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美國、伊朗與世界局勢 – 兼論中美博弈
大龍 (bigdragon415)
二、“中國威脅論”的深層原因及中國的應對之策
1. 中國威脅論的深層原因
前面我們談到美國把中國選為對手,并加以遏制。在這個過程中,它所有的舉動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理論,那就是:“中國威脅論”。
美國太需要這樣一個論斷了!有了這個論斷,它做很多事情就順當的多。而至于“中國威脅論”是否真實存在,倒變得次要的了。對于美國而言,中國威脅論的妙處,在于兩個字:“敲打”。而敲打的對象,對內,不是美國政府自己,確切的說,不是美國的右翼,而是美國的親華派或中立派或者美國人民;對外,則是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國家。
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知道,中國威脅論有各種各樣的版本,有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經濟威脅論,能源威脅論,等等。名目繁多,數不勝數。用得最多的當屬軍事威脅論和經濟威脅論。盡管在這兩方面中國與美國差距懸殊,短期內根本難以望其項背。但美國哪管那么多,因為這個“中國威脅論”簡直太好用了!舉個例子,美國在全球有眾多軍事基地,有眾多利益需要訴諸軍事手段,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但它總不能明目張膽的對國會說:我們天天要打仗,你還不多撥一些款?它只需要說:中國軍事發展是一個重大威脅,不信,你看這個。然后拿出一個“像模像樣”的《XXX年中國軍力報告》。國會瞅了兩眼,說:啊,真是這么回事!于是,大筆撥款就到了五角大樓了。當然,國會和白宮、五角大樓實際上是穿一條褲子的,這出戲是演給美國人民看的,因為他們才是納稅人呀!而每當美國國內出口乏力,失業增加,國內人民不滿時,美國政府就會拋出“中國經濟威脅論”,于是,反傾銷法案立即通過,人民幣也要逼著升值。美國國內的困境和美國人民的不滿,都被美國政客們轉嫁到中國人民身上了!我們在充當他們的冤大頭啊。所以,你看,“中國威脅論”這個玩意好不好?對美國政客們來講,“中國威脅論”簡直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它只需要隨時拿出來“敲打敲打”美國人民,就能通過各種法案,轉嫁各種矛盾。
那么,美國又是如何“敲打”其他國家的呢?對于歐盟,由于中國力推它解除武器禁運,美國拋出一個“中國軍事威脅論”,一些歐洲朋友剛想為中國說兩句,又不得不閉上了嘴。對于日本,美國要在日本擴大駐軍,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遇到日本國內部分人士反對。美國和日本右翼馬上搬出“中國軍事威脅論”,立刻讓這些人也閉了嘴。對俄羅斯,中國本來很想買它一些高端軍事技術過來,而不是老是買那些成品或者過時的老技術,俄羅斯迫于國內經濟窘況,本也有些愿意。可美國拋出一個“中國軍事威脅論”,硬是讓很多合同沒簽成。
所以,我們現在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每年都要出一個《中國軍力報告》了吧?要知道,這是美國針對他國唯一的一份軍力報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這么喜歡頻繁的拋出“中國威脅論”了。因為它實在是太好用了!它是美國敲打他人的利器,它是堵別人嘴的最好工具!
假的東西說得多了,也會變成真的!但話說回來,“中國威脅論”總是陰魂不散,中國自己有沒有責任呢?有的。那就是中國人太過于隱忍了。當然,早期的“韜光養晦”還是要的,但是過了頭就不好了,就被人利用了。美國人看準了中國人這種低調的做事原則,知道讓你當冤大頭,你頂多來兩句“強烈抗議”,并不會有什么真正的后果。這也就是它屢試不爽的原因。很明顯,為什么美國不把這頂帽子扣在俄羅斯頭上?美國人知道,俄羅斯人的好斗性格,還有普京的強勢風格,會讓美國適得其反。
那么,我們怎么來看待 “中國威脅論”呢。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話,那就是: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為什么戰略上要藐視它呢?因為很明顯,這是美國人放的煙霧彈,我們不要把它太當一回事。同時,我們也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我們自己的力量就真的那么強大,使得美國都感到了迫切的威脅。一句話,這都是煙霧彈。那為什么在戰術上又要重視它呢?因為每每這個時候,也就是美國拋出中國威脅論的時候,都會有對中國不利的事情發生,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當然,我們除了應對美國,還要注意一個狡猾的敵人,那就是日本。倭國也每每拋出“中國威脅論”,為其軍事擴張鋪路,不可不防。
2. 中國的應對之策
那么,我們如何應對?
我個人覺得,中國至少應該做兩件事情:
一是游戲規則的制定,這包含很多方面。我們知道,現在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都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制定的,對我們是很不利的。一方面,我們要熟悉這個游戲規則,利用這個游戲規則;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我們自己的游戲規則。具體來講,對國內,就是立法;對國外,就是建立跨國組織、聯盟,簽訂雙邊和多邊協議。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適時和適當的“亮劍”。我們不能總是藏著掖著,不然,怎么威懾他人?人家還以為你是好欺負的,時不時就想在你頭上動土。所以,我們要有亮劍精神,要勇于亮出我們的劍。你們不是總說我“威脅”么,那么好,我就亮一下劍,結結實實的給你威脅一下,看你還閉不閉嘴。當然,“亮劍”的時候,要適時和適當,講究策略。所謂“適時”,就是選擇恰當時機。這個時機,絕不是對敵人有利的時機,例如,不要在它們出現困境正想要找借口的時候亮劍,這樣不就正好送到他們嘴里去了么,不就正好為他們解套了么?所以,時機的把握很重要。而所謂“適當”,就是要把握火候。不能蜻蜓點水,讓別人感覺不到;也不能太過,導致火藥味太濃;或者太明顯,導致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歐盟)都不得不防備你。
客觀上來講,自從胡上臺一來,這兩件事情都是做得可圈可點的。關于這點,我們后面在“中美博弈”的詳細討論中會展開來敘述,這里,先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關于臺灣問題的處理。關于臺灣問題,盡管是內政,但解決起來可并不是內政這么簡單。我們都清楚障礙在哪里――在美國。美國制定了一個規則:不允許單方面改變現狀。這給我們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設了一個大大的障礙。我們來看看胡總是怎么出招的――出臺《反分裂國家法》。表面上看起來,這部法的名字和臺灣沒有關系,但是只要細細看一下里面的條文卻會發現:里面每一個條款都是針對臺灣!所以,有高層政府官員對美國人說:臺獨就意味著戰爭!以前,我們可不敢這樣說的,現在能說了,為什么?因為有《反分裂國家法》的法律依據。你美國動不動就搬出你們的法律來,什么《與臺灣關系法》之類的,那好,我們也有代表全國人民意志的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以前,中國政府與別人打交道,解決問題,總是在政府層面,有時甚至是黨的層面,現在,知道在議會(人大)層面了,在法律層面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在區域范圍內制定規則的一個例子則是上合組織,關于上合組織的巨大作用,我們后面再具體討論。
這里再舉一個“亮劍”的例子,那就是最近中國報道了導彈擊落衛星的事情。這個看似小小的事件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有人卻驚出了一身冷汗。這件事情的出現似乎沒有什么征兆,也不是那么明顯的引人注意,符合我們前面適時和適當的原則。但是,它對我們亮劍的對象-美國,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美國人立即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可以說,這次亮劍,對臺海局勢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和至關重要的,怎么評價都不為過;它的作用,甚至遠遠超過表面上大張旗鼓的殲十的亮劍。關于這點,我們在后面第五節“中國的布局和棋招”中還會仔細分析。
三、冷戰后美國的幾次布局
冷戰后,美國人還有幾次重大的布局。它進一步增強了美國的實力和全球影響力,使美國向其既定的戰略目標不斷邁進。這幾次布局,都是隨著幾次戰爭而展開的,那就是: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簡稱伊拉克戰爭)。每次布局,美國針對的側重點都不同。前兩次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從阿富汗戰爭開始,針對穆斯林、俄羅斯和中國了。而隨著伊朗問題的展開,對中國的針對性,就越來越明顯了。如果要深入理解美國今天的布局,看看它前面的幾次戰爭就顯得必不可少了,因為它們都是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
本節主要討論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伴隨著另一個重大事件-9.11事件而產生的,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到下一節“9.11的真相和9.11后的世界”中討論。
1. 海灣戰爭――冷戰結束的標志
先來看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也就是海灣戰爭。老實說,這是老布什布的一局好棋。大家是否記得,老布什把薩達姆趕出科威特之后,并沒有去占領伊拉克的首都,也沒有說要滅掉薩達姆,而僅僅是讓聯合國通過了一個制裁伊拉克的決議,便收兵了。可以說,老布什這手“圍而不攻”的布局,實在是太高明了,其戰略眼光不可小覷!可惜,小布什沒有領會他老爸的深意,硬是把薩達姆給滅了!從而造成今天的局面!當然,這是后話,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老布什的布局,到底有什么深意?
我們說海灣戰爭主要針對俄羅斯,確切的來講,是針對蘇聯。因為當時蘇聯還沒有解體。海灣戰爭是在1991年1月16日老布什下令執行“沙漠風暴”計劃而正式打響的,共持續了43天,戰爭就基本結束了。而蘇聯解體的標志性事件通常是指1991年的“8.19”事件。海灣戰爭在前,蘇聯解體在后,前后相差僅7個月,這難道是純粹的巧合?蘇聯解體后,緊接著便是東歐的完全巨變(位于巴爾干的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也最終完全變天),這是很自然的。關于蘇聯解體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未有定論。西方通常的說法是社會主義體制的失敗,中國則說是西方和平演變的結果。甚至很多蘇聯人自己也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要弄清楚這件事情,聽聽親歷過這起事變的當事人的說法,是可以得到重要啟示的。許多當事人由于各種原因隱瞞了真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仍然有一些冷靜的當事者提出了自己客觀的看法。其中一個就是沙赫賴,系前俄羅斯副總理,曾親身經歷了一九九一年的那場事件,并作為葉利欽的法律顧問參加了別洛韋日協定的談判和起草。他的表述對我們了解和研究那場事件,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不過,要展開這個話題,實在要很多篇幅,況且,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所以這里不再展開細說,我們還是回到海灣戰爭這個話題。
如果我們硬要說海灣戰爭和蘇聯解體之間有什么直接關聯,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但是,如果說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卻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的。這里需要指出的一個誤區是,很多人通常以為蘇聯解體是冷戰結束的標志,而事實上,在那之前,也就是戈爾巴喬夫上臺并提出其“新思維”之后,冷戰就接近結束了。而冷戰結束的標志,我認為恰恰是海灣戰爭。戈氏原本打算對社會主義政治進行改革,使其民主化。但他同時也全面改變了與西方斗爭的態度,迅速向西方靠攏。
我們要指出的是,伊拉克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蘇聯的親密盟友。但是,在海灣戰爭前夕,為了向西方示好,戈氏拋棄了這一盟友。1990年8 月 3 日,也就是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的當天,美蘇達成共識,并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這是二戰后40多年的時間里蘇聯首次改變在世界地區性沖突上持與美對立立場的態度。同一天,蘇聯政府就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與軍事援助。實際上,薩達姆的命運在這一天就已經被判了死刑。
當然,蘇聯拋棄伊拉克這個盟友,也實屬無奈之舉。但是,這件事情對長期活在蘇聯保護傘下的其他親密盟友們,如東歐國家,在心理上產生了重大影響。蘇聯在世界上的威信,尤其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威信,大大下降了。隨著美國主導的海灣戰爭的勝利,美國在全世界的威信達到了新的頂峰,不說其他西方國家與美國靠得更加緊密,就連很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試圖脫離蘇聯的影響而投入美國的懷抱。可以說,海灣戰爭的勝利,為美國冷戰的全面勝利,劃上了圓滿的句號。而蘇聯沒落的日子,還會遠嗎?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是老薩送給老布什的絕好的禮物。因為美國太需要這樣一場戰爭了。我們知道,自從二戰之后,美國人幾乎沒有再打過什么勝仗,先是在朝鮮戰爭中失利,后是在越南戰爭中失敗,沒有一個是拿得出手的。但海灣戰爭卻全面改變了美國的形象,奠定了其在世界上不可動搖的地位,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美國走上了其一超獨霸的不歸路。
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間接的打擊了蘇聯。但老布什的如意算盤不止于此,難道他還有什么其它什么深意嗎?
