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參考消息
《《紐約時報》向新加坡領導人道歉賠償》,法新社新加坡3月25日電。《紐約時報》國際版上個月刊登了一篇論述新加坡家族政治的文章,于是新加坡領導人父子向紐約時報提出起訴威脅,結果《紐約時報》同意道歉賠償,等等。那么問題來了,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新加坡家族政治問題是否準確呢?現實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很準確。這篇文章并沒有寫錯。那么為什么《紐約時報》還會同意道歉賠償呢?那就是因為這篇文章之所以會出現,那完全是美國政府一手操控的,其目的就是要敲打一下新加坡政府,警告李光耀父子,美國對新加坡的政治問題如何定性完全要看新加坡是否配合美國而定,如果新加坡配合美國在東南亞的布局,那么美國就會把新加坡定性為一個民主國家的典范,相反,如果新加坡不肯配合美國在東南亞的布局,那么美國恐怕就要把新加坡定性為一個獨裁的世襲制國家了,屆時,美國就有了推翻新加坡政府的理由(這當然是從美國的邏輯出發的)。
于是,問題接踵而來,《紐約時報》會出現這篇文章,肯定是因為新加坡在什么地方得罪美國了,抑或是新加坡正在和美國搞什么秘密談判,雙方在討價還價。而《紐約時報》同意道歉賠償的決定則反過來說明新加坡方面在這個秘密談判中妥協讓步了(這個讓步可能會使得新加坡的國際信譽,特別是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信譽大降),美國只是丟失了面子,但卻得到了里子。問題是這個里子,也就是新加坡究竟會如何配合美國在東南亞的布局呢?這恰恰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和關心的事情。換句話說,美國即將會在東南亞掀起更大的風浪,而這個動作所瞄準的對象除了中國之外還會有誰呢?
《日英再推刺激經濟預算案》,美國《紐約時報》3月24日報道,美聯社倫敦3月24日電,法新社倫敦3月25日電。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持續沖擊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只能通過持續不斷的投放流動性舉措(也就是貨幣貶值)來維持了。然而,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和美國都在通過提高準備金率的方式來逐步退出經濟刺激計劃,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則是使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加息來直接跳到控制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抑制經濟增長)的階段了。
于是,我們看到在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后所形成的國際性的經濟金融政策的統一戰線已經不存在了。實際上已經分化成了四個集團,由澳大利亞、印度、以色列等國組成的加息集團,由中國、美國等國組成的提高準備金率集團,由歐元區、巴西等國組成的維持現狀集團,由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組成的加大經濟刺激力度集團。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這些國家所組成的集團是固定的,而是說原來的那個國際性的統一的經濟金融政策已經失效了,在同樣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沖擊下,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實力的不同,各個國家對危機的承受力也逐漸出現了差異和分化,由此導致各個國家不可能再繼續維持原來相對整齊的對經濟金融政策的調控步伐。然而,正是這個調控步伐出現了錯亂,原來我們所說的,即在危機爆發前世界各國與美國所形成的,有利于世界各國而不利于美國的,那個匯率、利率的相對關系被打破了。我們之前也談過,美國在危機爆發后的一切動作,就是為了打破這個關系,因為只有打破這個有利于世界各國而不利于美國的關系,美國才能將其自身的經濟金融危機給轉移出去,否則,所有的危機就只能由美國獨自承擔。因此,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現在美國對中國死纏爛打的原因了,因為現在只有中國能夠緊跟美國的調控步伐,而且在個別時段還能對美國施加一些主動性的影響,也就是說,美國能夠把它的危機轉移到其他國家身上,但就是轉移不到中國身上,這其實并不符合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
