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達爾富爾:我的名字叫石油

環(huán)球在線記者 · 2008-02-15 · 來源:環(huán)球在線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達爾富爾:我的名字叫石油

作者: 環(huán)球在線記者07:58:19 02/14/2008:

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而言,“非洲兄弟”是談及這塊遙遠大陸時的唯一概念。
那么,非洲蘇丹達爾富爾地區(qū)發(fā)生的一切,又是怎樣與中國牽扯在一起?究竟是
什么原因,讓全球媒體每時每刻都在傾聽有關(guān)這個地區(qū)的只言片語?

(一) 石油 還是石油
蘇丹,非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9國接壤。達爾富爾,占據(jù)蘇丹1/5面積的種
族關(guān)系錯綜復雜的地區(qū)。最初,它僅僅是因為數(shù)百萬內(nèi)戰(zhàn)難民的流離失所引起國
際媒體的注意。

2004年6月,達爾富爾問題忽然一躍成為世界媒體的熱門話題。

這一切,都是因為石油。

2005年,達爾富爾南部發(fā)現(xiàn)油田,預計開采后日產(chǎn)原油將高達50萬桶。50萬桶是
什么概念?全球油市漲跌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是尼日利亞原油日產(chǎn)量,2006年該國原
油日產(chǎn)為240萬桶。那么,達區(qū)油田日產(chǎn)將能達到尼日利亞的1/5左右。加上蘇丹
其它地區(qū)原油產(chǎn)量,這一數(shù)字無疑能夠引起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興趣。

中國是蘇丹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而中國從蘇丹進口的主要商品,就是石油。中國石
油巨頭在蘇丹與蘇方聯(lián)合開采油田、擁有自己的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中國早在
1981年就已在蘇丹石油化工項目勞務承包……經(jīng)濟利益的重疊,讓達爾富爾,成
為中國對外政策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無數(shù)西方媒體屢屢發(fā)難中國的議題。

(二)無非是利益

油田的發(fā)現(xiàn),看起來并沒有為蘇丹政府帶來預想中的爆炸式發(fā)展,卻發(fā)了一場噩
夢。

美國當然不會放棄這一塊利益之餅。這一幕后推手以內(nèi)戰(zhàn)頻仍、人道危機為理由
重重施壓制裁蘇丹,讓達爾富爾地區(qū)混亂狀態(tài)始終難以結(jié)束。主導達區(qū)問題的解
決、控制蘇丹石油資源,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美國夢”。

而與此同時,中國卻并不愿意對達區(qū)實施制裁——這意味著中國將無法與蘇丹做
生意。

美國一旦插手某一地區(qū)沖突,不達成對其有利的結(jié)局則決不肯罷休;中國是安理
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決議否決權(quán)。圍繞經(jīng)濟利益的博弈就此展開,至今仍膠
著未解。而達區(qū),則早已被列為世界上人道危機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在7月5日的吹風會上,中國非洲事物特別代表劉貴金用整整50分鐘的時間和強硬
的態(tài)度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達爾富爾難題”并非無解;第二,中國角色至
關(guān)重要。

利益之爭永遠是沒有解的難題,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協(xié)調(diào)者中國與控制者美國之間
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

蘇丹達爾富爾危機背后的大國石油博弈

   達爾富爾危機在帶給蘇丹民眾災難的同時,卻給某些大國帶來了染指蘇丹石
油的福音。蘇丹面臨的很可能是西方國家的制裁。制裁的最終結(jié)果當然是實現(xiàn)大
國控制蘇丹石油的目的。但大國的胃口絕不會到此為止??刂铺K丹這個擁有豐富
石油資源的國家,進而以此為據(jù)點輻射它對非洲其他產(chǎn)油國家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才是最終目的
  國際在線報道:9月18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以11票贊成、4票棄權(quán)的表決結(jié)果通
過了第1564號決議。該決議蘇丹政府采取措施改善達爾富爾地區(qū)的安全局勢,并
就此與非洲聯(lián)盟進行全面合作,否則安理會將考慮對蘇丹石油工業(yè)、蘇丹政府或
其成員采取制裁行動。這一決議把蘇丹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
招致國際社會的制裁,并因此被大國玩弄于股掌之中。
  新興石油出口國面臨制裁風險

