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另一面
夏雨天
2007年2月,安德森案件在洛杉磯法院宣判,美國著名科學家威廉-法蘭奇-安德森最終以性侵犯幼女罪被處徒刑14年。至此,安德森案可謂塵埃落定----雖然仍拒絕認罪,安德森教授的余生大概不免要在牢房里度過;他的夫人凱瑟琳安德森女士也黯然搬出了他們在圣馬里諾依山傍海價值500多萬美元的豪宅。與此同時,被害人何又喜表示生活對她翻開了全新的一頁,公義的伸張讓她對人生重新建立了信心。在為被害人高興的同時,筆者也忍不住要對此案的來龍去脈點評一番。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案件----雖然筆者并不認識本案的各位當事人也不曾在南加大工作,但閱讀本案相關材料時,筆者忍不住有一種似曾相識感。是的,安德森案件本身是一個極端事件,但這里牽涉到各色人等和他們的表現,又不能不說相當典型。下面就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各色人等的月亮另一面吧。
(一) 海外學子
在評說安德森事件之前,筆者想起6年前的另一起事件-----基因女皇事件。當時留美學者陳曉寧女士短期回國辦公司,人民日報花了一個版面高調宣傳陳女士在美國獲得的成就,贊之為基因女皇。有人對陳女士作調查,認為其成就沒有人民日報說的那么高,甚至其身份也可存疑。后來更多的證據顯示,對其身份陳女士并未撒謊----她在國內讀過醫學院,后來在美國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生物學家手下作技術員,因表現出色被提升為二老板并獲得所在大學教職。以陳女士的資歷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可喜可賀。但一個央央大國第一大報用一整個版面贊美一位美國大學普通助教授,的確有點匪夷所思。無論如何這說明一點:在許多中國主流傳媒人士的眼中,一個中國人能在美國大學獲得教職是非凡的成就,不說是文曲星下凡,至少也堪比以前所謂金榜題名,夠得上光宗耀祖,甚至國內的中國人也都要以他們為榮了。傳媒報道留美學生學者(統稱知識分子)有這樣的STEROTYPE,國人看待留美學生學者也就有這樣一個STEROTYPE---留美學生雖然不見得都過得風光,但至少其中聰明勤奮的理工科學子,還是有不少人揚名海外學界又熱心回報祖國引來洋人嘖嘖稱道為華人爭了光。這樣一個STEROTYPE不能說一點真實性沒有,改革開放后的這波留學潮至今已經持續了20多年,許多留美學生在美國學界白手起家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這是月亮的一面。然而月亮是否還有被人忽視的另一面呢?
讓我們來看看本案的關鍵人物,被害人何又喜的母親趙誼女士。趙誼女士的履歷可以說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次于被人民日報高調宣傳的陳曉寧女士----趙女士出國前是一位心血管醫生,來美后在全美最好的基因治療研究所工作,是基因之父安德森教授手下的二老板,名校南加大的助教授,曾經發表許多論文,被同行們稱許為“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和許多所謂留美學者獲得洋同行的稱贊只有中國媒體報道只有當事人自己這樣聲稱的情況不同,趙女士的聲譽是美聯社在廣泛采訪業內人士后得出的結論)。同時從南加大2004年的一份校刊上我們可以看到,安德森教授是中國的座上賓,他曾經在北京和廣州的多家著名醫學院講學并和相關研究單位合作項目甚至合開實驗室,所過之處得到中國有關方面的熱情接待。筆者猜測這些和中國的合作項目趙誼女士有不少的協助當不為過---校刊配附安德森一行2004年在中國的照片,照片里就是安德森夫婦和隨行的趙誼女士。按照人民日報宣傳陳女士的模式,其實趙女士也完全可以得到揚名海外學界又熱心回報祖國“基因女皇”的桂冠---只是現在這些合作項目大概都停辦了,因為安德森教授瑯當入獄的緣故。
