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昔日繁華“小香港”成廢墟 礦工子弟家園今何在?

沙丘 · 2018-11-06 · 來源:谷雨計劃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廠礦紀錄片”透過對廠礦工人的生活境遇、地位轉變、身份認同等方面勇敢的揭露,折射出社會轉型給個體帶來的疼痛。這類影片不管是廠礦子弟的青春故事,還是社會變遷帶來的尖銳矛盾,總能引發廠礦子弟的集體記憶。

  撰文 | 沙丘

  編輯 | 韓萌

  “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么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飄泊……”

  每逢節假日,老楊的豬腳粉店總會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坐著大巴車,唱著《故鄉的云》,從珠三角地區遠道而來,在礦務局的廢墟之上拍照,尋找故人,對著僅存一面墻的大禮堂,深鞠躬祭奠父輩,然后吃一碗老楊家的豬腳粉,品嘗“過去的味道”。

△ 《他鄉》劇照。

  他們是梅田礦務局的礦工子弟,也是李婕紀錄片《他鄉》的拍攝對象。李婕的奶奶是梅田人,她成長的部分記憶與梅田礦務局有關。她記得,小時候梅田是一個繁華的地方,人特別多,煤也特別多。

  “經常穿著一條白褲子出門,逛一圈回來,白褲子變成了灰色。”李婕雖然沒有見證梅田礦務局的黃金時代,但是她從小就知道那里與周圍農村不同,醫院、學校、電影院、百貨商場等配套應有盡有,就是一座小城市。

  但是,2012年當她再次回去時,梅田幾乎成了一座空城。“曾經那些工人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了?”李婕對梅田的改變產生了好奇,她向大學共同愛好影視制作的小伙伴講述了礦務局的變遷,隨后大家一拍即合,決定將其拍攝成紀錄片。

  時代變遷背景下工人的生活困境與情感波瀾是國內大多數“廠礦電影”的不變主題。從王小帥的“三線三部曲”到董越的《暴雪將至》,從王兵的《鐵西區》到王楊的《紡織城》都是如此。

  與它們相比,李婕的《他鄉》顯得溫和很多。影片以梅田礦務局所在的小鎮為拍攝對象,記錄礦務局關停后,留守者和搬離者對故土的不同情感:留守者將田園塌陷、生活不幸歸罪于礦務局,在破敗蕭條的小鎮艱難度日;搬離者則更多回憶無比美好的廠礦歲月,以及他們所見證的廠礦單位變遷。

△ 片中人物歐小立手繪梅田過去的情景。

  影片中兩條線交叉并進,完整地呈現出一座煤礦小鎮的前世今生。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一大批“國營”字頭的廠礦單位應運而生。它們像一塊塊“飛地”散落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因其完善的配套和優越的待遇,成為繁華的代表。后來,隨著社會轉型,廠礦單位被關停、改制、合并、拆遷,工人也被迫下崗、轉行、搬離。

  從社會主義烏托邦到資本資本主義淘金夢,不少廠礦單位被看作中國當代歷史的縮影。在李婕看來,梅田礦務局也是社會變遷的樣本,“當年一個政策,造就了一座大型國有煤礦以及先后近十萬人的遷徙;半個世紀后,又一個政策出臺,繁華小鎮人去樓空。”她不僅要探尋記憶里煤礦小鎮的歷史,還要追問這些年廠礦單位到底發生了什么。

  山間小城

  宜章縣梅田鎮地處廣東與湖南交界處。據公開資料記載,上個世紀60年代,為了響應中央“要迅速改變北煤南運現狀”的指示,1962年10月24日,廣東省委遞交的“建議將梅田煤礦劃歸坪石礦務局經營”報告,得到中共中央中南局認可,11月13日,經過湘粵兩省經濟委員會簽署協議,將整個梅田礦區劃給廣東省開發。從此,梅田礦務局地理位置、行政規劃屬于湖南,而人員隸屬、資源調配屬廣東。

  來自全國各地的礦工進入梅田鎮,礦務局從最初山間的幾排簡易房,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小城。它有一條專屬的鐵路,鐵路兩邊是村莊和11個礦區所在地,最多的時候礦務局有5萬多人,有14所小學,有醫院、食堂、電影院、公檢法單位。

  《他鄉》中,礦工和礦工子弟們談起當年梅田礦務局的美好時光時,總是一臉幸福。童年,爬山摘野果子,在田間溝邊捉蜻蜓、抓青蛙;過年,炸油果,鄰居相互幫忙,一家炸完到另一家,最后交換著口味吃。

