國英雄”:〈臉譜〉群體支持國內恐怖份子》(CBS News),〔21〕《神風飛行員受到反政府群體的歡呼》 (New York Daily News) 等。〔22〕英國《第一郵報》2月19日報道說,美國《生意圈內人》的編輯以“神經病”形容斯塔克的遺書受到讀者的強烈批評,“這是一個信號,表明美國此刻所處的狀態。讀者留言,諸如‘類似的事情只是剛剛開始。我不同意這人的反抗方式,但我完全理解他的挫傷’,反映出令人吃驚的同情心態。”〔23〕
一些人通過互聯網成立了斯塔克支持者團體。肯塔基州路易斯威爾的艾米利·沃特斯發起成立的斯塔克支持者組織在《臉譜》關閉其網頁之前已達到兩百多人。
斯塔克駕機撞樓那天早晨貼在T35網站上的遺書,在聯邦調查局要求該網站撤除之前,閱讀點擊已達兩千萬次左右。據該網站管理人員麥倫說,在撤除后的幾分鐘之內,該公司網站遭到三千來封電子郵件的“轟炸”,要求將其重新貼出。互聯網上,斯塔克的遺書及相關新聞紛紛被不同的網站、博客轉載,一些頁面點擊閱讀日以萬計,一些頁面后登錄了數以千計的讀者評論和留言。一些人在自己的博客貼出相關文章。“他獻出了生命使其他人能夠聆聽他。我讀了他的整個遺書,的確滿心贊同。為什么聯邦調查局撤掉它……也許他們就是不想讓他的話喚起別人覺醒。”〔24〕“這里有如此多的令人驚悚的真理。”〔25〕“他認識到了許多人終其一生所知道的東西。”〔26〕“他說出了我們很多人的感受。……大體上,他所說的無疑是對的。長期以來,苦干的普通美國人在華盛頓被代表,總體上華盛頓的政客們代表的僅僅是大企業財團。”〔27〕“我們都身受斯塔克的痛苦。” 〔28〕“糟糕的是他沒有組織他的美國同胞們共同反抗這政府。”〔29〕“富人說他是傻瓜,窮人稱他是英雄。”〔30〕 “他是對的。他死了,我難過。”〔31〕沃特斯寫道:“終于有一個美國人起而反抗我們的違憲的專制政府。”〔32〕來自圣迭戈的工程師格瑞格·萊尼翰寫道:“約瑟夫·斯塔克,你是一個真正的美國英雄,我們需要更多的象你這樣的人進行斗爭。”〔33〕德州人泰勒·布瑞頓在《臉譜》上寫道:“他是為我們所有的人而犧牲的。”〔34〕“他配得上一座紀念碑。”〔35〕“約瑟夫·斯塔克對許多人而言是英雄。他做了許多人夢想做的事,毫無疑問將有許多人追隨他的足跡。”〔36〕
解讀:“右翼”、“左翼”、“既不右也不左”
當代美國,兩大資產階級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壟斷了美國社會的政治舞臺。他們共同鼓吹資本主義,分別鼓吹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籠罩了美國社會的的意識形態領域。“‘左翼’和‘右翼’時常被用作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同義詞,或用作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同義詞。在美國國內,民主黨一般被視為中左混合體,但美國之外的許多左翼則視其為右翼。”〔37〕因為,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屬于“異端”、“邪說”,類似于無神論者及無神論在中世紀歐洲宗教裁判所所處的境地,屬于敵我矛盾,已被排除在該社會的政治序列之外。
民主黨和共和黨都鼓吹資本主義。共和黨鼓吹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主張有限政府;鼓吹財政保守主義,主張削減社會公共服務,主張政府退出工業、金融行業;反對累進稅制。它擁有從大金融財團、大企業到小業主在內的資產階級的支持,眼下正在猛烈抨擊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介入社會醫療保險改革、增大公共開支等政策。民主黨鼓吹社會自由主義,主張由政府介入調節的自由企業制度,認為政府應在調節貧窮和社會不公方面扮演角色以利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它吸引了社會中下階層的注意力,但在黨內也集結了親商派別。
奧巴馬政府打著“改革”的旗號、打著為低收入階層提供醫療保險的旗號上臺。它試圖推行的“改革”實質上不過是將窮人們集體捆綁起來端上大保險公司、大醫藥公司的餐桌;但資產階級更喜歡分食“自由”“獨立”的個體,保守的共和黨一派認為此事應屬于大保險公司、大醫藥公司同保民或患者之間的“自由” 博弈,涉及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美國保守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一位編輯部作家寫道:“當奧巴馬總統和他的民主黨國會試圖擴張華盛頓的稅權,并在表面上為了所有美國人的福祉大幅增加開支的時候,聯邦政府權力及國家債務的數十年擴張遭到了攻擊。”〔38〕
斯塔克事件適逢其會,同美國因金融危機爆發進入經濟衰退之后社會上廣泛蔓延的反稅的“茶黨”運動匯合,立刻被導入了美國國內的政黨斗爭、社會斗爭。“約瑟夫·斯塔克駕機撞擊位于德州奧市的國內稅務署大樓之后數小時內,美國的政治圈子就開始發瘋地折騰揣摩何種意識形態激發了他的行動。……他是保守主義恐怖份子還是自由主義恐怖份子?”〔39〕美國的評論家說,黨派之間的“相互指控比事實飛得更快。”〔39-1〕
自由主義的民主黨陣營立刻將斯塔克同保守主義的反稅的“茶黨”運動掛起鉤來,指出斯塔克攻擊美國稅法,仇恨大政府,紛紛譴責斯塔克是“右翼”保守主義抗稅份子。自由主義的大報《華盛頓郵報》刊登了其編輯部大牌作家凱潑哈特的文章,其中警告說:“斯塔克對他認為不公正并對其經濟無保障起作用的一種制度感到憤怒。以同樣的憤怒而行動的極右翼存在著極端因素。這一點,在他們進一步深入到對聯邦政府及國家走向有著合理關切的一個更廣泛的運動中去之前,必須指出來。”〔40〕