我們不清楚趙誼女士是怎樣定位自己的,但從安德森案件的相關報道里我們可以知道她的女兒被害人何又喜對母親處境的看法。女孩何又喜在遭受安德森性侵犯的6-7年中,多次精神瀕臨崩潰,15歲以后因為劇烈的精神沖突不僅得了憂郁癥,甚至數次試圖切脈自殺,至今她的手腕上傷痕累累。然而,她始終不敢主動控告安德森,在和要好的女同學談起自己因為受性侵犯心神不寧時女同學問她為何不報警,何又喜說---他和我母親有關。我害怕這會傷害我母親----孩子的心,就是這樣敏感。人常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美國兒童無憂無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真的,但在本案中我們看到,新移民家庭的孩子何又喜早早就開始為家庭,為母親的處境擔憂了。
筆者因為對生物醫學界有所了解,所以也能明白她擔心的由來。趙誼女士雖然在國內是醫生,但她的醫生資格未經美國認證,不能去找醫生的工作。她沒有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因科研出色被提升為二老板,但二老板位置的穩固程度全看大老板安德森是否賞識。同樣一個人,得賞識可以是一個研究所的二把手,不得賞識換一個環境也許只能從技術員作起。很顯然在這一個移民家庭實現他們的美國夢、進入乃至維持美國中產生活的過程中,安德森的支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也就是說,才華出眾的趙誼女士雖然經過個人奮斗在美國學界得到了一席之地,她的職業和經濟地位仍然是相對脆弱的,她擁有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這一點如果和她原先的上司后來的對手安德森夫婦一對比,就更一目了然---洛杉磯時報的記者曾多次實地采訪,他看到安德森夫婦的豪宅依山傍海,而不遠處的山腳下就是趙誼母女的小房子,相形之下簡陋寒酸。“安德森豪宅里健身房兒童游戲室蒸汽浴室游泳池一應俱全,而這些奢侈品趙誼家一無所有。” 安德森自己則描述說,他曾數次把女孩帶到Reiz-Calton飯館吃牡蠣,還在女孩過成年禮時送過她高檔舞裙,“因為我想開闊她的眼界,讓她接觸她本來無緣接觸的東西。“ 可見雖然是同一個行業的知識分子,被害人母女和安德森夫婦實際處于兩個世界(兩個階層)里。如果說有形的物質層面的差別已經很明顯,無形資源的差別就更突出---安德森被捕以后,美聯社記者采訪了多位安德森過去的同事和病人,他們都站出來為他說話,表示對性侵犯指控無法相信。一位NIH 的教授說,”我絕不相信這些指控是真的“;基因治療雜志的出版人則說,”這些指控和安德森教授一貫的品行不吻合”;安德森第一位基因治療病人的父親也說,“我的女兒當年才10歲,我完全把她托付給安德森醫生。如果安德森醫生有任何不良品行,我怎么敢這樣做哪?” 除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人緣不錯以外,安德森夫婦在他們所居住的圣馬力諾上流社區也有相當好的口碑。安德森教授是當地警長的朋友,不時給當地警局捐款翻修健身房等等。他的樂善好施贏得了警長的信任。因此他是該社區內獲得警長特許可以自由佩槍的唯一人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其它針對安德森教授的指控接連出現。分別有過去曾跟隨安德森教授學習武術的其它學生(當時是兒童)指控安德森對他們有過性侵犯和性騷擾。雖然這些容易讓人對安德森教授產生疑慮,但辨方律師還是找到了數位證人到法庭上為安德森說話。在安德森被定罪而刑期尚未確定之前,全美各地數十位著名科學家包括某些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上書為其請求從輕發落。而被害人母女則勢單力孤得多。