△ 《他鄉》劇照。

  坐在父親肩頭看露天電影是小孩最快樂的事,但電影放映員卻一直記得,有一次放《劉三姐》,山坡上來了一只老虎,從此梅田流傳著“老虎也來看劉三姐”的說法。

  1980年礦務局俱樂部建成開放,能容納兩千多人,露天電影進入俱樂部放映。他們至今都記得放映《少林寺》一票難求的景象;記得第一次約女朋友去看電影的悸動;記得放映《我來也》時,連放三天三夜,場場爆滿,電影放映的射燈都因為過熱而爆炸。

△ 《他鄉》中提到的夢都歌舞廳。

  除了看電影,流行文化也開始傳入小鎮。年輕人為了在晚會上演出,跟著電視學跳霹靂舞、孔雀舞。他們穿喇叭褲、留長頭發,引領當地潮流。梅田以前有個叫“夢都”的歌舞廳,晚上一到7點就擠滿了人,唱歌跳舞,熱鬧非凡。紀錄片中,“夢都”的牌匾,吊頂上的彩燈,廢棄的音響仍然留在那里作為故事的背景。

  “神話”坍塌

  在本地人眼里曾經的梅田礦務局是“小香港”,代表著時髦和高不可攀。那個時候,本地人很少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做點生意,或者搞煤炭托運都有不錯的收益。他們羨慕工人的福利待遇,也享受著小鎮的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對于這個時代的產物,他們又愛又恨,有人甚至稱“如果沒有礦務局,小鎮上人人都是千萬富翁。”

  1985年7月12日,梅田礦務局發生重大瓦斯突出事故,56人遇難。三十多年后,礦工對著鏡頭講述這件事依然心有余悸。“大家不知道井下情況怎么樣,一有人哭,三礦全部都哭了起來。”“用黑色的風筒布包裹著,一斗車一斗車地往外拉,記憶中永遠抹不去,那個聲音,那個黑黑的顏色。”

△ 歐小立手繪的遇難礦工追悼會。

  歐小立在礦里工作時,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給去世的礦工畫遺像,他說每畫一次都感覺心里拔涼拔涼的。礦務局有一個專門埋葬去世礦工的墳地,礦務局叫它“烈士山”,但私底下工人都稱其“十二礦”,一到清明節不少礦子女都去那里為父輩上墳燒香。

  煤礦事故頻發,一些礦工開始害怕下井,想方設法找關系調到其它單位。礦工的子女也開始離開梅田,到外面世界闖蕩。當他們來到珠三角地區,發現高樓大廈,商品琳瑯滿目,曾經梅田在心中的“神話”坍塌了。

  梅田礦務局進入末期后,與當地村民的矛盾越來越頻繁。因為挖煤,地陷嚴重,很多稻田不能耕種,村民房屋上的裂口也一年比一年大。村民私自接礦務局的電,礦務局不得不派人去強行管理,暴力沖突時有發生。

  如果說礦難和沖突讓礦務局的大廈產生了傾斜,那么社會轉型就幾乎推倒了大廈。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梅田礦務局步入衰退期。1996年,梅田礦務局實施“關、停、并、轉”,礦區相繼關閉,2000年12月全局停產關閉,2002年,經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宣布破產。

  廢墟上的回憶

  梅田礦務局解散后,三代梅田礦務局人,幾乎在幾年之間,陸陸續續走光了。曾經喧嚷忙碌的梅田礦區,漸漸荒廢。據統計,留在梅田的礦務局職工僅剩263戶,他們有的是礦難中失去親人的家庭;有的是沒辦法到城市開展新生活的家庭;還有的是物質條件發生巨變,精神受沖擊的人。

△ 《他鄉》劇照。

  紀錄片一頭一尾,青山環繞下的礦務局成了荒無人煙的廢墟。礦區辦公樓、宿舍門窗脫落,雨水已經浸入斑駁的墻體;籃球場上坑坑洼洼,長滿了青苔,廠房的紅磚墻上還殘留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標語;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大禮堂只留下一面正墻,佇立在荒野中。

  曾經歌舞升平的“夢都”歌舞廳成了當地的一家制衣廠,結著蜘蛛網的彩燈下,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衣物,機器聲中混雜著她們的談笑聲;曾經見證廠礦子弟成長與愛情的俱樂部成了一處蜂窩煤小作坊,屋頂已經千瘡百孔,走廊堆滿煤球;曾經繁忙的梅田車站,列車員一年比一年少,很快,這列火車也將停運了。

  礦務局的礦井后來被梅田當地人接管,目前仍有零星的生產,但產煤的質量、規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今,梅田的礦務局子弟在節假日,會經常組團返鄉。他們的到來,成為了小鎮為數不多的“旅游經濟”。