是的。我們可以從老布什對薩達姆“圍而不攻”、“殲而不滅”的策略中可以看出端倪來。要知道,中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引來無數貪婪的目光正因為一樣東西――“石油”。美國為了石油利益而控制中東是誰都承認的事實,但老布什為什么不趁海灣戰爭滅掉薩達姆呢?這樣豈不能更加控制中東?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看看伊拉克的周圍,卻可以發現,原來周圍還有幾個大國――沙特和伊朗,都位列世界上幾個最大的產油國的前列,而沙特,更是世界頭號產油國。要知道,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的最佳策略,不是占領和消滅,而是“制衡”;而通過制橫,可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看來,老布什是深深懂得這個道理的。留著一個薩達姆在那里,其他國家豈不都感到威脅從而都向美國尋求保護?美國于是說話了:保護可以,但我是要收保護費的。這個保護費是什么?當然是石油。所以,通過“制衡”策略,美國人得到了利益的最大化。而薩達姆,有聯合國的制裁,肯定會變得氣奄息息,一蹶不振,老布什為什么要急著收拾他呢?
2. 科索沃戰爭――重擊俄羅斯、輕敲中國
現在來說說科索沃。
科索沃戰爭是由科索沃危機引發的,而科索沃危機則根源于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作為東歐劇變的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聯邦于1991年迅速解體,分裂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和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組成)五個獨立的國家。原南斯拉夫本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同屬一個國家時,民族矛盾尚可緩和。但一旦國家分裂,各民族矛盾就如火山一樣爆發。試想,分裂成這么多國家,怎么可能沒有領土糾紛和其他利益沖突?這些國家間誰都不服誰,經常大打出手。更為嚴重的是,每個分裂后的小國并非是單一民族,仍然是多民族國家,某些民族仍然謀求進一步分裂,進一步獨立出去。起初最為嚴重的是1992年波黑境內的波黑穆斯林、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三個民族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愈演愈烈,終于釀成波黑境內長達三年的全面內戰,死亡人數超過25萬。在各方打得精疲力竭之后,終于在1995年簽訂代頓協議,實行停火。
但是,代頓協議并沒有平息南聯邦解體帶來的動蕩。波黑戰爭結束后,民族沖突的熱點很快轉移到另一個地區――南聯盟境內的科索沃地區。科索沃危機逐漸成為世人關注的中心。
科索沃位于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西南部,在南斯拉夫聯邦時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內的自治省。這一地區存在阿爾巴尼亞族、塞爾維亞族和黑山族等民族。由于歷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兩族長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國”,并謀求從南聯盟分離出去。而塞族則將科索沃視為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搖籃,不愿放棄那里的一寸土地。阿塞兩族針鋒相對,互不讓步。一些阿族極端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軍”,號召阿族人起義,并策劃了一系列襲擊和暗殺事件,使暴力沖突逐步升級。從1998年2月開始,科索沃局勢急劇惡化。
面對阿族人的反抗,以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采取強硬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以維護國家統一。這本無可非議。試想,如果西藏謀求獨立,我們難道會置之不理?如果臺灣謀求獨立,我們難道會不采取行動?俄羅斯境內的車臣謀求獨立,普京不照樣強力鎮壓車臣叛亂?所以,米洛舍維奇的行動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卻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所利用。要知道,南斯拉夫位于巴爾干地區,是地中海的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前面在談到羅斯福和斯大林的密謀時,已經提及過巴爾干為什么會落入蘇聯之手。在二戰后四十多年時間里,巴爾干地區一直是蘇聯的勢力范圍。蘇聯解體后,仍然主要由俄羅斯所控制。美國雖然獲得了冷戰的勝利,但蘇聯曾經的輝煌讓美國仍然心有余悸,盡管這個巨人已經倒下,美國人仍然想著要跳上去捅上兩刀、踩上兩腳,生怕他重新站起來。所以,美國一直在尋找機會,以便對俄羅斯進行狠狠的打壓。現在,科索沃危機給了美國一個重大的機會。
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開始就積極卷入科索沃危機,使其逐漸國際化,并著手準備對南聯盟動武。1999年1月,美國以武力強迫科索沃沖突雙方依美國的方案到法國的朗布依埃進行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同意科索沃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并允許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這不明擺著要肢解南聯盟?米洛舍維奇豈能同意?但美國人態度強硬,警告道:這個方案必須接受,否則南聯盟將遭到北約的軍事打擊。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南聯盟拒絕簽字。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約以“維護人權”為名,發動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科索沃戰爭爆發。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占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也造成了許多無辜平民(包括阿族難民)的傷亡。5月8日,北約戰機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3人死亡、多人受傷和館舍的毀壞,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見的重大事件,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很多網友應該都見證過這個事件,我們當時是多么窩囊啊!現在想起來都義憤填膺!北約的戰爭行動打著維護人權、制止“種族清洗”的旗號,實際上卻以其非人道的行為導致了一場人道主義災難。與海灣戰爭不同,北約這次戰爭行動并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在國際關系史上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輿論的廣泛批評。
但是,批評有什么用?美國人現在已經自我膨脹起來,哪理你什么聯合國和世界輿論?聯合國只有在聽美國的話的時候才叫聯合國,否則,就只有他美國!
戰爭的結局我們已經看到了,美國又一次取得了全面勝利。美國的非法行為沒有受到任何制裁。而南聯盟的合法總統米洛舍維奇卻被送上了國際軍事法庭!這就是美國所標榜的人權!因此,我們看到一個不爭的事實:美國標榜的人權=美國的強權。
通過科索沃戰爭,美國終于得到了巴爾干這塊垂涎已久的肥肉。美國通過海灣戰爭將原蘇聯的勢力從中東趕走之后,又通過科索沃戰爭進一步大大的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美國通過多個方向的合圍,使得原來擁有重要海上力量的俄羅斯,幾乎快變成一個內陸國家!
通過科索沃戰爭,美國重重的打擊了俄羅斯。同時,還不忘敲打和試探一下中國:通過故意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美國得知了中國的軟弱。在對付完俄羅斯和中國兩個重量級對手后,美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好了,我們探討完科索沃戰爭,知道了美國的這個“局”:重擊俄羅斯,輕敲中國。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本世紀最重要的一個事件――9.11事件,由這個事件引出了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通過9.11,美國重新調整了其戰略部署,為的是重擊俄羅斯,更重要的是重擊中國!從這時起,中國就愈發成為美國選定的對手。
四、“9.11”的真相和“9.11”后的世界
歷史的車輪轟隆隆的碾過二十一世紀。在這個世紀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當人們跨入新世紀的激動心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還沒來得及消退時,有一件事情卻震驚了整個世界,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那就是“9.11事件”。就在這一刻,美國人的心情就有如晴天霹靂從“美好”的峰頂一下子跌倒了“悲哀”的峰底。可以說,自冷戰后,甚至是自二戰后,還沒有哪個單一的事件對世界局勢產生過如此深遠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至今還在繼續。
1.“9.11”的真相 ―― 一個“美麗的謊言”?
“9.11”離我們是如此的近,所以其經過就不用我們再細述了。關于9.11,這里我們只想討論兩個問題:
(1) 誰制造了“9.11”?
(2) “9.11”之后發生了什么?
這兩個問題看起來是如此淺顯,以至于我們幾乎不假思索就可以得到答案:對第1個問題,答案當然是“基地”組織,這個“標準”答案是美國政府所提供的;對第2個問題,我們都知道9.11后緊接著就發生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提問的方式,問題恐怕就變得耐人尋味了:
(1) 誰最需要“9.11”?
(2) 他們需要“9.11”做什么?
聰明的讀者可能馬上意識到了這兩組問題之間的關聯:
(1) 誰最需要“9.11”? <--> 誰制造了“9.11”?
(2) 他們需要“9.11”做什么? <--> “9.11”之后發生了什么?
看到了嗎?這兩組問題幾乎是等價的,至少從本質上來講是這樣。甚至我們可以說,它們根本就是一個問題。好了,我們現在就來分析這個問題:誰最需要“9.11”?
看過《基督山伯爵》的朋友,一定會對這段情節記憶猶新:當伯爵(當時還是個可憐的水手)遭人陷害而被投入監獄后,他自認為自己一直善良誠實,從未有過仇人,因此對到底誰會陷害自己這個問題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關在隔壁監獄的博學多才、充滿智慧的意大利神甫詢問究竟。但神甫并沒有立刻給出回答,而是反問了他一個問題:“誰會從這件事情中獲益?”伯爵終于恍然大悟,立即找到了答案。
同樣,我們也可以這樣反問:誰從“9.11”事件中獲益?
是“基地”組織嗎?不像。因為基地組織沒有從這件事情中獲得什么好處。事實上,9.11后連支持基地組織的塔利班政權都被推翻了,要知道,這可是基地所認為的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穆斯林”政權;而基地組織自己也損失慘重,基地領導人更是被迫躲進了深山。這難道是他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其實,從本.拉登的屢次講話錄音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基地的最終目標只是為了在大中東建立一個終極“穆斯林”政權。而這個政權并非想挑戰美國的權威,他們只是不想任由美國蹂躪而已。而美國人卻把它稱為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并認為與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價值觀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但是,真正研究過伊斯蘭《可蘭經》和穆斯林歷史的人,包括我在內,并不會輕易同意美國的這一結論。
一個更需要注意的事實是:本.拉登本來就是在美國的一手扶持之下才成立了基地組織,也是在美國的大力援助下才將基地組織發展壯大的。美國人為什么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對付侵占阿富汗的原蘇聯!關于這些,我們會在后面的阿富汗戰爭中再予以詳細闡述,這里,我只是想提醒讀者這樣一個問題:對于自己昔日的大靠山,基地會去冒死襲擊它嗎?它為什么要冒死挑戰美國這個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呢?恐怕基地還沒有這樣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愿!因為這根本對它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基地是9.11事件受益者的論斷基本上可以排除了。那么,真正的受益者會是誰?
有兩個人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一個是以色列人,一個則是美國人自己。
難道他們是9.11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說到這里,各位讀者可要打起一下精神,擦亮一下眼睛了!不然,你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抑或,你還以為是我在說夢話呢。
首先來看以色列。我們知道,以色列這個民族,也稱猶太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而且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民族。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民族非常熱愛,甚至到了高傲的地步-他們自詡為上帝唯一的選民!以色列人創造了《圣經》,而《圣經》則影響了整個西方文明。以色列也是一個極富智慧的民族,人類歷史上思想和科學的兩座無法逾越的豐碑-馬克思和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
但另一方面,猶太民族又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民族,這種奇特在于,在歷史上2000多年的時間里,猶太人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歷史的一道奇觀!而更奇特的在于,盡管猶太民族散居世界各地,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始終沒有消失,始終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這種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存力,不能不令人驚嘆!
