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與伊拉克戰爭殘局
[于時語] (2007-09-03)
美國總統布什新近在公開演說中正式將伊拉克戰爭與越南戰爭相提并論,主動承認伊戰可能成為越戰的翻版,表明白宮再次堅持“增兵計劃”,伊拉克戰爭即將進入某種“殘局”(end game)階段。
同時,最新一期(9-10月)權威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上,居然刊登了一篇題為《誰丟失了伊拉克?》的長文,伊戰殘局的空氣躍然紙上。
美國伊戰殘局的各種標志,除了華盛頓在輿論和道德壓力下被迫開始接納相當數量曾經為占領軍服務、被伊拉克造反力量認作“伊奸”的伊拉克“難民”,便是布什政府曾經大肆渲染的伊拉克“民主實驗”的終結。
“民主實驗”的終結
新近華盛頓政界要人頻頻放出風聲,要通過“民主選舉”上臺的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下臺。盡管這些言論主要出自民主黨人,包括熱門總統競選人希拉莉·克林頓,美國《紐約時報》等主要傳媒紛紛注意到布什政府也正在與馬利基政府拉開距離。
伊拉克持續的亂局和華盛頓撲朔迷離的內政外交表演之外,伊戰殘局的一個明顯趨勢,便是布什政府的中東戰略向二次大戰以后的美國傳統回歸,而美國傳統中東政策的基石,除了以色列,便是阿拉伯遜尼派專制政權。
最明確的信號,便是美國國防部官員前不久宣布:將在今后十年內向沙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巴林、卡塔爾和阿聯酋等六個海灣國家出售總價值達200億美元的軍火,并將把向以色列提供的軍援數額由240億美元增加到300億美元。
伴隨這一“政策回歸”,自然是布什政府曾經轟轟烈烈推行的大中東“民主實驗”的終結。而華盛頓這一政策轉變的最重要影響,無過美國與什葉派的關系演變。
四年前,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薩達姆政權之后,筆者曾經幾次指出,在布什總統“民主改造”的高調之下,長期受到壓制的伊拉克什葉派未嘗不可成為華盛頓的同路人。
幾年下來,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悲歡曲折,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執行的基本上是這一“什葉派同路人”方針。伊拉克目前的什葉派馬利基政府,是這一方針的自然產物。
布什政府的政策轉向,固然受到伊拉克遜尼派造反力量星火燎原的近期壓力驅使,但是更重要的動因是白宮從長遠角度,看到整個伊拉克戰爭和戰后的“一人一票”民主選舉,實際在為什葉派伊朗的“區域霸權”鳴鑼開道,尤其是這次五角大樓準備大力武裝的波斯灣地區各國,大都有眾多的什葉派人口,令當地遜尼派專制政權如坐針氈。
什葉派對美疑心重重
從更廣泛的角度,白宮的政策轉向反映了美國上層對中東“穆斯林民主”的幻滅,并且有跡象表明這種幻滅意識已經蔓延到大西洋彼岸,連歐洲的政治主流也開始看到:一旦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基層或曰“街頭”民意通過民主程序而釋放,會對目前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產生難以估量的威脅。
上述長遠戰略考慮對伊戰殘局的最大沖擊,就是華盛頓與伊拉克什葉派的“同路人”政策開始逆轉。華盛頓除了大力武裝波斯灣地區的遜尼派政權,也開始改變與伊拉克境內遜尼派的對立關系,逐漸“化敵為友”,甚至局部武裝原先曾經攻擊美軍的遜尼派地方力量。
從伊拉克遜尼派角度,出現這一情況有復雜的動機,特別是伊戰面臨殘局有目共睹,華盛頓遲早要被迫大規模撤軍,伊拉克各派開始未雨綢繆,爭取在“后占領階段”對己方最有利的局勢。這是不少遜尼派力量近來掉轉槍口的重要考慮,而伊拉克什葉派的內爭升溫,也是出于對“后占領階段”的準備。
在上世紀初期,伊拉克什葉派就有被西方出賣而失去歷史機會的教訓。這一教訓在老布什總統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后重演,記憶猶新。近年來民選的伊拉克什葉派政權一直不肯完全按照白宮導演的“民族和解”劇本唱戲,正是反映了什葉派對美國的深刻疑心。
華盛頓結束其“同路人”方針,自然會導致和加深美國與伊拉克什葉派的沖突。這會成為伊戰殘局的一個重要特征。
如前所述,布什政府匆匆結束大中東“民主實驗”,乃是出于長遠的戰略考慮,所以這一轉變的更廣泛沖擊,是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什葉派復興運動的關系,特別是關系到這一運動的領袖伊朗什葉派政權,而成為巴勒斯坦之外中東局勢的又一焦點。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