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文章:次貸危機是世界經濟轉折點
馬丁•沃爾夫
現在是世界經濟的歷史性時刻。在1997年和1998年新興市場金融危機和2000年技術股泡沫破裂時,我也有這種感覺。我認為這次信貸危機可能成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同樣重要的轉折點。下面是幾點理由。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今天信貸市場發生的一切,沉重打擊了看重交易的金融資本主義的信譽。在紐約和倫敦金融市場,人們看到裙帶資本主義與極端的無能結合在一起。從向無收入、無工作、無資產的人發放次級貸款到設置種種原本難以理解、定值或者銷售的資產并對其做出較高的評級,這些活動充滿利益沖突,而參與者又能力低下。在后來的“劇變”時期,重要的金融市場陷于停滯。
第二,這些事件使人們對貸款證券化的可行性提出懷疑,至少是目前這種證券化的形式。支持這種變化的理由是,它可以把信貸期限變換的風險從脆弱的銀行系統轉到那些最能承擔這種風險的人肩上。實際的情況是,風險轉給了那些最不能理解它的人。結果,我們今天看到由資產支持的票據市場迅速萎縮。
第三,這場危機使人們對央行和監管人員的作用提出了很大疑問。例如,在危機期間,央行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責任應擴展到什么程度?在重要市場流動資金枯竭時央行應該做什么?同樣,這場危機表明,流動性定值太低。這說明銀行的監管體系從根本上就是錯的嗎?那種認為我們可以依靠金融機構按照它們自己的模式管理風險的觀點還有多大的可信度?另外,人們對評級機構還能期望些什么呢?
第四,還記得美國官員曾經講過盡快讓資產價格均衡化和市場透明化的重要性嗎?現在我們則看到美國財長保爾森試圖組織一個由不良證券化資產持有者組成的卡特爾。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美國財政部為了支撐住房市場而直接干預抵押貸款利率的確定。這些主意可能是好的,但是與美國歷來建議其他國家在類似情況下所做的背道而馳。
第五,這場危機表明有必要重新評估風險。它也表明人們在轉向持有更透明、更具流動性的資產。這種調整是完全可取的,另外它也是有選擇的。目前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在投資者逃離美國樓市時,新興市場成為安全的避風港。
第六,這次危機很可能表明美國作為世界經濟最后求助的消費者的作用有限。正如經合組織最近指出,調整正在進行之中,它預測,在2007年,美國最終的國內需求將只增長1.9%,低于2006年2.9%的增幅。它預測需求增長明年會繼續減速,增幅僅為1.4%。今明兩年美國的出口將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美國以這種方式把它前幾年向世界其他地區輸出的經濟激勵因素重新引進國內。信貸危機很可能加快這一過程。
第七,美國可能出現衰退。衰退是否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外貿逆差主要是因為家庭支出大于收入。這意味著儲蓄極少而家庭債務急劇上升:抵押貸款在1995年占可支配收入的63%,2005年上升到98%。在住房市場下跌的情況下,這種上升的趨勢不大可能繼續下去。
最后而且相當重要的一點是,這場危機對世界經濟幾十年來的“傳遞外貿逆差”游戲有著重大影響。事實已經證明,新興市場經濟幾乎不可能保有巨額逆差而不陷入危機。過去10年里,美國作為最后求助的舉債者填補了越來越大的缺口。這個時代現在也許結束了。如果我們要享受全球宏觀經濟的穩定,那就必須出現一批可靠的舉債者來填補缺口。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12月12日英國《金融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