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川傳遞出:統一后治臺的重大方略
中國政府對“武統”臺灣成竹在胸
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絕不會容忍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特別在“臺獨”勢力越來越猖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集團支持“臺獨”的面目,越來越猙獰的情勢下,“武統”臺灣迫在眉睫。相比“武統”臺灣,如何治理統一后的臺灣,特別讓底層臺灣人民感受到“解放”的幸福,則顯得更為重要。劉軍川提出讓“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這是發出“武統”臺灣的重大信號,也是首次提出治理臺灣的根本方略。
1.“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10月29日,在“新征程中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開幕的視頻致辭中,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劉軍川表示:“廣大臺灣同胞要看清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既是大義,更具大利。統一后,不僅臺灣的和平安寧將充分保障,經濟發展也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充分提升,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臺灣同胞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就是在這次致辭中,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則是劉軍川明確表示:“統一后,不僅臺灣的和平安寧將充分保障,經濟發展也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充分提升,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這凸顯了4點:一是中央政府對統一臺灣與治理臺灣思考的更加成熟;二是統一后治理臺灣的標準包括三條,既,“臺灣的和平安寧將充分保障,經濟發展也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充分提升”;三是為達到這一標準采取的重要方略,就是“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這是切實可行的治臺根本之策;四是“武統”后治理臺灣的“一國兩制”模式,絕非香港模式的高度自治,將更有新意。
2.臺灣當局的年財政收入有多少?讓“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那臺灣當局的年財政收入有多少?
以2021年度測算:臺灣當局2021年度總預算報告,在總支出2兆1615億(新臺幣),按1人民幣=4.3443新臺幣,約等于4975億元人民幣。其中,臺灣當局2021年度軍事預算總計為3668億新臺幣(845億人民幣),占總預算17%。總預算支出,還包括政府開支、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學和文化、對外援助、環境保護等各種預算支出。
統一后,不僅臺灣的軍事預算可免除,其它諸如,政府開支、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都可從臺灣的財政收入中免除支出。近5000億人民幣的年財政收入,可以全口徑 “用于改善民生”,這無疑是臺灣百姓,特別是底層百姓的福音!
3.臺灣與湖北省財政收入相比較。2020年,臺灣名義地區GDP為45855億元,略高大陸排名第7的湖北43443.46億元。2021年湖北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90.8億元(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為7475.3億元);同年,臺灣財政收入4975億元人民幣。
2020年2月臺灣戶籍人口:2360.09萬人,常住人口2000萬(有400萬臺商及家屬在大陸和歐美等);陸域面積:3.62平方公里;湖北省戶籍人口:6172.9萬,常住人口:5775.26萬,陸域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湖北省戶籍人口是臺灣戶籍人口的2.62倍,湖北省陸域面積是臺灣陸域面積的5.14倍。
湖北省以2020年財政預算7475.3億元除以6172.9萬人,人均財政預算12111元;臺灣地區4975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除以2360萬人,人均財政預算21080元,臺灣地區人均財政預算幾乎是湖北的2倍,湖北省的陸域面積是臺灣的5.12倍。
4.統一后臺灣財政收入增長更快。2020年臺灣名義地區生產總值為45855億元,同比增長8.6%。盡管如此,但臺灣相比祖國大陸的發展,已經明顯滯后。2020年,臺灣省名義GDP規模僅相當于大陸的4.51%,比上年提高0.23個百分點,但1994年臺灣省名義GDP規模相當于大陸的45.40%,幾乎相當于 “半壁江山”。
就是這近20多年低速維持的臺灣發展,還都是緊密依靠大陸市場求發展,這從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看的很明顯。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2015年987.5億美元;2016年1000多億美元;2017年1160億美元;2018年1289.51億美元;2019年1179.2億美元。而同期臺灣對世界貿易幾乎都是逆差。也就是說,自2000年以來陳水扁上臺以來,20年下來臺灣凈賺大陸近2萬多億美元。
這還不包括以郭臺銘為代表的臺商,在大陸設廠在大陸市場銷售的獲利,也不包括大陸的臺商,搭中國的便車出口美國、歐洲、日本等的獲利。2020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下同)出口15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占臺灣出口總額43.9%,大陸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但臺灣受人口體量不大,海島面積不大,發展空間的上限有限。統一后的臺灣,與大陸統一為一個市場,毫無疑問,其經濟發展會更快,甚至會出現井噴式增長。誠如劉軍川所言:統一臺灣“既是大義,更具大利”。統一后的臺灣經濟快速發展,無疑財政收入會大幅增長,“用于改善民生”的財力支持更大。
5.中央政府會加大對臺灣的建設投資。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劉軍川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那么,臺灣的基礎建設、政府開支等預算支出從哪出錢?這個潛臺詞無疑是由中央政府出錢。
統一后的臺灣:一方面臺灣省將全口徑財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特別是改善底層百姓的民生,這將會收獲極大的幸福感;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大對臺灣的公路、鐵路、港口、電力、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由此可見,臺灣省的治理和發展,必將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真正實現“不僅臺灣的和平安寧將充分保障,經濟發展也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充分提升。”
6.“武統”后實行的“一國兩制”更有新意。劉軍川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看似講的財政收入如何使用,但還傳遞出一個重大信息,就是統一后的臺灣,不可能采取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
因財政如何預算,直接連著政府體制。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中央政府不干預香港的預算,或者說,對香港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開支等,并沒有投入。而劉軍川明確表示,“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這表明中央政府會加大對臺灣的投入,而若按香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這是做不到的。所以,“武統”后臺灣的治理模式,將是更有創意的“一國兩制”,也一定會借鑒實行香港模式“一國兩制”帶來的教訓,一要跳出“高度自治”,大膽推測,應實行比大陸“自治區”,更多一點權力的自治;二要跳出“精英治港”的局限,絕不能搞“精英治臺”,至少加大底層百姓參與治臺的各種權利。
總之,從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劉軍川首次表示:“臺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這無疑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意圖,這說明中央政府對“武統”臺灣,考慮的更加成熟,更加成竹在胸,更加自信滿滿。現在國家意志同民眾期盼高度契合,國人萬眾一心,期待統一臺灣!
(文中配圖,忠新自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