安德森的律師在法庭上猛攻她們的殺手锏之一就是,“你們既然受了那么大傷害,為何還要在咨詢律師后才報案?”顯然脆弱的處境讓被害人一家一開始對司法制度信心不足。當然實際上我們從后來事態發展可以看出,尋求司法公正絲毫沒有危及趙誼女士的工作,司法制度也并沒有因為被害人經濟社會地位的相對脆弱而失效。但無論如何正如洛杉磯時報記者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經濟地位的相去懸殊,是本案發生的大背景,同時也是被害人尋求司法公義的最大障礙。被害人對此十分清楚。”
趙誼女士論其才能和成就毫無疑問是旅美學人中的佼佼者。美國優越的科研環境幫助她走向了學術上的成功,然而在取得了學術成功之后,趙女士一家人仍然沒有獲得安全感,多少會令不了解情況的人不解。在許多美國人眼里,趙家母女一定要咨詢律師后才去報警也有點匪夷所思。其實趙女士的這種心態,就是在比較成功的留美學子中也并不罕見。筆者有位朋友經多年奮斗,現在已經是美國名校教授。數年前撞機事件發生時曾接受過美國之音專訪,也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以美國法制社會言論自由,堅持自己即使不受歡迎的觀點又何至于如何如何哪,但許多人就是沒有這個信心。這樣一幅留美海外學子的圖像,或者會讓許多國內的讀者覺得有點陌生。不但“哈佛女孩劉亦婷“,”我在美國生孩子“等一系列書籍不會告訴你這樣的情景,就是如今網上網下充斥的 “我在美國的某某生活。。美國多少錢就可以買一棟別墅”這樣的帖子,也不會告訴你。然作為也曾在美國數個醫學中心學習工作數年的筆者,對所有這些---經濟社會地位的脆弱、不安全感、謹小慎微---都不奇怪。絕大多數留美學子,一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就要為身份而操心;先是為維持身份操心,然后又要為轉換身份操心。。。。在拿到綠卡之前,學業工作一有中斷就意味著美國夢的終結,對極為渴望融入美國社會的海外華人來說,沒有拿到美國身份就回國幾乎無異沒頂之災。自身處境的脆弱,人生地不熟對環境的缺乏了解,融入所在國主流社會的強烈愿望,都使得他們對和美國人發生沖突格外害怕。所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恰好,就在安德森案件宣判后不久,南加大就又出了和華人有關的新聞,筆者在此轉述如下: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6月12日警告全美知名學府,嚴防外國間諜與恐怖分子盜竊研究資料及敏感文件,培訓學者防范意識。華人學者擔心,近來所謂“華裔間諜”案已令華人小區風聲鶴唳,FBI此舉是否會再掀新一輪“疑華”熱潮。美國南加州是華裔聚居地區,擁有不少全美知名學府,華人學生學者對聯調局高調提出間諜問題憂心忡忡。南加大(USC)神經系統科學系(Neuroscience)有近十位華人博士生從事研究工作,該領域是生物科學的尖端。巧合的是,過去兩年回中國探親的博士生,全遭遇背景調查,無一例外。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不得不滯留中國三個月,不僅獎學金停發,且大幅延誤課程和研究進度。美國華裔教授學者協會會長姜鎮英也舉實例表示,波莫那工藝大學一位年輕華裔副教授在到中國參加學術會議后,返美簽證時遭到背景調查,時間一拖就是一年半。在這一年半內,這位教授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及其岳母都在美國生活。外國間諜陰影籠罩美國,將影響學生學者們自由交流的學術氛圍,就像一頂大傘籠罩他們。由于無法返校,他失去全部收入,全家人購買的房屋因為無力償還貸款不得不降價出售,留在美國的一家老小被迫遷入狹小的公寓,這種等待誰都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一家老小在美國的生活費用完全依靠過去的積蓄,在漫長的背景調查中,整個家庭經濟基礎被毀,代表美國夢的房子無法保住,甚至最后到連吃飯都成問題。 