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塔吊人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對中國式“大工地”習以為常——無非是嘈雜的機器聲,密密麻麻的腳手架以及高聳入云的塔吊機。
然而,卻時常忽略了在各個崗位緊張又疲憊的工人。城市,它漂亮、規整。但是它不是工程師用圖紙畫出來的,也不是官員的決策書里寫出來的,更不是某位地產大鱷從銀行貸來幾十個億堆出來的。它是工人們通過分工協作,一磚一瓦地建出來的。
遺憾的是,在紀念一些特殊日子的時候,特別是講到偉大的經濟成就時我們卻已經看不到勞動者的名字——除了某些媒體偶爾在小版面上留下一兩滴酸腐的眼淚,就這已經是社會較大的“關懷”了。
但是誰是社會價值的主要創造者,人民心里都有一本賬。當我們把目光轉向他們時,就越接近冷峻的現實。
那么,我們把目光轉向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當然,他不是一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塔吊人。塔吊是建筑工地的標志,全稱塔式起重機,又叫垂直起重機,工地上大小的建筑材料都需要它的輸送。負責開塔吊機的工人是一個技術性較強特殊工種。筆者把他們的狀況簡單說明一下:
1. 技術性較強的特殊工種:塔吊操作是需要國家正規技術資質的職業,是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行業,因此塔吊工人是技術工人
2. 塔吊工人流動性比較大:他們通常會根據不同地區的建設需要四處奔波,跨市跨省比較正常。這點也是整個建筑業工人的共性
3. 塔吊司機工作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由于工地上時常有趕工期的需要,經常性的加班加點操作在塔吊業是很常見的,一天工作平均時長在10小時以上,甚至一天24小時輪軸轉都時有發生。其次由于塔吊機很高,而每次上工都是工人直接從梯子上爬上去的,沒有其他保護措施。另外操作間內部也有穩固性不高的問題。這些提升了塔吊司機的危險系數
4. 無健全的個人權益保障:集中表現在資方普遍不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這件事上。由于沒有正式的勞動關系,使得經常性被壓低工資標準、拖欠工資、無償加班、無福利保障制度等問題得不到解決。相關部門在這一問題上互相扯皮,但一旦工人做出自己的行動,又會搬出法條限制工人維權行動,致使工人的權益遭受更大損害。
5. 塔吊工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比較吃“年輕飯”,在這一行業內也有少量女性從事,男女比在4:1左右。
以上是塔吊工人的基本狀況,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工人大軍中的基本群體也是特殊群體的他們工作狀況是比較惡劣的,而相應的權益也沒有保障。
因此整個塔吊工人群體對于改善這一處境都有非常強烈的訴求,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關注,直到今年5月份,全國爆發的大規模的塔吊工人維權行動,才使得這一情況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筆者整理了他們的一些主要訴求如下:
1. 勞動合同是保障勞工權益的最基本屏障,雇傭方沒有權利以任何理由不與員工簽合同。且合同應當按照勞動法的相關章程制定,不可單方面的欺瞞、詐騙勞動者。
2. 正規的勞動合同簽訂好,應給予塔吊工人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以及相應的工資水平。特別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問題,工人可以選擇不加,如若加班應當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工資發放。
3. 應當給與塔吊師傅充分的個人尊嚴,塔吊師傅也是普通人,也有社會家庭關系,不能以加班為理由阻礙他們處理家庭事務。更不應當侮辱和歧視塔吊群體。
4. 應當改善塔吊師傅的工作環境,使個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礎上,讓工作間更加舒適。
塔吊師傅的訴求非常簡單且明確,歸納起來也就是上面四條。然而,筆者深知即使是這樣簡單合理的訴求,也根本得不到資方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因為在一些人的眼里,任何反映老百姓基本訴求的都是不穩定因素,然而,倘若連一個國家的建設者都過不好日子,何談穩定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