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祖國統一,還需只爭朝夕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張志坤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所有愛國的中國人對此無不日思夜想、翹首以待,都不愿把這件事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正因為這樣,所以,有關實現統一的時間節點歷來眾所紛紜、咸與謀議,現如今更成了有關臺海問題的焦點。最新的說法是“已經在路上”。正所謂“聽話聽音”,“已經在路上”一說,儼然如同飯店給客人上菜、菜品已經端出廚房走在路上一般,即將可以大快朵頤了。現在,不能不說的是,很多中國人都被注入了這樣的一種感覺,即中國人可以準備好慶祝祖國統一的鑼鼓和彩旗了。
與此氛圍相伴隨烘托映襯,民間層面就出現了兩個相當流行的傾向:
一是輕松拿下臺灣論
這是流行在網絡空間上的一種民間輿論。筆者因為時不時在網絡發文議論,所以也經常遭遇一些人的斥責訓誡,他們義正辭嚴地指點和教導筆者說,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不過舉手之勞,甚至可以形容為動動小指頭就能搞定;
二是主動權牢牢在我論
這是相當一些“專家”、“學者”的論斷。他們撰文立說,針對臺海局勢做出一系列重要戰略判斷,他們斷定,臺海局勢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大陸手里,戰略形勢對大陸越來越有利,力量的天平越來越向大陸這方面傾斜,大陸方面已經擁有碾壓一般的優勢。在他們那些深奧頂尖的學術敘事中,臺灣當局早已疲于奔命、茍延掙扎;臺獨分子正惶惶不可終日、朝不保夕地殘喘支撐,他們一概都即將嗚呼哀哉了。
基于這樣的論斷,這些“專家”、“學者”當中有相當權威或者有相當專業職銜的人幾年前曾信誓旦旦預測,大陸將在2020年實行收臺行動,完成國家統一(參見筆者2016年文章《臺灣問題就要解決了嗎?》)。這些號稱權威的人士制造了許多輿論,給人們留下突出和深刻的印象,似乎只要大陸下決心出兵,收復臺灣不過就是幾個小時之內的事情,最多也不會超過幾天。
由此可以看出,相當一些中國人對臺灣問題并不感到沉重艱難,而是相當地樂觀愜意,存在一種明顯寬松自在的感覺。
但筆者卻實在頑冥愚鈍,始終認為收歸臺灣實現國家統一空前艱難沉重,時至今日,其挑戰性與嚴峻性有增無減。具體表現如下三點:
一,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兩岸究竟還能不能實現和平統一,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還有多大,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只有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才能詮釋和平統一的合理性,才能將這一政策建立在充分“合法性”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有可能性的東西才有爭取的價值,如果沒有什么可能性,或者可能性微乎其微,做任何爭取的努力都將勞而無功,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
關于這個問題,迄今為止先后出現過三種說法:
其一,指望臺灣當局
指望臺灣當局在強大的壓力下承認一個中國,在承認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被逼上統一之路,實現漸進式的統一。尤其是國民黨上臺執政當權,畢竟這個政權來自于大陸,認可一個中國的政治大前提。國民黨在臺灣一度相當得勢,也曾給兩岸和平統一帶來厚望,許多人都對第三次國共合作抱以熱切的期待,以至于一個時期大陸方面同國民黨打得火熱,兩岸一家都是中國人,一時間相當熱鬧。
但現如今情形卻明顯不好,民進黨當局死硬頑固不承認一個中國,而國民黨墮落投機的嘴臉已盡顯無疑,目前連“一個中國”都模棱兩可了。指望臺灣當局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可能。
其二,寄希望于臺灣人民
臺灣人民根在大陸,兩岸血脈相連,“寄希望與臺灣人民”也曾一度是空前響亮的口號。應該說,兩岸聯系密切,同大陸深入交往,這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商人資本家,更從中賺得盆滿缽滿。理論邏輯上說,這樣的惠臺政策應該收獲臺灣人民的善意,應該收獲到他們對兩岸統一大業的支持。但是實際情況卻相當復雜,現在看總體上說這種引導加誘惑的辦法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可以說結果是令人失望,尤其是那些直接在大陸獲利得到巨大實惠的人,在商人重利的本性之下,他們之中能將民族大義放在心中者為數不多。以目前的情形看,“寄希望與臺灣人民”也明顯變得空洞無物了。
其三,期盼臺灣內部裂變
這是有些人最新的設想與提法。他們設想,如果臺灣島內再出現一個張學良式的人物,像當年逼蔣抗日那樣,逼迫臺灣當局必須同大陸攜手,或者出現一場大反叛、大變亂,主動邀請大陸前去收拾局面,那么和平統一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應該說,這樣的設想在思維層面的確打開了一扇窗。但歷史時代不同,這種政治穿越毫無現實根據。如今的臺灣有誰擁兵自重、整天喊著打回老家去,并且還遭遇到當權者吞并的危機呢?所以,這樣的期盼只能淪為做夢娶媳婦——凈想好事、自我高潮了。
