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軟實力”這個詞挺熱的,媒體和網絡上經常在談論這個話題,尤其是討論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我也想表達一下我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的,大意是說軟實力是相對於硬實力而言的,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指通過文化、價值觀、傳媒等軟因素的作用,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約瑟夫·奈還認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同等重要。
中國眾多人士紛紛為如何提高國家的軟實力獻計獻策。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就曾就中國文化輸出提出“孔子和章子怡”的命題,為此張教授還和媒體打了不少筆墨官司,很多人都加入了討論。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一提軟實力就在那里辯論“是章子怡還是孔子”。不經意間,張教授就把文化輸出的問題變成了一種特定的思維模式。
我認為,今天熱火朝天的“軟實力”討論進入了某種誤區,離開了根本性的東西,反而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
一. 軟實力與硬實力是什麼關系?
在這里,我提出一個觀點:軟實力是硬實力的附屬品,是毛與皮的關系。如果沒有了硬實力,軟實力就只有“軟”而沒有“力”了。
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樣重要,這種觀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對。比如說,美國人籃球打得好,尼日利亞人足球踢得不錯,但是美國人硬實力強,美國的籃球就成了美國的軟實力之一了。尼日利亞足球就算獲得了世界杯冠軍,那又能產生什麼力量呢?因此,軟實力只能是在硬實力真正提高的時候才能成為一種力量。也就是說,即使你那些“軟”的東西一點沒變,它也同樣隨著你的硬實力的提高而提高。
這其實很好理解,讓我們來看洪晃女士的一段話:“軟實力就應該是一個軍的章子怡,誰看見誰不感嘆?攻打誰,誰都會不擊而懈。對吧?所以別老小看活著的,比你小的,更漂亮的。軟實力是看一眼你就繳槍的能力,孔子行嗎?解釋都解釋不過來。”——洪晃女士還是拿章子怡和孔子比較,可見張頤武教授的這個類比影響夠大的。
洪晃的這段話如果是我說的,當然沒有什麼影響力,由洪晃女士來說,影響的人就多得多,而且這句話好像還上了雜志,這就更有影響力了。能說出同樣的話,這就是軟實力,為什麼洪女士影響力大呢?那就是她的硬實力比我強得多,洪女士有家庭背景,有廣泛的人脈,這些硬指標就注定說同樣的話她比我有影響力。國家之間其實也是如此。因此要認清軟實力與硬實力之間的關系,不要被約瑟夫·奈的所謂“同樣重要”的話蒙蔽了。
二. 軟實力的作用被夸大了,不值得大家如此的重視。
上面我們說了,軟實力依附于硬實力,隨著硬實力的增強,軟實力自然就增強了,再加上像張頤武教授這樣的一批人士研究如何刻意的去增強軟實力,相信我們的軟實力一定會更加強大。但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軟實力增強了,是否會真的達到約瑟夫·奈教授所說的效果?這個問題值得去思考。
全世界誰的軟實力最強?當然是美國,那美國用它的軟實力得到了多少它想要的東西?雖然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美國粉絲,這似乎體現了它的軟實力,但是我們更應看到,世界各地那些反美的人士,對美國不滿的人士要遠遠超過本國的美國粉絲,以至于美國人也自問:他們為什麼恨我們?當然美國人的結論是:我太棒了,太優秀了,他們都是嫉妒我,這種結論多少讓人啼笑皆非。
美國實現他們的目標,我看基本上都是依靠硬實力。利比亞主動放棄核計劃,也是被美國的硬實力嚇住的,并非是軟實力。小布什當總統的時候,大家說他損害了美國的軟實力,那麼奧巴馬上臺後,摒棄了小布什的那一套,注重了軟實力,可是他又取得了多少外交成果呢?恐怕美國人自己都不看好。
既然世界上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也不過如此,那麼我們費這麼多心思來增強我們的軟實力,到底能得到什麼?真的能使別人在不知不覺中接納和服從我們的觀點,得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嗎?看看美國就知道了。因此,我認為軟實力是一種被夸大的力量,對於軟實力我們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以我本人為例:我也算是個影迷,我對美國電影的喜愛程度也遠遠超過中國電影。還有美劇,從上個世紀的《大西洋底來的人》、《成長的煩惱》、《海灘救護隊》,到近年來的《人人都愛雷蒙德》、《越獄》、《英雄》,我都非常喜歡。
在家里,我還每年訂閱像《譯林》這樣的介紹外國文學的雜志,所看的美國小說可不算少,也知道美國不少的作家。另外,還有諸如NBA這樣的體育比賽,美國的媒體雜志等等我也愛看。
那麼,我會不會不自覺的去追隨美國呢?不會的。美國文化對我產生了吸引力,這是軟實力的體現,但是我本人的中國本位,中國立場從未動搖。因此,從我本身來看,美國的軟實力體現出來了,但是沒有效果。
當中美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比如匯率爭執,奧運火炬傳遞等等,那些站在中國一邊的中國人難道都不看好萊塢的電影?難道從不吃美國快餐?難道都不看NBA嗎?難道都認為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好嗎?當然不是。因此,軟實力的作用很明顯被夸大了。
三. 所謂是“章子怡還是孔子”的爭論是一個偽命題
張頤武教授的這個命題其實局限了大家的思維,很多人都在討論文化輸出上是章子怡所代表的大眾文化還是孔子所代表的高端文化。其實這個命題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說有人喜歡看好萊塢電影,熟知好萊塢影星,有人喜歡看有思想的書,如《娛樂至死》,如果你來決定美國的文化輸出,那你是輸出好萊塢電影呢還是思想家呢?當然是都輸出,滿足不同的人的愛好。與之對應,我們還在這里爭論我們輸出章子怡呢還是孔子呢,是不是有點吃飽了撐的?
