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他的團隊和誠意來了!
2023年11月4日晚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一行抵達上海,同行的,還有外長黃英賢和貿易部長唐·法雷爾。
這是時隔七年多,澳大利亞總理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此行也被外界稱之為“破冰之旅”。
事實上,縱觀中澳兩國近幾個月的動作,不難發現,雙方關系不僅實現了“破冰”,還在逐漸“回溫”:
今年4月,中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大麥“雙反”措施爭端進行友好協商,并達成共識。
8月份,我國商務部宣布,終止對澳大利亞大麥歷時三年多的“雙反”;
9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雅加達出席東盟會議期間,會見阿爾巴尼斯;
10月,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向中國返還3件珍貴的文物藝術品。這也是自中澳建交50多年來,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首次向中國返還文物藝術品。
10月24日,澳方宣布,結束對達爾文港項目的安全審核,并稱已就雙方此前的世貿爭端達成了共識。
……
樁樁件件,不僅讓人對中澳兩國的合作感到樂觀,也展現出澳大利亞新政府上臺后,所呈現的新氣象。
不過此時,估計很多小伙伴都在納悶——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之一,澳大利亞理應緊跟美國步伐積極反華,為何如今,要“不走尋常路”呢?
這里面,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有請總理阿爾巴尼斯隆重登場。
這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領導人,他的經歷,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電視劇。
阿爾巴尼斯的母親名叫Maryanne,擁有愛爾蘭裔,1962年的某一天,她在澳大利亞赴英國的郵輪上認識了一個擔任服務生的意大利人,幾度春宵后,兩人各奔東西,未再有任何聯系。
不久后,Maryanne發現自己懷孕了,次年,她生下了阿爾巴尼斯。為撫養孩子,Maryanne一直單身,做清潔工、住貧民區,還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到最后,母子倆只能仰仗Maryanne的殘疾人補貼得以糊口。
在貧困的環境中,阿爾巴尼斯漸漸長大,在14歲前,他一直以為父親死于車禍,直到2009年,時任交通部部長的他,才在多方幫忙下,與父親相認。而此時,他的母親已去世七年。
這段逆境經歷,令阿爾巴尼斯磨煉出堅韌不拔的個性,也使他更在意普羅大眾的民生福祉,而不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在2022年的大選中,阿爾巴尼斯帶領近10年未登上執政舞臺的工黨,與莫里森政府展開PK。
彼時,因抗疫不力、“媚美式”外交,以及各類社會問題久拖未絕,莫里森的支持率可謂是一路暴跌,而阿爾巴尼斯則憑借務實溫和的作風,以及“為人民帶來更好未來”的承諾,翻身一躍,變成最后的贏家。
他也成為澳大利亞史上,第一位沒有英國血統的政府首腦。
當選后,“團結”成為阿爾巴尼斯的首要目標。在勝選演講中,他表示“我想讓澳洲人團結起來。我想尋求我們的共同目標,推進團結和樂觀,而非恐懼和分裂。”
隨后,阿爾巴尼斯更是多次放出風聲,要改善與中國的關系,還強調“如果中國對我發出訪華邀請,我就會接受。”
其次,中澳關系健康發展,是人心所向。
不久前,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曾就中澳關系展開民意調查,其中56%的民眾樂見兩國關系解凍,希望雙方恢復高層政治接觸。
無獨有偶,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系研究院亦在2000名澳大利亞人中展開調查,61%的受訪者支持中澳關系繼續發展,并希望政府能朝著“務實”的方向努力。
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受訪者,卻給出了同一個答案,那就是——以務實的方式,維持中澳關系良好發展。
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要知道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的能源、礦產,以及農牧業產品、水產業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中國,為澳方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收入。
但從2019年開始,一切都變了。
莫里森政府上臺后,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并不遺余力地與美國、日本、印度推進四方安全對話,甚至不顧自身實力及民眾反對,興沖沖地建起了“排華小圈子”。
結果,現實很打臉。
在他的再三作死下,兩國關系一度陷入僵局,澳大利亞的礦產、酒類、大麥和牛肉的出口均受到影響,國內民眾怨聲載道。
對此,隔壁的新西蘭也看不下去了。2020年12月,新西蘭外交部長納納亞·馬胡塔隔空喊話,表示可以幫助中澳兩國“協商休戰”。
2021年1月,新西蘭貿易部長達米安·奧康納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采訪時,針對澳大利亞現狀,更是直接給出答案,即:對中國“表現出尊重”。
誰料,莫里森政府不僅不肯抄作業,反而很惱怒——一個小國家,什么時候輪到你說三道四了?
時光流轉,兩年后,莫里森黯然離職,阿爾巴尼斯就任,新政府放下了“傲慢與偏見”,積極尋求對華合作。短短幾個月內,兩國經貿領域,立即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2023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1024.73億澳元,同比增長22.37%!
來自美國的欺騙與利用,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幾年,美國一直推行所謂的“印太戰略”,為成功圍堵中國,美國政客時不時畫個大餅,拉攏澳大利亞當局充當馬前卒。
莫里森就任總理期間,不斷表忠心,吹彩虹屁,巴望著,能從美國BOSS那里,分得一杯羹。
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簽訂澳英美安全協議、揚言制裁中企……在追隨美國的路上,澳大利亞越來越嗨。
但結果,除了空洞的承諾,并沒落得什么好處。
今年4月,拜登宣布下月到訪悉尼,阿爾巴尼斯政府精心布置了“四邊安全對話”年度峰會,就等著拜登大駕光臨。
可出訪前夕,拜登居然臨時放鴿子,取消了對澳大利亞的訪問,阿爾巴尼斯的心要碎了。
悲催的是,《ABC新聞》還嫌他傷得不夠深,發了篇《拜登的債務上限之戰如何搞砸阿爾巴尼斯的國際大事》,往阿爾巴尼斯柔弱的心上,又狠狠刺了一刀。
甚至跟歐盟做生意,也是那么的扎心啊。此前還巴望著歐盟能看在“中間人”——美國的面子上,簽下自由貿易協定方案,取消關稅、擴大配額,促進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到歐洲,誰料歐洲人根本不買這個賬,一個個嚴苛的條件,令阿爾巴尼斯嚇得掉頭就跑。
于是,長達五年的談判,也掰了。照這么說來,手頭這張美國牌,也沒啥用處嘛。
于是,這才有了阿爾巴尼斯的訪華之行。
縱觀澳大利亞這幾年的對華政策,陰晴不定。但自始至終,中國都以開放的胸懷,歡迎Ta,接納Ta,以最大的誠意,為雙方合作共贏創造條件。
看看,這才是大國風度。
這跟某些國家,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啊!在事實面前,相信更多曾“堅定跟隨美國”的國家能幡然醒悟——在國際上,應保持自己的戰略自主性,而不是變成某些大國實現霸權野心的炮灰和棋子。
圖片源自網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