猶太民族也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本來,他們最早在摩西的帶領下,走出埃及,在中東落根。之后,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時,戴維王在耶路撒冷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在戴維的兒子所羅門死后,王國一分為二,南為猶大(Judea),北為以色列(Israel)。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但在公元前722年,亞述人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占領了猶大,他們焚毀耶路撒冷的所羅門圣殿,驅逐了大批猶太人。從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還被無數次地摧毀和重建。猶太人從此流離失所,散落到各個地方。大約在公元前61年,龐貝的羅馬軍團攻占了猶大,占領了耶路撒冷。而耶穌正是在羅馬的統治區伯利恒降生的。羅馬統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兩次撲滅了猶太人起義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將所有猶太人驅逐出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也被羅馬人命名為巴勒斯坦。今天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對抗,其實在這時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此后,猶太人開始了他們在世界各地流浪的命運,一直延續近2000年。直到1948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一年,他們終于建立了自己久違的國家-以色列,徹底結束了民族流浪的歷史。但建國后的以色列并不太平。在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拒絕承認以色列,并且對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從1948年一直到1982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共爆發了五次較大規模的戰爭!而小戰更是連綿不斷,幾乎從未斷絕。自二戰后,中東一直是世界上火藥味最濃的地區。我記得從小到大,無論廣播和電視里,幾乎沒有一天少了“中東”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幾乎每次都是和戰爭聯系在一起。
歷史上,猶太民族又是一個不受人歡迎甚至是受人憎惡的民族,因此也屢遭屠戮。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不論猶太人走到哪里,他們似乎都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大家一定還記得莎士比亞筆下《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吧?這個名叫夏洛克的猶太人幾乎成了放高利貸者和吝嗇鬼的代名詞!他對金錢的占有和貪婪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世界各地,由于猶太人總是占有了當地大量的財富,并且身上總是一副受人憎惡的放高利貸者的形象,因此,往往發生當地居民攻擊甚至驅逐猶太人的事情。這種驅逐和屠殺在二戰時達到了頂峰。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希特勒要屠殺600萬猶太人:在希特勒這個狂人看來,一個連自己的國家都沒有的民族,怎么配享有這么多財富?
也許,這個世界上也只有猶太人才能深切體會到沒有祖國是什么滋味了。試想一下,我們自己如果離開祖國久了,都會對祖國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而這些猶太人,常年在別人的國家生活,卻連自己思念的對象-祖國-都沒有!而且屢遭驅逐和屠戮。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猶太人在流浪2000年之后仍然不忘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以色列建國之后,在那彈丸之地,在那夾縫之中,無論受多少個阿拉伯國家的多少次圍攻,仍然要寸土必爭,毫不相讓!以色列和阿拉伯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
好了,我們花了不少的篇幅來介紹以色列的歷史和現狀,無非是想論證我前面提出的那個觀點:以色列需要“9.11”,它正是“9.11”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以色列為什么需要“9.11”? 當然是為了它的生存!我們來看看“9.11”后發生了什么,結果就一目了然:“9.11”之后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前者使一個極端的塔利班穆斯林政權垮臺,而后者則使薩達姆政權垮臺。而這兩個政權都是以色列的重大生存威脅!從地緣上來看,薩達姆政權則是一個更加現實的威脅。況且,薩達姆也曾經像伊朗總統內賈德一樣,多次揚言要消滅以色列。盡管經過多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仍然頑強的活了下來,但生存的危機始終沒有消失過。尤其是薩達姆的存在,對以色列簡直就是如劍在懸、如骾在喉,只要薩達姆在一天,以色列人就沒有一天茶飯是香,沒有一天不提心吊膽!但現在是什么情況呢?薩達姆政權終于垮臺了,薩達姆也被送上了絞刑架!對以色列人而言,這個昔日的心腹大患終于不復存在了。對于薩達姆的垮臺,最額手稱慶的人里面,如果說沒有以色列人,打死我都不相信!難怪美國最新一期的《外交政策》評出的伊拉克戰爭十大贏家里,以色列位列其中!不過,美國人的這個期刊把以色列放在受益者中的第十位,要是我來評選,我會將以色列放在第一位!
好了,如果我們說以色列是“9.11”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難理解的話,那么,美國自己也是“9.11”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又如何來理解呢?這是否有點聳人聽聞呢?
9.11發生那天,從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新聞報導中,似乎都在說明美國是這起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的,美國經濟象征的世貿大廈轟然間倒塌了,美國軍事力量象征的五角大樓也被撞出了大窟窿,而撞向美國政治象征-白宮-的飛機也在空中爆炸了。有3000多人在這場襲擊中喪生。
美國的經濟據說也遭到沉重打擊。航空業和旅游業遭受致命打擊,娛樂業幾乎陷入停頓。受此事件影響,全球IT業受到沖擊,全球股市出現動蕩。
“9.11”事件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60年以來,美國首次受到來自外部的大襲擊;也是除美國獨立戰爭和1812年美英戰爭以外,美國本土遭受到的最大規模的來自外部的襲擊!單就這一點而言,“9.11”事件對美國人而言確實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在“9.11”發生的當天,許多人都不敢相信,如此強大的美國居然也會遭到來自外敵的襲擊!美國人多年建立起來的關于美國是絕對安全的信念,也在這一瞬間突然動搖了。
以上這些似乎都在顯示,美國是這場災難的直接受害者。但是,我們要指出的是,美國人民,包括那些在襲擊中喪生的死難者,確實是這場襲擊的受害者;而美國政府,卻是這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這次事件后,整個美國民眾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個人力量的渺小。而美國政府則成功的將人民的悲痛化為力量,它讓人民相信:只有依靠國家,只有依靠全體人民的團結的力量,才能保衛自己,才能使每個人免遭不幸。于是,在很短的時間,美國人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迅速上升,民族的凝聚力大幅提高。那段時間,我們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美國國內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美國人沒有中國人搞“聯歡晚會”的傳統,但我們看到,那段時間美國人也搞起了各種晚會-不過不是聯歡晚會,而是聯“悲”晚會。就連那些平常上舞臺要價很高的明星們,那時也紛紛義不容辭的登臺“義演”。頃刻間,美國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頃刻間,一個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泛濫的國家,竟然變得眾志成城!這,難道不是美國政府從9.11中得到的財富?
再來說美國的經濟。如果說9.11發生的那段時間里你會對美國的經濟前景感到悲觀,那么現在,你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嗎?事實上,9.11對美國經濟而言只是一個陣痛而已,美國主體經濟根本未受到任何損害,美國經濟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迅速復蘇,如今,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
再來說美國的外交和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的改變。我們知道,自美國拋開聯合國發動科索沃戰爭以來,盡管美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美國的外交卻一落千丈,美國的國際信譽大幅下降。美國對國際事務的介入雖然逐年加深,但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卻在逐年下降!看到這些,美國政府自己難道不著急嗎?它急需要一種東西能改變這個局面。
這時,“9.11”來了。“9.11”使這一切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觀。國際社會對美國普遍報以深切的同情。各國元首的慰問電像雪片一樣飛向白宮。美國政府在9.11事件的當天就宣布這是一起基地組織所為的嚴重恐怖事件,并發誓和基地組織及其他恐怖主義勢力決戰到底!很多國家都不假思索的隨口附和!這,不正是美國希望得到的回應嗎?
“9.11”給美國送來了一個“偉大”的旗號――“反恐戰爭”!這四個字足以詮釋美國需要“9.11”的全部奧秘!
是的,“反恐戰爭”是美國最希望得到的一面旗幟。這是一面全新的旗幟。即便是以前對美國的所作所為持反對態度的國家,現在,也感動得自行站到了這面旗幟下!因為,這些國家都在想:即便強大如美國,也會遭受如此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那我們自己呢?如果還不趕緊“團結”到美國的周圍,豈不更無法應對這些可能的襲擊?美國順勢高聲說道:現在,恐怖主義是一個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威脅,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誓與恐怖主義勢力決戰到底!美國就這樣登高振臂一呼,于是便應者云集!美國的全球領導形象又重新樹立在人們面前。在世貿大廈轟然倒塌的同時,美國的外交局面和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和影響力卻在一瞬間奇跡般的從谷底躍到了頂峰!通過“反恐”這面旗幟,美國人重新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將未來許多非法的戰爭行為提前變成了合理的和正義的行為!
而這,不正是美國所希望的么?這一切,不正是在說明:美國,其實才是“9.11”事件的最大的受益者!
有一種普遍的論斷認為:“9.11”事件是現代國際政治關系的一道新的分水嶺。這一分水嶺的意義在于:人類面臨的一個新的全球性威脅-恐怖主義威脅,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它深刻的改變了美國,也將深刻的改變這個世界。
但是,我對上面這一論斷始終保持一種審慎的警惕態度。事實是,“9.11”并沒有改變美國。美國仍然是那個借各種正義之名而行霸權之實的美國,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沒有任何改變,如果說真有什么改變,那也只能說,它的霸權主義行徑變得更加變本加厲而手腕卻變得更加狡猾了。這個世界和世界的體系也沒有發生改變,它仍然是以前那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這個世界的格局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它仍然是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世界格局,如果說真有什么改變,那也只能說,這種單極格局不是被削弱了,而是被加強了。
那有人要有疑問了:那么恐怖主義呢?恐怖主義不是人類面臨的一個新的威脅嗎?我要說的是,恐怖主義確實是事實,但它并不像美國所宣揚的那樣是一個全球性威脅,更不能用它來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不要忘了,“9.11”僅僅發生在美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呢?那美國可能僅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空難事故”而已。美國和僅僅跟隨美國的國家感受到了恐怖主義的威脅,但其他國家的人民并沒有深切的感受到這種威脅,其他國家也不會把這件事情當作國內頭等大事。其實,美國在心底也沒有把它當作頭等大事,盡管表面上如此,這只是它的一個幌子,美國要借反恐來干其他大事!也就是說,“恐怖主義”是一個存在,但“反恐戰爭”卻完全是由美國人杜撰出來的一個名詞和旗號,是美國人精心編造的一個“美麗的謊言”。而這個“美麗的謊言”,卻蒙蔽了世界上許多善良的人們的眼睛,也許,善良的你就是其中的一位。
有人還要問了:恐怖分子采用極端殘忍的手段殺害平民,難道我們不要打擊恐怖主義嗎?
