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針對”中國建立的反導系統
宋曉軍 | 2007年07月03日,09:50
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美國總統布什這兩天“熱情相擁”中,再次提出了開放阿塞拜疆和俄羅斯南部最新的預警雷達供美國防御伊朗導彈使用,但是布什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這很難不讓人想起當年美國“針對”中國建立的反導系統背后的一些事情。
很多軍事愛好者都知道,美國在60年代末曾經研制部署過一套“衛兵”反導系統。這套系統是根據“奈基-宙斯”、“奈基-X”、“哨兵”演變而來的。在1967年9月約翰遜總統批準研制部署“哨兵”反導系統時,很多國會議員是以防御中國可能對美國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發動核打擊為借口的。因為,中國在1965年5月14日成功進行了原子彈空爆,在1966年10月27日中國用中近程地地導彈攜帶核彈頭發射試驗成功,在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進行了氫彈空爆。這一點很像當今美國聲稱部署反導系統是針對伊朗和朝鮮一樣,只是當時中國先有的核彈技術,后有的中遠程導彈技術(1970年1月成功進行了中遠程導彈的飛行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當五角大樓在1967年初提出針對中國可能襲擊美國大城市研制部署反導系統時,反對者除了很多民主黨議員和媒體之外,最重要的反對者就是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他在參議院提出了對這項投資的質疑。但是很快,他就迫于壓力同意了這項決定。壓力來自哪里呢?
首先是在“哨兵”反導系統中獲益最大的雷聲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佩斯里·藍德公司,這三大軍火公司后面是將近1萬5千家的子公司和很多私人技術投資公司,這些公司涉及到172個選區的100萬人的就業崗位。同時,在要研制部署“哨兵”反導系統的消息傳出后,有大約75家基金投資公司將9000萬美元的股票轉投到了可能與“哨兵”系統有關的電子公司的股票上去了。這就是麥克納馬拉受到的最大的壓力。當然,后來的“哨兵”又追加了投資改成了“衛兵”反導系統,并把主要防止中國對美國大城市的襲擊改為了針對前蘇聯的對戰略導彈基地的襲擊。結果當時的美國媒體諷刺說:在這股導彈狂背后的基本事實是,稀疏的反導系統的最初成本是50億美元,結果卻象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一樣,最后的成本竟需要400億~700億美元。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國會批準研制部署“哨兵”反導系統前不到一年,西德承受不了為了彌補美國在西德駐軍而購買美國大量軍火的壓力了,最終在約翰遜與西德總理的討價還價下,西德沒有辦法只得同意用出口換來的外匯購買5億美元的美國債券。
如今美國要在東歐和東亞部署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也是一樣,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冷戰后整合的幾大軍火公司,在這些軍火公司中,除了波音公司軍工產品依賴度低于50%外(2002年為38%)外,其余的都在50%以上。也就是說,無論俄羅斯和中國如何“幫助”或反對美國聲稱的“針對伊朗和朝鮮”在東歐和東亞部署的反導系統,美國政府(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迫于軍火公司以及背后的股市和基金的壓力,都不會放棄的。在美國決定重新啟動研制和部署反導系統并退出《反導條約》的年度(1999~2000),美國軍火公司和涉及到軍火工業的團體及個人政治捐款總數為6726,546美元,其中39%捐給了民主黨,61%捐給了共和黨。這個捐款比例與2006~2007年的捐款比例是一樣的。
現在的中國人對股票、基金、債券已經十分熟悉了,對其背后的利益集團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也應該十分清楚了。象當年在利益集團驅動之下美國聲稱部署反導系統是針對中國的核襲擊一樣,如今美國聲稱在東亞部署反導系統是針對朝鮮,但最終是不是象當年一樣最終是針對中國呢(俄羅斯已經有先例了)?而東亞的反導系統一旦部署,以及部署前后在信息領域里產生的輻射效應,會給天天叫喊著讓大陸撤除瞄準臺灣導彈的臺灣政客(包括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帶來什么樣的政治驅動呢?而我們用什么能阻止這種政治驅動變為政治沖動呢?是美國政府的口頭承諾?還是靠我們用外匯儲備對美國的投資?還是最終要靠我們自己的實力呢?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布什“熱情相擁”前的三天,俄羅斯海軍為何迫不及待地完成了“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的試驗并再次宣布在2008年以前完成所有試驗同時裝備“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核潛艇呢?
在未來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取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十幾年進程中,我們用什么阻止“臺獨”這個最大的干擾因素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