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姨爹姨奶(外婆的姐夫姐姐)家的小麥剛收,我去地里,準備夏大豆播種的事情,看到有個老婆婆背著口袋撿拾遺漏在地里的麥穗。
▲米勒的油畫《拾穗者》。
我從小就在縣城生活,麥收季節不逢放假,所以沒有見過人家收割小麥,更沒見過拾穗者。
我以為這個畫面應該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了,畢竟小麥不值錢,一塊錢一斤,有些年份才九毛多,撿收割機割漏的麥穗,一天下來撿的麥穗脫粒以后可能只有一二十斤,而且現在天氣已經很熱了,白天最高溫度能達到三十七度,辛苦一天才二十多塊錢,實在沒有什么意思。
從地里回到路邊,姨爹姨奶正在曬小麥。小麥剛收下來,水分還比較高,不曬曬糧商不收。姨爹怕夜里小麥被人偷,打算夜里露宿街頭,睡在路上看著小麥。姨爹1939年生人,整八十周歲了。外婆就勸他:“年紀這么大了,夜里不要來看了,沒人偷你家小麥。”
第二天我去看地,姨奶說傍晚她家小麥就可以拉去賣了,我便問她:“今年小麥多少錢一斤啊?”她說:“一塊零五分”。言語中能感受到她對于這個價錢還是很滿意的。
不過她又說:“人家車拉過去還要收十塊錢。”外公調侃她:“你怎么這么摳門”。
她說:“我又不像你們有退休金,吃穿用度都要靠我們自己種地。”
她家有五畝半的地,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每年可以賣四千塊錢,水稻可以賣六千塊錢,每年有一萬塊錢的收入。算起來老夫妻兩個每個月收入不到一千。而且這一萬塊錢還不是純收入,從播種前的耙地開溝,到播種,收割都是需要花錢請機器,此外還有種子、農藥、化肥、除草劑還有水稻抽水的費用。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個河南朋友發的一段話,截圖下來的。
除干落盡,老夫妻兩個年純收入只有五千塊錢左右,每個月只有四百塊錢左右。
普通大學生,幾個人聚個餐隨隨便便一頓飯也不止四百塊錢。
然而這四百塊錢卻是一對老夫妻,早上天剛亮就起來干活,下午干活干到天黑,辛辛苦苦一個月的所得,也是他們一個月吃穿用度的全部費用。
算到這里,我也就理解了為什么到今天還有撿麥穗的老人;我也理解了為什么八十歲的老人愿意為了三四千斤的小麥選擇露宿街頭;我甚至理解了為什么會有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后的老人服毒自盡。
不過,可能我還是太年輕,許多事情理解不了?
為什么農民辛苦勞作半年多,一斤小麥連一瓶同等重量的礦泉水都換不來?
為什么二十年過去了,房價番了十幾番,糧食的價格卻幾乎沒有變化?
▲從1999年到2009年上海市房價走勢圖,現如今上海市區的房價十五萬一平方已經很正常了,是20年前的50倍。
為什么那些農村的老人交了那么多年公糧,到頭來卻沒有退休金,老了還需要自己勞動養活自己?
我更理解不了,為什么農民辛辛苦苦地勞作,為大家提供賴以生存的糧食,可是大家提起農民時卻是一臉鄙夷?
是我太矯情么?聽到拾穗的老人委屈地跟我講:“她沒有偷人家地里的小麥,只是在拾收割機割漏的小麥”時會鼻頭一酸;想起八十多歲的老人為了看糧食睡在大路上時會熱淚盈眶。
我多希望我自己不是這么無能,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