其實,美國人眼中的恐怖分子,都是一些理性的人,并非是布什所說的“瘋子”:他們的行為都是為了實現他們心中所認為的“理想”,都是為了特定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建立一個他們理想中的國家和政權,而他們襲擊的對象也都是有針對性的。這一點,看過美國劇《反恐24小時》的人應該更能體會。今天所說的恐怖主義,其實仍然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的問題,與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改變,如果說真有什么改變,那也是“軍事意義”上的,而非政治意義上的。什么意思呢?我們知道,恐怖襲擊者和受襲擊者在力量上是不對稱的,這種力量上的不對稱決定了雙方采用的手段上的不對稱:一方是自殺式的襲擊平民的方式,而另一方則是先進的軍事打擊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試想,恐怖分子采用自殺式襲擊,難道這真的是他們心甘情愿的嗎?不要跟我說他們是為了宗教的教義而獻身,其實,在面對死亡時,每個人都會感到恐懼,都會感到生命的可貴。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不得不這樣做。試問,如果還有另一種選擇的話,他們還會選擇自殺式這樣的途徑嗎?不是宗教教會了他們自殺,相反,他們是為了減少對死亡的恐懼而求助于宗教。
關于“殺傷平民”這個問題,與其說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不如說是一個軍事策略問題。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力量戰勝對方的正規軍隊,而不得不采用這種殺傷平民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對敵方的心理震懾意義遠大于它的實戰意義。一個可怕的結論是,如英國軍事歷史學家MICHAEL HOWARD所言:“對平民的戰爭將被一切交戰國視為合理”。難道不是嗎?在對于戰爭的了解中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次大戰開初,盟軍對德國的戰爭屢屢潰敗,從1941年開始,英國采用了震懾性的轟炸作為對付納粹的一個基本武器。轟炸是當時能打擊德國的唯一辦法,但是大規模的轟炸根本無法精確識別軍事的打擊對象和一般的平民。隨之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轟炸平民以瓦解德國的戰爭意志!這種對德國城市進行的大轟炸在1944-1945收效顯著,達到頂峰,然后由美國在日本重演。在1945年夏季對日本城市的大轟炸中,死于火焰彈的日本人多過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襲擊中喪生的人數,而原子彈對平民殺傷的心理震懾效果更是達到了頂峰。由于不想造成更多的平民的傷亡,本想做最后垂死掙扎的日本終于宣布了無條件投降。
有人說,“面對現實的時候所謂的真理是曖昧的,只有立場,所以我們無法指責幫助我們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對敵國轟炸。但是在美國對南聯盟、對阿富汗、對伊拉克的轟炸中又有多少平民成為了犧牲品呢?當有些人額首稱快地看到極權主義的塔利班政權和薩達姆政權被終結者終結時,是否注意到這樣的事實:數以千計的塔利班戰俘和伊拉克戰俘被虐待至死?戰爭本身的殘忍性使得一切正義感和價值觀都變成了悖論,多少美國越南老兵出了精神問題就在于無法經受這樣的拷問。在戰爭面前,我們的倫理和真理都是孱弱的,它一面創造了結果,一面締造了讓我們困惑的過程。戰爭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怪胎,它基本只創造結果但不提供解釋,戰爭本身就是罪惡。”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里我并沒有為戰爭辯護,也并非想為恐怖主義招魂。我只是想指出一點:恐怖主義被某些人別有用心的夸大和利用了。不是嗎?看看美國借9.11發起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看看美國和日本借反恐之名在中國近海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名為“反恐”,實則劍指中國!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好了,我們還是回到“9.11”的兩個最大受益者身上吧。按照基督山伯爵的推理方式,我們是否能得出這樣的結論:“9.11”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正是“9.11”事件的制造者。
但是,這只是一個推理。它提供了一種可能,也許還是最大的可能,但并非就一定是事實。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前面談論的都是“動機”問題,但法理學和刑偵學告訴我們,“動機”和“事實”之間并不能形成直接的對應關系:“動機”是造成“事實”的必要條件,但并非充分條件。那么,怎么樣才能形成充分和必要條件呢?我們還缺少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事實依據”,也就是“證據”。即:動機+證據=事實。
如果讀者覺得我們上面純屬分析和推理,從而覺得有些牽強,那么下面,我們就來提供更多的“事實依據”吧。
我們首先從“世貿大廈的倒塌”說起。
關于世貿的倒塌的真正原因,不少人存有質疑:試想,當今世界建筑史上的高層樓宇的典范-世貿大廈,怎么會被飛機一撞就轟然倒塌了呢?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豈不是“豆腐渣”工程嗎?事實上,自從飛機被制造出以來,飛機撞樓的事件在歷史上曾存在過多起,但除了世貿大廈,沒有一幢是被飛機撞了而倒塌的!頂多是毀壞一兩層樓房而已。世貿大廈是鋼結構建筑,歷史上也從未發生鋼結構建筑由于大火而倒塌的事故。如果普通民眾不明就理還尚可理解,那么,那些建筑學家呢?難道他們也不心存質疑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一直在使用的經過驗證過的建筑學教科書豈不都要修改了嗎?所有的鋼結構樓宇豈不都要重新進行論證?
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世貿大廈的建筑結構。
世貿大廈每一棟大樓都是由鋼柱組成的外墻和由47根巨型鋼柱組成的中心區提供支撐力,地板橫梁通過多重鎖扣和直接焊接將中心區與外墻的鋼柱緊密相連,形成所謂“筒中筒”的結構。這種當時首創的設計模式在現代的摩天大樓中廣泛采用。就象所有大型鋼鐵建筑一樣,雙塔是過度建構數倍于可預見的承載,以抵抗如炸彈、火災、臺風等災害的打擊的。
確實有人對世貿的倒塌提出了疑問。但美國政府早就準備了解釋:支撐大樓的鋼柱被飛機汽油燃燒的高溫給熔化了,大樓由于自身的重量而倒塌。但這個說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馬上有人指出:汽油燃燒的高溫頂多是鋼鐵熔點的幾分之一。于是,一個“橫梁失敗理論”(即“蛋糕理論”)又應運而生,這個受到緊急事務管理局(急管局)支持的理論的要點是:大火使脆弱的地板橫梁變軟,引起地板樓層發生連鎖反應式的漸進性全面塌陷。
而實際上是,飛機的撞擊,只切斷了北塔和南塔240根外圍鋼柱的33和24根,即約14% 和10%的外圍支撐結構。南塔飛機撞擊的軌跡更提示中心區基本沒有受到損壞。而在沒有強風或地震的情況下,世貿的每棟大樓都能輕易承受大部分(2/3以上)鋼柱斷裂的打擊!所以,“橫梁失敗理論”也是站不住腳的。
美國政府也許還提出了其他形形色色的理論。但不管怎樣,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根據現場目擊者的說法(也有照片為證),大樓是在半中間就被粉碎(注意,不是飛機撞擊的部位!),而后幾乎是垂直落向了地面,然后化為一堆廢墟。令人驚奇的是,世貿周圍的建筑物幾乎絲毫未損!除了9.11,大家記得還在什么時候看過類似的畫面?――沒錯,在對大樓進行精確爆破時!建筑學家和爆破專家們一致指出:這種情況,只有可能發生在“精確爆破”時!
退一萬步講,即便世貿雙塔真的是因為如大家表面上看起來也如美國政府所極力宣傳的那樣遭飛機撞擊而倒塌,那么,還有一幢根本未遭飛機撞擊的大樓也跟著倒塌了,又該如何解釋呢?
這就是世貿的7號樓!所謂的世貿雙子塔指的是1和2號樓,也就是南塔和北塔,但在離北塔約100米的地方還有一座7號樓!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對7號樓的倒塌有絲毫記憶。因為美國主流媒體在9.11當天只是不厭其煩的播放著雙塔倒塌的情景和本拉登的畫像。9.11之后,媒體對于7號樓的倒塌更是絕不提及。這一起建筑工程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大樓倒塌案例,就這樣有意無意的被遺忘。7號樓既沒有受到飛機的撞擊,也沒有受到雙子塔大塊碎片的打擊,卻如此鬼使神差的隨之倒塌了,而其倒塌的現象也是與精確爆破的現象如出一轍!
如果世貿大廈真的是因為精確的受控爆破而倒塌的論斷成立的話,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是誰往世貿大廈安裝了炸藥?又是誰在什么時間按動了爆破按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是基地組織嗎?不像。我們懷疑基地真有這樣的能力。要知道,按照爆破專家的說法,要做到精確爆破,炸藥的位置和大樓各結構爆破的先后順序都必須精心設計,某些柱子哪怕是延緩一秒鐘被切斷,都會引起大樓向一側傾倒,并造成對周圍建筑的破壞。基地能在大樓各處如此精確的旁若無人的安裝如此多的炸藥嗎?要知道,世貿大廈有著嚴格的安檢措施,這里有美國重要的情治單位。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基地想實施爆破行為,那他為什么要弄得這么麻煩呢,干嘛要搞“精確爆破”呢?他不正是想造成更大的破壞嗎?他們難道還會擔心不是精確爆破而會砸到旁邊的建筑和人群嗎?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到底誰才有動機為了避免更多的傷亡而做“精確爆破”呢?再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基地實施了這次爆破,那么基地組織的行為豈不更加令人發指?對于這一罪證,美國政府難道不會充分加以利用,以此來更加讓人相信打擊基地組織的必要?美國的媒體難道不會添油加醋的予以報導和揭露?但是,美國人這次似乎很“誠實”,他們沒有讓基地背負“精確爆破”這一罪名。那么,他們到底在隱瞞什么?他們為什么如此諱莫如深?
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世貿雙塔的倒塌并不是在撞擊后馬上就發生了的。南塔在遭撞后過了近1個小時,北塔則是遭撞后過了1個半小時,才分別倒塌。請問,這段時間差意味著什么?如果是因撞擊而倒塌,無論是為了熔化鋼柱(姑且認為如此)還是為了其他什么原因,都不可能需要這么長時間!一種可能的假設是:因為爆破者事先也不能預知飛機撞擊大廈的精確時間,即使事先他們知道這個計劃;但是,他們又要等飛機撞擊后才能引爆,這樣才能造成大廈是飛機撞擊而倒塌的假相。在得到飛機撞擊大樓的消息后,他們需要花點時間進行證實,也要花點時間進行爆破前的最后部署、儀器檢查和其他準備工作,以及對現場證據的清理的準備工作,而這些時間,正好與我們看到的那個時間空檔相吻合。
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消息是:美國政府在9.11當天就宣布這是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所為!要知道,此時美國政府連劫機犯是些什么人都不清楚,此時的美國根本就還沒有對這件事情進行調查!既然如此,那美國政府為什么如此信誓旦旦的宣布是基地所為呢?就好像這件事情在沒發生前他美國就知道是什么人干的一樣。也許,他們是真的知道。但他們到底知道什么,就只有天知道了。
在9.11發生后直到現在五年多的時間里,仍然沒有任何組織宣稱對這起事件負責。這與通常的恐怖組織的行為方式其實是不相符合的:恐怖組織為了要挾或震懾對方或宣揚自己,往往是在第一時間宣稱對事件負責。盡管美國人一口咬定是本.拉登所為,但本.拉登對此事卻一直是矢口否認,如果真是他所為,那這與他的做事風格是完全有出入的:他做了還不承認,豈不是白做了?!是因為他擔心遭到美國報復嗎?錯!既然已經與美國正面為敵,就不能不早就做好了被報復的準備。
另外,聯邦調查局對本.拉登的一則通緝令更是耐人尋味,這則在1998年發布的、2001年11月更新的通緝令上,居然沒有把9.11列在拉登的罪行里!美國獨立新聞機構的記者專程前往聯邦調查局總部查問此事,聯邦調查局發言人力士.湯姆勃(Rex Tomb)回答:“本.拉登通緝令上不包括9.11罪行的原因是聯邦調查局沒有明確的證據確認他與9.11事件有關。” 這樣一句話,其含義可是非同小可。這可是美國的刑事罪行調查機構在正式地承認他們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本.拉登就是9.11事件背后的主謀!大家應該記得,在9.11后不到一個月美國就對阿富汗發動侵略戰爭了,而其中主要的依據就是說拉登是9.11事件的幕后主謀!
而所謂后來拉登承認此事的錄像帶更是不值一駁。對于美國來講,偽造這樣的錄像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退一步講,即便拉登后來真的承認了這件事情,那也是在他被布什趕進了深山之后:反正你要把我趕盡殺絕,我就不如干脆承認這件事。這樣,不就能以此來吸引更多人加入基地組織嗎?要知道,本.拉登不斷的號召基地人員展開對美國的襲擊,那也是他被美國人死死咬定并全力追剿之后的事情!
