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新產業工人進化論:一位東莞工人抉擇背后的珠三角產業轉型

杜弘禹 · 2019-01-02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糾結了兩年多,夏驍博終于下了決心。

  今年7月,他從一家東莞日資電子企業的管理崗位上辭職,報了個培訓班,學自動化編程。明年,準備找一份智能制造方面的工作,最好能參與一些項目。“感覺應該不太難找。”

  2009年,夏驍博從重慶一所高職學院畢業,到東莞打工。彼時,這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還沒有什么發展規劃,但9年來對企業用人需求變化的真切感受,最終促成他此次調整職業走向。

  這幾年企業開始大量使用機器人,未來工廠里可能只有兩種“人”,機器人和技術工人。他只能成為后者。

  夏驍博的抉擇,折射出東莞正發生的變革。這座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城市,過去依靠大量勞動力驅動制造業高速發展,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逝,這一模式漸漸難以為繼。

  隨后,東莞開始大力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開展了大規模的“機器代人”行動。然而,由此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卻得不到有效滿足,最終構成十分典型的勞動力結構性矛盾。

  東莞也是廣東乃至全國的一個縮影。當前,經濟快速而深刻的變化正向勞動力層面傳導,如何在轉型關鍵期鞏固就業局勢,尤其是適應當前及未來新的發展,實現勞動力供需平衡,讓眾多企業有人可用,讓勞動力充分就業,已成一項關鍵工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9年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

  春江水暖鴨先知,廣東不少城市早已在探索,除東莞外,深圳、佛山等制造業城市均在新產業工人培養和服務上有諸多創新舉措,廣東省層面也在加速構建和完善相應的人才體系。面對就業形勢的變化,東莞及廣東的探索或值得借鑒。

廠里的外來工越來越多

  當夏驍博踏上東莞的土地時,這座城市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變革時刻。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迅速襲向作為外貿大市、制造業重鎮的東莞。2009年一季度,東莞經濟增速史無前例地跌為-2.3%。“這是東莞最慘的時候。”一位東莞主要領導如是說。

  不過,經濟增速跌落只是表象,危機帶來的壓力和痛苦還穿透到更深層次:突如其來的外部形勢和環境變化,刺激并加速了內部問題和矛盾爆發,進而對經濟發展構成系統性的沖擊。對東莞而言,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素——勞動力,這時也發生了變化,并逐步演化為一大突出矛盾。

  豐富的勞動力曾是東莞經濟發展的強大原始動力。東莞經濟騰飛始于1978年,當年7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東莞卻率先突破性地引入港商,創辦起全國第一個“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踏出自身從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關鍵一步,后來成為許多城市經濟發展的共同路徑。

  當年,港商張子彌帶著幾個手袋和一些料來到東莞。考察一家服裝廠時,張子彌拿出手袋,請工人們嘗試復制一個,以此檢驗當地生產能力和效率。工人們為抓住機會,通宵趕制。第二天,當一個一模一樣的手袋擺到張子彌面前時,在驚訝之余,他當即拍板投資200萬元港幣在此辦廠。

  由此,張子彌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年后他回憶,當年他在香港有兩個工廠,隨著香港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企業經營陷入困難,急切尋找勞動力豐富而低廉的地方,隨后選中了東莞。

  張子彌并沒有失望。彼時,作為一個農業縣,東莞正有大量勞動力可供張子彌和隨后蜂擁而至的港商利用。1980-1990年,東莞共有約30萬農村剩余勞動力被就地消化掉。不僅如此,企業越開越多,需求越來越大,發展成效逐步顯現,開始對外產生吸引力,更多勞動力向東莞流入。

  曾任太平手袋廠廠長的唐志平回憶,1978年建廠時廠里幾乎清一色是東莞虎門人。1986年前后業務擴大,人手不夠,便又跑到江西去招了一些農民工。1993年前后,廠里基本上就都是外來工了。

  資料顯示,這10年間,東莞還消化了約60萬外來勞動力。1990-2000年間,民工潮掀起,東莞外來人口從70.98萬人激增至540.99萬人,年均增長22.5%。“東莞塞車、全球缺貨”便出現在這一時間。截至2017年底,東莞常住人口已達834.25萬人,對比1982年增加了719萬人。

  珠三角的其它城市大多如此,深圳常住人口從1979年建市時30多萬增至2017年1252萬。從廣東全省來看更直觀,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億人,這是1978年的2.2倍。目前,廣東是全國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也是40年來人口凈流入最多的省份。人口向珠三角集聚,與經濟發展呼應。

