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被“996”綁架的程序員夢醒了

張遠 · 2019-04-07 · 來源:鈦媒體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金字塔頂端的“碼農”群體終于意識到自己與工人、騎手同樣的命運。

  鈦媒體編輯丨張遠

  【鈦度評論】是鈦媒體(微信ID:taimeiti)針對當前熱門事情的獨家評論。

  996.ICU 這一開源項目引發了海內外關注,讓程序員成為近段時間最受關注的群體。

  由于他們受到的過度關注,在開始討論他們何以自愿套上“996枷鎖”,又何以集體覺醒奮起抗爭之前,我想先把目光投向一個被忽視的群體,他們是撐起中國消費互聯網的另一極。

  過去,程序員群體在職業金字塔的頂端俯視著他們,如今潮水慢慢退去,才發現自身的處境和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同。

  今年春節伊始,媒體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年年高呼的“勞工慌”這一次終于“狼來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流水線工人有了新的選擇:加入配送大軍

  據美團外賣2018年的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騎手都是從產業工人轉行而來。相比受雇于管理混亂、勞動權益無法保障,拖欠工資乃是家常便飯的小工廠,受雇于美團、餓了么、達達這樣的“大公司”則要靠譜的多。

  相對自由、規則明確、管理規范、以及服務業的價值感——這些都是傳統制造業無法比擬的。當然,最直接的激勵則是外賣行業更高的平均薪酬,這一方面受益于源源不斷的資本涌入,另一方面來自于“宅時代”對于跑腿服務的依賴性需求。

  當然從流水線工人轉行為快遞員,也是對職業上升路徑的徹底放棄,做一名流水線工人尚有可能積累經驗、鍛煉技能,進而升級為技術工人或管理階層。

  而做一臺“人肉運輸機”則毫無技術積累可言,超級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也毫無晉升空間,等到中年再無法承受風里來雨里去的奔波生涯之后,就會被自然淘汰出配送大軍,由源源不斷的后備軍補上。

  但你不能指責“黃(藍)袍加身”的年輕人目光短淺。

  因為中國制造業至今未能向產業鏈上游走出太遠,流水線工人向技術工人的升級路徑實際上是封閉的,而管理層顯然是太過狹窄的上升通道。

  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正在不斷腐蝕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跨國工廠正在紛紛候鳥南飛,在越南、印度等國落地。這也使得制造業薪資水平不會因為用工荒而“提升”。而作為不可貿易項目,配送服務并不存在這樣的“國際后備軍”。

  雖然被補貼養成的生活習慣,已成為回不去的剛需。然而餐飲業不斷攀升的剛性成本約束,美團上市之后的資本壓力,以及“外賣自由”弱不堪一擊的消費者,三方擠壓之下的配送成本,就成了承壓最重的那塊“海綿”。

  配送隊伍的擴充放緩乃至縮編,配送強度的不斷提升,自由度的不斷犧牲都是可想而知的。當這個“蓄水池”也接近飽和漫溢之時,底層青年將轉向何方?

  千萬配送大軍和百萬“碼農”恰是中國“勞動密集型”互聯網的頭、尾兩端。帶來的結果是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的領先全球,是中國年輕人引以為豪的低成本便利,是外賣的半小時送達,是一個個風口催生的“創新過剩”。

  如果說中國一直以來的“制造過剩”猶可以通過出口向外轉移,那么“互聯網創新過剩”則很難“出口”。雖然近年來的“互聯網出海”如火如荼,但產品、運營的“本地化”必不可少。而瞄準中國人口紅利的資本市場則用一個個IPO榜樣,不斷放大著互聯網的“供給過剩”。