接受采訪的華裔學者普遍不愿公開姓名,他們反映,研究生物化學、物理及基因等敏感學科的華人學生學者都非常謹慎,許多人干脆放棄回鄉探親打算,連續數年海外漂泊。還有些學者莫名其妙地遭聯調局約談;必須去中國出差的學者,在簽證時更被要求填寫“研究計劃簡介報告”。聯調局人員特別警告學者,在外國時要保護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對談論其研究內容的人士須格外小心。南加州大學博士后艾倫(化名)表示,尤其在“李文和事件”與“麥大智案”后,所有華裔都感到風聲鶴唳。聯調局警告會影響學者相互交流的自由學術氛圍,人人只能自求多福。”
讀到這里,讀者可能會有疑問,這些是否都是極端個案?也許吧,但海外華人謹小慎微的心態,卻并不罕見。筆者離開美國前在陽光明媚的南加旅行,路過洛山璣和數位中國朋友聊天,言及安德森案件,筆者一位多年朋友說,“女孩被性侵犯又怎么了?為什么要告?” 筆者很難責怪她。因為她自來美后經歷許多艱難,早曾經滄海見怪不怪了。
自80年代起,出國潮已經持續了將近30年;與此相應的,中國人對海外學子的報道,也持續了將近30年。這些報道通常都有一個模式:刻苦學習專業上獲得成就,贏得國際同行的稱贊,同時又心向祖國,利用自己在海外的社會關系幫助祖國的科研事業----如前所述,趙女士似乎就很符合這個模式的敘述。能有心回報祖國當然是好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海外學子牽線搭橋的這些國際學術合作到底對中國科研有多少的推進作用。看到和安德森在中國建立合作實驗室的多屬中國的醫學院,我想起讀書時一位教授說的:生物醫學領域美國人和中國人科研合作,美方最感興趣的是幾樣:中國人的血樣、病例記錄和在病人身上進行新藥試驗的機會。這些說穿了,都屬于為美方科研提供樣品,是科研產業鏈的下游,可以說沒有任何自主創新成分,對技術培育也沒有什么促進,充其量出賣原材料而已。中國有一批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將這些出賣樣品的行為等同于賣國,筆者對此并不能茍同。但近幾十年來,許多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術權威就靠為洋人采樣而名利雙收,似乎為洋人采樣就是學術,就是創新,就是和國際學術界接軌,豈不更大謬不然!
現在人都提倡換位思考,咱們如果穿上本案被告安德森的鞋子,看看他和他生活中中國人的關系,也許倒也會生發一些有趣的觀感。安德森雇傭著趙女士,性侵犯著女孩何又喜,同時享受著中國座上賓的禮遇(南加大校刊報道:安德森訪問中國得到熱情接待)以及從中國源源不斷涌來的廉價科研原材料。國人喜歡以洋人的肯定而沾沾自喜,現在洋人對國人的肯定也的確是越來越多了,不過咱們別先太高興,人對人的印象是在一系列社會關系和社會互動格局中確立的,而很多時候這種互動格局是什么,各色人等在格局中的相互位置又是怎樣,我想大家應該不難明了。
(二) 美國和美國人
近年來介紹美國和美國人的書,在中國是越來越多了。其中特別著名的是丁林夫婦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許多中國人聲稱,通過丁林的書了解了美國,開闊了眼界,樹立了對民主憲政的向往。筆者也聽說在許多大學,丁林的書被列為學術參考書甚至是學生的必讀書。丁林筆下的美國,是一個咱們中國人會特別喜歡的美國----美國人不但誠實單純相信人;而且還特別溫情脈脈,特別容易被感動,丁林筆下常有美國人,包括法官等等,如何被感動得“熱淚盈框”的溫情描述。說老實話,在閱讀本案被告安德森及其律師對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描述時,我忍不住想起丁林描述美國的那種style,姑且稱之為丁林體好了----
