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標準”圖謀“一統天下”
2007年8月8日
香港《經濟導報》2007年第31期紫龍
作為一個擁有27個成員國、4.8億總人口的經濟實體,歐盟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早已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它又用標準的輸出引領著未來全球商品的生產與制造。而當全球越來越多的制造商、生產商用歐盟的標準生產自己的產品時,歐盟“以標準之力量一統天下”也就 “圖窮匕見”了。
歐盟向全球輸出標準
說起歐盟的標準來,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也無論是自然環境保護還是人類對自然社會的改造運動,真可謂是無處不見。而歐盟的標準輸出引起最激烈市場反應的可能要數GSM手機了。移動電話剛出現的時候,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在市場獨領風騷。1987年,GSM標準被納入歐盟法律體系之后,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等歐洲生產商推出的GSM手機開始逐漸占據市場。時至今日,GSM手機在全球的用戶達到了20億個,GSM標準幾乎“一統天下”,CDMA等體系所占份額已相當有限。在GSM標準推廣中大受裨益的不僅僅是諾基亞、愛立信等電信巨擘,還有沃達豐等歐洲電信運營商,更有他們周圍成千上萬的零配件供應商。GSM標準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之多,恐怕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
事實上,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進口歐盟的標準,只是進口的方式有所不同,有時自愿,有時通過討價還價,有時則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每當歐盟制定一項規則,不但歐盟國家內部開始強制實施,歐盟的貿易伙伴、周邊以及其他國家也會“自動調整”。例如,當歐盟確定航空公司黑名單,禁止一些航空公司經營歐洲航線之后,沙特阿拉伯、巴林、韓國、南非、科威特等國隨即跟進,直接“復制”這份航空公司黑名單。據報導,目前,日本已全套接受歐盟的環保法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接受了歐盟關于化妝品的規則,瑞士、挪威、巴爾干國家、北非國家也希望在規則方面盡量接近歐盟,以便維持貿易往來。而那些要求加入歐盟的國家,更是將與歐盟標準趨同視為“必修課”。
標準之“魔杖”悄然易主
即便是美國這樣的世界頭號強國和最大經濟體,也無法躲開歐盟這臺“規則制定機器”。除了在內部市場制定“高標準”外,歐盟還致力于影響國際標準制定者的決策。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屬于聯合國的一個分支機構,主要從事經濟合作事務。這個機構的不同凡響之處是,美國之外的所有汽車制造商都遵從該機構制定的汽車技術標準。而這些技術標準的設定大多基于歐盟法律,并要獲得布魯塞爾的許可。正因如此,大眾、雷諾等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產品在日本、印度、中國等地“長驅直入”,不再需要獲得當地的安全許可。相比之下,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在出口產品之前,卻被要求進行額外的技術測試。
此外,美歐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也是意見不合。歐盟推廣實施其制定的二氧化碳排放貿易計劃(簡稱ETS)。它指的是歐盟為成員國確定二氧化碳排放指標,成員國政府又將指標下放到企業。如有企業無法達標,可從別的企業購買指標,也可在別的國家,如發展中國家尋求合作伙伴,以轉讓節能技術來換取二氧化碳指標。歐盟希望借此體系來促進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美國聯邦政府對歐盟類似的減排措施并不認同,這也是美歐在氣候問題上交鋒的焦點之一。然而,美國的一些大州對聯邦政府的強硬態度卻不以為然,如加利福尼亞州政府前不久派了一個龐大代表團來歐盟商談ETS合作計劃。據歐盟官員透露,加利福尼亞有可能成為歐洲之外第一個加入ETS的地區,并且美國目前至少有十多個州有意在ETS方面與歐盟展開合作。歐盟采取的這種“由下至上”戰略,會對美國聯邦政府的決策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有可能最終促使其轉變態度。為此,美國學者驚呼“歐盟已成為制定全球標準的先導者”。他們對歐盟法律在化學品、電子垃圾以及有害物質等領域的全球效應進行了仔細研究后指出,“歐盟正逐步取代美國成為事實上的全球產品標準的制定者。”
歐盟標準“逼”企業上路
目前,已經有許多國家的企業從緊跟歐盟標準的過程中獲得了好處,日本企業尤其突出。其實,日本人學習歐洲法律體系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從向西方開放的那一刻起,日本就有從西方法律體系“尋找靈感”的傳統。日本每一條法律都能找到西方法律的影子,其關鍵是“就高不就低”,日本總是仿照歐洲的最高標準行事,因為全球化企業要生產全球化產品,要占據全球市場,必須跟從最高標準才行。豐田汽車歐洲公司雖然對歐盟制定的“到2012年將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每公里130克”的標準怨言頗多,認為這一標準過于苛刻,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緊跟歐洲標準,包括節能標準、環保標準、質量標準,更大限度地實現“當地化”,正是豐田公司在歐洲,甚至在全世界擊潰美國、取得成功的要訣之一。
歐盟委員會官員對歐盟輸出標準的益處毫不掩飾,一名歐盟官員就不無驕傲地表示:“世界正在注視歐盟,正越來越多地接受歐盟設立的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有利于歐洲企業本身。”歐盟近期出臺的一個又一個標準,無一不抬高了相關產品的進口門檻,對內部企業起到了保護的作用。已經實施的《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REACH),以及將于 8月12日生效的《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等,讓眾多出口歐盟的中國企業應接不暇。EUP指令原則上包括除車輛以外的所有用能產品,涉及機電整條產業鏈,對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后期處理等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環保節能要求,被視為一道十足的“綠色關卡”。據介紹,鍋爐、熱水器、電腦、傳真機、影印機、印表機、電視、辦公室和街道照明裝置、住宅室內環境調節裝置、電動馬達、電風扇、冰箱、洗碗機、洗衣機等,都已被納入該指令管轄目錄。
盡管說歐盟的標準輸出也已遭到一些抵制,但這在強大的歐盟機構面前仍顯得蒼白無力。總體而言,歐盟不斷輸出標準,將是今后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最明智的做法莫過于認清形勢,“化壓力為動力”,加快結構調整,真正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實際上,中國企業與歐盟打交道這么多年,已積累了不少經驗。當然,中國企業還應及時掌握信息,對于布魯塞爾的“風吹草動”保持高度敏感,一旦有新的標準制定,便應加強研究,盡速尋找“應對之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