  長期以來,作為眾多非洲貧窮國家之一,除了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外,
蘇丹并無特別值得一提之處。但近些年來,蘇丹經(jīng)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經(jīng)濟
增長率高居北非六國之首。這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于蘇丹近年來飛速發(fā)展的石
油工業(yè)。
  最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蘇丹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原油地質(zhì)儲量高達116億桶,
而目前已勘探開發(fā)的僅10%。2003年該國共生產(chǎn)原油1416萬噸,其中約70%出口國
外。蘇丹儼然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個重要的新興石油生產(chǎn)國及石油出口國。憑借這
些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如此好的良性發(fā)展勢頭之下,蘇丹本來應該有一個較為美
好的經(jīng)濟前景。然而,達爾富爾危機給蘇丹的發(fā)展前途蒙上了重重陰影。
  達爾富爾位于蘇丹西部,由北達爾富爾和南達爾富爾兩個部分組成。在這一
地區(qū),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居民與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居民之間長期
不睦,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武裝沖突。黑人居民為了保證自己的權(quán)益,力圖通過自己的
斗爭達到爭取自治的目的,并為此成立了“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公平運動”
兩支反政府的武裝組織。2003年2月,這兩支黑人武裝組織以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免
遭阿拉伯民兵襲擊為由,發(fā)動了反對政府武裝的斗爭。于是,曠日持久的達爾富
爾危機由此肇始。危機爆發(fā)以來,已造成3萬多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達
爾富爾地區(qū)因此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上人道主義危機最嚴重的地區(qū)。
  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對于蘇丹來說本來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達爾富爾危機
卻反而使得它變成了一種不幸。人道主義危機給了大國干涉蘇丹內(nèi)政的借口,攫
取石油的利益沖動促使有關(guān)大國迅速介入達爾富爾危機中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第
1564號決議即是在這一背景下獲得通過。但大國的介入只會使危機更加復雜化,
而非走向最終解決。
  大國石油博弈中的棋子在現(xiàn)實主義看來,由于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在傳
統(tǒng)的國際安全領(lǐng)域存在著一個“安全困境”,即一方為達到安全就必須不斷發(fā)展
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促使對方也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武裝力量,從而最
終使得雙方都更加感到不安全。在這樣的競爭狀態(tài)下,國家間的安全競爭實際上
是一種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必為另一方所失。與此相類似,在能源供應日益緊
缺的當今世界,在能源安全這個非傳統(tǒng)安全領(lǐng)域中,實際上也存在著這樣一個“
安全困境”。為保證自身的能源安全抑或石油安全,各大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對石油
這一戰(zhàn)略性資源亦展開或明或暗的爭奪,構(gòu)成了一個“能源安全困境”。
  正是由于“能源安全困境”的存在,使得大國之間對于石油的爭奪也變成了
一種零和博弈。由于對中東等老牌產(chǎn)油區(qū)的勢力范圍基本分割完畢,大國之間在
新興產(chǎn)油區(qū)的爭奪就顯得尤為激烈。非洲大陸就是一個重要的新興產(chǎn)油區(qū),其石
油儲量巨大,被稱為“第二個海灣地區(qū)”。
  在今后10年里,隨著新油田的開采,非洲國家將出口更多石油,其石油收入
總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
  達爾富爾危機為西方大國對非洲石油進行新一輪的爭奪提供了重大契機。