保守主義的共和黨一派則將斯塔克推給民主黨陣營,譴責斯塔克是“左翼”恐怖份子,指出斯塔克仇恨大企業、大保險公司,仇恨華爾街,仇恨共和黨的布什政府,反天主教會等等。奧斯汀電臺主持人瓊斯甚至聲言這次撞機是“(民主黨)政府策劃來‘妖魔化茶黨運動’的”。〔41〕
立場中立的人,如英國《衛報》的博客文章所標示的那樣,認為斯塔克“既不右也不左”。〔42〕他們看到,在斯塔克那里,“奧巴馬總統同布什總統一樣壞。上臺的自由主義的民主黨同(下臺的)保守主義的共和黨一樣腐敗、一樣漠視民生。這個政治制度被操縱。它不能經由正常的途徑予以改進或改良。‘暴力……是唯一的解答。’”〔43〕他們看到,斯塔克左右開弓指控整個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譴責和否定包括美國資本主義法制在內的資本主義制度,揭露和抨擊包括所謂“自由”、“民主”、“人權”在內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這些,強力沖決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的樊籬,遠遠超出了美國資產階級“左翼”或“右翼”的邊界。斯塔克確實“既不右也不左”。他無論如何不屬于美國資產階級陣營。
斯塔克被歡呼為“真正的美國英雄”。他以暴力反稅、以暴力反剝奪接續了美國的歷史傳統,不過,卻具有新的時代社會內容。反稅的黑人演員威思利·斯那波斯就斯塔克事件意有所指地反問:“我想(反稅抗稅)甚至在早期的殖民地居民與英國人那里就是個事,有什么新鮮?”〔44〕殖民地時期的北美定居者反抗他們認為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稅法,當代美國人也反抗他們認為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稅法。但時轉勢移,剝奪與反剝奪,鎮壓與反抗,已經易手。當年北美殖民地定居者,接過英國資產階級早期同英國貴族階級斗爭的口號“無代表權不納稅”,起而反抗那時已成為宗主國統治者的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今日美國的斯塔克及斯塔克們,又接過北美殖民地定居者當年反抗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口號“無代表權不納稅”,起而反抗本國社會內成長坐大的新的剝削統治階級及其政府,即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直面美國資產階級同包括白領工薪階層在內的美國勞工階級之間利益對立、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殖民地時期,波士頓地區蔓延開去的茶黨運動,以“我們同他們的斗爭”區隔北美殖民地定居者同殖民主義宗主國英國的資產階級的利益分界,促進了英殖民主義帝國的裂解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當代美國的斯塔克及斯塔克們所展開的“我們同他們的斗爭”,則區隔被剝削的美國勞工階級同美國資產階級或大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分界,促進美國資本主義階級社會的分裂或裂解。
當美國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左翼”和保守主義的資產階級“右翼”極力撇清同斯塔克的干系,紛紛將斯塔克“驅逐”到對方營壘去的時候,美國基層社會的普通民眾卻激情地歡呼他們的“英雄”,驕傲地將“斯塔克”高舉為本階級的戰斗旗幟。斯塔克,顯而易見,屬于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政治體制外被漠視的階級,屬于美國的勞工階級,屬于美國的窮人。“他激起的不是恐懼卻是反叛。”〔45〕
解讀:“逃稅者” 、“恨世者” 、“恪守正當原則的好人”
斯塔克事件頃刻間將斯塔克放置在美國社會的高強度聚光燈下,斯塔克的身世、家庭、社會圈子、政治傾向、工作經歷、為人處世、性格癖好、幸與不幸,被媒體、被各方人士從各方面予以曝光,給予不同解讀。
斯塔克被某些人指為“逃稅者”,因為逃稅,所以反稅。他們從斯塔克的遺書或政府部門的記錄里扒梳斯塔克同美國聯邦政府稅務部門近三十年的歷史恩怨。他年輕時曾同一些人研究美國的稅法、稅制,試圖探究美國的稅法為何以各種名目給予某些機構諸如“鄙俗、腐敗的天主教會”等等各種莫名其妙的“豁免”,使之富得流油而無須納稅。他們蕭規曹隨,以身試法,結果碰壁。他曾失業一年無收入,政府課稅卻窮追不舍;雖有理由申訴卻因衙門與“法制”交互作用而錯過“法定”時限,不得不再賠上萬把美元討個“說法”。他曾因拖欠千余美元稅款上了聯邦政府的黑名單而不得注冊創業。他因之被指為試圖鉆法律“漏洞”,是個“逃稅者”。
反對者詰問:“我們看到象蓋特納一類的家伙們沒有納稅卻被委以政府職位,而美國的‘斯塔克們’卻因其稅負被逼到絕望。這是出了什么毛病?”〔46〕美國政府總是勸說斯塔克那樣的美國人:納稅是“公民義務”;但斯塔克在遺書中指控,失業者被追逼納稅,因貪腐而破產的華爾街資本家們卻得到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稅款的救助,“這是我的錢”,取自無數象“我”一樣拼命苦干、掙扎求生的工薪族的血汗。斯塔克發掘的顯然不是美國法制的“漏洞”,而是美國資本主義法制劫貧濟富的“雙重標準”,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政治真相。
