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已經成為了英國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英國工人們會主動參與罷工斗爭,也會被動卷入罷工斗爭——受到眾多公共服務停擺的影響。近期包括教師、醫生、鐵路工人為代表等公共部門行業的罷工成為主流,比如7月下旬3天鐵路工人大罷工,還有倫敦地鐵的7天未遂罷工。他們也因影響廣泛,很容易引發公眾對于罷工的討論。
一、英國罷工斗爭的社會經濟背景
馬克思在《工資、價格與利潤》指出,工人的經濟斗爭核心在于抵消勞動力的價格低于價值,這輪英國工人斗爭的高潮恰恰說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通貨膨脹是所有罷工斗爭最直接的原因。從2021年下半年起,英國的通脹就一路上揚,2022年通脹率長期處于超過10%的水平,今年6月也還有7.9%;而影響居民生活最大的價格指數甚至更高,食品通脹長期超過15%,今年3月達到最高點19.1%,能源通脹受俄烏戰爭的影響超過50%。要注意,這些數據實際上是有統計學的假象的,在平均10%的數字背后,必然有部分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超過一倍,像餐飲等公共服務正是如此。住房價格受到經濟恢復的影響也飛速上漲,郊區的普通單間價格在1000磅每月左右,而近期以100磅的價格上漲。物價問題成為普通民眾談論的焦點,甚至不同國家的朋友聚在一起,都要互相比較當地物價以“賣慘”。
另一個受到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是養老金。養老金體系是英國社會的支柱之一,而養老金的支出必須通過投資的收益獲得,由于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投資收益與養老金支出不匹配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養老金計劃必須通過大量加杠桿投資英國國債實現。去年10月特拉斯加息+放水的政策直接導致國債價格暴跌(拋售國債以存到銀行獲取利息),導致養老金計劃持有的國債資產嚴重縮水,相關衍生品價格暴跌,嚴重影響了養老金計劃的信用和收益。削減養老金支出似乎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選擇。考慮到英國社會保障體系悠久,養老金的改革勢必引起公眾的大討論,民眾也開始通過自己的行動爭取養老金的權益。
二、英國罷工斗爭的基本情況
筆者僅就近期的罷工斗爭進行概述。僅7月統計的工會組織的公共部門罷工就不下50起,鐵路、教師和醫生的罷工成為重點。鐵路行業方面,7月下旬組織了3天的罷工行動,還有不限期的“停止加班”怠工行動。倫敦地鐵計劃于7月23日舉行為期一周的大罷工,但因為罷工前談判取得重要成果而推遲。NHS醫療領域數千醫生組織了不定期的罷工,倫敦周邊初級醫生罷工達到5天,創造了罷工時長的歷史。教師正在籌劃9月份罷工的計劃,部分教師工會在7月下旬達成了加薪協議后停止罷工,還有部分教師對協議不滿意,籌劃新的罷工。
幾乎所有罷工圍繞兩大訴求展開:加薪和不減養老金。加薪是高通脹背景下工會談判的重點,基本訴求都圍繞工資跑贏通脹而展開,鑒于多年來工資停滯不前,各大工會都提出了20%-30%的漲薪訴求,以彌補多年來因通脹帶來的實際工資的下降。罷工前工會與資方會進行長達數月的談判,但大多數談判都已資方只提供大約3%漲薪的強硬姿態而破裂。養老金保持不變是今年工會普遍提出的新訴求,特別是鐵路和教育的公共部門工會,近期對該訴求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工資,因為很多地方在去年已經爭取了10%左右的漲薪。
在工會宣布罷工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后,罷工往往通過停工或游行的方式進行。對公共部門的影響是對工會的有利武器,社會總體是對罷工者保有一定同情態度的,這會給資方以壓力。宣布罷工的時候,往往也是重新談判的時候,在達成協議后,罷工也會取消。本月倫敦地鐵罷工以養老金兩年內不變化為協議延期,而某教師工會在接受了6.8%的工資上漲后,罷工也隨之取消。
當然,資方的對策也比較簡單——消耗。既然工人進行了罷工,資方就通過減少公共服務的方式進行回擊。鐵路工人罷工最直接的回擊方式是停止所有鐵路服務,或者只給有限的公交替代服務。這是典型的“挑撥群眾斗群眾的方式”,公共服務的減少勢必引發社會的批評,特別是資產階級控制媒體的批評,這也給工會帶來了新的壓力。為此,工會不得不選取合適的時間進行罷工(如鐵路部門每隔若干天的24小時罷工),以適當減少對經濟生活的影響。當然,社會已經習慣了因為罷工導致了一定的生活不便,大家都在說,罷工到處都是!只要一個地方停止了服務,民眾第一反應是罷工,而不是維修等其他因素。
一般來說,罷工往往以一定程度的加薪結束。最近罷工成果總體大多為8%左右的加薪協議。但這個比例往往并不會讓工會滿意,而只是綜合多種因素的結果。
三、對英國罷工斗爭的簡要分析
本輪工運高潮本質上是經濟斗爭,是工聯性質的斗爭。斗爭環境是通脹高企和養老金危機,斗爭訴求是工資和養老金,這些訴求得到了工人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同情。組織性上,由于英國的政治經濟結構,罷工通過工會開展,并在罷工前開展長達數月的談判;當然具體組織性如何還需要具體案例分析,總體來說每個罷工規模不算大,期間以停工為主。
整個罷工圍繞加薪和養老金展開,即具有主動性又有被動性。主動性是因為英國處于經濟恢復期,勞動力市場較為短缺,22年以來官方失業率均處于4%的較低點;被動性在于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實際工資嚴重下降,工人不得不通過斗爭抵消通脹的影響。總體來說,因為幾十年來少有的通脹,英國工人運動處于幾十年來的高點,這也預示這資本主義制度不能照舊生存下去了。
不過,總體來說罷工的政治性是比較弱的。資產階級和工會都把罷工控制在經濟范疇,有關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討論很少。因為經濟罷工的行業性和地區性,罷工看起來總是局部的,除了感受到生活的影響,似乎其他的是“秘密的”了。這也說明工聯性質的經濟斗爭是無法帶來社會主義制度的。
四、從英國罷工看全球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斗爭
對比本輪以英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工運高潮,與十年前新工人的工潮,兩者具有非常大的相似之處。從社會經濟環境看,都是處于在危機后經濟恢復期,伴隨極高的通脹,工人有普遍的工資上漲的需求。從斗爭性質看,提高工資均為斗爭的核心訴求。自發的經濟斗爭本身是工人階級組織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起點,在十年前的國內首先提出了融工,在隔壁的法國出現了廣泛的政治運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