洪晃女士說,“軟實力就應該是一個軍的章子怡,誰看見誰不感嘆?攻打誰,誰都會不擊而懈。”且慢,洪女士,那麼多的好萊塢明星我們中國人都沒有“不擊而懈”,多幾個章子怡出去能讓誰“不擊而懈”,“看一眼你就繳槍”呢?孔子不行,章子怡也同樣不行,但是硬實力行。寫到這里,我覺得我比洪女士在這個問題上更有見地,但是誰叫她的硬實力比我強呢?我只能認輸,這就是硬實力的厲害啊!
中國人中不少像張頤武教授,洪晃女士這樣的人,他們希望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也想了一些辦法,這就好像一個人認為自己已經很美了,卻發現別人并不在乎自己,于是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其實關鍵在於自己還不夠美,自己夠美的話別人自然會注意。因此,我覺得大家其實不用太著急,只要我們的硬實力實質性的提高,我們的文化自然也就能出去了。
四. 中國的軟實力已經隨著硬實力的增加大大的增加了
寫了上面的內容,可能有人認為我是要全面否定軟實力。當然不是,軟實力在增強後,它依然是一種力量,別的國家我不敢說,但是中國確實存在著不少的美國粉絲,這種狀況的出現當然離不開美國硬實力的強大,不過軟實力也是起作用的。我只是說軟實力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一種根本性的力量。這幾年,大家經常感慨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軟實力的強勁,中國軟實力的弱小。不過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軟實力已經跟著硬實力大大的增加了。這體現在中國不同方面的影響事實上已經增強了。外國通訊社以及媒體有關中國的報導增加了不少,比如我看到路透社的英文網站大量出現有關中國的新聞和分析。西方出版的有關中國的書也層出不窮,涉及中國的方方面面,如“饑餓之國的崛起”、“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不祥之兆,21世紀的中西方”、“打工妹”等等。甚至美國文藝中的中國及中國人的形象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以前西方的影視作品及書中,中國及中國人的形象相當的負面,而現在卻趨於多元化了,也有了不少的正面形象。另外,影視中有關中國的場景也大大的增加了。比如電影《2012》中,中國人制造了拯救人類的大船;《神奇四俠》續集中,最後的決戰就使用了中國的場景,《碟中諜》續集也跑到了上海拍攝。好萊塢影視當然不能太當真,不過它是美國人潛意識的一面鏡子,可以照出潛美國人意識里的看法。還有一些小說,如我訂閱的《譯林》雜志2010年第一期上的美國長篇小說《深海風暴》中,就有一個正面的華裔女科學家形象,以前美國給人的感覺似乎華裔科學家都是中國間諜似的。以上這些其實暗示了中國軟實力的增加。記得中國的一對主持人夫妻吵架,女主持人說中國只有能輸出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國。這句話一些中國人如獲至寶,用來論證中國如何的不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硬實力的增強,一些西方學者主動來幫你輸出價值觀了,如《中國大趨勢》總結中國的成功,《當中國統治世界》總結中國文明,當然也就包括價值觀了。這連我們自己都感到驚訝。
五. 對外傳播途徑的改善是有益的嘗試
我上文說了,軟實力完全靠硬實力支持,但軟實力可以給硬實力錦上添花,反過來增強硬實力。比如美國文化雖然不能讓我去追隨美國,但是的確讓我掏了不少的鈔票,這當然會增強美國的硬實力。
今天的中國在與西方出現利益沖突時,我們希望讓西方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了解自己的想法。因此,成立了新華社的電視臺,網絡上也成立了國家的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發行量很大的《環球時報》也出了英文版,這些都是希望把中國自己的聲音傳遞給西方民眾。
我認為,這是非常有益的嘗試。不過首先,我們先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因為很多西方人對你抱有成見,你說的再好他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不是一個傳播聲音的問題了,這要想改變就只能慢慢來,慢慢的影響他。眼下這些傳播渠道的拓展主要針對那些愿意聽到不同聲音,愿意了解來自不同新聞源的新聞的西方人。這些做好了,對中國硬實力的增長也是有幫助的。