安德森這樣解釋自己和女孩何又喜交往的緣起:女孩5歲時移民到美國,有些調適不良。和父母有矛盾,她的母親趙女士向自己訴說了家庭教育的困境。自己非常同情,“看到女孩何又喜,就好象看到少年時代的我自己。。。那時的我有口吃的障礙,為此我一度極為自卑。當時有一位教師對我非常關懷,在他的鼓勵下,我克服了口吃重建了自信,直到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感謝老師對我的幫助,我多么希望,能把我得到的關懷和愛,回饋給其它有需要的人!” 于是他成了女孩的義務家庭師,把自己的豪宅、游泳池、健身房都向女孩開放,專門為女孩裝修兒童游戲室和茶室,女童生日時,他給她買漂亮的舞衣;他帶她去高級餐廳吃牡蠣;“因為,我想要開闊她的眼界”;他又這樣解釋警察套取的錄音帶上自己的認罪記錄,“我悔了你的一生,我有非常黑暗的一面我無法控制。。。”:那是我作為教師對學生過于嚴厲,我一直希望她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也許我督促過嚴傷害了她的自信心。。“他的律師則這樣辯解: ”女孩當時那么激動,安德森只有順著她的意思說才能安慰她呀!對那樣傷心的人,天真善良的安德森除了那樣做又能怎樣? “
這些抒情描述實在和丁林以及其他許多許多中國知名知識分子筆下的美國人形象太吻合了,難怪趙女士絲毫也沒起疑心,不但一開始把女孩完全交托給安德森,甚至當數年后女孩抑郁癥發作和心理醫生談到了受性侵犯的情況警察前來調查之時,趙女士的第一反應,居然是給安德森打電話討主意,‘我女兒說她被人性侵犯了,該怎么辦啊?“ 所幸的是,安德森的種種“丁林體”抒情說詞,雖然一度讓趙女士一家信以為真,卻并沒有能忽悠陪審團。安德森最終被繩之以法。看來丁林體還真是為中國人度身定作的,碰到正宗美國人就不靈了。
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還有一個人的表演不同凡響---安德森夫人凱瑟林。凱瑟林是美國最著名的外科醫生之一,曾擔任落山雞兒童醫院外科主任和美國外科醫生協會負責人。就在安德森東窗事發前不久, 美國衛生總署剛剛舉辦過凱瑟林安德森的一生成就回顧展。然而這樣一位事業有成的杰出女性,在本案審理過程中的表現卻令筆者大跌眼鏡。安德森夫人在整個事件自始至終沒有對被害人一家表現出過絲毫的同情(負疚那是更不用提了)。當被害人的訴說通過心理醫生間接傳到警察那里從而引發本案進入司法程序時,她的第一評論是:何又喜是否染上了毒癮,想用這種要挾來敲詐我們?如果說在案件開始時凱瑟林對真相所知不多,那么隨著案件進展和更多證據浮出水面,凱瑟林的所作所為也就越加離譜了。在庭審中凱瑟林聲稱女孩造謠陷害安德森,原因是女孩曾經把自己的寵物狗帶到安德森家,她和女孩說過不可以把狗帶進來,女孩因此懷恨在心意圖報復;她又為丈夫作證說,所有安德森被指控性侵犯女孩的時間段內她都在家中,因此可以作證什么也沒發生。檢查官拿出落山雞兒童醫院信息系統保存的出差記錄和她對質,指出在檢方指控的時間段內她幾乎都出差在外,如何能證明家里什么也沒發生?安德森夫人無言以對。助理檢查官則緊接著朗誦了安德森給女孩的電郵:這個周末凱瑟林出差,你來我家我們好在一起。。。正是這一個回合,分出了控辯雙方的勝負。從那一刻起辯方陣營兵敗如山倒,律師再巧舌如簧,也無法遮掩安德森夫人慌不擇路當庭撒謊所透露出的安德森犯罪真相。可以說智商超群成就傲人的安德森夫人不但撒謊,而且相當地不高明,而且她始終拒絕認錯。庭審結束后,安德森夫人仍然向記者表示她堅信丈夫的無辜,“我丈夫因為他沒有犯下的罪行而被定罪。“ 筆者可以理解(但不贊同)安德森夫人救夫心切之下的偽證,但對她始終不認帳的傲然獨立的勇氣,多少還是有點詫異。