  不斷壯大的人口締造出繁榮的制造業,至今仍讓許多企業家記憶猶新。1997年,江西人張錫林在“孔雀東南飛”大潮流中南下東莞創業,那時請一名工人每月只要300多元。“拿到訂單后,基本不愁找不到工人,再買一些工具和設備,一個小廠子就這樣開了起來。”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長期研究廣東城市與經濟發展,他認為,一直以來廣東經濟發展主要依托于兩大資源,綿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人口。廣東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資源大省,但卻有效將這兩大資源轉化為開放和生產力方面的競爭力優勢,這不僅支撐了過去發展,未來也仍將是廣東發展的關鍵。

招工成企業難熬的年關

  盡管沒有親歷東莞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但當夏驍博被東莞一家日資電子制造企業作為“儲備干部”招聘而來時,他還是能夠感受到一絲曾經的輝煌。

  最開始,夏驍博被“下放”到生產一線當普工,每月底薪不足1000元。這是多數到東莞打工的人必須經歷的過程。熟悉生產流程,一段時間后再轉正轉崗,工資也會漲一些。

  夏驍博注意到,流水線上大多數是女工。后來他才明白,車間里之所以女多男少,原因是當時市場上的勞動力還不少,企業在招工的時候有得挑,更愿意雇傭好管理又手巧的女工人。

  很快夏驍博發現,企業沒得挑了。隨著勞動力供給能力下降,很多企業為了招聘到足夠的工人,標準開始放寬。先是不限男女,后來干脆也不限年齡了,哪怕年紀大一點也要。

  在這一變化背后,經濟與人口增長疊加交織波動。

  金融海嘯后,東莞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進入個位數階段,而此前長期維持在兩位數,甚至20%左右。經濟景氣度下降,盡管直接反應是企業用工量下降,并非招不到人,但從長遠來看,真正的負面效應卻表現在勞動力方面。經濟下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或實際工資收入降低,直接影響了東莞對外部勞動力的持續吸引力,甚至導致一些勞動力外流。

  東莞市統計局分析,金融海嘯后,國內其它地區的發展也開始分流人口。2010-2017年,東莞常住人口年均增長0.2%,而2000-2010年年均為2.5%、1990-2000年年均為13.9%。

  這一時期,恰好中國人口紅利開始消逝。根據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的研究結果,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就達到峰值,此后開始負增長。不僅如此,許多專家判斷,這一趨勢短期內很難逆轉,并將加劇,全國勞動力將越來越不夠用了。

  根據廣東省人社廳公布的全省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用工監測數據,近年來廣東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需求數與求職數之比)始終維持在1以上,顯示勞動力長期供不應求。這幾年,廣東省內如東莞、佛山等用工大市“招聘難”、“用工荒”等新聞頻繁見諸報端。更有甚者,每年春節過后的集中招聘被許多企業視為一年最難熬的時間,因為招不到足夠的人就無法接單開工。

  由此推高的人工成本,開始成為眾多制造業企業的沉重負擔。張錫林仍在東莞經營著一家家具制造企業,每月要為80名員工開出數十萬元工資,而企業每年利潤也就300萬元左右。

  這時,夏驍博又注意到,企業開始加快使用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來替代人工。顯然,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需要通過新的方法及時應對人口紅利消逝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2015年廣東開始大規模推動工業機器人應用,僅2016年全省新增應用機器人達2.2萬臺,總量超6萬臺,約占全國五分之一。目前,廣東已有2.1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機器換人、自動化設備更新。

  東莞起步更早,2014年開始實施“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這幫助企業節約用工近20萬人。全國這一趨勢也非常明顯,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之后,連續5年保持這一地位。

  東莞市瑞必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較早開展“機器換人”的企業,2012年就已開始。該企業總經理曾建軍說,同樣產能,機器換人后用工量可從8000多人減至1800人,部分崗位效率提升10倍左右。

  不僅如此,近年來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甚至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加速,還在進一步推動制造業邁向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數據代人”也開始有效降低企業對大量勞動力的簡單依賴。

機器換人后再無擔憂?

  機器人進入車間,企業用工問題就全解決了?不然,令人困擾的勞動力問題并沒有迎刃而解,而是變得更為復雜。

  制造業企業邁向智能制造后,雖然節約了大量的普通工人,卻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在日常生產中操作、維護、檢修這些機器人,甚至針對生產需要進行相應功能開發。這部分勞動力盡管在需求量上比普工少很多,但卻更關鍵,也更為缺乏,嚴重供不應求。

  佛山市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近年為許多衛浴陶瓷企業提供機器人解決方案,該企業總經理秦磊發現,許多企業在用了機器人之后一直抱怨,如效率達不到預期、容易出現故障等。究其原因,最關鍵的就是這些企業缺乏配套的技術工人,導致沒有用好機器人,發揮不出應有效果。

