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冬的一天,毛澤東主席邀請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到中南海商談國事。
當時的新中國由于石油短缺,工農業生產受到極大限制,國防建設也面臨著巨大壓力。黨中央和毛主席迫切希望在中國的土地上找到石油,擺脫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李四光望著毛主席熱切的目光,自信地答道: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分布廣泛,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石油。
01
根據長期以來占據石油界的主流理論“海相生油”論,西方相關領域專家堅定地認為:處在海洋環境下產生的海相地層才能生油,而中國土地大都屬于陸相地層,沒有生油條件,不可能產出良好的石油資源。
而李四光深信,在中國遼闊的領域內,天然石油資源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關鍵是要抓緊做地質勘探工作。
但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順利。轉眼一年多過去,打出來的油井是口口見油,口口不流。中國到底有沒有石油?難道中國“貧油國”的帽子就無法摘下了嗎?李四光為此心事重重,夜不能寐。
其實,找石油只是地質部的一項工作,李四光同時還要領導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工作繁重。與此同時,壓在李四光心底的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無法與他人言說的絕密任務。
02
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主席主持的一次絕密會議在中南海召開。直到32年之后的1987年,這次會議的內容才被揭曉:開展中國的核工業,制造出捍衛國家尊嚴的利器——原子彈。
會議的主角是一塊呈黃色的石頭。它就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的新中國第一塊鈾礦石,是制造原子彈所必不可少的放射性礦物質。
中央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這項絕密工程,李四光在理論上給予了重大支持。地質人肩負國家使命,找到了特大型鈾礦床,為中國核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時,遠在東北的石油普查大隊也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根據李四光的地質理論,在松遼平原發現了可能蘊藏大油田的地質構造!
1959年9月26日,所有的工作人員連同附近村莊的男女老少紛紛聚集到了鉆井隊最終確定的井位松基三井旁。下午4時,隨著油閥被打開,噴涌而出的石油讓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中國大地上終于發現了油田!
03
由于長期積勞成疾,李四光的身體每況愈下,然而他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蘑菇云的背后有李四光艱辛的付出,他的博學為新中國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鈾礦。作為地質部部長和原子能委員會主任,李四光為新中國核工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中國原子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
1965年,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決定讓李四光繼續擔任地質部部長,當時他已經76歲了。
這一年,李四光被查出患有動脈瘤,但他仍然堅持工作,在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方面,不斷探索,繼續為國家科學事業做著貢獻。
鄒宗平
李四光外孫女
到了晚年的時候,就把這些時間全部利用起來,做他的科學研究。因為這對他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愿意花時間、花精力的東西,所以他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82歲。
李四光逝世后,家人整理他的遺物時,在他經常使用的一個筆記本里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在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里,我們中國人民有志氣,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學技術的困難,去打開這個無比龐大的熱庫,讓它們為人民所利用。”
李四光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堅持真理的科學品格、克難攻堅的創新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不斷前行!正如周恩來總理對李四光的評價:他永遠是中國科學界的一面旗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