此案的審理也引起許多美國網民的關注。筆者覺得可圈可點的是,美國網民在討論本案時突出地對趙女士一家人的天真感到震驚,一位網民說,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一個老頭提出讓自己的女兒到他家去過夜,作母親的居然一點點懷疑都沒有?另一位美國網民說,也許是書讀太多,結果常識讀沒了。也有美國網民說可能是被安德森社會名流的光環給欺騙了。總而言之,和丁林們言之鑿鑿的美國人都特單純特缺乏防人之心不同,在針對本案的評論中,普通美國網民感到詫異的反倒是被害中國母親的單純和缺乏防人之心。筆者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感慨了。筆者有位朋友少年時代起就移民美國,他對在美中國人也有類似的評價:許多在美華人真是太天真了。而在美國這個環境中,他們的這種天真實在是太大的奢侈,只是他們自己不曉得。而我們中國人都明白,無論在美國在中國,只要是在中國人和中國人打交道的場合,中國人并不是那么天真的。怎么到了美國不要說心眼,甚至有時連最起碼的自我保護意識都沒了呢?這大概就不能不歸功于書讀得太多了(OOPS,不是書讀太多了,是某類書讀太多了)----也難怪,丁林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從改革開放起到現在,的確是差不多有30年快了吧!)通過報紙雜志出版社向同胞灌輸的美國是君子國美國人是純潔天使的宣傳實在是太無孔不入太“地毯式轟炸“了,躲都躲不開,國人不知有多少已經或將要被誤導哪。
話說回來,丁林和茅于拭等等筆下的那個君子國,是否一點真實性沒有呢?也不能這樣說。美國是成熟的法制社會,許多活動受到法律調節的程度高,且有全國的財稅信用記錄,因此在法律管理介入深的領域操作比較規范,整個社會運轉井然有序,對偶爾來美國旅游的中國游客,的確會容易有美國人頭腦單純生活簡單的印象。其實,并不是美國人天生單純,而是有些方面不值得他們去花心思,比如美國人家里不上鎖也沒大問題,因為美國人家中不留現金,一般的家具電器比較便宜,賊偷既笨重又賣不出價錢,自然也就不需要防賊了。但美國的法律再完備詳盡,執法機關再有效率,人和社會畢竟是活的,各種情況千變萬化,有不值得人花心思的地方,自然就有值得人花心思的地方,中美兩國因為國情相去太遠,中國人往往乍一看沒發現人家用心思的地方,就誤以為人家是不會動腦子,實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安德森案件發生前,美國傳媒曾經說他是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全才“,一個從貧寒到富裕的“美國夢”的典型。安德森自己也曾經對被害人說,“我不能去認罪,因為我是許多美國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我如果認罪了,會讓他們失落的。”筆者當然不會偏狹到因為安德森一個人的犯罪就認為所有的“美國夢”“美國英雄”都是贗品,同時筆者也不認為在安德森出事前所有傳媒對他的肯定就都不妥。筆者只想提請國人注意,人是復雜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自然就比個人更復雜。月亮的一面也許華貴尊榮,另一面也許就如安德森自己所說,“非常黑暗,無法控制”。
(三) 美國的司法制度
應該說在一開始,被害人母女對美國司法制度是信心不足的,這也正是她們非得咨詢律師后才同意報案的緣故。由于雙方具有的各種資源相去懸殊,她們有這種顧慮也有可以理解之處。被告安德森雇傭了4位律師組成團隊為自己辯護,其中領銜的拜瑞塔羅和他的妻子瑪西亞是美國第一流的名律師,拜瑞塔羅曾經被評為美國十佳律師,被認為是美國最優秀的庭辯律師之一。從庭審的過程來看,塔羅能說會道,的確非常有能力。但是檢查官的準備工作很詳盡,最終辯方沒有能翻盤,公義終得伸張。被害人母親的職業生涯也沒有受到影響。在此案中,美國的司法制度公正而又有效率,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公正的司法制度,顯然要確保包括被告方在內的各方合法權益,讓他們都能有充分訴說自己立場的機會。此案從進入司法程序到安德森被定罪量刑,前后接近3年。安德森財力雄厚,動用100多萬美圓支付保釋金,得以這3年保持了自由身。