  這一方面讓“碼農”群體超越金融精英站上職業金字塔尖,更創造了一個個暴富神話,財富加速積累的代價就是個體的“加速消耗”,“996”遂成為一份自愿交上的“投名狀”。

  雖然沒有加班費意味著時薪縮水,但股票期權的“胡蘿卜”和奮斗十年財務自由的夢想讓“碼農”群體無怨無悔。

  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互聯網流量盛宴接近尾聲之時,當不得不去啃產業互聯網這塊“硬骨頭”,才發現互聯網的“落后產能”已經如此過剩。于是,淘汰開始,泡沫崩裂

  股票期權紛紛成為口頭支票,財務自由成為夢幻泡影,絕大多數創業公司被打回原形。于是員工這才注意到它們“沒有BAT的命,卻得了BAT的病”。不愿再任勞任怨地為了無法兌現的未來而犧牲現在,往日零零星星反對996的“雜音”,遂匯集成了一波不容忽視的聲浪。

  正如“碼農”二字的字面意思所暗示的,底層程序員群體的處境與流水線工人相似,但“才能入股”讓他們有更多階級躍遷的機會,也更容易上升到管理階層乃至于合伙人。不過如今階級上升的通道正在關閉。

  不同于配送員群體扁平、均一的階層分布,“碼農”群體卻存在著明顯的階層分化,而錯過盛宴只趕上“末班車”的年輕碼農則是在最底層,成為舉起討伐“996”大旗的主力軍。

  不僅如此,他們還沒來得及被房貸和家庭“綁架”,有說“不”的底氣。他們不再愿意向互聯網行業的職場“潛規則”低頭,不愿繼續玩這個“用生命換財務自由”的游戲。

  但是,互聯網公司已經不可能退出這個“過度競爭”的游戲,紅利的消失只會讓競爭進一步白熱化,這也是為什么去年以來996有從“潛規則”轉為“明規則”的趨勢,最終激起了程序員群體的集體反抗。

  然而,他們身后是不斷在上漲的“裁員潮”,身邊是尚未從“財富幻覺”中覺醒或階層更高的同行,周圍是早已被全社會默認的叢林法則(要么忍,要么滾)。

  就像逆行被攔當場崩潰的年輕人一樣,站在他們這邊的只有同病相憐卻無力反抗的人們。他們在默默為996.ICU項目添磚加瓦、加星點贊的同時,并不能對封殺這一項目的要求說不。

  996.ICU 之所以能在海內外引發廣泛關注,是因為中國的“碼農”群體已經成為國際技術社區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他們有自己的發聲平臺、發聲方式。

  他們可以通過開源項目的方式匯聚眾人之力形成合力,可以通過黑名單、白名單向互聯網企業施加壓力,乃至于推動將996.ICU協議加入開源項目授權協議,從而對996公司進行反制。這種組織、動員能力是工人群體乃至于其他勞動群體都不具備的。

  國內之所以可以公開討論這件事,也是因為這種“線上運動”,沒有線下運動那么破壞和諧穩定,沒有哪一家互聯網公司真正受到了威脅,他們甚至都不屑回應。畢竟對方并沒有構成約束力的組織,沒有真正有效的反制手段(因為有違自由軟件精神,在開源項目協議中加入限制使用條款很難推廣開來),也自然沒有上桌談判的資格。

  數字時代的“線上運動”終究還是要回到線下,作為一股群體性力量出現在管理層的對面,迫使對方正視對話妥協從而形成新的平衡。

  一旦回到線下的具體動員,必然要面對“碼農”群體階層、訴求分化的現實,面臨其他勞動群體同樣面臨的阻礙,然而爭取權益的道路從來就是艱難的,遠不像996.ICU這樣的開源項目那樣一呼百應。

  正如“超速”狂奔的中國經濟不可持續一樣,中國互聯網的“創新過剩”,還是被跟不上的“需求”和跟不上的產業拉回了地面,金字塔頂端的“碼農”群體終于意識到自己與工人、騎手同樣的命運。

  從“996奴隸”回歸生活,讓所謂的未來不再剝奪現在,回歸到一個正常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