當然中國的一些人會用種種的理由來說你搞這些不行,比如體制不行,中國人素質不夠,不了解外國受眾等等。我以為這些人的話聽聽就可以,不要當回事。因為多年來他們什麼時候說中國行了?而且中國的每一種“不行”的原因幾乎都是那幾種,都成了標準答案了,聽的人耳朵都出繭子了,可以說完全八股化了。這其實恰恰說明他們的腦子不行了,不能進行良好的思維了,被某種東西完全禁錮住了。因此他們的意見即使不說,我都能猜到他們會說什麼了。因此,我說他們的意見不要當真。關鍵是行動,在行動中依據具體情況改善,進而取得進步,這才是發展之道。
以前看到一則新聞,歐盟女外長在開會期間,忙里偷閑,閱讀一本叫《中國怎麼想》的書,這本書表述了中國的思想界怎麼看中國,怎樣看世界以及中國思想界自身的分歧。這說明一些西方人已經不滿足于以前形成的對中國的定見,希望認真的了解中國人的觀點與看法。
中國新聞出版署的署長柳斌杰在接受崔永元采訪時說,他在德國訪問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他說,你來給我介紹幾種有關中國的圖書,哪一本最能夠真實地介紹當代的中國。柳斌杰給她介紹了《中國大趨勢》。默克爾說,不,不,我的意思是讓您給我推薦一本中國人自己寫的書。這件事說明一些西方人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從西方人那里了解中國了,他們希望直接從中國人那里了解中國。看到了吧,這些就是中國拓展傳播渠道意義所在,至少讓那些希望直接聽到中國的聲音的人有渠道聽到。現在不少西方的媒體援引新華社甚至《人民日報》的消息都越來越多,這其實也是中國聲音的傳播。所以,對外傳播要有信心,要知道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是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不能一想到困難,就嚇得什麼都不敢做了。
六. 思想的危機
軟實力這個概念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的,它在中國的火爆其實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處於思想危機之中。中國作為一個想要崛起的國家,如何崛起?如何應對崛起中碰到的問題?我看中國的思想界一片茫然,缺乏創新的能力和愿望,就只能從外部尋找現成的答案,要麼從西方尋找,要麼從中國古人那里尋找,唯獨自己拿不出一點新東西。軟實力就是從西方那里尋找的一個典型,拿過來也不做認真的思辨,就吵吵嚷嚷的爭論如何提高。這些年,我們的思想界總是跟著西方的話題和概念走,什麼中美國,低碳,金磚四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國,連所謂的“中國模式”(前身叫北京共識)都是西方先提出來的,這麼多年,你什麼時候見過中國思想界提出自己的東西?總是這樣,中國的思想界能長大嗎?中國要崛起,思想界是軟肋之一。以我的觀察,中國的思想界充斥著一堆“言必稱希臘”的教條主義者,明明思維匱乏卻還好講什麼邏輯,理性,獨立思考。其實,不客氣的說,這些教條主義者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障礙,已經不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了。另外,聽說約瑟夫·奈又提出了一個什麼“巧實力”的概念,看了它的說明,我幾乎要認定約瑟夫·奈是一個江湖騙子了。我想不用多說,明白人一眼就看出,這一個完全沒有必要提出的概念,軟硬實力本來就是結合在一起的發揮作用的,我甚至懷疑一些西方學者是不是用提出概念來混生活的。我只是希望我們的學者不是整日里玩味這些概念混日子。
七. 總結
軟實力的作用在中國被夸大了,關鍵還是硬實力。如果說中國的軟實力還不夠強,比美國差得遠,那是因為中國的硬實力比美國差得遠。軟實力本質上還是一種力量,可以給硬實力錦上添花,但它不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所以既不要去夸大它,也不要不管不顧。
軟實力在中國被過度重視了,這其實說明了中國思想界獨立創新能力的匱乏,這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短板。中國的思想界需要成熟,這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打破那些各種主義的條條框框,站在更高的視野去平等的看待不同的思潮和主義,吸取各種主義的精華,去其糟粕,融會貫通。其次在上面說的基礎上要建立自信,直面問題,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為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人的幸福提出一條真正的金光大道。
問題在於,中國的思想界做得到嗎?(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