其實,美國國內要求徹底調查此事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但都被當局以涉及國家安全等各種理由回絕了。拗不過大家的強烈要求,后來,布什不得不請出大名鼎鼎的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領銜調查此事,不過,基辛格很快就辭職了。盡管基辛格辭職的理由說是為了保證調查的公正性,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基辛格很可能是發現了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為了自己不牽涉其中而毅然辭職的。要知道,基辛格這個人可不能小覷,他可是當年中美建交的功臣,而且基辛格也是搞情報出身,自然嗅覺非常靈敏。但是,作為捍衛美國利益的政治家,基辛格是不會挑戰美國政府的。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如果真是某個恐怖組織所為,當局應該會不遺余力的進行徹查,以讓真相大白。但恐怕美國當局一開始就不準備徹查此事了,因為所有的證據在第一時間就被銷毀了!就連能輕易斷定大廈倒塌原因的“現場零點”的所有鋼材都已經被轉移和銷毀了,而這是在被害者家屬們的反對下進行的。參與調查的急管局人員更是被告知:不許進入現場!這樣還調查什么呢?是誰在有意阻撓調查呢?毫無疑問,一定是怕真相大白的那些人!
最近,75名美國國內有名望的科學家、教授聯署要求政府重新調查九一一事件。卻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任何回應。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卻對有異議的人士進行壓制。例如,為美國國家技術標準研究院鑒定世貿中心鋼材性能的擔保人實驗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y Inc., 美國最大的科學鑒定公司)實驗室主任卡文.萊恩(Kevin Ryan) 就因公開質疑官方的倒塌理論而被解雇。
好了,關于世貿大廈倒塌的真正原因以及整個9.11事件中各種不同尋常的疑點和各種被故意隱瞞的事實的更詳細說明,大家可以參看新浪時事論壇.海外風云版的一篇帖子--《紐約世貿大樓爆炸之謎》;或者“是非堂”博客:http://blog.cqzg.cn/?303371。受篇幅所限,我們這里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綜合上述事實依據,我們提供以下兩種可能的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有一股力量為了某種重大的需求(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策劃了這件事情,然后轉嫁給早就內定的基地組織;第二種解釋是,可能有某個組織(也許是基地或者不是基地)準備發起對美國的飛機襲擊,而這一襲擊計劃早被這股力量所獲知,為了讓襲擊看起來更具震撼性(而這正是9.11不同于其他一般襲擊的地方),這股力量決定使用精確爆破的方式,但又讓整個襲擊看起來是一個劫持飛機而撞樓的事件,然后嫁禍給襲擊者。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解釋。但不管哪種解釋,有一股超過一般恐怖組織的巨大力量參與了這件事情,卻是難以排除的事實。
在9.11事件中,還有一個角色我們差點忘了,那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以色列。我們前面分析了以色列的動機,現在再看看它的能力。應該承認的是,以色列對當今世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它對當今世界上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影響很大。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世界的錢,裝在美國人的口袋里;而美國人的錢,卻裝在猶太人的口袋里。”這話絲毫不夸張!在現在的美國,有相當一部分有影響力的銀行家、金融家和企業家是猶太人。美國是一個建立在“資本”和精英集團之上的國家,美國的政治和政府就不能不受到以色列的代理人的影響甚至控制。而且,美國政府歷屆高官中,不乏猶太裔。要知道,布什政府中就有三位著名的鷹派猶太裔幕僚: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助理國防部長費斯道格拉斯.費斯、曾任國防部要職的共和黨元老戰略專家波爾(RichardPerle)。這些猶太人對美國政府的高層決策產生重要影響,正是他們誘導并力挺美國政府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如果我們聯想到一位美國內部高層所說的話,就不難看出以色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這個人名叫拉魯什(LyndonLaRouche),是一名美國政客,從20世紀80年代起,每隔4年就出來競選總統一次,但從未獲民主黨提名為候選人。2001年9月11日早晨,拉魯什正在接受美國一個廣播電臺的采訪,恐怖分子的飛機就撞入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另一架飛機沖入華盛頓的五角大樓。當時美國上下一片恐慌—這是誰干的?拉魯什當天就稱:“這是美國內部人干的”。
下面是這段采訪記錄的一個節選(我們在后文的“伊拉克戰爭”中解釋伊戰的真正原因時會再詳細說明和討論這段采訪記錄):
《21世紀環球報道》:你為何最早把9.11事件與美國試圖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聯系起來,并把這兩件事放在美國內部一個更大的“陰謀”中?
拉魯什:我目前已經掌握到可靠的證據,自從1996年起,以色列政府已經開始實行一項政策,通過其在美國政府中的代理人來影響美國總統,最終對伊拉克發動一場戰爭。
《21世紀環球報道》:你能否再說得更具體一些,譬如說,你在9.11時在全美國散發了數百萬份傳單,問道:“誰是9.11恐怖襲擊的策劃者”,這是什么意思?
拉魯什:我不知道是誰干的,我現在也不能證明是誰干的,但我知道誰從這次襲擊中獲益。現任副總統切尼及其與以色列有牽連的同僚們所代表的政策,從這次襲擊中獲益。如果沒有9.11,這些政策現在不可能推行。9.11也不可能是任何阿拉伯國家或者集團干的。它一定是美國內部人干的,這是一個內部行動。我們不知道是誰干的,但我們知道這一定是美國內部人干的,因為從技術上講,可以排除其他可能。
《21世紀環球報道》:我想更加具體一點,譬如說你認為是美國政府內部有人招募和組織恐怖分子,并下令發動9.11恐怖襲擊嗎?
拉魯什:用不著這么麻煩。例如,當進行一樁暗殺時,這是一項秘密活動,故意把尸體留下,用來迷惑調查者。在一些阿拉伯恐怖分子被控的案件中,不管有什么證據,包括一些從活人那里偷來的文件,都是用來誘導調查者進入歧途,從而永遠也無法證實。這是美國內部高層干的,也可能有以色列政府高層的參與。切尼的政策和沙龍從中獲益最大。9.11為一些人想干的事情造成了一個借口。顯然,這樣的結果,對于阿拉伯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如果上面的話是一個美國之外的人說的,你可能還不會怎么相信。但是,這是從一個多次參與競選美國總統的美國高層政治家口中講出的話!盡管我們無法確知這些話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但是,我們知道,拉魯什在9.11當天所說的話都已經應驗了:9.11為一些人想干的事情造成了借口,伊拉克戰爭被發動了,以色列和美國政府中的一些人從中獲得了利益。拉魯什的這些話難道不能給我們一些重要的線索和啟示嗎?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們只是在說明:基地組織很可能只是這起事件的一個替罪羊。而且,這個替罪羊的角色很可能在9.11之前就早已被確定了。而這起事件真正的主謀實際上另有其人。不要忘了,有些野心家為了達到目的,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來的!
好了,說到這里,如果說“9.11”造就了人類歷史上一個最大的恐怖活動和一個最大的恐怖分子,那么,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恐怖分子究竟是誰,大家難道還不心知肚明嗎?
9.11后,借著“反恐”的大旗,美國的戰略步伐基本上沒有了任何羈絆,布什總統放開手腳全面推進美國全球部署,對于所謂未來“文明沖突”中與美國的文明相抵觸的其他三個文明(阿拉伯穆斯林、俄羅斯、中國)全面進軍,正如美國另一位戰略家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沖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中所預言的那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兩起重大事件: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2.“9.11”后的世界(1)――阿富汗戰爭:重擊穆斯林、俄羅斯和中國
“9.11”發生后不到一個月,布什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對阿富汗發動戰爭!其理由是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庇護“9.11”所謂的幕后主使本.拉登。
這是本世紀發生的第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也是美國借反恐之名發動的第一場戰爭。許多北約國家都參與了這一戰爭。
根據前面對9.11真相的分析,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不過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本來,安插在美國政府內的以色列代理人是想通過9.11誘使美國政府在第一時間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但是由于沒有找到薩達姆支持基地組織的直接證據,而此時的塔利班政權卻宣稱公開支持本.拉登,這樣,對阿富汗的戰爭就不得不上升為第一選擇。不過,以色列也樂于見到這樣一場戰爭,因為這個穆斯林政權也是與它為敵的。但更重要的是,美國人自己更需要阿富汗戰爭。
盡管美國這次也撇開了聯合國,但美國人為此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基地的9.11襲擊已經構成戰爭行為,也就是說,是基地宣戰在前,美國此舉不過是為了自衛和報復!這樣一來,世界上其他不愿看到這場戰爭的國家,此時也就無法站出來公開指責這場戰爭。而實際上,由于美國人通過9.11賺取了世界大量的同情,世界上不少國家甚至支持這場戰爭。這和1999年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簡直是天壤之別!9.11為美國人占據了發動阿富汗戰爭的“道義”制高點。美國政府怎會不喜歡9.11呢?
但是,如果我們回顧一下9.11后的幾件事情,就不難發現美國是在其所謂的戰爭理由很不充分的情況就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甚至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不過,這恰恰說明這場戰爭是早就經過精心準備的。
2001年9月20日,在美國政府已經在磨刀霍霍之際,當時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提議:“如果美國能拿出證據證明奧薩馬.本.拉登應當為紐約和華盛頓的襲擊負責的話,我們會將他交到一個中立的伊斯蘭國家接受審判。”
美國政府沒有回應。在美國對阿富汗發動戰爭前6天,即2001年10月1日,塔利班政府再次提議:“我們已經作好談判的準備。只等另一方的同意了。只有談判才能解決問題。”
第二天,布什在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有關提議時,他回答:“沒有談判。沒有時間表。我們自行行事。”
好一個“自行行事”!幾天后,戰爭便在這種“自行行事”的傲慢和霸道中打響了!
戰爭打響后的事情我們就不用再細述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美國很快就拿下了這場戰爭,至少在軍事意義上是這樣。我們現在關心的是下面兩個問題:
1)美國為什么需要這場戰爭?換言之,它需要從中獲得什么利益?
2)美國人現在是否真的取得了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換言之,美國是否獲得了它所需要的利益?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阿富汗。
阿富汗屬于南亞國家。不過,在地緣政治上,仍然可以歸為“大中東”的一部分。阿富汗東面有一小塊緊鄰中國的新疆,而大部分東邊和南邊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邊則與伊朗毗鄰,北邊則與中亞的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連,再往北就是俄羅斯了。我們詳細的指出這些,其實正是為了回答上面第一個問題。從地理上來講,阿富汗是連接中東和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一個重要的能源走廊,尤其對中國而言,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占據這樣一個重要的地方,向北可以大大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向東則可以直接劍指中國!美國人對此難道會不動心么?實際上,這正是他們覬覦已久的!