  率先提出要對蘇丹進行軍事干預的是英國。一般的分析認為,英國搶在美國
和其他西方國家之前首先提出對蘇丹實行軍事干預的主張,是為了給英國在利比
亞建立軍事?lián)c創(chuàng)造機會,以保護其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
  然而在英國提出軍事介入之前,率先對蘇丹發(fā)難的是美國。在美國國務卿鮑
威爾于2004年6月對蘇丹進行訪問之前,西方大國并未給予達爾富爾危機以足夠的
關(guān)注。鮑威爾訪問蘇丹回國后不久,就向聯(lián)合國提交了要求制裁蘇丹的草案,并
在這一草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后來的聯(lián)合國1564號決議。
  非洲曾是美國外交政策中備受冷落的角色。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4年前在競選時曾
輕描淡寫地說,非洲“不屬于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范圍”。緣何4年后美國國務卿要親
自訪問“不屬于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范圍”地區(qū)中的一個并不怎么起眼的國家?石油
在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
  雖然非洲作為一個整體只占全球已經(jīng)證實的石油儲備的8%左右。并且直到1970年
代,美國還不曾從非洲進口石油。但到1980年代時,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就占
其石油總進口額的20%。這中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經(jīng)歷了兩次石油危機的美國
意識到不能過分依靠中東石油。如今,中東地區(qū)仍然是世界上政治、軍事不穩(wěn)定
地區(qū),致力于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的美國仍然必須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盡管
美國政府做出了不少努力,來自美國內(nèi)部的批評意見仍然指責美國政府過分依賴
中東石油,并指出這種情況等于“慢性自殺”。
  在中東之外,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3個地區(qū)就是歐洲、拉丁美洲以及非洲,這
3個地區(qū)的石油儲量基本接近。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后院,美國自然不用擔心來自
該地區(qū)的石油供應。所以美國石油來源多元化的戰(zhàn)略實施重點主要是歐洲,特別
是非洲。
  而在非洲地區(qū),美國的石油來源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及安哥拉
三國。著手進入其他非洲產(chǎn)油國是擺在美國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美國已經(jīng)
把增加非洲石油輸入作為一個“國家安全”問題來對待,并用外交手段來籠絡非
洲石油生產(chǎn)國。布什政府決心在非洲大陸上扮演更重要的戰(zhàn)略角色。2003年7月初
,布什總統(tǒng)訪問非洲,走訪了全球第六大石油生產(chǎn)國尼日利亞、南非和其他四個
非洲國家。達爾富爾危機為美國進入蘇丹石油市場洞開了方便之門,美國自然不
會放過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自1993年起,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并自2002年開始就已超過日
本成為當今世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由于中國進入世界石油市場較西方發(fā)達國
家晚,中國的爭奪重點只能放在那些新興的產(chǎn)油國家和地區(qū)。其中,蘇丹是中國
進口石油的重要來源。
  從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利益來看,蘇丹1999年開始出口石油,中國一直是其主
要買家之一。2004年1~4月份,蘇丹石油出口收入為10.057億美元,共計發(fā)運25艘
油輪,其中向中國發(fā)運的油輪就占19艘。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利益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圖趁達爾富爾危機搶灘蘇丹石油市場,顯然威脅
到了中國的利益。
  達爾富爾危機之后的變局

  達爾富爾危機以何種形式得以解決,仍然存在很多變數(shù),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美國一旦插手某一地區(qū)沖突,不達成對其有利的結(jié)局它決不肯罷休,而就目前
來看,其他力量尚不足以對美國形成牽制。達爾富爾危機在帶給蘇丹民眾災難的
同時,卻給某些大國帶來了染指蘇丹石油乃至控制整個非洲石油的福音。
  達爾富爾問題是歷史、部族、宗教、難民和貧窮等諸多因素相互交織、長期
作用的結(jié)果。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解決。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留給蘇
丹的時間并不多。更嚴重的是,美國在提出草案的時候就有意把聯(lián)合國“應該考
慮對蘇丹進行制裁”改為“將對蘇丹進行制裁”,而蘇丹很難完成這個近似不可
能完成的任務,它面臨的也很可能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
  制裁的最終結(jié)果當然是實現(xiàn)美國等大國控制蘇丹石油的目的。但美國的胃口
絕不會到此為止??刂铺K丹這個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進而以此為據(jù)點輻射
它對非洲其他產(chǎn)油國家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才是美國最終的目的。
  在新技術(shù)使深海石油開采變得可能,并大大降低了深海采油成本的情況下,
美國對在非洲發(fā)現(xiàn)和開采新的石油儲備越來越有信心。大量的美國石油資本除了
進入尼日利亞、安哥拉和加蓬外,也源源不斷地涌入赤道幾內(nèi)亞、貝寧、剛果共
和國、喀麥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西非國家。據(jù)業(yè)內(nèi)消息人士說,預計到2015年
,非洲將占美國石油總輸入的25%,大大高于今天的15%。
  蘇丹的將來,也許就取決于它生產(chǎn)的石油流向何處。


下面這篇英文文章還比較公正。
Spielberg: Chauvinist in humanitarian drag

By Stephen Gowans

http://gowans.wordpress.com/2008/02/13/spielberg-chauvinist-in-humanitarian-drag/

Hollywood director Steven Spielberg has withdrawn as artistic adviser
to the 2008 Summer Olympics in Beijing because China has failed to
pressure Sudan to end the war in Darfur.