在四個集團中,實際上,真正能夠對美國造成現實威脅的就是英、日、俄等國組成的加大經濟刺激力度集團,因為這些國家的出口與美國的出口形成事實上的激烈競爭關系,在高科技產品領域,英國和日本都是美國相當強大的對手,而在軍火產品領域,俄羅斯則是美國最大的,也是最強的競爭對手。因此,對美國而言,這些國家的加大經濟刺激力度的動作實際上才是真正會減少美國出口、增加美國國內失業率的原因。于是,美國國家的長期戰略利益和短期戰略利益的對立越來越明顯,其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大了。對美國而言,究竟是先解決短期利益沖突,把危機轉移到英國、日本、俄羅斯甚至歐元區身上,還是從長遠的戰略利益出發,設法把危機轉移到中國身上呢?這對美國而言才是一個真問題。美國現在正在做一些最后的嘗試,就是在測試中國的壓力承受能力究竟能有多大,如果中國承受不住來自美國的壓力,那么美國就必然會把危機轉移到中國,讓中國為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埋單。否則,美國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危機轉移給它的那些盟友們了。但無論如何,美國經過這幾年的活動,已經初步達到了它的打破原有國際經濟金融關系的目的,已經為其轉移自身的危機創造了條件,現在美國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為了贏得更大的戰略靈活性,為其在危機后進一步加強其對世界的控制能力而做些準備工作。
對中國而言,現在來自美國的壓力還只是剛剛開始,必定還有比現在大得多的壓力,激烈的多的斗爭,這些都是需要中國方面預先做好準備的,當然,既然是斗爭,那么就不能光防守不進攻,中國不僅應該充分利用美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矛盾,而且還應該充分利用美國和它的那些盟友們之間的現實利益沖突,特別是要充分利用非美發達國家自身的既得利益需求,設法將它們的既得利益與美國的利益要求相對立,這樣才能營造出發達國家內部的激烈沖突的環境條件。只有把矛盾的爆發限制在美歐內部,才能為中國的崛起贏得足夠的時間和流動性。
《葡萄牙信用評級遭降,歐元跌至十個月低點》,路透社紐約3月2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5日報道。歐元對美元的不斷貶值實際上是有利于歐元區商品的出口貿易的,同時也就是有利于歐元區抑制美國商品的出口貿易的。換句話說,是對美國的產業資本極其不利的。但是,美國國內的一股強大勢力并不把美國的出口不利歸結于歐元兌美元的不斷貶值,反而把這個問題歸結到中國身上。這股勢力的背后是否有歐元區既得利益集團的支持呢?這個問題是值得分析的。但是,我們還可以反過來研究這個問題,就是如果美國方面是樂見歐元不斷貶值的話,除了可以讓美國從歐元區抽取大量的流動性外,對美國更有意義的是,歐元的持續貶值會導致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特別是那些既是歐元區成員又是歐盟成員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實際上為美國利用IMF控制、乃至顛覆歐盟創造了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美國放著明顯貶值的歐元而不去計較,反而對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十分在意,其目的就是為了一方面打壓歐元,實現其最終促使歐元區崩潰、歐盟解體的戰略目標,另一方面壓迫中國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商品,也就是等于減少了中國從歐盟、歐元區的進口貿易額,這同樣是在打擊歐盟的經濟,說到底,美國是在全方位地打擊歐盟和歐元區。對中國而言,既然美國這么有決心,那么我們豈能不好好利用一下呢,因此根本就不要去理睬美國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轉而應該抓住美歐之間現實的利益沖突,而且應該在美歐的利益沖突問題上再加把火,添勺油。法德不是表態其對中國的武器出口不受歐盟對華武器出口禁令的限制嗎,中國應該好好利用一下。
2010年3月27日參考消息
《微軟雅虎不懼壓力堅守中國》,英國《衛報》網站3月26日報道,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3月25日報道,彭博新聞社網站3月26日報道,《日本經濟新聞》3月26日報道,英國《衛報》網站3月25日文章,《印度斯坦時報》網站3月26日報道。無論是微軟、雅虎還是英特爾,它們所謂的不懼壓力實際上恰恰反映出美國資本主義國家性質的一面。我們之前講過,資本家們是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的。特別是在經濟金融危機時期,所有的資本家都在忙著維護舊市場、開辟新市場,哪有放棄市場的道理!而谷歌恰恰做出了這一嚴重違背經濟常識的事情,從而也就反映出谷歌事件實際上就是一起政治事件,是美國國內某些勢力企圖在中國開辟為顏色革命服務的輿論陣地的事件。