事實上,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就發生過一次阿富汗戰爭。我們姑且稱之為“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不過,這次戰爭的主角不是美國,而是前蘇聯。蘇聯當時正處于急速擴張時期,對阿富汗這個亞洲的戰略腹地自然就不會放過。
上世紀70年代,蘇聯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南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為了建立一個親蘇政權,遂于1979年12月悍然入侵阿富汗,占領阿北部地區。起初,蘇聯軍事優勢明顯,蘇軍共出動7 個師8萬人;由阿明控制的阿政府軍對蘇軍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繳械投降并歸順了蘇聯扶植的卡爾邁勒政權。但是,以阿富汗游擊隊為主的抵抗力量卻與蘇聯進行了頑強斗爭,蘇聯也隨之對游擊隊進行了全面"掃蕩"和重點"清剿",但游擊隊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條件,廣泛開展山地游擊戰,幾年下來逐步發展壯大,武器裝備得到改善,戰斗力明顯提高。這些游擊隊成員中,有一個便是現在大名鼎鼎的本.拉登,不可思議吧?我們待會還會講到本拉登的事情。后來,戰爭便進入曠日持久的相持階段。
在此期間,蘇聯的侵略行徑受到了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蘇聯也幾次被迫談判,而這場邊打邊談的戰爭使蘇聯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承受巨大壓力。在此情況下,蘇聯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達成的日內瓦協議,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兩個階段撤出全部軍隊11.5萬人。至此,蘇聯侵阿戰爭結束。
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后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余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有人甚至認為,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失利是造成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外部原因,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實際上,在蘇聯侵阿戰爭結束不到兩年,美國就發動了海灣戰爭并取得了全面勝利,此消彼長,蘇聯的命運豈不已經注定?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阿富汗游擊隊能夠與裝備優良的蘇聯正規軍相持如此之久,是得到了來自外部的援助和支持的,而其中一個最大的援助和支持者便是美國。甚至可以認為,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是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之間的一場間接的戰爭。而最終美國贏得了勝利。
而時間的車輪剛轉到21世紀,阿富汗這片土地上又迎來一場殘酷戰爭。不過,這次登上舞臺的主角換成了美國。盡管同屬于侵略戰爭,但與蘇聯在國際上受到憤怒聲討不同,美國這次竟奇跡般的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支持。通過先進武器的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塔利班政權迅速垮臺。塔利班領導人奧瑪爾和基地領導人本.拉登都被迫躲進了深山。一個脫離了穆斯林極權體系的親美政權被建立了起來。而這一切,不都是拜9.11所賜么?
說到這里,我們來了解一下曾經統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以及塔利班和基地之間到底有什么關聯。
塔利班的歷史很短,而基地組織的歷史卻要長得多。所以,我們還是先來說基地組織吧。而說到基地組織,就不能不說本.拉登,正是他使得基地組織變得如此龐大。
奧薩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的吉達,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17。老拉登早在幼年時期,即率整個家庭從也門移居沙特從事建筑業,本-拉登家族的財產據估計有50億美元,屬于本-拉登的約有3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數以千計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對抗1979年以來占領阿富汗的蘇聯入侵者。從這時起,本拉登的命運就和阿富汗緊密相連。
拉登的第一步便是建立一個有系統的征兵計劃。拉登組織了一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志愿者前往阿富汗參加圣戰,拉登則負責提供他們來阿富汗的路費。拉登還建設了一些供這些志愿人士訓練的設施,阿富汗政府則提供了場地和資源。同時,拉登還把世界各地的游擊戰、破壞和隱匿專家聚集在一起。拉登便成為在阿富汗參加戰斗的阿拉伯人領袖。成千上萬的阿拉伯青年來到阿富汗,加入到拉登的訓練營地進行訓練。
1988年,本-拉登圣戰者們建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阿爾-伊達”的大本營,專門訓練“圣戰者”。拉登稱,“阿爾-伊達”的目標就是“統一所有的穆斯林。”拉登認為,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唯一途徑是暴力(槍桿子里出政權?)。因此,“阿爾-伊達”的目的就是推翻幾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來是“腐敗無能”的穆斯林政府,驅逐這些國家的西方勢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時的本-拉登不僅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甚至西方還有人將其稱為“英雄”。而拉登的許多陰謀詭計和暴力手法就是從美國中央情報局那里學來的。只是現在,拉登在穆斯林人眼中仍然是英雄,但在美國人眼里,卻成了最大的恐怖分子!可是,拉登現在做的事情和以前蘇聯侵阿時做的事情并沒有什么不同。趕走蘇聯侵略者就是英雄,而現在趕走美國侵略者卻成了恐怖分子,世上哪有這樣霸道的道理?
美國當初支持拉登,無非是利用他打擊蘇聯;而現在美國又利用拉登,制造出一個9.11,還要追殺他。幾次被人利用,如今又落得這種下場,拉登,你怎么就這么命苦呢?
從80年代初至1986年間,美國給了這些抗蘇斗士們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專門對付直升機的“毒刺”便攜式導彈等尖端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年撥出5億美元的軍費來武裝和訓練貧窮且手無寸鐵的游擊隊員。美國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產品,包括防空導彈等,都陸續進入了拉登的兵器庫。美國人的這些兵器,后來又被用來對付美國人,這是否是絕妙的諷刺呢?
1989年蘇聯撤軍后,拉登帶著他的“弟兄們”重返沙特。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拉登對沙特國王讓美國人從沙特的土地上去打伊拉克頗為不滿,憤而前往蘇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戰士,例如那些對抗埃及和阿爾及利亞政府的人。埃及記者達爾維希表示,本拉登在此扮演了后勤的角色。達爾維希說:“本拉登并未提供任何意識形態上的鼓舞。他實際上所提供的,是一個財務和補給網,通過一個非常復雜的銀行和投資系統,從也門一直延伸到阿爾巴尼亞。”
1996年,蘇丹要求本拉登離境。當時被極端伊斯蘭組織塔利班剛剛控制的阿富汗,就成為他的最后一個避難所。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勢力網卡伊達開始擴張。調查本拉登勢力的作家福登說,這個組織的成員多達五千人,分布在大約25個國家。福登說:“卡伊達是一個非常松散的聯絡網,由士兵、受過訓練的爆破專家以及各種支援者組成,包括一些財務提供者。他們接受本拉登的指示。盡管這個網絡似乎有許多層級的指揮,以及一個架構,但是情報機構很難破獲它。” 這個網絡使本拉登得以置身于任何暴力活動之外。但他一直是一個掛名的首腦,將生命和金錢貢獻于伊斯蘭穆斯林的斗爭。這使本拉登被美國列入它的主要通緝犯名單,美國還懸賞五百萬美元捉拿他。 [美國指稱本拉登參與策劃了1998年的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爆炸案,不過阿富汗新聞文化部發言人稱,美國沒有證明本.拉登與東非兩起美國大使館爆炸案有關的“力證”。]
至于本拉登后面的故事,大家就已經很熟悉了。
塔利班的歷史則相對較短。世界上最早知道塔利班是在1994年11月,當時他們保護一支試圖打開巴基斯坦與中亞貿易的車隊而一舉成名,從此登上歷史舞臺。
塔利班在波斯語中是“學生”的意思,它的大部分成員是阿富汗難民營伊斯蘭學校的學生,故又稱“伊斯蘭學生軍”。它的領導人是穆爾維.奧馬爾。最初,塔利班總共只有800人,因此許多人對其不以為然。但是這支派別高舉鏟除軍閥、重建國家的旗幟,而且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并提出反對腐敗、恢復商業的主張,因此深得阿富汗平民的支持和擁戴。
塔利班的實力急劇膨脹,發展成為一支擁有近3萬人、成百輛坦克和幾十架噴氣式戰斗機的隊伍。1995年5、6月間,塔利班發動了代號為“進軍喀布爾”的戰役,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區。塔利班乘勝向喀布爾發起全面攻擊。9月26日,占領了電臺、電視臺、總統府。此時,塔利班終于如愿以償全面控制了首都。后來塔利班控制了包括首都喀布爾在內的全國90%以上的領土,而反塔利班聯盟中唯一具有與塔利班正面對抗能力的只剩下馬蘇德一派。
掌權后的塔利班聲稱要建立世界上最純潔的伊斯蘭國家,全面推行伊斯蘭法。不過,塔利班只得到巴基斯坦、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三國的承認。在經濟上,塔利班建樹甚少,政權一度面臨困境。
至于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之間的關系,有可能是后者為前者提供資金援助,而前者為后者提供住所和營地。但真正的關系很難清楚。他們在宗教理念上有著相似之處。
以上便是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歷史。如今,塔利班政權已經垮臺了,本拉登也躲進了深山。
現在,還是讓我們回到前面提到的第1個問題吧,那就是:美國為什么需要阿富汗戰爭?
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答案:美國人正是為了在亞洲的腹地打入這個楔子,使其戰略步伐向前大步躍進而發動阿富汗戰爭的。而其戰略目標所指,正是阿富汗北邊的俄羅斯、東邊的中國、西邊的伊朗!―― 一石三鳥(如果算上塔利班和基地,則是一石五鳥!),此計不可謂不毒啊!
現在,我們來回答第2個問題:美國取得了這些戰略利益嗎?
至少從現在看來,它已經取得了上述大部分戰略利益。首先,一個親美的阿政權已經正常運作,被瓦解后的塔利班也不足為懼。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戰略空間都被大大壓縮了。而這里,我們尤其要指出的是中國。
我甚至認為,美國在911后的阿富汗戰爭中最大的戰略進展則是完成了對中國西部的戰略包圍!這對美國來說,與其說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不如說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預謀。盡管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美國已經大大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并且將北約東擴的戰略目的地設定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的地區,但那畢竟還只是個戰略目標,何時能夠實施還是未知之數。而911的出現,使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時機成熟了。幾乎在911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美國的一些政界要人就開始宣稱匿藏在阿富汗的本.拉登是肇事者,這其中寓意真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911一周年來臨之際,美國終于宣布,將長期駐軍阿富汗!從1999年以來美國的自西而東的戰略進軍軌跡已可讓世人一覽無余!可以設想,在伊拉克戰事結束以及伊朗問題解決后,美國的戰略重心將會全面轉入亞洲地區,達到完全抑制乃至消除亞洲地區潛在的競爭對手的戰略目標。而這,不正是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說的“未雨綢繆”嗎?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美國在阿富汗取得了主要勝利,但塔利班勢力仍然沒有完全消失,塔利班殘余勢力和基地勢力一直在與美軍和阿政府軍進行周旋。最近更是傳出塔利班要發動春季攻勢的消息。所以,這場戰爭并沒有結束,美國也并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試想,前蘇聯當初不也是在阿富汗勢如破竹嗎?最后不照樣鎩羽而歸嗎?所以,如果世人能夠揭穿美國的“9.11”驚天陰謀,讓其徹底失去道義的制高點;而其它相關大國也能在洞悉了美國的戰略企圖后予以堅決阻擊,那么,蘇聯曾經在阿富汗的歷史由美國重演,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3.“9.11”后的世界(2) – 伊拉克戰爭:打開地獄之門
現在來說說伊拉克戰爭。
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結束后,全世界的人們都松了一口氣,覺得美國打垮了塔里班、重創了基地組織,應該不會再有什么大的戰事了,美國人后面的工作就是接著搜尋本.拉登了,世界應該從此會太平一陣子了。
但沒想到剛過去一年多時間,美國又發動了另一場戰爭:伊拉克戰爭。中東戰火又燃。
對于伊拉克戰爭,我們比較關心以下問題:
(1) 美國為什么一定要攻打伊拉克?換言之,它到底想獲得什么利益?
(2) 美國從伊拉克獲得了他們的利益嗎?
(3) 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是否會像越戰那樣潰敗?伊拉克局勢何去何從?
另外,有一個問題可能大家也會比較關心,那就是:伊拉克為什么會如此快的崩潰?
好了,我們現在回到第一個問題:美國為什么一定要攻打伊拉克?