在法庭上,辯方律師更是咄咄逼人,多次試圖把陪審團的注意力從被告引到被害人母親身上,希圖造成趙女士和女孩合謀造謠以整垮被告并取而代之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被害人表現出成熟和堅強,沒有情緒失控。如果設身處地想象一下被害人的處境,當能理解她能作到這樣有多么不容易。還在不很久以前,許多人都會這樣勸性侵犯的受害者:不要報警,不要上法庭。因為在法庭上受審判的不是罪犯,而是你自己。許多人以為只要有一個公正高效率的司法制度在那里,個人不需要努力公義就會自然到來,這是不現實的。本案為刑事案件,檢控是檢查官的責任;如果是民事案件,個人的主動、堅強和毅力就更重要,筆者會在另外一個賀梅案的分析中提到。說到這里,我不能不聯想到,某些中國人總喜歡做被害人狀,跑到美國人那里去哭訴,他們大概以為這是獲得美國人認同的最佳手段,諸不知按照美國規矩,你就是真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要表現得成熟堅強,歇斯底里哭哭啼啼是最要不得的。
(四) 安德森案件中中美傳媒的表現
安德森案件引起傳媒廣泛關注。美國幾乎所有的主流傳媒都跟蹤報道了此事,立場和報道其他刑事案件沒有太大區別--比較中立,雙方人士皆有采訪。其中落山雞時報的系列采訪比較明顯地站在被害人一邊,特別點明了被害人母女作為新移民資源缺乏的困境。
與此同時,海外的華語傳媒也大量報道了此案,基本傾向中立(我所讀到的相關華語報道中,沒有人提到被害人家庭處境和本案的內在關聯);但也有傳媒為刻意顯示其持平立場,用詞相當的不三不四。比如下面這段:
星島日報---標題:美大學教授性騷擾9歲華裔少女取證復雜耐人尋味---南加大69歲教授遺傳學安德森涉嫌性侵害當時只有九歲的未成年華裔少女何又喜,時間長達五年之久,洛杉磯高等法院21日開庭,辯方律師塔洛以電子郵件并未顯示日期與時間、無法證實是兩人之間的交換信件,以及懷疑郵件內容遭竄改等理由予以駁斥。辯方律師塔洛還說,安德森在帕沙迪納市立圖書館前的自白錄音是由少女何又喜一手策劃主導,因為在這樣的公眾場合之下,被告安德森只是想安撫少女激動的心情與指責,才會說出這些不利于自己的話來。
新聞報道引用辯方律師并無任何不妥,但請注意記者所擬的報道標題“取證復雜耐人尋味”基本是辯方律師的立場,是含蓄地質疑警方用藏在被害人衣服里的錄音器套取安德森認罪自白不恰當---也許讀者覺得我過于敏感,但作為一個說中文的人,反正這個標題給我的暗示就是如此----而按照美國法律,警察雖然不能刑訊逼供,但以其他手段套取犯罪嫌疑人供詞完全合法,實際也是警察辦案的常用手段,實在談不上有絲毫耐人尋味之處。本案是一起引起美國社會高度關注同時又牽涉到華人新移民的案件,海外華人傳媒不用說是關心的,但在報道時有些從業者似乎潛意識地有那么一種“撇清心理”,好象生怕別人說華人偏袒自己人,所以格外地要顯示自己“持平”。這種刻意的“持平”姿態,我相信在美國生活過的中國人都不陌生。
中國大陸的傳媒對本案關注甚少。只有參考消息在庭審結束后發了一段短新聞。當然,也許是覺得缺乏新聞價值。但相比之下,我還真覺得這類新聞比基因女皇之類要有新聞價值一些,也許是新聞觀不同吧。
安德森被定罪后,被害人何又喜立刻接受了落山雞時報的采訪,她這樣說:“雖然這事對我非常痛苦,但在尋求公義的過程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們,特別是落山雞時報,挺身而出支持我,幫助我---是你們的正義感讓我看到這個世界還有光明,人生還值得活下去!”讀到這里,我深為被害人的成長而高興。但稍有遺憾的是,在挺身而出幫助受害人的群體中,沒有中國傳媒的影子。也許,中國傳媒太擅長報道月亮的一面,對另一面的故事就有點忽略了。
結語—
月亮總是有兩面的。看到另一面的不完美,并不阻止人肯定正面的華美。作到這個,是成年人最起碼的標志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