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公司替美政府搞情報
杭月 張哲
“外包”是一個十分時髦的商用語,指的是大公司將接受的業務分成小塊兒再轉包給外圍的小公司處理。據美國《全球研究》網站日前披露,“外包”現在竟然也成為美國情報界的流行做法,國家情報部門將大量的情報任務交給一些私人公司來執行,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將美國情報界控制在了私人公司的手中,這在美國政壇引起了巨大爭議。
從美國情報界獲得巨額資金
5月14日,國防情報局在科羅拉多州召開會議,此次會議首次對外透露家情報局負責采購的官員特里•埃弗里特在會議上的發言顯示,美國花費在私人公司上的費用可能占到美國情報總預算的 70%。埃弗里特還強調,“如果我們不購買,就無法開展情報工作”。由于美國的情報預算屬于機密,外界無法得知真實的數字,但是美國科學家聯盟研究國家秘密預算項目的專家史蒂文•阿福特戈德指出,預計2007年美國情報界的費用大約為480億美元,這意味著至少有340億美元是用在向私人公司購買情報上。
冷戰時代,美國情報機構經常需要依賴私人公司來獲得技術和硬件。像洛•馬公司根據中情局的要求制造了著名的U-2間諜飛機。而其他的一些著名公司,例如雷神公司,幫助情報機構研發了高分辨率的相機。國家安全局也曾雇用IBM公司制造超級計算機幫助破譯密碼。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編碼、信息科技、影像和衛星技術在商業領域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情報機構的研發能力。同時,冷戰剛剛結束,美國的防務和情報費用大幅削減,迫使許多前情報人員因裁員而流向了私人情報公司。“9•11”事件發生后,政府對情報的需求量大增,盡管政府也建立了諸如國家反恐中心等新的部門,但依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需求。迫不得已,中情局和其他機構被授權可以從私人情報機構中雇用大量分析人員和人力情報專家。
在中情局辦公的60%是承包商的人
據報道,現在私人情報公司已經滲透進美國情報界的各個角落。《華盛頓郵報》曾經報道稱,在美國兩個關鍵的情報部門;國家反恐中心和國防部反情報活動辦公室中,來自私人情報公司的人員已經占了一大半,而在后一家單位中,竟然達到了70%。最近,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前官員透露說,在中情局辦公的人員中有 60%都是承包商的人。
僅僅是數字還不能說明私人情報公司滲透美國情報機構的程度。許多曾經只能是政府情報人員才能接觸的工作和任務現在都已經交由私人公司雇員來處理。例如,私人情報公司分析大部分衛星和無人機所搜集到的情報,他們撰寫的報告也能夠遞交到政府的高級官員手中。他們提供并且維護一些軟件,而這些軟件能夠搜集用來跟蹤國內外恐怖嫌疑分子的信息,并且確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對哪個目標進行打擊。同時,國家安全局對國內外進行大規模竊聽的信息,也有很多是私人公司提供的。
而在十分關鍵的諜報領域,私人公司也已經開始涉足。在中央情報局,私人公司不僅為駐海外站點的情報人員提供各種偽裝和掩護,甚至提供指導。據前中情局官員羅伯特•貝爾透露,一名在伊拉克的承包商甚至指示中情局的特工在在巴格達如何活動,與哪些人會面。美國國家衛星偵察局從成立之初就開始從商業公司手中購買軟件和衛星圖片。今天,1.4萬多名工作人員中有一半是全職的承包商人員,他們在國家衛星偵察局中工作,卻從公司領取工資。
大批情報官員正流入私人公司
私人情報公司的能量越來越大,他們甚至可以游說國會議員,來獲得利益。例如,美國最大的情報承包商科學應用國際公司,在2006年花費了133萬美元在國會進行游說,重點是獲得來自政府的情報和防務費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美政府每年在一名情報官員身上的花費大約是12.65萬美元,而對于私人情報公司的一名人員則需要每年支付25萬美元。這個巨大的差價使得情報機構的人員正流向私人情報公司。而這個行業的迅速增長也對一些退休的高級別情報官員形成了強烈的吸引力,如前中情局局長特尼特,現在作為十家同美國情報機構簽訂有合同的公司的顧問,每年能掙到上百萬美元。
給國家安全帶來隱患
對于當前美情報機構過于依賴私人情報公司的局面,美國政壇已經響起批評的聲音,認為這可能是引發美國情報失誤的主要原因,此外也滋生了腐敗。2006年3月,加利福尼亞州的前共和黨眾議員蘭迪•坎寧安被判處8年監禁,因為他從一家位于圣迭戈的私人情報公司那里獲得了200萬美元的賄賂。為了對該公司進行回報,坎寧安利用他在眾議院撥款和情報委員會的位置,為該公司從中情局和國防部反情報活動辦公室那里獲得了數億美元的合同。此外,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專家擔心,私人情報公司可能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制造假情報,這將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
(摘自2007年6月7日《環球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