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這個地方對中國很重要,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早在西漢時期,朝廷就把經略西域當做斷匈奴之右臂的戰略舉措加以實施,因此,中亞在當時漢匈戰爭的歷史戰略格局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軍事遠征行動,就是漢朝李廣利率領遠征軍討伐大宛國。與此同時,這個地方還是古代中國通往西方更遠世界必經的通道,在中西方交流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中西方兩個方向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塑造各自歷史面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在,全球戰略關系已經進入戰略競爭時代,在這樣一種全新的戰略大背景下,中亞的地位不是下降而是更加突出、更加重要了。因為這是一片足夠大的戰略空間,擁有鈾、鐵、煤、油等十分豐富的戰略資源,這片深處內陸的地區在對外關系取向上,究竟是向北向南還是向東向西,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冷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力圖拉攏這一地區向西扭轉,妄圖把中亞打成為他們在亞歐大陸深處的戰略飛地,把尖刀插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后背,直到現在他們仍在做這樣的努力。而大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則力圖拉動這片地區向南傾斜,回歸到他們的旗下;俄羅斯則希望在這里能維護其傳統影響,繼續保持對中亞的戰略主導地位(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2010年文章《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中亞地區對于中國安全穩定的戰略意義》)。也就是說,在中亞這個地方,各方面的爭衡與博弈始終都是戰略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各方都力圖占領優勢奪取主動。
現在,相關各種勢力在這個地方的經略已經不僅僅是地緣意義上的爭衡,而是上升到全球戰略的高度。戰略競爭時代,中亞地區堪稱是廣袤的戰略處女地與新邊疆。從一個視角看,取得這個地區的戰略主導權可以在在中國俄羅斯中間打進一個強大的楔子,等于是在這兩國的后脖頸子高懸利劍;從另一個視角看,這里又可以成為中俄兩國穩定可靠的后院,能夠極大地拓展各自的戰略活動空間。因此,相關各方都想推動中亞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轉化,這樣的爭奪較量,今后必將邁上新臺階,達到新水平。
這是中國難得的戰略機遇,也是促進中國發展新的契機。中國同中亞各國的關系具有無可比擬的基礎與優勢。除上述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外,冷戰結束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演變,中國已經同中亞地區各國建立密切的政治、經濟與戰略聯系,這些聯系給未來更深入更高水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因為這樣,所以日前在中國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才舉世矚目,才具有了非同等閑的戰略意義。現在,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一是中亞各國在經濟上已經同中國高度聯結在一起,彼此之間具有強烈的經濟互補共贏性質。政治上高度互信,彼此有著廣泛的共識;二是西方集團力屈計窮,他們的倡導的“西方模式”陷入深重危機,在政治上對中亞各國的忽悠已經失靈失敗,在地緣上又鞭長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俄羅斯忙于自保、無暇兼顧,經濟上還同中亞各國存在競爭關系,越來越缺少互補性,不能給中亞各國提供具體的實惠,等等。這樣一來,深處內陸的中亞就只能把對外關系的希望更多地傾注于東方,聚焦到中國身上,中國的影響與魅力因此就更加難以匹敵了,這是中國大展身手的天賜良機。
建立在既有堅實基礎和現實優勢的基礎上,中國完全可以將中亞打造成戰略競爭背景下中國的新西域。為此,中國要把發展同中亞各國的關系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來。
一是要打造中國同中亞地區強大的經濟關系
在中亞地區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幫助中亞國家建設基礎設施,用鐵路、公里以及航空把中國同中亞緊密聯系起來,深入開發這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經濟,使中亞五國同中國的經濟聯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二是要塑造中國同中亞各國密切的政治關系
同中亞各國聯手共同打擊三種勢力,抗擊顏色革命和普世價值,為中亞各國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支持。同時還要發展同中亞各國的人文聯系,加大吸引中亞各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的力度,讓更多的中亞學生到中國學習。
三是要締造中國同中亞各國更加有效的戰略關系
安全問題始終是中亞各國的深層憂慮,針對這個問題,中國固然不能像美蘇那樣用駐軍來解決,但鑒于中國同他們近在咫尺,也可以考慮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做出相應的軍事承諾。進一步還可以做好中間人,調節他們彼此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從而真正做到在戰略上取信于中亞各國。
當然,中國所有的努力與行動,一概都要面臨霸權集團的激烈反對,也都要將遭到嚴重的搗亂與破壞,但他們的手里并沒有多少杠桿。凡是敵人反對的事情,恰恰證明是正確的事情,并且中國的努力還將得到俄羅斯的支持與配合,伊朗土耳其等也不會反對,據此,中國完全可以力度再大、步子再強、膽子更壯地發展塑造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在今后的一個時期內將其打造成穩定可靠的戰略后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