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終于單方面宣布了獨立。很多中國網友在評論中都提到了臺灣問題。特別是聯系到去年美國總統布什在阿爾巴尼亞接見“疆獨”分子熱比亞并大加稱贊,以及美國國會授予“藏獨”大佬達賴最高獎,一張從科索沃開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會不會倒向中國呢?
客觀地講,科索沃獨立首先觸及的是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俄羅斯如果沒有實質性的反應,美國和北約一定下一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部署反導系統,接著就是推動要俄羅斯命的與石油有關的車臣獨立問題。總之,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圍堵和肢解是不會住手的。如果俄羅斯實在忍受不了,必然就會向中國求助,這就好比當年毛主席去蘇聯。當年是中國在朝鮮出頭,蘇聯在后面支撐并得到一定戰略收益,現在事情會不會倒過來呢?如果真是那樣,中國將怎么運作將臺灣問題一并徹底解決呢?這是大家值得考慮的問題。
臺灣問題就目前來看,美國和西方對待中國大陸還處在“軟進攻”的過程,科索沃獨立對兩岸問題更多的還是“軟”的影響,或者是一種觀念上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還是期待一旦時機成熟,能夠促使臺灣向科索沃一樣“和平獨立”。這方面的運作,一定是漸進的、隱蔽的運作。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具體的戰術。舉一個現實的例子,比如被熱烈討論的電影《色戒》,如果把電影中一句臺詞:“中國不能亡!”改成“中國不能分裂!”,其現實的隱喻是什么呢?這也許不僅僅是一部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面脫褲子”的“問題電影”了,而且是一部具有現實顛覆意義的電影了。對方的戰術早已升級了,升級到了在不知不覺中消磨你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意志。最終,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
下面是最新一期《環球人物》封面文章的一部分(發表后可能有所改動),因為與科索沃今天的“獨立”有關系,大家可以參考以下:
2000年最終令米洛舍維奇倒臺的既不是另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團體,也不是他旗下的軍隊將領叛變,而是一個學運團體OTPOR(塞爾維亞語“反抗”之意)。1998年10月,OTPOR在羅伯特"赫爾維(美國前陸軍上校,駐緬甸武官,策劃了最近的緬甸“僧侶革命”)的精心指導下,于貝爾格萊德創立。在赫爾維的精心培育下,“OTPOR”不僅成功推翻了米洛舍維奇政權,隨后又成為策動顏色革命的孵化基地。在美國愛因斯坦研究所和美國另一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的資助下,OTPOR在布達佩斯建立了一家非暴力抵抗中心,專門培訓來自其他地區的“年輕革命分子”。2004年11月,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詳細記述了這一非暴力抵抗中心的情況:“這些熟練操作電腦的年輕人擠在一間間狹小昏暗的辦公室里,他們成了各地‘革命’的骨干。假如你想知道如何推翻控制著大眾傳媒、法院以及警察系統和投票站的現政權,那么這里有的是年輕學生等著你去雇。”
羅伯特"赫爾維是美國前駐緬甸上校武官,赫爾維在2004年撰寫的《論戰略性非暴力沖突:關于基本原則的思考》一書中指出:“軍事上取得勝利,是靠摧毀對手繼續戰斗的能力或意志。在這一點上,非暴力戰略無異于武裝沖突,只是所用的武器系統截然不同。” 赫爾維在書中提供的案例和指導非常具體,比如在塞爾維亞大選前怎樣把60噸傳單運往全國散發;怎樣讓示威游行中的人帶一塊干凈的白布以利于醫療救護;怎樣處理傷者并如何吸引記者的鏡頭等等。作為一位退役上校,羅伯特"赫爾維把基恩"夏普(美國非暴力政權更迭理論和愛因斯坦研究所創立者,他與羅伯特"赫爾維都非常關注中國)比喻為非暴力政權更迭領域里的德國著名軍事家、《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并在一線的實踐中不斷對“顏色革命”的戰術、戰法進行創新。
如今,美國以北約駐軍名義,在科索沃的烏羅瑟瓦奇市(Urosevac)附近所建立的軍事基地,將是美國自越戰結束以來在海外所建的最大軍事基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