  這兩年,在廣東一些大型招聘會上,技術工人往往是全場最搶手的,眾多企業為爭得人才,紛紛開出高薪,月薪萬元以上早已不鮮見,這仍難以保證能招到人。

  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是當地政府成立的公共服務平臺,旨在培訓并輸出技術工人。該中心副主任吳光明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企業打來的“求人”、“要人”電話,但很多時候他愛莫能助。“現在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都在找技工,我們這點人對市場來說就像杯水車薪。”

  即便不是機器換人,近年制造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方向的轉型升級趨勢,也從根本上突出了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廣東省人社廳監測數據為例,今年一季度廣東的技工求人倍率高達1.46,明顯超過總體上的1.10,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等成為最急缺勞動力。

  勞動力結構性矛盾問題日漸突出。早在2016年,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就在《廣東資本有機構成變動趨勢研究報告》中指出,盡管大規模“機器代人”不會導致大面積失業,但這將帶來“結構性失業與技能型工人短缺并存”現象,即普工就業難、技工招聘難。

  2017年,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楊敏也在一次訪談中指出,珠三角產業結構正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高科技產業轉型,而產業升級后勞動力的素質還跟不上轉型的需求。

  這一現象也存在于全國層面。今年10月31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指出,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12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社會藍皮書》中也指出,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形成了結構性失業和招工難并存的局面。

  在近年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勞動力轉型升級沒跟上步伐,尤其大量低技能勞動力沒有升級為技術型勞動力,導致他們逐漸難以找到工作,更無法有效轉化為新的支撐力量。

  東莞目前約有500多萬產業工人,但技能素質普遍偏低,技術工人占比僅12%。東莞市教育局職教高教與終身教育科科長林勤介紹,這500萬產業工人中很多只有初中學歷。

  這正讓東莞感到煩惱。當前,這座制造業重鎮的轉型升級仍處于關鍵期,并提出要發展成為先進制造業中心。在東莞官員們看來,一個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就是技能人才不足,要讓勞動力與先進產業相匹配。

調結構同時如何穩就業?

  與夏驍博辭職轉型同步,各方開始加快破解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的步伐。

  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速,勞動力結構性矛盾日漸暴露,癥結也已然明晰。此外,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和不確定性,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向勞動力市場層面傳導,必須進行及時有效應對。

  今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做好“六穩”工作,并將“穩就業”擺在第一位。12月19-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六穩”,并要求2019年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

  “當前,我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穩中有進,但穩中有變、穩中有難。”12月5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國內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會帶來一些影響。再加上就業領域固有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勞動者對高質量就業、自主創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些都對就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都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完善措施保障。

  所謂的“變”與“難”,當前在制造業就業方面有直觀體現。上述《社會藍皮書》指出,2018年中國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已超全年目標,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創下多年來最低點。但8月份以來,制造業就業需求明顯萎縮,可能會對未來穩就業的政策目標造成沖擊。

  以廣東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四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國家重點服務業企業四類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同比增加35.83萬人,同比增長1.7%,增幅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并出現第二產業減員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大幅增加的明顯結構性變化。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平凡認為,穩就業是穩經濟的重要內容,過往的經濟波動期也都有相應做法,而且穩總量、穩局勢需要加快推動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來實現。

  林平凡指出,以制造業為例,當前經濟波動,一些行業或企業不可避免轉為下行,部分勞動力因此被釋出,但需要盡快將其引導到新的崗位上。一方面防止就業局勢不穩定;另一方面,及時轉化也有利于在人口紅利消逝的背景下為新產業、新動能發展壯大提供關鍵動力支撐。

  這也正是國家、廣東省及東莞等城市在政策設計和具體探索中一脈相承的思路。近期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廣東省出臺的《廣東省進一步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都首先強調了“穩”,如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其次在支持勞動力培訓、技能提升方面推出了一攬子政策。

  廣東12月3在全國率先推出、被稱為“促進就業九條”的政策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力度,包括將提高緊缺急需工種培訓補貼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可提高30%;擴大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對象范圍,未來2年申領條件由企業在職職工參保3年以上放寬至參保1年以上等。

  東莞開展了更系統化的行動。今年9月3日,東莞宣布啟動“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并出臺諸多配套政策和創新舉措,初步構建出一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包括推出“學分銀行”終身學習管理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技能培訓和課程開發,創新技能人才評價和獎勵模式等。

  東莞的思路是,提供系統到位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將數百萬產業工人有效轉為技能人才,并吸引外部勞動力流入,以求通過提升高素質人才供給,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結構失衡的問題。

  夏驍博報名的東莞智通職業培訓學院,也是東莞上述工程的參與者。該學院院長黃延勝說,目前學生規模常態化保持在300人左右,而2年前只有幾十人,“大家的轉型意識也慢慢高了。”而在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已有不少學員來自外地,因為“很多地方沒這么好的平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