我們從另一方面來看,微軟、雅虎、英特爾和谷歌都是美國典型的由跨國資本來經營的企業,而最近美國國內某些勢力針對這些跨國企業而發出的施壓動作,實際上反映出來的就是我之前講的那個問題,就是美國國內的某些勢力正在設法把原本屬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矛盾轉移成本土資本與跨國資本之間的矛盾,它們打的旗號當然是要拿回被中國“搶走的”就業崗位。但實際上,就算美國的這些跨國企業從中國撤走,它們也不可能回到美國去招人,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力資源的成本問題。這些跨國企業都有一個全球性的布局計劃,中國的經營成本優勢不僅僅是工人性價比高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它們在中國開廠幾乎不納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僅體力勞動者的性價比高,而且中國的腦力勞動者的性價比也是極其高的。因此,這些跨國企業非但沒有聽從美國國內某些勢力的話,從中國撤走,反而還要參與對中國教育的投資等等,與其讓中國的知識分子到美國去領美國標準的工資,還不如就地培養他們,讓他們領一份中國標準的工資,那多省錢啊。為此,這些跨國企業也是絕對不會同意人民幣升值的,因為一升值,不僅商品的生產成本就會抬高,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它們被迫遷廠到其他地方,那么一來,它們在中國的多年投入可就泡湯了。美國國內的某些勢力算的是政治賬,而這些跨國資本們算的可是經濟賬。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谷歌之所以會吃進美國國內某勢力給它開的這副政治藥,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復雜。但是,我們不能排除這是美國跨國資本聯合上演的一出苦肉計,畢竟谷歌至今還沒有離開中國(香港也是中國的一個部分),而且美國那里已經有評論說谷歌不排除重新回到內地的可能(關鍵要看谷歌的那些股東們是個什么想法)。說它有可能是苦肉計,那是因為美國的這些跨國公司可能借助谷歌事件向中國政府討要更多的好處,從而進一步降低它們在華經營的成本。對于這一點,中國方面似乎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可以討價還價,能守住一點輿論陣地就算是不錯了。要知道,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和中國政府討價還價,那就是因為中國自己沒有相同的產品呀,從谷歌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我們只是有了一個百度,中國政府的腰桿子就硬了許多,如果中國能夠獨立構建整個計算機系統的話,那這些美國公司還敢這么猖狂么?!如果美國的這些跨國公司不敢這么猖狂的話,那么美國某些勢力想把矛盾轉移到本土資本與跨國資本之間的計劃還能成功么?!
另外,對于中美之間的這場斗爭,印度方面一直表現得很積極,但無論如何,谷歌也不會把中文搜索業務放到印度去,因為那樣很可能被中國政府直接封鎖整個域名地址,做事總要講點分寸。印度一直存在這么一個幻想,就是美國的這些跨國企業從中國退出后,最好都搬到印度去,但問題是,如果美國的企業真的從中國遷到印度去的話,那其實并不符合美國的長遠戰略利益,而且甚至是一種加速自殺的行為。對美國而言,它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印度成為第二個中國,因此,美國現在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使中國成為它更好的附庸而已,對美國來說,有一個中國這樣的附庸就足夠了,根本就不需要第二個中國。而且,一旦美國的企業撤出了中國這塊陣地,那么反過來也就意味著美國失去了對中國的接觸能力,也就是意味著美國失去了對中國的控制力甚至是影響力(沒有利益交換了,就談不上接觸,沒有接觸了,那還怎么能夠影響和控制呢?),這是美國絕對不會干的事情。因此,我們也就看清了美國的某些底線,反過來,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美國的弱點。當然,自力更生還是抵制來自美國的影響和控制的最有力的武器。
《我們生活在技術停滯時代》,美國《時代》周刊3月22日一期文章。科技進步有很多樣式,但是真正有效的科技進步只有一個標志,就是能夠明顯的降低人類的生活成本。進幾十年來的科技發展,除了計算機、互聯網降低了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成本外,沒有別的特別有效的科技進步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依然停留在煤炭石油時代,沒有任何進步可言。當然,每一個技術停止時代都是與相對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相對應的,而每一個大師頻出的時代都是與社會大動蕩、大分裂的環境相對應的。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各個國家在應對各種危機的同時也在加速發展科技。我們可以確信,一個人類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了,當然,其代價就是整個世界的大動蕩、大分裂和大重組。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社會的劇烈變革的話,人的思想又怎么能夠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呢?不打破思想的牢籠,又怎么能夠做出真正有效的科技進步的成就呢?