是為了“石油”利益嗎?當然這是部分理由,但我認為不是主要的理由。因為美國很久以來就在做著分散能源風險的工作,大量從拉美、非洲等國家開采或進口石油。況且,在中東,伊拉克并不是最大的產油國,排在前面的是沙特和伊朗。
在我看來,顛覆薩達姆政權才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目的,不過,這一目的還從屬于另外一個更大的目的:為其大中東民主計劃掃除障礙!通過建立一個親美的所謂民主國家,為美國改造中東樹立一個“民主典范”。也就是說,美國的最終目的是徹底控制整個中東,進而向亞洲大陸進軍,而擺平伊拉克只是其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過,美國人倒不認為這是一次長征,他們覺得,有了9.11,有了“反恐”這面大旗,擺平伊拉克,他們權當是一次“散步”而已。
中東這個地區,雖然不大,但其復雜性恐怕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拋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恩恩怨怨不談,就是在阿拉伯國家內部,也有美國擔不完的心。我們只從政治制度來說,阿拉伯國家雖然是穆斯林為主導的國家,但政權卻是形態各異,幾乎沒有一個是美國人理想中的樣子。最極端的阿富汗塔利班這種“純穆斯林”政權,嚴格推行穆斯林法,政教達到了最高程度的統一,這種形式是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這不,美國首先就收拾了阿富汗塔利班。還有一種政權形式與之相反,是世俗的世襲制王權,有點類似于我們所認為的“封建”王權的樣子,似乎是一種停留在古代的、還沒有進化到現代的制度,這種政權有沙特,約旦等,他們不像英國、日本那樣君主立憲,后者的君主只是國家象征,并無實權;但沙特、約旦等國的國王的權利就和中國古代皇帝的權利相當。介于兩者之間的可能是伊朗這樣的國家,盡管施行了民主議會制,也搞選舉,不過其最高領袖并不是總統,而是宗教精神領袖,宗教領袖才決定國家的一切大事。所以,我們看到,中東這些國家的政權形式沒有一個是符合美國所謂“民主”國家的。
最富有戲劇性意味的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反而是中東最接近美國價值的民主國家之一:廢除了世襲王權制,嚴格的政教分離,采用民主選舉制。所有這些特征,不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政治制度么?事實上,在向民主制度進化的國家中,伊拉克走在所有中東國家的前列。只是,就連薩達姆這樣一個最“民主”的中東政權,居然仍然是一個專制政權!可以想見,中東這塊土地,別說是結出美國想要的“民主”的果實,就是開出“民主”的花蕾,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但美國人不甘心。他們自以為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其他國家。不過,他們也清楚讓這些國家自行改良,確實是“難如上青天”,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所以,他們選擇了他們認為最干脆利落的方式――暴力!
而這,正是美國選擇“戰爭”的原因。戰爭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快的手段。并且首先要向“進化”得最好的伊拉克下手,因為這樣不就更有民眾基礎和思想基礎了么?一個新的按照美國模式制造的民主政權不就更容易誕生了么?
不過,你不要以為美國人真是那么好心幫助別人建立民主制度。所謂的“民主”,只是美國的障眼法而已。沙特不照樣是王權么?但只要乖乖聽美國的話,美國也就不為難它。而巴勒斯坦呢,明明是一個民選的政權,就政治制度而言,完全是符合美國所謂“民主制度”的條件,可偏偏被巴勒斯坦人民選上臺的是哈馬斯,而哈馬斯在美國人眼里是一個恐怖組織!所以,美國人看一個國家是否民主,是戴上它的有色眼鏡來看的,是以是否符合它的國家利益來判斷的。我們可不能被美國拿在世界上各處兜售的那套民主人權觀所蒙騙!美國的民主邏輯就是:誰不聽我的,誰就不民主!誰聽我的,誰就民主!這不是強盜邏輯是什么?
不過,在對付伊拉克這件事情上,比美國人更急不可耐的是以色列人。他們倒沒有“好意”去改造他人,他們只是擔心自己的生存問題。我們還是來看看參加了多次總統競選的美國政客拉魯什在9.11當天接受《21世紀環球報道》時所說的話吧,我們在前面論述9.11真相曾經看到過一部分,現在給出更詳細的采訪記錄:
《21世紀環球報道》:你為何最早把9.11事件與美國試圖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聯系起來,并把這兩件事放在美國內部一個更大的“陰謀”中?
拉魯什:我目前已經掌握到可靠的證據,自從1996年起,以色列政府已經開始實行一項政策,通過其在美國政府中的代理人來影響美國總統,最終對伊拉克發動一場戰爭。早在1996年7月6日,現布什政府三位著名的鷹派猶太裔幕僚之一(其他二位分別是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助理國防部長費斯道格拉斯.費斯)、曾任國防部要職的共和黨元老戰略專家波爾(Richard Perle)就向當時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提供一份書面文件,為以色列提出一項新外交政策,要求公開廢除《奧斯陸協議》和“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永久兼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先消滅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再推翻或動搖敘利亞、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政權。現在波爾擔任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該組織向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Paul Wolfwitz)提交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交給設在耶路撒冷和華盛頓的高級戰略及政治研究所(I-ASPS),是一個由梅隆.薩菲資助的智囊機構。這份報告名為《一刀兩斷:安全領域新戰略》,作者有波爾、現任負責政策的助理國防部長費斯、國務院首席軍控談判代表波爾頓的特別助理沃姆斯、以及休斯頓研究所的中東政策主任梅拉夫.沃姆斯。
從1998年2月起,英國布萊爾政府與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美國的“以色列代理人網絡”同時采取行動,想誘使克林頓總統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實際上就是實現波爾文件中的計劃。發動戰爭的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當時聯合國的核查人員仍在伊拉克境內。
為了支持發動戰爭,當時的英國外相庫克發表一份“白皮書”,稱伊拉克正在努力獲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98年2月19日,波爾和前國會議員索拉茲(Stephen Solarz)發表一份“致總統公開信”,要求美國帶頭,全面改變伊拉克的政權。以波爾為首的國防部內部的“小雞鷹派”(chicken-hawks)網絡,最近正在重談公開信,但被參謀長聯席會議拒絕。在波爾和索拉茲公開信上簽名的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艾布拉姆斯、國務院的阿米蒂奇、波爾頓、沃姆斯、國防部的費斯、扎克海姆、羅德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國防政策委員會的艾克、白宮的卡利爾扎德。
在9.11襲擊剛剛發生時,這個“以色列代理人網絡”立即要求布什總統對伊拉克開戰,盡管到現在都沒有證據表明伊拉克與9.11襲擊有牽連。以色列沙龍政府立即宣布是薩達姆.侯賽因下令發動襲擊的,呼吁對巴格達發動大規模報復。
《21世紀環球報道》:推翻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政權,一直是美國外交決策者中一些鷹派分子的想法,這一點廣為人知。9.11恐怖襲擊,只是更強化了他們的想法而已,對許多人來說,這順理成章,你為什么能把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與9.11恐怖襲擊聯系起來?
拉魯什:重要的是,這一政策已經體現在布什政策的兩份文件中,一份是美國白宮最近要拿到國會表決的對伊拉克開戰的草案。另一份是最近推出的美國安全戰略。這一政策最早可以溯源到1990年,當時切尼任老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上世紀90年代他又數度試圖延續這一政策。2000年9月20日,他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在此之前,他的努力并不成功,克林頓政府只是非常有限地接受了他的政策。9.11恐怖襲擊,使切尼有機會和他的以色列伙伴一起,讓這一政策主導了布什政府。這一政策是戰略性的,想利用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羅馬式的帝國。
盡管我們無法證實上述話的真偽,但作為從美國政客嘴里得到的述說美國相關的事情,總是有一定真實性吧?事實上,2001年9月22日,猶太裔的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在與布什總統和全體內閣成員的戴維營會議上,就強烈要求對伊拉克開戰。同樣是猶太裔的波爾在早些時候的7月10日的國防政策會議上,要求清洗掉參謀長聯席會議內所有反對開戰的成員,要求美國軍事占領并接收沙特油田。胃口豈止是伊拉克?!
從以上信息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以色列在推動美國攻打伊拉克這件事情上不遺余力,甚至可以說是“居功至偉”。這是為他們自己的生存著想。
2)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利用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羅馬式的帝國。”而攻打伊拉克是其邁向這一目標的一個實質性步驟,這是一個“戰略性”的政策。既然是戰略性政策,就不可能是倉促決定的,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和籌劃的。
而到9.11時,一切時機都已成熟。事實上也是,攻打伊拉克的預謀早在1996年就以文件的形式被提交,而在1998年就已經明確了攻打伊拉克的理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意思的是,阿富汗戰爭結束后,電視上人們還在為美國是否會發動伊拉克戰爭而爭得不亦樂乎。
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翻閱一下1991年到2001年(9.11發生前)這十年間發生在伊拉克身上的事情,就不難發現,光美英戰機對伊拉克的轟炸就達13次之多!也就是說,這已經不是停留在紙面的計劃了,只要有一點點導火線,戰爭的引擎就會被正式發動!
而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9.11來了!導火線終于被點燃了!美國一口咬定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染,這是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外的第二個重量級理由!不需要再找其他借口了,這兩個已經足夠了。攻打伊拉克的戰爭準備事實上在伊戰前16個月就開始了,而那時阿富汗戰爭還未結束!2003年3月,一切準備就緒后,布什終于躊躇滿志的向美國三軍將領和盟軍下達了最后指令,伊拉克戰爭也便姍姍來遲的爆發了。
其實,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后,美國早就不滿足做一個超級大國了,盡管它此時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要成為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帝國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以實力尤其以武力說話!武力如果不是帝國解決國際問題的唯一手段,那也是它最倚賴和最頻繁使用的手段。9.11后的世界不正是對此作了一個絕好的詮釋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個帝國接連發動了兩起較大規模的戰爭!難怪普京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激烈批評美國“過度使用武力”,是“全球不安全的根源”。
但是,美國人既然已經向帝國邁出了第一步,就不準備收回腳步了。如果說9.11為美國政府的這一野心蒙上了一層偽善的號稱“反恐”的面紗,美國朝野中的其他政客的話就顯得直言不諱了。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幾個月前,美國前第一夫人、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不無自豪的坦言:“現在的美國,無論就政治、經濟、軍事來說,都已經是一個全球性帝國。”
好一個“全球性帝國”!這個帝國在新世紀的第一年就策劃了一起重大事件并據此發起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為其實質性向帝國前進邁出了第一步。而隨后來到的伊拉克戰爭,則吹向了其向全球性帝國地位進軍的全面號角!有人要說了,美國不早就是帝國么,以前我們不老是講美國是帝國主義國家么?但這里要指出的是,現在的美帝國和以前的美國以及歷史上以往任何帝國都不同,以前的帝國無法以武力征伐全球(就連曾經的蒙古大帝國也有其勢力未到的地方,例如沒有能打到日本),而現在,這樣的一個全球性帝國卻已經矗立在我們面前。
好了,我們解釋了伊拉克戰爭的起因,現在回到伊拉克身上。一個多少有點令人困惑的問題是:伊拉克為什么如此快的潰敗了呢?戰爭啟動后第一個星期伊拉克還進行了英勇抵抗,還被人們普遍稱道,但在此后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就已經潰不成軍。戰爭還沒打到一個月,巴格達就被占領了,不久布什就宣布伊拉克戰事已經基本結束。這多少有點令人意外。
記得在美國的軍隊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挺進的時候,人們還在談論伊拉克的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將在巴格達外圍給美軍迎頭痛擊。可惜,人們連共和國衛隊的影子都沒看到。這時,電視上又在饒有趣味的討論和預測一場震撼人心的新世紀巷戰的到來。可惜,所有人都失望了,連盟軍都不免覺得有些失落。沒有期待中的精彩的巷戰,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大兵在巴格達大街上大搖大擺的走著!而這一切,又是為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看伊拉克的情形。我們知道,伊拉克的部隊分為普通正規軍隊、共和國衛隊和共和國特別衛隊,它們的地位、裝備和待遇是依次升高的,按理來講,其戰斗力也應該依次升高才對。可是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只有在巴格達外圍城市作戰的普通軍隊才進行了一點像模像樣的抵抗,最被人們期待的兩個共和國衛隊卻在一陣空襲過后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起初人們以為巴格達的老百姓也會武裝起來英勇抵抗入侵者,而且薩達姆也在此前親自走向街頭號召人們起來共同保衛巴格達。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民眾英勇抵抗這一幕,反而是看到在美軍進占巴格達后,伊拉克民眾卻在起勁的砸倒薩達姆的雕像!