斯塔克也被某些人指認為“恨世者”。他恨國稅署;恨共和黨的“傀儡總統”;恨民主黨議員們一邊馬不停蹄地伺奉大資本家們,一邊坐在國會里“代表”民意年復一年地辯論低收入階層的醫保“危機”;恨大企業、大財團敲榨盤剝“愚民”等。他抨擊美國的“法制”是陷阱,指控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建立在完全的徹頭徹尾的謊言之上”。一言之,他恨美國的資產階級,恨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
“恨世論”者指點說,斯塔克是人生失意者,而人生失意或不幸可以導致恨世。他出身窮困,歷經磨難,年輕求學時曾以面包抹醬渡日;后來兩度試圖創業或因法律設限或因稅務部門杯葛而未果。他離過一次婚,有過婚姻不幸。
不過,斯塔克看來不是“雅典的泰門”,盲目地將自身不幸和世間邪惡抽象地歸罪于金錢的腐蝕力量。斯塔克對他所生活的美國社會有著更深入的認識,理解造成他或象他一樣的勞動者困頓不幸的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他在遺書里自述,在他工作的地區,資本家們在一線聯手剝奪勞動者,三、四家大公司勾結起來大幅壓低他或其它象他一樣的工人的工資;他體驗到,資本家們的“傀儡”政府在二線假手“稅制”苛酷斂財,從掙扎求生的工薪族身上剝下第二張皮;他看到,普通納稅人的錢經過“傀儡”政府之手通過“刺激經濟發展計劃”、借助“反恐”戰爭與軍購、通過政府訂單等各種手段又流向資本家們的錢袋。錢袋子撐持著印把子,印把子維護著錢袋子。美國資產階級將窮苦人“恨世”引導歸結為個人原因,而斯塔克或斯塔克們卻認為其生活困頓源自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剝奪,歸因于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對剝削階級懷有“階級仇恨”。
斯塔克被一些人涂抹得灰暗陰冷;但在了解或接觸過斯塔克的人們中間,斯塔克身上的色調溫暖明亮。斯塔克是當地社區樂隊的吉它手。朋友們說,他溫和友好,平時不大談論政治。鄰居說,他是一個“好鄰居”。同他有過合作的工作伙伴說,他是個拼命工作的人,“他的生活就是工作”。〔47〕〔48〕女兒說,他是個“好父親”。斯塔克出事后,《洛杉基時報》的記者采訪了別居加州的斯塔克的前妻津格·斯塔克。津格說:“他是個好人。是的,被稅務署搞得灰心喪氣,但,是個好人。……他恪守正當的原則。他確實是這樣。”〔49〕
美國資產階級及其媒體已經習慣于將窮苦人的“仇富”、“恨世”稱作“犯罪”并從個人失意、犯罪前科、酗酒、心理疾患、精神病史諸多角度加以解讀炒作。斯塔克也許令美國資產階級主流社會或主流媒體失望。美國的法醫精神病學家崴爾納感到不解的是:“我沒有發現它(駕機撞樓)屬于精神疾患。問題就在這里。它是理性的。”〔50〕
這個撞擊聯邦政府大樓被美國政府定為“刑事犯罪份子”的人,較之美國資產階級主流社會丑聞纏身的精英們,竟然如此“干凈”,如此“好人”,近乎無懈可擊,難以發揮。資產階級主流媒體顯得壓抑而低調,只有來自美國底層社會的聲音大聲疾呼:“一個普通公民被逼上了絕路”。〔51〕
“我們—人民基金會”創始人鮑勃·舒爾茨相信斯塔克純粹是被政府逼到絕望的地步。他說:“政府慣常被指違反憲法……當你為之向他們呼吁的時候,他們還無視你。這就足以將許多人逼到一起而且發起,你知道,某種運動。”他說,雖然他只是提倡非暴力的抗議,但他能夠理解斯塔克的動機,并說它是一種運動的反映,不同于他曾看到過的任何運動。〔52〕
斯塔克:拒絕曲解,拒絕誤讀
斯塔克似乎已經預見到美國資產階級主流社會將如何解讀其人其事或類似他這一類的人和事。他在遺書中說:“這些日子,任何真正支持那條原則(‘無代表權不納稅’)的人都可能被貼上‘怪人’、叛徒和更壞的標簽。”不過,對已經決意反叛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人來說,資產階級主流社會預制的這類“標簽”已無意義。他立意自我剖示,與此同時剖示他所生活的美國社會。他在遺書中回顧自己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五十多年走過的人生歷程,與之相對應地反省追溯了對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美國、美國社會的認識及其演變。就人生歷程說,他經歷了靠個人奮斗致富的“美國夢”的幻滅;就精神歷程說,他經歷了資本主義“自由”世界、“民主”社會的“美國夢”的幻滅。
同無數出身于美國中下層社會的年輕人一樣,斯塔克夢想靠自己拼命工作、刻苦奮斗改變命運,掌握命運。資產階級億萬富翁們“白手起家、創業致富”的故事,早已撒播四面八方,深入人心。資本主義社會鼓勵這類神話。斯塔克的“美國夢”并非源于侈望暴富,卻始于對赤貧的恐懼。他難以忘記年輕求學時比鄰而居的退休老太太,丈夫原是鋼鐵工人為資本家干了一輩子;老來卻一無所有,靠社保金吃“貓食”維持生計。斯塔克企望自己能老有所養,夢想成為“獨立”的工程師,夢想創辦自己的軟件公司。他拼命工作,沒日沒夜,每周干到上百個小時。政府照稅法收割,多年下來,他賠上了四萬多美金外加十年的退休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夢想自辦公司,法律為難他這一類的人,“我花了近五千美元‘零錢’和上千小時為此寫信給或許能聽我說話的任何一個參議員、眾議員、州長……沒人聽。他們對待我全象是我在浪費他們的時間。”結果泡湯。九十年代,加州的經濟大蕭條又一次吹跑了他的退休金;接著是“9·11”,接著金融危機。
斯塔克不再是藍領的鋼鐵工人,而是白領的技術工薪族,用西方資產階級“去政治化”的政治術語說,已經進入“中產階級”行列。然而,一次次地奮斗,一次次地被“剝光”拋回到起點,拋回到他原本所屬的打工謀生的勞工世界。美國的稅法總是“惦記”他這類的人,公司法總是冷待他這類的人,官府總是“依法治理”他這類的人,經濟危機總是傷害他這類的人。他最終也無法擺脫鋼鐵工人般的命運。那本是屬于一個階級的命運,屬于資本主義社會里包括普通技術工薪族在內的勞工階級的命運。“中產階級”的斯塔克或斯塔克們距離“低收入階層”的勞工世界更近,距離億萬富翁們的世界更遠。靠“個人奮斗、白手起家”爬上資本主義社會金字塔尖的資本家行列,不過是資產階級樂于散播的神話。