2010年3月28日參考消息
《黑人農場主埋怨奧巴馬食言》,路透社華盛頓3月26日電。奧巴馬在競選時戴在面孔上的那些假面具已經越來越少了,其黑皮白心的真面目也越來越被充分地暴露在世人的眼前,有趣的是,早在去年,俄羅斯就有一個冰淇淋廣告揭示了奧巴馬的這個真面目。我們現在還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初奧巴馬被選上美國總統時,美國黑人乃至整個非洲大陸都陷入到一片歡騰之中去了,當然,我們不能責怪這些黑人兄弟們在政治上的幼稚,但他們的確是上了美國宣傳機器的當了,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嘗到一些苦果了。奧巴馬為了滿足美國金融資本的利益要求,同時也是為了給民主黨議員在今年的中期大選中爭取最大的支持,對其個人而言也是為了能夠獲得民主黨對其連任的支持,奧巴馬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了醫改方案上,為達此目的,他甚至不惜得罪美國的產業資本(我們之前分析過,產業資本曾經連續用“保安門”來威脅奧巴馬的生命安全,奧巴馬得罪產業資本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同時他也拋棄了他的黑人兄弟們,對奧巴馬而言,既得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對奧巴馬而言,其政治前途實際上存在一個兩難的局面。如果在奧巴馬的任期內,美國渡過了(至少是很有希望渡過)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話,那么對美國的統治集團而言,就沒有必要再讓一個黑人繼續待在臺上了,美國的政治最高權力象征——總統應該重新由一位愛爾蘭裔的中年白種男性來擔任。也就是說,奧巴馬會面臨一個鳥盡弓藏的下場(即無法連任總統)。現在歐元區危機重重,對美國而言,美國的金融資本想要再跳槽到歐元區去的可能性已經大幅度下降了,那么美國自身爆發政治危機的可能性也就下降了,換句話說,美國將自身危機轉嫁到別人頭上的能力也就增強了,而一旦美國成功地將其自身的危機轉嫁到他國頭上,那么美國自己渡過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現在的國際形勢對美國是如此的大好,而對奧巴馬而言,其連任的可能性卻實實在在地下降了。不要說奧巴馬,就是國務卿希拉里在最近也頻遭暗箭,似乎已經存在一股要把這個女人拉下馬的勢頭,形勢一好,各方勢力必然會蠢蠢欲動,他們是絕對不會甘心讓一個黑人和一個女人在臺上繼續指揮的。
如果奧巴馬在任期內不能幫助美國渡過危機的話,換句話說,美國國內的經濟危機必然會演變為政治危機,也就是說,美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斗爭必然會演化為激烈的政治沖突,而奧巴馬本人,作為總統,他是肯定要首當其沖的。也就是說,當奧巴馬及其行政團隊不能處理和平衡好美國資本內部的利益矛盾的話,那么他們自身就會首先成為矛盾沖突的犧牲品。我們在奧巴馬上臺之初就分析過,奧巴馬之所以能夠上臺,因為他是作為美國統治階級的一枚可以丟棄的子來使用的,說白了,奧巴馬就是為了美國的白人統治精英們來背黑鍋的。奧巴馬很可能像肯尼迪那樣,作為一個異教徒被暗殺掉,從而暫時緩解美國資本內部的矛盾沖突。