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是時候了?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07年7月11日
“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或者說“全世界勞動者,聯合起來!”(恩格斯晚年的重要更改)是《共產黨宣言》中的主要口號,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國工會的一些領袖認為在互聯網和資本全球化的背景下,這個口號正在走向現實。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記者雷納卡·瑞雅薩姆(Renuka Rayasam)報導說,當美國卡車司機工會主席詹姆斯·霍法(James Hoffa)今年5月訪華時,意味著他的一種徹底的“U Turn”式后轉彎:它標志著美國主要工會的領袖對中國官方工會數十年來態度的一種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工會此前一直拒絕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打交道,稱中國總工會的職能是執行政府政策,壓制潛在的爭端,并非代表工人的利益。盡管中華全國總工會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工會聯盟,代表一億多工人。
不過,這次美國工會領袖們的中國“破冰之旅”,對服務業員工國際聯合會(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主席安迪&S226;斯特恩(Andy Stern)而言,卻沒有這么大的意義,因為這已經是他在5年內第6次訪問中國了。
服務業員工國際聯合會(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主席斯特恩一直呼吁工會應當變得更具國際性。他認為資本的國際化要求工會也要國際化。(資料圖片) |
他領導的服務業員工國際聯合會的180萬名成員中,約有40%的人都是公職人員,其余的成員則是管理員、醫療保健機構醫護人員和其他不會因公司業績而導致工作馬上受到威脅的雇員。
斯特恩一直呼吁工會應當變得更具國際性。現在美國的勞工團體,面對來自跨國公司的壓力,都聽從召喚走向全球化。不過工會的勢力似乎在走下坡路,據勞工部的統計,美國人中,去年參加工會的人數已經驟然下降,只有領薪人員中,只有12%,或154萬人參加了工會。比起1983年時, 20%的工人加入工會的情況,比例是驟然下降了。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曾經是毛澤東時代的一個著名的國際主義的口號。(資料圖片) |
至少是遠至馬克思,就有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主張。斯特恩認為,美國工會組織之所以必須采取國際行動,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只有相互協作才能在面對跨國企業時增加討價還價的實力。他還預計未來五到十年內,將出現全球性工會組織。當代世界中的邊界流動性或國界的消失,意味著馬克思的想法已經到了實現之時。
斯特恩說,各公司面對未來,已經沒有國界的障礙,“資本、貿易和公司已經全球化了,工會怎么能不全球化呢?”他說。
但是從歷史上看,懷疑論者說,盡管斯特恩有這樣的熱情,但是這個觀念永遠是一個美夢而已。他們說,公司也許可以走向全球化,但是要把不同的國家工人組織起來,無異于強迫婚配。“從歷史上看,它從未奏效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資深研究員金伯利埃利奧特(Kimberly Elliott)說。
但是,隨著互聯網和廉價航空旅行的出現,通信障礙降低了,建立一個全球勞工網絡的難度也隨之下降。瑞士UNI地產服務全球工會的組織主管克里斯蒂·霍夫曼(Christy Hoffman)說:“雇主更全球化,所以建立勞工網絡的機遇增多了,人們的興趣也更大了。”
去年夏季,在歷經了13年,仍未能在位于北卡州Tar Heel的全球最大的豬肉制品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公司內成立工會組織后,聯合食品和商業工會與他們的歐洲同業工會加強了聯系。聯合食品和商業工會的組織人基尼·布魯斯金(Gene Bruskin)說:“也許早就應當這樣做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告訴剛剛收購了食品巨子和家用產品生產商薩拉·李(Sara Lee)公司在歐洲的公司,擴大了其在歐洲的市場。布魯斯金希望他們的集團能夠像在羅馬尼亞一個新工廠里做的那樣,在北卡羅來納的工廠建立起工會來。不然羅馬尼亞的哪間工廠就會克扣工人薪水。他說:“你看吧,當你在波蘭北部的工廠開展工作時,就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不一樣,那種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是巨大的。但是每個老板都是肉類企業主。一旦你知道雇主都是一樣的,你就找到了一個彼此交流的理由。”
芬蘭群眾打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反對戰爭”和“世界需要和平”等橫幅標語在赫爾辛基舉行“五一”游行活動。(新華社) |
工會活動人士說,這種情況,就像當年美國的工會曾經在來自不同地區的工人中組織起工會一樣。在由7個工會、包括與勞聯-產聯分手的服務業雇員國際工會,組成的“改變就贏”(Change to Win)勞工聯盟組織的聯絡主任格里格·丹尼爾說:“為什么曼哈頓肉類行業的工人認為他們與在芝加哥的同業工人有某些共同點呢?”
但埃利奧特認為,動員不同國家里的工人采取集體的共同行動,將會太困難了。她說:“如果工會認為,通過聯合罷工行動,是一種向雇主施加壓力的主要手段,那是行不通的。”
而埃利奧特說,過去的鋼鐵和汽車工人為免受國際競爭,采取的集體談判模式已經過時了。埃利奧特認為,確實,工會仍然能夠從信息共享和提高談判策略上受惠。
在“改變就贏”勞工聯盟的領袖訪華時,他們舉辦集體講座,以幫助工人學習如何與私人雇主打交道。在中國,甚至沃爾瑪大多數員工都加入了工會。
國家之間的各種差異使得區域性質的勞工勝利十分難得。根據“歐洲改善生活與工作條件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的報導,甚至在商貿工會一直是經濟結構的一部分的歐洲,除了3個最小的歐盟成員國外,所有其他的工會成員數量也在1995年至 2004年之間下降。
一些勞工領袖說,工會應該重新把注意力放在組織內部,用會員的會費來培訓成員,保證他們的技能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埃利奧特說,如果工會向工人提供像托兒和保健等服務,而不是向公司施壓,要求雇主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福利的話,可能會更實用。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埃利奧特說的這類潛在變化的可能性,顯得似乎十分激進,但是,如果工會全球化的努力失敗,那么,這種改變最終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確實,公司在試圖防止工會的全球化。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聯絡主管丹尼斯·皮德曼(Dennis Pittman)說,當聯合食品和商業工會(UFCW)把一份指控公司虐待Tar Heel工廠員工的錄像帶寄給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歐洲雇員時,堅定了公司為自己辯護的決心。他就UFCW的行動表示:“我們不認為那會有任何效果。工會十分著急,他們是為了想盡一切辦法的招攬更多的會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