伴隨奮斗、挫敗、不斷奮斗、不斷挫敗的人生歷程,斯塔克逐漸認識了美國社會,認識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稅制、法制、政客議員、國會、政府、政治體制、“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也相應地認識到“他們同我們”有著分界、有著成系列的“雙重標準”。他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制度以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態度也走過了從虔誠地盲從到質疑,到抗辯、到憤怒、到鄙棄、到絕望幻滅、到覺醒、到反抗而且暴力反抗的路。擺脫了資產階級鍛造的精神鎖鏈,勞動者便獲得了精神解放。斯塔克的遺書是精神解放宣言。向美國社會傳播精神解放并展開暴力反抗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實際行動,不啻是一次政治地震,頃刻間震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
在美國社會上下激烈爭辯、分歧解讀斯塔克的時候,在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左翼”同保守主義的資產階級“右翼”為之互相指控不休的時候,美國資產階級營壘中也很有人讀懂了“斯塔克”,并深表憂慮,呼吁美國的資產階級政黨放下黨派之間的口水戰,關注已經浮現的或潛在的醞釀中的社會事變。
集結了一干美國精英諸如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維茲等的保守主義思想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在所辦刊物《美利堅》上刊出了美國學者利·海瑞斯就“斯塔克”而撰寫的文章《必須予以關注……》。海瑞斯寫道:“它(斯塔克的遺書傳送的)是一種痛徹肺腑的絕望的呼喊。企圖針對自己的政治對手而利用斯塔克以得分是一種極度缺乏嚴肅性的癥侯。同樣輕浮的是,當許多美國人已經把斯塔克歡呼為民間英雄的時候,仍然企圖把他作為單個的怪人加以打發。他所寫的和他所做的的確已經觸動了其他許多美國人心靈里一根深沉的極度擾動的和弦,而這些美國人,或對或錯,都類似地覺得一直受到他們被教來去熱愛和信任的國家的欺騙和出賣。
今日美國,有著其他很多的已經拋棄了美國夢的約瑟夫·斯塔克們,很多對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抱希望、對任何人的意識形態不予信仰的斯塔克們。越來越多地,象約瑟夫·斯塔克一樣,他們看到唯一的解答在于暴力。這些男人和女人們,如同亞瑟·密勒的《推銷員之死》中以自殺了結其失望人生的威利·婁曼,必須予以關注。
……我們正坐在無法借輕微顫動和偶然噴發而適當測度其最終爆破威力的火山上。”〔53〕
關注威利·婁曼一樣的美國男人和女人們,就是關注美國的“刺痛的傷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傷口”來自資產階級對勞工階級的無情剝奪造成的勞工階級的相對貧困化和絕對貧困化,造成的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造成的社會分化和階級對立。阻止“傷口”繼續惡化,勢必要求美國資產階級停止剝削和掠奪。這無異于與虎謀皮,要了美國資產階級的命。要求美國資產階級將剝削和掠奪掌控在勞工階級能容忍、可接受、不造反的范圍內,以便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正是社會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所致力的方向。但斯塔克和斯塔克們看到,華爾街和上市公司諸如通用汽車公司的資本家們因其自身的貪婪腐敗而造下“難以想象的罪過”,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將數千億美元稅款送去救助這些“惡棍”的當口,絲毫不能阻止他們繼續分發“花紅”或駕著上市公司的飛機去渡假。勞工階級無法依靠資產階級的自律或道德更新約束其剝削與貪腐;奧巴馬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左翼”政府更無法靠“期望”約束它的老板。
斯塔克也曾期望和嘗試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制框架或行政框架內從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政府那里討回“公道”,一生嘗試,一生失敗。他由此醒悟,“編造法律和實施法律的正是同一伙惡棍”,政府只是“傀儡”;“這個政治制度被操縱。它不能經由正常的途徑予以改進或改良。‘暴力……是唯一的解答。’” 斯塔克從此也就同“威利·婁曼一樣的美國男人和女人們”區別開來,同以“貓食”默默度日的鄰居老太太區別開來。婁曼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里枉死的冤魂,生計無著,走投無路,稀里糊涂,束頸就死;斯塔克卻是明白冤屈由來、執意不甘屈死而誓死相拼的厲鬼,扯破“忽悠”,追索孽債,追索“公道”。