現在雖然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但是,鬧事的地方只是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最多搭上意大利而已。并沒有真正傷到歐元區和歐盟的核心國家,即法國和德國。而且,德國早就放出話來,有意拋棄那些不合格的歐元區國家,就是說明,一旦形勢危機,德國和法國很可能甩開歐盟和歐元區,推倒重來。而對美國來說,如果這次危機不能夠轉移到法國和德國頭上的話,那么即使歐元區所有的非核心國家都陷入了危機,那也不能幫助美國擺脫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現在法國和德國所同意的對希臘的援助方案存在著很高的門檻,而且現在還只是備案,只有到“必要時”才會啟動。那么,也就是說,法德兩國的一只腳還沒有完全踏入美國給它們設計好的陷阱中,現在只是懸在半空中筆劃一下,而法德的另一只腳還牢牢地粘在原地沒動呢。對美國而言,形勢是好的,但還都沒有落實,只有等到法德拿出真金白銀來救助希臘了,美國向法德轉移危機的攻擊行動才算是找到了突破口。
因此,對奧巴馬而言,如果真是要謀取連任的話,那么就必須把美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那種斗爭狀態下的均勢維持到下一任(實際上就是不能讓產業資本徹底壓倒金融資本),只要美國資本不能確定美國已經渡過危機期,那么奧巴馬就還有可利用的價值。而奧巴馬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不斷在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搖擺,但問題是,國際社會是否會坐視美國國內的這場斗爭向平穩過渡呢?那就不是奧巴馬所能控制的了。
《美貿易代表稱不愿意與中國打貿易戰》,美聯社布魯塞爾3月26日電。美國的貿易代表到歐盟總部去發表了這個講話,其用意是很明顯的。實際上美國方面非常害怕歐盟鉆中美貿易戰的空子,因為美國自己心里很清楚,它對中國的所作所為非但是毫無道理的,同時也是損人不利己的。一旦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那么中國必然加強和日本、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這樣一來,非但美國五年出口翻番的計劃完成不了,而且,就是現在的對華出口恐怕也會大幅度減少,這是美國方面絕對要設法避免的事情。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自己耍的把戲,就是打算利用谷歌事件來要挾中國更多地向美國小型企業進口商品,這的確也非常令人奇怪,美國貿易代表要促進的不是美國全部企業的出口,也不是美國大中型企業的出口,而是美國小型企業的出口,難道美國要指望這些小型企業的出口業績來實現五年翻番的目標嗎?這也太夸張了吧。看來背后的文章還很復雜,但至少說明沒有幾個美國大中型企業敢公開支持谷歌抵制中國法律法規的做法來和中國對抗(實際上就是討價還價),因此美國的貿易代表只能利用谷歌事件來為小型企業謀利。而且,美國的中期大選在即,美國政府真的敢和中國打貿易戰?它就不怕受到中國制裁的美國企業的股東們聯合起來圍剿美國政府嗎?