  “‘你老家是哪里的?’這是中國人見面最常見的一個客套問題,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很容易對付,但是對我來說,每每遇到這個問題,就真的成了問題。”王小帥在《薄薄的故鄉》里講述的身份認同問題,也出現在返鄉的這些礦務局子弟身上。

△ 《他鄉》劇照。

  紀錄片中,他們覺得自己是“無根之人”。他們父輩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外省人,他們在梅田出生或者在梅田長大,父輩的家鄉基本沒有去過,梅田這個家鄉也已物是人非。

  “在廣東我們說自己是梅田人,但是在梅田我們又被認為是外地人,你說我們哪里人?”一位礦工子弟說,梅田作為一個地名還存在,但作為他們的家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它解散了,我們都出去了,那里只留下回憶。

  “廠礦紀錄片”

  在中國電影類型中,“廠礦電影”很長時間內是小眾題材,沒有被專門歸類,也沒有過多研究。近幾年,由于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繁榮,新生代電影人開始步入舞臺,他們與廠礦有關的記憶得以搬上大銀幕。不管是廠礦子弟的青春故事,還是社會變遷帶來的尖銳矛盾,這些“廠礦電影“上映,總能引發廠礦子弟的集體記憶。

  媒體人徐元是較早關注“廠礦電影”的。他發現,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除王小帥的《青紅》之外,只有賈樟柯拍過一部半劇情半紀實的《二十四城記》。 “這是一個頗為奇怪而尷尬的狀況。”

  他撰文稱,幾代廠礦職工,經歷了超英趕美、三線建設、下崗改制、國進民退等一次次的大時代的風云際會,逐漸從意氣風發的共和國的主人翁,變成了邊緣的、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一群人。“作為整體,他們是中國當代史最濃墨重彩的構成之一;作為個體,這些天南地北廠礦職工的人生,極富戲劇性,本該都是各種‘內容產品’的素材庫,可是,在代表官方意志的主流媒介里,一直以來,似乎只有序章期的激昂的王進喜故事,而中段和尾聲部分,卻是被有意無意忽略的。”

  其實,除了王小帥的“三線三部曲”,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以及近年陸續出現的《鋼的琴》《八月》《黑處有什么》《暴雪將至》等劇情片。中國還有幾位紀錄片導演以廠礦變遷為背景,創作了非常重要的“廠礦紀錄片”,包括王兵聚焦東北工業基地的《鐵西區》,林鑫深入西北銅川礦務局的“生存三部曲”,以及王楊關注西安紡織城的《紡織城》。

△ 紀錄片《夢都》劇照。

  它們作為一個群體,透過對廠礦工人的生活境遇、地位轉變、身份認同等方面勇敢的揭露,折射出社會轉型給個體帶來的疼痛。

  《鐵西區》片長545分鐘,分為《工廠》、《艷粉街》、《鐵路》三個部分。全部拍攝于沈陽鐵西區的冶煉廠、軋鋼廠、電纜廠。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王兵在鐵西區待了很長時間,拍攝了三百多個小時的素材。

△ 《鐵西區》劇照。來源 | 豆瓣網

  對于《鐵西區》里的工人階級,王兵曾說,“我們想創造一個世界,但最終這個世界崩潰了。我拍的是一個主流人群的生活,他們和社會的關系,他們自己生命的印跡。”

  2005年,作為廠礦子弟的林鑫,懷著對去世父親的歉疚,利用工作之余,拿起攝像機,開始尋找當年與父親一同來銅川當礦工的300位上海熱血青年。在記錄下了這些活著或死去的父輩的生命肖像的同時,也將那個消逝殆盡的時代留存在了影像之中。

  他在完成了關于父輩支邊建設的《三里洞》后,又繼續進行拍攝,完成了關于三里洞煤礦中學同學30年后不同生存狀態和生命歷程的《同學》,以及關于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礦難的《瓦斯》。這三部與銅川礦務局有關的紀錄片被統稱為“生存三部曲”。林鑫曾說,這是一群人、一個地域、一個時代的記錄。

△ 《紡織城》劇照。

  王楊的《紡織城》記錄了曾經西安繁華之地——紡織城,艱難的拆遷改造工程。王楊通過對兩個紡織工人家庭長達6年的記錄,深入觀察了他們面對巨大物質變化時所經歷的精神沖擊,從平凡個體身上,審視中國社會在不斷變化過程中,人們情感生活的幽深波瀾。“我希望能做到以小見大,通過對家庭命運的記錄,去觸碰一個時代的本質。”王楊說。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