美國的資產階級及其智囊們或許并不真正關注“威利·婁曼一樣的美國男人和女人們”的枉死。枉死的婁曼們不會造成“犯罪”或“恐怖”。他們關注的是斯塔克,以暴力反抗明確地伸張其經濟與政治訴求的斯塔克,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呼應的斯塔克。他們真正憂慮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象約瑟夫·斯塔克一樣,走上暴力反抗美國資產階級統治的道路。
美國資產階級學者再次凝視美國的“刺痛的傷口”,發布預警,但依舊沒有救藥,“不知如何醫治”。解讀斯塔克,看來是美國資產階級依然未能完成的課題。
解讀:斯塔克的一般意義
美國公民駕飛機撞擊美國聯邦政府國稅署大樓,以暴力反擊美國資產階級政府;與此同時,精神解放宣言播散到美國各個角落;由此引發了激蕩美國社會的巨大反響,導致了對同一國內事件的兩極分裂的社會解讀;所有這些合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斯塔克”。“斯塔克”,同“9·11”一樣,成為當代美國重要的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社會事件。
“斯塔克”暴露了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即美國社會存在驚人的貧富懸殊和制度不公,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對勞工階級實行經濟剝奪和制度化的政治權利剝奪,由此激發被剝奪者的反抗。反抗或者表現為社會抗議運動,或者表現為具有明確階級意識的激烈的個人暴力反抗并得到基層社會的廣泛同情和呼應。資本主義的美國存在著顯而易見的階級矛盾和階級對峙。
“斯塔克”剝掉了以“自由”、“民主”、“人權”為幌子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偽善面紗,展示了“自由”、“民主”、“人權”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實際面貌及其階級屬性,使得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所謂“普世價值”剝落油彩而破相。
“斯塔克”指證了美國資產階級學者鼓吹的“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表明即便在美國本土不合理、不公正的資本主義制度也正在受到被剝削階級的挑戰其中包括暴力反抗。它顯示出人類追求建設一個徹底消除剝削和壓迫的新型社會的努力沒有終止,歷史終將朝著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和意愿的方向繼續發展。
“斯塔克”提供了一個窗口,借以觀察影響到美國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發展變化的某些相關因素。斯塔克一生遭遇的幾次大的經濟挫折分別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加州經濟大蕭條時、“9·11”時以及近來的金融危機期間。九十年代初冷戰結束,蘇東解體,美國政府大幅裁撤位于加州的軍工設施,造成大批工人失業。“9·11”打擊了美國經濟,金融危機則將美國拖入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后七十年未遇的經濟衰退。“9·11”與其后不久接踵而至的經濟危機實質是美國的帝國主義外交政策和戰爭政策的產品。美國的中東政策受到國內軍工聯合體與石油財團利益的驅動,反之遭受了中東極端力量的相對回應,由此驅動了美國大資產階級及其政府更大規模的擴張掠奪。通過阿、伊戰爭,軍工聯合體從政府手中獲得戰爭訂單,石油財團攫取了伊拉克油田,曠日持久停不下來的戰爭與日益增長的軍費支出作為政府的公共開支通過稅負轉移到美國社會中下階層身上。因之美國的反稅運動不僅包括了右翼選民,也涵蓋了反對繳稅支付對外戰爭的左翼選民。〔54〕美、英帝國主義國家從來都是通過對外擴張掠奪輸出其國內社會矛盾,一旦向外輸出國內社會矛盾的渠道受挫,影響或惡化了國內的經濟形勢,其國內各種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便迅速激化、惡化。
“斯塔克”提示了同政治理論及政治實踐相關的常問常新的問題供人思考:面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會,改良還是革命?斯塔克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術白領,但他基于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中一生的生活體驗和對美國社會的理性分析,走上了自發的暴力反抗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道路,象他自己說的,做了之前很多人已經做過而且之后很多人會繼續做的事。個人暴力反抗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經濟剝奪或社會不公是“刑事犯罪”,比如斯塔克;千百人暴力反抗經濟剝奪或社會不公是“群體性事件”,比如中國的通鋼事件;一個階級暴力反抗經濟剝奪或社會不公則是社會革命,是社會歷史的新的起點,比如俄國十月革命。個體的暴力反剝奪、反社會不公,向集體的暴力反剝奪、反社會不公,向階級的暴力反剝奪、反社會不公,演變升級的社會條件是什么?如何認識和把握與之相關的那些條件,因勢利導,使之向著對本階級有利的方向轉化?