China is developing oil fields in the embattled region of Sudan and
Spielberg wants Beijing to use its clout to end the insurgency in the
west of the country.

Arguing that "Sudan's government bears the bulk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 in Darfur, Spielberg
blames China for failing to do "more to end the continuing human
suffering there." (1)

"China's economic,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ties to the government of
Sudan continue to provide it with the opportunity and obligation to
press for change," Spielberg says. (2)

But while Spielberg wants China to use its influence in Khartoum, he
has released no statements, of which I'm aware, to press Washington
to use its influence to end the larger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s in
Somalia and Iraq, both of which are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the
actions of his own country,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well within the
grasp of the US government to end.

China's ability to end the Darfur conflict, however, is a far more
uncertain matter.

Three of the five rebel groups fighting Sudanese forces in Darfur are
unwilling to negotiate a peace, according to the UN's special envoy
to Darfur, Jan Eliasson. (3) Thi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Khartoum,
let alone China, to bring an end to the conflict, unless ending the
conflict means Khartoum capitulating and handing Darfur and its oil
assets to the rebels and their Western backers. This, of course,
would suit strategists in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to say nothing of
the US oil industry.

By comparison, ending the much larger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s in
Somalia (with 850,000 displaced, Somalia has been called Africa's
largest and most ignored catastrophe) and Iraq (four million refugees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dead as a result of the US invasion) is
directly within the capability of Washington. (4)

The US simply has to order Ethiopia, which it directed to illegally
invade Somalia in December 2006, to withdraw. (5) If the Ethiopians
balk, cutting off the rich flow of military aid Washington rewards
the Meles regime with, will exert needed pressure. (6)

As regards the tragedy of Iraq, there can be no greater ameliorative
act than immediate withdrawal of foreign troops. Withdrawal should
occasion no fear of touching off a full-scale civil war. The
Pentagon's own research shows that Iraqis attribute sectarian
tensions to the US military presence and ardently wish to see the
Americans leave. (7) If a civil war were to ensue, it could hardly
be worse than the suffering the US continues to visit upon Iraq in
lost lives, mangled bodies, rampant disease, hunger and homelessness
­ far in excess of the tragedy in Darfur.

If China's ties to the government of Sudan provide it with the
opportunity and obligation to press for change, doesn't Spielberg's
visibility, and his status as a US citizen, provide him with the
opportunity and obligation to press for change where his own
government has created far greater human suffering?

In the fall of 2002, Spielberg said he "could not not suppor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policies on Iraq (8). Today, he seeks to
embarrass China over Sudan, another oil-rich country Washington seeks
regime change in. And as far a Spielberg is concerned, the
US-authored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s in Somalia and Iraq are best
ignored. Are these the actions of a humanitarian, or of a chauvinist
whose concern for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stops at the door of, and
indeed caters to, US ruling class interests?

(1)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3, 2008.
(2) Ibid.
(3)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8, 2008.
(4) Displacement of Somali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4, 2007;
Iraqi refugees, The Independent (UK), July 30, 2007. There are a
number of estimates of deaths in Iraq due to the US invasion: The
Iraqi Body Count, 47,66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51,000; Johns
Hopkins, 600,000; British polling firm ORB, 1.2 million (mid-range estimates.)
(5) US General John Abizaid visited the Ethiopian prime minister,
Meles Zenawi, in November, 2006. Ethiopia invaded Somalia the next
month. "The US provided key intelligence from spy satellites?CIA
agents traveled with the Ethiopian troops, helping direct
operations?US forces have carried out at least four attacks inside
the country in the past 12 months." The Independent (UK), February 9, 2008.
(6) Stephen Gowans, "Looking for Evil in all the Wrong Places,"
www.gowans.wordpress.com, November 20, 2007,
http://gowans.wordpress.com/2007/11/20/looking-for-evil-in-all-the-wrong-places/
(7)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19, 2007.
(8) In September 2002, Spielberg pledged support for the gathering US
war on Iraq. "Film director Spielberg lines up with Bush war drive,"
WSWS, October 3, 2002, 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2/oct2002/spie-o03.shtml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chǎn)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nèi)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