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伊拉克民眾早就拋棄了薩達姆!有人說,伊拉克之所以如此快的潰敗,是因為經受了十多年的嚴厲制裁后,國庫已經空虛,國家已經奄奄一息了。誠然,伊拉克在遭受制裁后國力確實大為下降,但不管怎樣,在戰爭打響前,它仍有40多萬的軍隊在。而且薩達姆也“很有眼光”的把800萬支武器發放到民間,期望打一場全民抗戰(不過,在現在的伊拉克混亂局勢中,這800萬支武器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我們才說薩達姆“很有眼光”)。可是,除了薩達姆的最親密的親信,無論是薩達姆的高官、軍隊和民眾,都在最緊要的關頭背棄了薩達姆。所以,我認為,伊拉克之所以如此快的潰敗,是因為伊拉克人民在戰爭打響的那一刻甚至之前就已經拋棄了薩達姆!
客觀上來講,在伊拉克內部,至少在遜尼派民眾心里,薩達姆仍然是一個英雄式的領袖。而在廣大阿拉伯人的心里,薩達姆更是一個傳奇式的英雄。
而伊拉克和薩達姆研究專家殷罡在其所著的《一個人的抵抗――走近薩達姆》中這樣寫道:
他是一個遺腹子,他是一個有號召力的少年,他曾刺殺過國家一號人物,他曾屠殺過不同政見的人,他發動過兩場戰爭,他同世界第一號強國美國對抗了十二年……這就是薩達姆·侯賽因永不低頭的一生。
是的,盡管薩達姆最后折戟沉沙,但他無疑是世界上敢于和超級大國美國對抗的不多的英雄之一,和那些一見美國大棒就投降的懦弱之輩不同,薩達姆是一個永不低頭的英雄,他是真正的沙漠梟雄。
但是,薩達姆在其執政期間的民族政策是很不成功的,這為他后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薩達姆所在的遜尼派在伊拉克穆斯林中只是少數,大多數穆斯林都是什葉派。薩達姆執政時強力打壓什葉派和北部庫爾德人,這些人對薩達姆是敢怒而不敢言。另一方面,伊拉克原來本是一個非常富足的國家,倚賴石油這個天然財富,一般伊拉克家庭都會有一兩輛轎車,出國旅游更是家常便飯。但在經過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以及長達十多年的制裁后,民眾的生活已是一落千丈,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普通民眾對國家大事通常并不關心,但自己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會很在意了,而他們會很自然的把這個根源歸結到薩達姆身上。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是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就是遜尼派民眾,也開始對薩達姆心生怨恨。而薩達姆的擴張政策,更給了美國在海灣戰爭時打擊他的機會。
由于薩達姆的高壓政策,平常,百姓把這種怨恨埋在心里。但現在來了一群據說是要“解放伊拉克人民”的美國大兵,此時的伊拉克民眾的心里,我想應該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對現實非常不滿,迫切希望改變;另一方面,他們對美國人也有一種警惕心理,并不是完全信任他們,畢竟他們是入侵者。但是,對自身生活的關注最后超過了對國家的忠誠,或者說,對薩達姆的忠誠,最后他們毅然離棄了薩達姆。這是薩達姆的悲劇,也是伊拉克的悲劇。
好了,我們現在來討論第2個問題:美國在伊拉克獲得了他們的利益嗎?或者說,他們在多大程度了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美國現在確實深陷伊拉克泥潭,說它獲得勝利似乎為時尚早,就連美國告官也承認他們有像越戰那樣潰敗的風險。因為四年多來,伊拉克境內的暴力事件一直有增無減。美國的傷亡也早已超過3000人,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布什宣布伊拉克戰事結束之后喪生的。一個民主和平的伊拉克的誕生似乎變得遙遙無期。正如基地組織第二號人物扎瓦希里所言:
如果美國現在離開伊拉克,那么便是承認他們徹底失敗;如果美國人繼續留在伊拉克,那么他們將會有更多的傷亡。
看起來,美國現在似乎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既然如此,美國還談什么獲得了伊戰的勝利,還談什么從伊戰獲得了利益呢?
不過,事情看起來并不是如此簡單。評判一場戰爭的勝利并不能從表面的現象來考察,而是看這場戰爭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發動者的目的。
如果我們細細考察,就會發現,其實美國在伊戰中達到了他們大部分的目的,獲得了他們大部分的利益。為什么會有這種判斷呢?我們不妨把美國的目的一一列在下面:
(1)推翻薩達姆政權;
(2)建立一個親美的政權;
(3)獲得石油利益
(4)為下一步控制中東作準備
這四項至少看起來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最主要的目的,而推翻薩達姆更是首要目的。現在,我們仔細看看這四條,美國是否都達到了呢?
顯然,薩達姆政權已經被推翻了。而且,薩達姆和他兒子、幾個親信高官,從肉體上就被消滅了。所以,第一個最主要的目的無疑是達到了。
同時,一個親美的政權也已經建立起來,盡管它目前還存在各種困難,但不管怎樣,它始終是在美國主導下的,是美國利益的代理人。而這對美國人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說到石油利益,我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2007年2月26日,伊拉克內閣通過了一部石油法草案。《獨立報》說,這一法案將給予西方石油巨頭(如英國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30年的合同開采權。另外,法案中還有很多有利于西方政府尤其是美國的條款。這難道不是美國人夢寐以求的石油利益?但是你知道,這部法案是誰起草的?――美國!美國政府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法律人員隊伍,甚至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負責起草這部法案,而伊拉克的議員中,倒反而沒有幾個人看過這部法案的!但是,美國的傀儡-伊拉克馬利基政府,卻居然通過了這部由美國人起草的法案!一國的法律,而且是涉及到重大利益的法律,卻由外國人制定,天下有這樣的道理么?但美帝國卻讓它變成了現實。美國可以隨意制定伊拉克的法律,這還不是它獲得的勝利,不是它獲得的利益么?
還有人認為,美國花了大把大把的錢在伊拉克,到底值不值得呢?我們要說的是,這些錢對美國來講根本不算什么。不就是幾千億美元嗎?對美國簡直是九牛一毛。多從伊拉克拉些石油回來,不用多久,連本帶息都還過來了。而且,我們可能還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是這幾千億,其中不少都是其他國家的人民給墊付的!不是么?中國就是其中一個。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萬億美元,買美國的國債就不知買了多少!這不是間接送錢給美國打仗么?美國人利用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可以變戲法般的把經濟風險和戰爭風險轉移給其他國家。這樣的便宜,美國人撿得還少嗎?
關于第四個目的-美國進一步控制中東作準備,我們在后面會分析到,這正是在美國的算盤之中!
所以,這樣看來,美國人獲得了他們當初既定的大部分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不是獲得了很大程度的勝利嗎?
那么,另一方面,美國在伊戰中失去了什么呢?
除了區區幾千人,美國損失最大的,恐怕就是它的國際信譽和國際形象了。我們知道,美國開戰的兩個理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與基地組織有染,最后均被證明是無中生有的。這個“莫須有”栽贓的手段,比起中國宋代的秦檜陷害岳飛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人們也沒有看到美國給伊拉克帶來幸福,相反,卻是無盡的災難。更嚴重的是,美國人的“虐囚”丑聞和屠殺平民的惡劣行徑,已經讓這個所謂“解放者”身上的最后一點光環都已消失殆盡。
但話說回來,美國人什么時候把“國際信譽”當回事呢?它過去的所作所為,哪一樣不是在自損形象?這個所謂的“國際信譽”能制服得了它么?照樣有那么多狐朋狗友屁顛屁顛跟在美國的后面。要知道,國際關系是靠實力說話的。正所謂“弱國無外交”,此言誠不差矣。
更嚴重的是,布什自伊拉克戰爭起,正式提出了其新的軍事理論:先發制人打擊理論。這為其今后制造更多的“莫須有”戰爭悲劇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論”基礎。這實在是為當今國際關系的處理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例!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難道還不應該對布什的這套危險理論和行徑說些什么么?
現在的伊拉克,仍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也是美國人一手造成的。但是,美國人早就想好了托詞:他們認為這是基地組織,還有伊朗,從中作梗,趁火打劫,才造成了今天這樣混亂的局面!這樣,不但為自己解了套,還為此找到了一個新的對伊朗動武的借口!
殊不知,原來薩達姆在時,各宗教派別之間還能相安無事;可是隨著美國的到來,把這種平衡打破了,什葉派獲得了翻身的機會,而遜尼派也不甘失敗,宗教沖突愈演愈烈,終于演變成今天的血腥仇殺!而基地組織更是趁機潛入,將局面越攪越亂,并伺機發展壯大。而這一切,始作俑者,不正是美國么?
現在,伊拉克局面絲毫沒有任何好轉,反而越來越混亂,隨時都會滑入內戰的深淵。更有美國高官坦言,伊拉克實際上已經進入內戰。一扇地獄之門已經打開,伊拉克局勢將何去何從?美國最終是否會像越戰那樣最終潰敗?
可能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預測。而認為美國最終會潰敗的人也大有人在。說實話,我也很希望這種局面出現,這樣才能給美國的帝國之路剎剎車,這樣才能還世界一個安寧。但是,恐怕最終不會是這個局面。試想,美國既然已經踏上了這條不歸路,前面遇到一片地獄之門,它難道就會立即轉身撤回么?我想不會的。即便前面真的是地獄之門,在美國看來,那也是別人的地獄,是伊拉克人的地獄。美國人只要繞開它就行了。
怎么繞開?撤軍嘛。撤軍對美國,其實是一招很好的棋。我們前面不是說了么,伊拉克今天遇到的混亂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人留在那里造成的。如果美國人離開了,基地組織就再也沒有理由繼續留在那里;如果美國人離開了,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最終必然會占據上風,況且,他們還能得到伊朗的資助呢,因為伊朗主要就是由什葉派組成。這樣,用不了多久,伊拉克局勢就會平定下來,一個美國希望的伊拉克政權也會出現。
但是,美國人為什么不走呢?布什為什么還在增兵呢?因為一旦他們離開,可能會有一種他們不愿看到的結局出現,那就是:伊朗和伊拉克什葉派聯合起來!憑著伊朗和伊拉克什葉派之間的深厚宗教紐帶和歷史上的交情,這種局面是很有可能出現的。一旦美國離開,伊朗就可以迅速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這無疑是美國的夢魘!所以,前段時間伊拉克總理訪問伊朗,美國人的神經都繃緊了!最近,美國更是放出重話,一旦發現以下兩個理由中的一個或兩個成立,美國就會對伊朗動武:一是發現伊朗有尋求發展核武器的事實依據;二是發現伊朗卷入了使伊拉克局勢變混亂的事實。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國的算盤了!美國正是要讓伊朗為自己一手造成的伊拉克問題墊背呀!這既為伊拉克問題解套,同時劍指伊朗!所以,我們就不難明白布什為什么會堅決給伊拉克增兵了。要知道,給伊拉克增兵,就是給海灣增兵,而伊朗不正在海灣么?
所以,布什的下一步打算,其實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他之所以還不對伊朗動手,只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他在等待和試探另一個人的反應。因為布什清楚,伊朗問題決不是伊拉克問題那么簡單。因為伊朗,實際上關系到另一個人的核心利益,而他,就是中國。
從這時起,中國就要隆重登場了。一場好戲也便拉開了幃幕。如果說我們前面總是在談論美國,那么現在,就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吧,看看他是如何布局,又將如何出招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