據此,在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保守主義基本教義派的資產階級右翼同自由主義改良派的資產階級左翼之間的分歧,即關于如何“消解革命”的分歧;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被剝削階級內部則形成了“合法”的“議會道路派”同“非法”的“暴力革命派”之間的分歧,即關于如何改造現實社會的分歧,也因此國際共運中曾出現了一次次的左傾、右傾的路線之爭,也因此在建政之前中共內部出現了一次次的左傾、右傾的路線之爭;與此同時,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右翼”持續右轉則會投入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左翼”的懷抱。改良還是革命?過去有、現在還繼續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解答。
“斯塔克”是一面旗幟,召喚和鼓舞美國的被剝奪者、被剝削階級向著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展開暴力斗爭、暴力反抗的旗幟。“斯塔克式反抗”具有兩大鮮明特征:它明確宣示其反抗的階級屬性從而同一般意義上的個人抗爭區別開來;它明確宣示暴力斗爭是終結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資產階級統治的唯一途徑,從而同任何試圖“改良”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左翼”或共產主義運動的“右翼”區別開來。正是這些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統治秩序構成了真正的威脅。
美國小布什總統在闡釋恐怖份子“他們為什么恨我們”的時候留下一句“名言”:因為“他們恨我們的自由……”美國資產階級以“他們恨我們的自由”之名將美國民眾拖入美國資產階級對外擴張掠奪的侵略戰爭。而今,斯塔克或斯塔克們明確宣示痛恨美國資本主義的“自由社會”以及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法制”,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卻難以將“我們同他們”的對外戰爭克隆為“我們同他們”的國內戰爭。因為,“我們”在美國國內已分裂成“我們同他們”。“我們同他們”的國內戰爭是美國剝削統治階級同被剝奪者、被剝削階級之間的斗爭,是“這個國家不知如何醫治的刺痛的傷口。”美國政府與資產階級主流社會對“9·11”事件無休無止的高調炒作以及伺機而動見獵心喜的亢奮,映照著他們對“斯塔克事件”的極其壓抑的低調處理,指證著美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難言之隱。這是“斯塔克”的美國意義。
“斯塔克”是一頁試紙,美國社會的各種人、各黨派、各階級紛紛在上面留下各自的“色斑”印記。
“斯塔克”是一頁史書,記錄了二十一世紀初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斯塔克”,對中國而言,是一面鏡子,映照了同資本主義“接軌”后中國社會的現在與未來;對販賣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中國“假洋鬼子”而言,他們可以在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的美國資產階級陣營里發現各自的精神教父。
“斯塔克” 是挑戰,永恒的挑戰,不管對美國的資產階級還是對中國的資產階級,只要剝削和掠奪者存在。
“斯塔克” 是警鐘,對資產階級是警鐘:“我們正坐在無法借輕微顫動和偶然噴發而適當測度其最終爆破威力的火山上”;對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都是警鐘:斗爭,屬于現在;和諧,屬于未來。
2010,3,29
〔1〕Joe Stack, Confirmed letter written by Austin plane crash pilot Joseph Andrew Stack, United States Online News, 18 February 2010 by Post Team
http://usspost.com/plane-crash-austin-usspost-com-6017/. 本文有關斯塔克遺書的引文均引自同一出處,下略。
〔2〕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3〕Rich Benjamin, Texas Suicide Flyer Had Real Populist Grievances,AlterNet,
20 February 2010, http://www.alternet.org/rights/145745/texas_suicide_flyer_had_real_populist_grievances
*Rich Benjamin is the author of Searching for Whitopia: An Improbable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White America. He is senior fellow at the nonpartisan think tank Demos and sits on the board of the Roosevelt Institution. His commentary is featured on NPR and Fox Radio, and in newspapers nationwide.