上述三個指望基本落空,意味著實現統一解決臺灣問題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人民身上,寄托在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空前巨大的決心、勇氣和意志去粉碎一切“臺獨”圖謀,而這就意味著,和平統一雖然理論上說得通,但實際可行性與可能性已日趨微茫了。
二、武力統一的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實行武統解決統一問題是輿論主流,人們一片聲地對臺喊打,恨不得立刻發兵開戰才好,可謂民情洶洶。更要命的是,正如本文開篇所描述的那樣,很多人還將此事看得很簡單,看得輕而易舉,這讓筆者感到很難過。筆者以為,對臺實行武統,對大陸而言壓力更大,挑戰更為嚴峻,事實上要比和統壓力大得多,而且挑戰與壓力還正呈現與日俱增的態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兩點:
一是敵強我弱的總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盡管中國發展迅猛,軍事建設也日新月異,力量增長很快,但無論總體戰略實力,還是訴諸戰場上的軍事實力,總的態勢依然是敵強我弱,而且強弱對比還十分強烈,非同一般,因此短期內難以改變扭轉。毫無疑問,霸權正在走歷史的下坡路,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危機中的霸權更加瘋狂,因而也更加危險。美國在下滑下降,中國在上升上漲,中國的戰略實力與軍事力量終有超越美國的那一天,但這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歷史過程,絕非朝夕之間可以翻轉,更不是當下的政治與戰略現實。
在這樣的態勢之下,武力收復臺灣實現國家統一在戰略上就是“弱中求勝”之戰,并非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更絕非可以傳檄而定、投鞭斷流。“弱中求勝”不是不可以,但十分艱難,需要各種有利因素匯聚起來共同發揮作用才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妨重溫當年毛主席關于抗美援朝取勝勝利原因的總結,這堪稱是“弱中求勝”的經典,需要高超的戰略與政治藝術,需要強大的戰爭意志、勇氣和犧牲精神。而所有這一切,并非是想要就可以要、想有就可以有的東西,當今中國尤其如此。
二是中國孤身對群狼是基本的戰略格局
對臺用兵需要面對的大小問題千頭萬緒,但第一重要的問題是料敵,即所謂“知己知彼”中的“知彼”,要知道敵人都有誰,他們都是什么樣,都將怎么干,在此正確判斷的基礎上,設計安排和采取相應的對策與行動,才能取得預期的勝利。
武統的最大敵人不是臺灣武裝力量,而是外來的武裝干涉,這應該是公認的事實。但直到現在,在中國仍然有人斷言霸權不會或不敢卷入,這些人往往還都是有較大社會影響、有相當職業地位的人,他們指天發誓說,別看現在美國率領整個西方集團深度插手臺灣問題,但只要炮聲一響,他們一定溜之乎也,躲開遠遠的,他們絕不可能為“臺獨”而戰,絕不可能因為臺灣問題而同中國打一仗,拼個你死我活。
我們認為,這是十足的幻想和妄想,完全沒有從全球戰略大格局出發考慮問題,也完全沒有從霸權的本性與本能出發去考慮問題,而更加危險的是,把武力收復臺灣建立在霸權集團不會武裝干涉的基礎上,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如果讓這種想法占了上風,武統行動就很可能要招致可怕的失敗。
事實上,以霸權為首的西方集團已經深深介入臺灣問題,兩岸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就是他們破壞狙擊的結果,是他們遏制打擊中國總體戰略目標下的一個具體努力,他們這一行徑不會因為大陸對臺動武就戛然而止,相反,大陸對臺動武,將是這場斗爭的一個高潮,既是中國人民反“臺獨”斗爭的高潮,同時也是中美圍繞臺灣問題進行斗爭的高潮,中美之間在臺灣問題上的斗爭由來已久,到了實行武統之時,則是其高潮與攤牌決斗的時刻,美國不可能棄權缺席,一定要以霸權的武裝手段對抗中國的武裝手段,所差只不過是其力度、強度、廣度、深度將依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白宮當局要牢牢掌握他們自己的這個戰略與戰術主動權。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必須把美國最大限度武裝干涉我解放臺灣行動作為底線,以此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去準備自己的用兵行動。
不僅如此,美國還正在拉攏其盟國走狗一并介入,這其中首推日本,這個國家出于其固有的野心,一定要把武裝介入臺海當做千載難逢的機遇,因而將十分賣力,也十分兇惡,這是中國所必須面對的又一個危險的敵人。此外還有澳大利亞、英國、印度等,他們也都將聚集的美國旗下,如同一群惡狼般共同撲向中國撕咬。
