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在被稱為中國目前最大建筑工地的城市,北京。我因工作到了某建筑工地,與這個工地上500多位民工中年齡最長的老王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夜。
中秋節:“兩個多月了,這是我第一次吃到肉”
65歲老王一眼就認出我來,他接過我手里的月餅帶我走進了他住的“棚子”。當時是晚上6點。許多農民工都陸續回來了。“今天放工早”老王告訴我。不久,工地上開飯,老王打回來了屬于自己的中秋節“福利”——4塊月餅、2個蘋果、2個梨、1瓶酒、約小半碗炒粉條、還有稍后工友帶回來的小半碗辣椒燒肉,但肉已經很難找得到了。“兩個多月,這是我第一次吃到肉”老王高興的告訴我。他說,來了大半年天天吃的土豆、豆腐、茄子,主食總是饅頭,他們有時候經常蹲在馬路邊吃飯,也沒在乎過路上的風塵與尾氣什么的。到了晚上,我為老王買了些豬頭肉、啤酒、白酒什么的,在棚子里陪他一起喝了起來。工地上也組織即把個人在空地用餐,一瓶白酒一碟花生米大家吃的很開心。
老王的“家”
老王名叫王德貴,是河南一個山村的農民。喝了點酒老王的話變得多了,他樂呵呵的跟我說:“這里的住宿條件不錯,比其他工地條件強多了”。其實就是個15平米房子4個鋼管高低床,小屋擺得滿滿當當,晚上蚊子就圍著打架。老王的床也是硬硬的,床上蓋得都是幾塊幾十塊的東西。和老王同住有3個人,其中有一個左腳大拇指包扎著,他告訴我是被鋼管砸壞的。我問他有沒有休養,他說沒有,身旁的工友當即反問我:“休息了誰給發工錢呀!”這就是老王的“家”:
老王的工作,為什么來打工
老王是工地的勤雜工,老王滿懷感激的跟我說:“俺是羊群里的老驢,年齡最長,大家對我很照顧,讓我干輕松的活”,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把馬路上、工地周邊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垃圾及時打掃清理干凈。一個年輕工友告訴我,他們每天大約5點多就得起床,吃了面湯和饅頭就要開始勞作,午飯是燴菜饅頭,晚飯是菜湯配饅頭。老王倒是很滿意,老板包吃包住。65歲高齡的老人為什么遠走他鄉做建筑工人?“俺家里窮,沒錢過日子,沒錢給兒子娶媳婦”
酒喝到最后,老王突發感想“長安城雖好,不是久戀之地”“俺是農民,這里不是俺的家啊”聽到這里,中秋月兒圓,異鄉的男兒在想家。農民工們幾乎沒有在中秋回過家,關愛農民工,如果你也是農民工,或身邊有農民工。可以到吉工家APP上,在這里農民工可以免費“找活”,認識更多老鄉。可以“記工天”,讓工錢工時有依據。百度搜索“吉工家”,相信它一定能幫助到更多農民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