〔4〕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5〕FoxNews.com, Pilot Crashes Into Texas Building in Apparent Anti-IRS Suicide, Fox News, 18 February 2010
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586581,00.html
〔6〕Ibid.
〔7〕Reuters, Texas crash does not appear to be terrorism-W.House, Reuters News,
18 February 2010,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WBT01364220100218
〔8〕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9〕Joshua Stanton, Joe Stack Not A Terrorist? Why Do Only Muslims Get Called The T-Word? AlterNet, 25 February 2010,
〔10〕Associated Press, Texas Plane Attack Prompts Debate Over Terrorism Label, Fox News, 23 February 2010, 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587087,00.html
〔11〕Go-amt.net Administrator, Muslim groups: "Gov't Shows Double Standard on Terror", American Muslims Today, 06 March 2010
http://go-amt.net/articles/130-muslim-groups-qgovt-shows-double-standard-on-terrorq.html
〔12〕Associated Press, Texas Plane Attack Prompts Debate Over Terrorism Label February, Fox News, 23 February 2010, http://www.foxnews.com/story/0,2933,587087,00.html
〔13〕Newsweek.com, Should Joseph Stack Be Called a Terrorist? Newsweek, 21 February 2010, Newsweek Web Exclusive, http://www.newsweek.com/id/233949
〔14〕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
〔15〕 Newsweek.com, Should Joseph Stack Be Called a Terrorist? Newsweek, 21 February 2010, Newsweek Web Exclusive, http://www.newsweek.com/id/233949
〔16〕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17〕Patrik Jonsson, Joe Stack IRS attack and the growth of the tax resistance movemen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 February 2010, http://www.csmonitor.com/USA/2010/0220/Joe-Stack-IRS-attack-and-the-growth-of-the-tax-resistance-movement
〔18〕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19〕Lee Ferran, Joe Stack Hailed as Hero in American 'Patriot' Resurgence, ABC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abcnews.go.com/TheLaw/patriot-movement-calling-joe-stack-hero/story?id=9889443
〔20〕Ibid.
〔21〕Edecio Martines, Joe Stack is a "True American Hero": Facebook Groups Support Domestic Terrorist, CBS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cbsnews.com/blogs/2010/02/19/crimesider/entry6223132.shtml?tag=contentMain;contentBody
〔22〕Helen Kennedy, Kamakazi pilot Joe Stack, who crashed plane into Austin building, hailed by anti-government groups, New York Daily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national/2010/02/19/2010-02-19_kamakazi_pilot_hailed_by_loonies_as_antigov_hero.html
〔23〕Tim Edwards, Texas suicide pilot left ‘communist’ manifesto, Fist Post,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thefirstpost.co.uk/59944,news-comment,news-politics,austin-texas-suicide-pilot-left-communist-manifesto-joseph-andrew-stack
〔24〕Lee Ferran, Joe Stack Hailed as Hero in American 'Patriot' Resurgence, ABC News, 19 February 2010, Comments, http://abcnews.go.com/TheLaw/patriot-movement-calling-joe-stack-hero/story?id=9889443
〔25〕Scribd.com, Joe Stack manifesto, Scribd, February 21 2010, Comments, http://www.scribd.com/doc/27070093/Joe-Stack
〔26〕Ibid.
〔27〕Chuck Baldwin, I Wish Joe Stack Had Not Killed Himself!, VDARE.com,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vdare.com/baldwin/100219_joe_stack.htm
〔28〕Ibid.
〔29〕Nydailynews.com, New York Daily News, Forum, Comment by Candimarshal,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nydailynews.com/forums/thread.jspa?threadID=88261&start=20&tstart=0,
last accessed on 19/02/10
〔30〕Scribd.com, Joe Stack manifesto, Scribd, February 21 2010, Comments, http://www.scribd.com/doc/27070093/Joe-Stack
〔31〕Ibid.
