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農民工隊伍不斷擴大,擇業能力不斷增強,并逐漸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勞務。但調研顯示,他們在生存上仍缺乏社會保障、勞動保護和權益維護;在個人發展上仍缺乏文化教育、技能培訓和公民意識;在融入環境上仍缺乏社會關系、信息渠道和公共服務;在業余生活上仍缺乏文娛活動、社會參與和精神生活;在心理上仍缺乏社會信任、安全穩定感和精神歸屬。
農民工,一個必須認真面對的群體,一個事關國泰民安的全局性話題。
流動就業是農民工就業的結構特點
根據江西省對農民工就業狀況的調查,農民工流動就業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就業地域多元化,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就業時間呈延長趨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
調研顯示,2009年,江西省外出務工人員突破700萬人,其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務工的占80%以上,在省內流動就業的農民工有近200萬人。農民工流動就業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建筑工程、餐飲服務等領域。從流動就業所在企業類型看,由過去集中在小企業,逐漸向園區企業、大企業和知名企業轉變。調研發現,由于加大了技能培訓力度,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擇業能力均有所增強。2009年,江西省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37.30萬人,技能性培訓60.79萬人,培訓后就業人數達66.88萬人。
調研還發現,農民工外出就業時間呈延長趨勢。2008年以來,流動就業時間超過半年的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總數的90%以上;外出務工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正逐年減少。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由受不可抗力影響被動返鄉逐漸轉變為近家擇業、結婚生育或季節性返鄉。說明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從臨時性、兼職性就業向長期性、穩定性就業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農民工流動就業已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打造出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規模和實力的勞務品牌,如北京的“吉安菜幫”、深圳的“姚圩洗車”、上海的“廣豐挖掘”等。一批立足于江西本省的“縫紉之鄉”、“電焊之鄉”、“車工之鄉”、“廚師之鄉”等勞務輸出基地正在形成,品牌勞務正引領農民工從盲目型、苦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專職型就業方向發展。
農民工權益保障仍存在突出問題
江西省多年來的調研表明,農民工權益保障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有9個: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障、工資惡意拖欠、工作嚴重超時、勞動安全保護、民主權利、文化教育、生活環境、技術技能培訓鑒定。
江西省人社廳今年1月25日完成了一項對10345戶企業的調查,涉及職工62.86萬人,其中農民工51.45萬人。調查結果顯示,已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為26.13萬人,占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50.78%.自《勞動法》頒布實施以后,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的勞動合同很不規范,一些建筑、餐飲、服務等企業,招用農民工時僅與他們口頭約定用工事項,內容僅包括工資和工時,而對于用工期限、權利義務、社會保障等均沒有涉及。
農民工的社會參保率很低。據調查,僅有不到40%的農民工享受工傷保險,享受醫療保險的農民工不到20%,而高達60%左右的農民工沒有享受任何保險。一些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甚至將減免或緩交各類社會保險金作為優惠政策加以實施。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仍很普遍。以上述調查為例,在接受調查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2523戶企業中,共涉及職工6.56萬人,被拖欠工資達7989萬元,其中農民工5.12萬人,拖欠7534萬元。以建筑行業為最,拖欠農民工工資5123萬元。
影響農民工權益實現的主要原因
農民工的民主權利、文化教育、生活環境等問題依然嚴峻。由于身份不同,絕大部分農民工得不到應有的任用、升遷。江西省一位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寫道,新生代農民工構成了我國社會財富創造的主體,他們中大多數不是因為“生存理由”進城,而是將進城看作改變生活方式的機會,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看得比“飯碗”更重要。
調研得出的影響農民工合法權益實現和農民工隊伍穩定的原因主要有:體制上的二元結構。城鄉戶籍管理的體制性障礙,使農民工在身份上備受歧視,導致其在勞保、社保、醫保、教育等方面不能完全享受和城鎮居民的同等待遇。另外,由于勞動監察力量薄弱,造成執法監督嚴重缺位,農民工各項權益難以真正落實。
農民工自身素質的欠缺,法律意識淡漠,也成為其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之一。一項調查顯示,江西省農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齡為8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約占84%.極少有農民工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更不知道遇到侵權問題該去哪里投訴。
調查發現,由于流動就業,農民工普遍缺乏安全感,特別是缺乏“五類安全感”,即經濟來源、權益保障、社會認同、生活預期和心理健康。
提升農民工幸福感任重道遠
提升農民工的幸福感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的重大課題之一。江西省政協委員涂建在《關于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幸福感》的提案中建議,加快城市化進程,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住房、教育、文化、醫療等制度,讓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生活;為其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改革勞動就業制度,使農民工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同等的待遇;依法規范農民工的勞動管理,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逐步提高農民工工資待遇,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快推進社會建設,為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條件。
加大工會的維權力度,切實保障全體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強化企業工會的職能,讓員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工會來維權。通過職代會等途徑搭建起企業與職工溝通交流的平臺。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觀察機制,鼓勵他們與同事、同學、同鄉進行有效交流,讓他們融入到企業文化中,逐步完成從“外來人”向“社區人”的轉變。完善免費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工提供良好的休閑環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