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一位女工友的投稿,她記錄了自己對城中村孩子們成長環境的觀察,懷著童年遭遇的創傷,思考“貧窮”和“暴力”之間的聯系。她在文中提問:寒門為何難出貴子?對于她的問題和答案,你又有什么看法?
快餐店里暴躁的父子
我住在城中村里,這里是打工者的聚集地,這里房租便宜,吃穿也便宜。離我租住的房子幾百米,有一個小學。在這個小學里面上學的兒童,我估計一半都是打工者的小孩,這些小孩俗稱流動兒童。小學對面,有一家快餐店,是由三個外地兄弟經營的。這家快餐店價格實惠,上菜速度也快,所以我經常光顧它。
一天中午,我到快餐店吃飯,快餐店里客人挺多的。快餐店墻上的電視機里播放著《三國演義》,旁邊桌有個小男孩特別認真地看著電視。男孩大概八九歲,他穿著對面小學的藍色校服。
店家念叨著菜名,把打包好的兩份盒飯遞給了小男孩。不知怎么了,他們突然爭吵起來了。
小男孩生氣地說:“這次不是青椒肉絲和洋蔥炒肉,我說的明明是芹菜肉絲和洋蔥炒肉啊!”
店家笑瞇瞇地說:“我沒搞錯啊,我后來問你是不是青椒肉絲和洋蔥炒肉,你又點頭說‘是’,這不能怪我吧?”
小男孩表情突然變得凝重,他沉默不語。不知道小男孩是想不起來有沒有這回事無法判斷,還是當時確實看電視太入迷,隨便答應了“是”?想起他看電視時入迷的神情,我猜應該是后者。
“我給你再炒一份吧,你等一下啊。”
小男孩臭著臉,拍著桌子怒吼道:“快點啊!”
小男孩對友善的店家這樣沒禮貌,讓我感覺他很欠打,我當下便判斷這小男孩是熊孩子一枚。明明是他自己沒交代清楚,這能怪誰?
之后,小男孩不再看電視了,他焦慮不安地在收銀臺前走來走去。三分鐘不到,他又怒氣沖沖地對店家喊道:“你們好了沒有啊?能不能快點?”
“真是沒教養”,我心想,“這家店炒菜一向很快,重炒也就十分鐘時間不到,快得很,這熊孩子至于這么著急沖店家大喊大叫嗎?真沒素質。”
很快,我就后悔自己的判斷了。
一位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板著一張臉,眼睛里的紅血絲讓他看起來精神很疲憊。
我注意到,在看到中年男子的瞬間,小男孩的臉上閃過了害怕的表情。
中年男子皺著眉,粗聲粗氣地問道:“怎么那么久還沒好?”
店家殷勤地笑著說:“你這小孩沒說清楚,青椒說成芹菜,我現在叫里面重新做,很快就好了。”
聽語氣,店家和中年男子是相熟的。
中年男子頓時變得氣勢洶洶,一抬手就打在小男孩頭上,并嘴里罵道:“讓你買個飯都買不好,操你媽逼的,要你有個屁用!”
小男孩被推打得一個踉蹌差點跪倒在地,他面紅耳赤地低著頭,咧著嘴。他憋著眼淚,一副想躲不敢躲,想哭又不敢哭的樣子。
我回想起小男孩之前等待盒飯時的焦躁和看到他爸爸進門時的恐懼,可以想象得出,小男孩經常被他爸爸這樣粗暴對待,所以他的某些情緒反應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見此,店家卻一點也不驚訝,依舊笑瞇瞇的。其余客人看了一眼,也都看電視的人繼續看電視,吃飯的人繼續吃飯。似乎大家都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了。
“這不是一個熊孩子,這是一位經常挨打受罵,所以用憤怒掩蓋不安和恐懼的小男孩”,我在心里默默地為自己最初的傲慢和偏見向他道歉。
那一刻我特別心疼他,想起自己幼年時因為各種小事被家人打罵的經歷,想到弟弟三歲時因為做噩夢半夜醒來哭泣,被吵醒的爸爸踢到門口,爸爸一邊踢還一邊罵:“你再哭啊?我x你媽的……”
我很想阻止中年男子打小男孩,然而看到周圍人的反應,我又感到無力和艱難。處在這種對“暴力”習以為常的環境里,我猶豫不決。甚至我開始懷疑自己行動的意義:我真的能改變這一切嗎?如果我這一次幫助了他,那下一次呢?他會不會被打得更狠?