〔32〕Edecio Martines, Joe Stack is a "True American Hero": Facebook Groups Support Domestic Terrorist, CBS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cbsnews.com/blogs/2010/02/19/crimesider/entry6223132.shtml?tag=contentMain;contentBody
〔33〕Ibid.
〔34〕Ibid.
〔35〕Lee Ferran, Joe Stack Hailed as Hero in American 'Patriot' Resurgence, ABC News, 19 February 2010, comments, http://abcnews.go.com/TheLaw/patriot-movement-calling-joe-stack-hero/story?id=9889443
〔36〕Edecio Martines, Joe Stack is a "True American Hero": Facebook Groups Support Domestic Terrorist, CBS News, 19 February 2010, Comments by February 21, 2010
http://www.cbsnews.com/blogs/2010/02/19/crimesider/entry6223132.shtml?tag=contentMain;contentBody
〔37〕Wikipedia, s.v. "Left-Wing Politic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ft-wing_politics, last accessed 13/03/10
〔38〕Patrik Jonsson, Joe Stack IRS attack and the growth of the tax resistance movemen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 February 2010, http://www.csmonitor.com/USA/2010/0220/Joe-Stack-IRS-attack-and-the-growth-of-the-tax-resistance-movement
〔39〕Lee Harri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America,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american.com/archive/2010/february/attention-must-be-paid)
〔39-1〕Patrik Jonnson, Joe Stack: Antitax 'terrorist' or solo IRS-hater?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8 February 2010,
http://www.csmonitor.com/USA/2010/0218/Joe-Stack-Antitax-terrorist-or-solo-IRS-hater
〔40〕Jonathan Capehart, Joseph Stack's familiar anti-government tune, Washington Post, 19 February 2010, http://voices.washingtonpost.com/postpartisan/2010/02/joseph_stacks_familiar_anti-go.html
*Jonathan Capehart is an editorial writer for The Post, specializing in national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41〕Helen Kennedy,Kamakazi pilot Joe Stack, who crashed plane into Austin building, hailed by anti-government groups, New York Daily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national/2010/02/19/2010-02-19_kamakazi_pilot_hailed_by_loonies_as_antigov_hero.html
〔42〕Michael Tomasky, Joe Stack: neither right nor left, Guardian, 18 February 2010,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michaeltomasky/2010/feb/18/usa-joe-stack-left-and-right
〔43〕Lee Harri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America,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american.com/archive/2010/february/attention-must-be-paid)
〔44〕Patrik Jonsson, Joe Stack IRS attack and the growth of the tax resistance movemen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 February 2010, http://www.csmonitor.com/USA/2010/0220/Joe-Stack-IRS-attack-and-the-growth-of-the-tax-resistance-movement
〔45〕Asher Price, Was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rage or spectacle murder? American-Statesman,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statesman.com/news/local/was-attack-an-act-of-terrorism-rage-or-257971.html?cxtype=rss_news_36716
〔46〕Radell Hunter, IRS Target of Austin Pilot Joseph Andrew Stack: "Drastic Times Calls for Drastic Measures?” 'I Have Just Had Enough', Associated Content, 18 February 2010,
〔47〕Sarah Netter, Pierre Thomas, and Ryan Owens, Texas Plane Crash: Wife of Joe Stack Calls Attack “Unimaginable Tragedy”, 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19 February 2010, http://abcnews.go.com/GMA/texas-plane-crash-authorities-investigating-suicidal-pilot-joe/story?id=9885576
〔48〕Jeff Carlton and Jay Root, “He Was a Good Man, He Really Was”, NBC/DFW,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nbcdfw.com/news/local-beat/He-Was-a-Good-Man-He-Really-Was-Says-Stacks-Ex-Wife-84790422.html
〔49〕Ibid.
〔50〕Lee Ferran, Joe Stack Hailed as Hero in American 'Patriot' Resurgence, ABC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abcnews.go.com/TheLaw/patriot-movement-calling-joe-stack-hero/story?id=9889443
〔51〕Dusti Sparks-Myers, Joe – Tax Protestor, Tax Terrorist, Or Democratic Extremist? An Ordinary Citizen Driven to a Final Deadly Solution, Associated Content, People’s Media Company, 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article/2717329/joe_stack_tax_protestor_tax_terrorist.html?cat=9
〔52〕Lee Ferran, Joe Stack Hailed as Hero in American 'Patriot' Resurgence, ABC News, 19 February 2010, http://abcnews.go.com/TheLaw/patriot-movement-calling-joe-stack-hero/story?id=9889443
〔53〕Lee Harri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America, 19 February 2010
http://www.american.com/archive/2010/february/attention-must-be-paid)
〔54〕Patrik Jonsson, Joe Stack IRS attack and the growth of the tax resistance movemen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 February 2010, http://www.csmonitor.com/USA/2010/0220/Joe-Stack-IRS-attack-and-the-growth-of-the-tax-resistance-movement
相關閱讀:
《西方民主之病》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12/60832.html
《中國往何處去?》
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2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