2010年3月29日參考消息
《歐盟利比亞解除簽證禁令》,路透社利比亞蘇爾特3月27日電。卡扎菲對歐盟現在的困難處境簡直就是洞若觀火,只經過幾句威脅后,歐盟和瑞士就不得不解除對卡扎菲及其家人在內的188名利比亞公民的禁令。歐盟現在心里非常清楚,主權債務危機的動靜雖然很大,但這還只是流動性周轉的問題,只要下決心,則是不難解決的。然而,對歐盟來說,石油危機才是會真正要了歐盟性命的東西。
美國的戰略部署已經非常明顯地顯示出一種可能發展出來的態勢,就是美國在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后,很可能會促發新的中東大戰的爆發,而美國則牢牢控制乃至封鎖住霍爾姆斯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從而就可以有效地切斷中東和歐亞國家的海上能源運輸線。其一方面當然是直接針對中國的,但另一方面也是針對歐盟的。因為,就目前的歐盟和歐元區的局勢來看,美國要想把法德等國也搞出主權債務危機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只能利用其他國家的債務危機來消耗法德等國的經濟實力,但這樣并不能迅速幫助美國擺脫經濟金融危機的糾纏。美國在歐盟的戰略目標,同時也是為了爭奪對歐洲的主導權,就是要設法把法德等國拖入到危機中,不僅僅是經濟金融危機,而且最好是政治危機。而能夠把歐盟拖入更深程度經濟危機的,乃至政治危機的事件就只有石油危機。只要美國把從中東運往歐盟的石油一掐斷,那么單靠俄羅斯和英國的那些石油是滿足不了歐盟的需求的。
對此,歐盟方面是很清楚的,因此,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歐盟只能盡力搞好和地中海以及西非石油國家的關系。顯然,直布羅陀海峽必將成為美歐新的斗爭焦點。此外有三件事情值得聯系,第一件是俄羅斯去年8月曾經為了一艘被無名海盜劫掠的貨船出動大批軍艦搜尋西非沿岸,據說還得到了歐盟方面的配合;第二件是在去年11月,美國特意在大西洋東部,也就是西非和歐盟的結合部部署了一顆與其部署在印度洋和阿富汗戰區上空一樣的戰略衛星(寬帶全球衛星通信衛星,相當于太空中的衛星中繼路由器);第三件是中國前不久有漁船在西非的喀麥隆被劫(這件事情實際上為中國海軍到西非沿海護航提供了借口,同時也為中國海軍穿過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提供了借口)。我認為,這些事情都發生在西非沿岸絕對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世界各大國都意識到了西非的重要戰略價值,正在設法在西非進行戰略布局。
《美國兩黨相互扯皮內耗嚴重》,路透社華盛頓3月27日電,美聯社華盛頓3月27日電。由于民主黨在今年1月失去了對參議院的多數控制權,因此造成民主黨對奧巴馬政府的控制能力下降了,實際上造成了奧巴馬政府必須對共和黨做出更多的妥協。而為了避免被共和黨牽制,奧巴馬只能選擇在議會休會期間任命官員,這些職位自奧巴馬上任以來就一直空缺著,這就是美國式民主的效率啊。經過一系列的調整,美國國會已經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不能做到完全說了算,于是,這也就成為美國資本既得利益集團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因為,對現在的美國政治而言,政黨已經不能完全決定事務的走向了,只有在資本既得利益集團的干涉下,通過做通個別議員的工作,才有可能使得某些事情做得下去或者做不下去。而且,我們相信,這種格局會在今年中期大選結束后得以延續,并且很可能會被進一步強化,從而使得美國的兩黨無論大小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都必須依賴外部力量的協調。
《韓國軍艦沉沒,臺美互動緊密》,臺灣《自由時報》3月28日報道。在韓國一艘軍艦沉沒后,馬英九緊急召開安全會議。這件事其實反映出美國對臺灣當局的控制力度。顯然,像馬英九這樣的人是絕對不會為了韓國沉船而召開什么會議的,他之所以會開會,就是因為他的美國主子要求他開會。而美國之所以要這么做,就是美國在測試一種軍事聯動機制,美國是要看看在可能發生的新的朝鮮半島沖突中,臺灣所能做出的貢獻到底有多少。同時,反映出美國的一個戰略觀念,就是臺灣問題是和朝鮮半島局勢緊密相關的。因此,對大陸方面而言,絕對不要自欺欺人地把朝鮮半島問題和臺灣問題做切割,要知道,我們為了朝鮮半島問題已經使得臺灣的獨立狀態超過60年了,如果我們不能在朝鮮半島問題解決之前解放臺灣的話,那么對中國而言,這個代價是不能承受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