正因為這樣,所以圍繞收復臺灣,中國所遭遇的牽制面很大,具體的要點也很多。從面上來說,要準備面臨整個西方世界的各種制裁打壓,比如政治、經濟、技術、網絡等;從點上來說,他們絕不會讓中國集中資源專心致志地應對臺灣,而是要在多個點上制造事變,強有力地牽制中國,這些點將包括“三八線”、釣魚島、南海諸島、中印邊界等,甚至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即當臺海危機之時,上述這些點中某一個率先爆發熱戰,迫使中國不得不投入相當的資源與精力予以對付,其中尤其是南海與中印邊界,如果爆發大規模沖突,將給中國的對臺用兵行動造成強有力的牽制,在相當程度上使中國顧此失彼。美國的軍事高官早已經放話,說美國遏制中國對臺行動,范圍不只局限于臺海,其意概在于此。
孤身對群狼,多面多點受制,還要以弱勝強,這就是大陸對臺用兵所面臨的基本戰略格局、基本戰略形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奪取統一戰爭的勝利,這將是多么艱難的一件事情,任何理性的思考者都不能不為之謹慎持重。
三、戰略斗爭防御階段需要統籌兼顧
中美戰略斗爭方興未艾,如同當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一樣,這場戰略斗爭也要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所不同的只是對美戰略斗爭的這三個階段將比當年抗日戰爭三個階段更加艱苦、更加漫長,總體上將走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即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后,中美之間的戰略斗爭也不會止步停歇。
所以,對美斗爭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最偉大也是最重要的歷史任務,是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度耦合在一起的戰略使命。這就是大局,這就是主要矛盾,這就是戰略總綱,是統領一切的核心。
在這樣的戰略格局與歷史形勢下,臺灣問題顯然就是對美斗爭的一部分,任何想把中國統一與對美斗爭分割開來的想法都是妄想,任何這樣的做法,同樣也將成為徒勞之舉。事實上,美國之所以操弄臺灣問題,就是將臺灣當棋子使之服務于中美關系,服務于美國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需求。現如今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變本加厲,原因和動力在于美國所發動的對華“戰略競爭”,此前的“亞太戰略”、“印太戰略”和現如今的“戰略競爭”,催生了霸權當局操弄利用臺灣的強烈需求,在這樣內在需求的驅動下,美國將日益囂張地拿臺灣問題做文章,將據此向中國發起日甚一日更加猛烈的戰略進攻。
因此,中國必須將對臺斗爭納入對美戰略斗爭的全局來加以統籌規劃,無法也不可能將其割裂出來單獨處理,必須把對臺行動與對美行動有機聯系、使之成為抗擊與打敗美國對華戰略攻勢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霸權日益猖獗的戰略攻勢下,現如今中國對美戰略斗爭的總任務是粉碎白宮當局所發起的各個攻勢,在防御中保存自己,保護好中國發展上升的大勢,使力量對比持續好轉,持續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轉化,以便爭取早日轉入對美斗爭的戰略相持。在這樣的防御階段,中國基本上只能做戰役性和戰術性反擊,而不可能轉入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而戰役性和戰術性的反擊必須量力而行,必須謀定而后動,必須做大一擊必殺,堅決不打無把握之戰。譬如抗日戰爭的1938年,中國的任務是保衛武漢、太原,并在各個保衛戰中消滅和消耗敵人,如果這個時候有誰去發動收復沈陽和東三省的軍事行動,那他要么是傻了,要么就是瘋了。
筆者并不是說現在就不要考慮收復臺灣的問題了,更不是說收復臺灣短時期內就沒有指望了。畢竟時代不同、條件不同,簡單地拿當年抗日戰爭做類比并不妥當。但在敵強我弱、敵攻我守的基本形勢下,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十分沉重艱難,絕非輕而易舉不費多少力氣、不做巨大犧牲不付出巨大代價就可以實現的事情。
所以,以目前的形勢而論,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相應條件還有明顯的差距,遠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刻,還需只爭朝夕、快馬加鞭地做好各準備工作,還要在今后做大量扎實艱苦的補課,補上許許多多的歷史欠賬。在從事這些準備工作的過程中,還應本著料敵從寬、凡事要多考慮困難的角度看問題,寧可把不利的可能估計得多一些、重一些。尤其對困難不能低估。也就是說,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切不可“輕薄為文哂未休”,要以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決心和勇氣,以最堅定決心去做最大的努力,真正做到“不打不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戰勝一切敵人,穩操統一的勝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