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世界不僅分成民主與非民主
文/周琪
布什政府認為,在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之后,一個穩定的民主制就會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但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制的建立是需要內部條件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和在經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有獨立要求的中產階級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東歐陣營解體以來,亨廷頓欣喜地觀察到了“民主化的第三次浪潮”,福山則由此提出了西方民主即將取得完全勝利的論點。根據美國一家專門跟蹤全球政治自由趨勢的組織統計,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122個“選舉民主政府”(占到世界國家總數的64%,而20世紀80年代該數字為40%)。
然而,無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如何積極推動世界各國走向西方式的民主制,它們看到的結果卻一再令它們失望。美國制定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受挫,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后重建工作舉步維艱,前蘇東地區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政治危機使“顏色革命”曇花一現,在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烏拉圭、巴西、智利等其他國家,民粹主義力量已經走向前臺,致使《紐約時報》驚呼“拉美已有四分之三的政權掌握在左翼領導人手中”。即使是在發達的西方國家,由于對于政治缺乏興趣,以及出于安全考慮而對公民自由施加的新限制,具有悠久歷史的民主政治也已開始受到侵蝕。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信息部所設計的民主指標顯示了一些趨勢。用該指標來衡量,當今世界上能夠稱得上“完全民主”的國家只有28個,其中包括除意大利以外的所有西方民主國家和4個發展中國家,這一數字與20世紀80年代相差無幾,而在其他國家中,有54個國家被評為“有缺陷的民主”;其余的國家中有30個被視為“雜交政權”,55個被視為“獨裁”政權。該統計得出的結論是,自由選舉和公民自由雖然是民主的必要條件,但如果沒有透明的和有效率的政府、充分的政治參與和支持民主的文化,單憑這兩個條件并不足以形成完全的民主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傳統上被認為是民主基地的國家——英國和美國,得分卻相對不高,美國排名第17位,英國甚至更加靠后,僅排在第23位。
這一評估顯然同亨廷頓民主化浪潮的斷言背道而馳。亨廷頓未曾料到的是,雖然經濟發展或軍事上的失敗是第三世界國家中原有的獨裁政權失去合法性的因素之一,但在形式上轉變為民主制的國家仍然會面臨管理效率的問題,換言之,如果一個形式上民主化了的國家仍然缺乏發展經濟的能力或管理效率,那么其政權合法性的問題就仍然得不到解決,這個體制可能仍然需要為了追求高管理效率而背離西方研究者所列出的某些民主指標。
其實,即使是在西方學者中,也有人提出了與亨廷頓不同的解釋民主過渡原因的方法。亨廷頓的方法被稱作過民主過渡“范式”,另一種方法則被稱為“結構”方法。前一種方法暗示,所有的國家,即使是那些缺乏必要條件的國家,都能成功地過渡到民主制,而第二種方法則認為,一個國家能否有成功的過渡依賴于一些基本的條件。
托馬斯·卡羅瑟斯在其2002年發表的《過渡范式的終結》一文中提出,過渡范式一般來說與現實不符,除了少數例外,將近100個被認為處于轉型期的國家在進入民主鞏固階段后就停滯不前了,它們在最近一些年里進入了“政治灰色地帶”。卡羅瑟斯實際上提出了如下的問題:那些停滯在“灰色地帶”的國家缺乏什么民主條件?
實際上,早在1959年,著名的比較政治學家李普塞特可以說是第一個用結構方法來理解民主過渡的人。他指出,只有在一個富裕的工業化社會,民眾對政治的廣泛參與才有可能,才能避免民主化的倒退。此后甚至還有美國學者得出這樣的研究結論: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過了人均GDP6000美元的界限,向民主的過渡便很少可能發生逆轉。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關系到目前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正如福山所批評的,布什及其政府中強烈支持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人認為,在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后,一個穩定的民主制就會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但是他們錯了,因為一個成熟的民主制的建立是需要內部條件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和在經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有獨立要求的中產階級。
世界在向多極化發展。這種多極化不僅來源于各國實力發展的不平衡,也來源于世界的多樣化,包括政治的多樣化。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仍然會有持續的政治多樣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