可能看我一直盯著他們,中年男子踢了小男孩一腳后,就沒有再動手打他。
小超市里爭吵的母子
快餐店附近有個小超市,里面蔬菜價格便宜,我經常光顧。
下午四點半,我在挑選豬肉時,打稱的婦女突然和自己的兒子吵起來了。
小男孩六七歲,很喜歡玩自己心愛的小推車。
他們吵架的起因大概是媽媽想讓兒子快點寫作業,而小男孩想再玩一會兒小推車。
婦女沖出打稱桌,用手打男孩背部,把小推車從男孩手中扯出,中途因為男孩一直反抗,婦女覺得不夠解氣,她轉身拿起桌上的拍蚊板又狠狠地打了男孩手兩下。
小男孩很憤怒,對著媽媽的大腿也拍打了兩下。婦女被兒子這舉動氣得不輕,男孩看到婦女又想打他,嚇得跑到旁邊裝酸菜的空桶,擺出威脅的表情,做勢要拿起來旁邊的小推車砸向媽媽。
婦女瞪著男孩,雖然男孩憤怒害怕得馬上要哭出來了,但他還是很快把手放下了。
婦女指著邊上的小推車,命令兒子:“把這東西收起來給我放好!”小男孩氣呼呼又委屈地邊哭邊把小推車收好了。
可能看到兒子聽話了,婦女笑笑,走到豬肉鋪這邊,邊切肉邊笑道:“我現在還沒老呢,你就打我,我老了那還得了?”
小男孩坐在打稱桌后的小凳子上,氣鼓鼓地說:“你以后老了我也天天打你,哼!天天打你,天天打你……”
婦女苦笑道:“你打我,以后你的兒子也打你,你信不信?”
“騙人。”小男孩不屑一顧地說。
“你不信?你問一下其他人是不是。”婦女說。
附近一個買肉的大叔笑著說:“天天買好吃的給他,他就不打你了。”
婦女切完豬肉,吐了口口水在腳下的垃圾桶里,又走到打稱桌前,繼續和小男孩爭吵。
因為小男孩氣勢變弱了,我只隱約聽到他說:“……不洗衣服……”
婦女的聲音很大,反問得振振有詞:“衣服你幫我洗嗎?啊?你買吃的給我嗎?啊?你累死累活掙錢供我上學嗎?啊?”
小男孩氣鼓鼓地不說話了。
我去結賬時還聽到那個婦女說:“寫,給我認真寫!”
小男孩說:“我不會寫……”
婦女又說:“蠢死了,老師怎么教你的?”
……
“我叫你寫什么你就給我寫什么!”婦女憤憤不平地說。
“我不寫這個,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小男孩氣鼓鼓地說。
又是一陣乒乓拍打聲。
男孩聲音又有了哭意:“我就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排在我前面結賬的一位中年婦女對著收銀大叔抱怨道:“教小孩寫作業確實太累了,哎呀,氣得我頭都痛了……一篇作文,一上午也憋不出幾個字!媽的,不罵不打真不行……”
收銀大叔笑著點頭稱是。
我難過地想,養育孩子真的需要打罵才行嗎?
圖書館里自信的女孩
第二天,我去了市圖書館。市區圖書館距離城中村有二十多公里路程,我坐公交車,坐了三個小時才到那兒。
我上到二樓借書,迎面走來一對穿著打扮干凈時尚的母女,兩人精神狀態都特別好。
小女孩八九歲,她穿著小洋裝,走路抬頭挺胸的,看起來非常自信驕傲。
小女孩對著她媽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我聽不懂她們在交流啥,就聽懂了幾個“English”,光聽這個單詞發音,小女孩說得還是非常清晰標準的。
她們路過我身邊時,媽媽說了一句:“very good!很棒哦,寶貝,老師還教了你什么呀?”我終于聽懂了。女孩又是一陣流利的英語對答。
她媽媽看起來很尊重她,我特別羨慕她們的相處方式和和諧的氛圍。
小女孩被媽媽牽著手,姿態昂揚地從我身邊走過。她的精氣神很飽滿,就像一棵自信的小白楊。她和我小時候,和我弟弟,還有我見過的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都不一樣。
因為遭受家人的打擊和傷害,我和弟弟,七八歲就已經變得在人際上麻木、退縮,或者沉默、暴躁。老師或者父母提個問題,我們都不敢“正面”對答——像小女孩這樣得體大方自信地回應。
隨著聲音越走越遠,我隱約聽到女孩活潑開朗地說:“媽媽,我今晚想吃……”小女孩的媽媽溫柔地說道:“待會爸爸開車來接我們,先問一下爸爸的意見……”
“寒門”為何難出“貴子”?
我想著自己的英語水平連一個八歲稚童都不如,想著自己因為受不了家里和校園的暴力環境,早早輟學打工;想著在城中村里,生活在壓力之下,對孩子泄憤的勞碌的父親;累死累活掙錢供孩子上學的中年婦女,對孩子不寫作業的憤怒和打罵;還有在父親的“養育”下,越來越沉默退縮的弟弟……
都說“讀書”、“教育”才能改變命運,但想要讀好書,除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也要有能承受挫折的性格和心態,更要有一顆開放好奇、樂于探索的心靈,還要有能夠提供教育資源的環境。
窮人的孩子,能夠得到的教育資源是很有限的,窮人的孩子最容易抓住的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忍不拔的性格。但可惜的是,對于一個兒童來說,要想擁有“堅韌求學”的意志,實在太難太難了,這些東西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但也很脆弱。媽媽的一句“蠢貨”,或者爸爸的一手耳光、一腳踢打,可能就將它摧毀了……
小椒有話說
作者在文中提問:寒門為何難出貴子?對于她的問題和答案,你又有什么看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