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林鐵史
英勇就義前的林鐵史
出生于廣東海豐縣書香之家的留學生林鐵史認為:人類苦難是由于罪惡的經濟制度決定的,只有推翻這種不合理的經濟制度,中國才能富強,民族才能獨立。為了推翻罪惡的舊制度,他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直至被兇殘的敵人殺害碎尸!
林鐵史,又名修家,1898年1月出生于海豐縣。1922年在留學日本期間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和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之一,曾任陸豐縣蘇維埃政府委員兼秘書長、中共陸豐臨時縣委書記。1928年7月6日在組織領導夏收暴動時被捕,同月11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僅30歲。
攜手彭湃 掀海豐反帝反封建浪潮
鐵史六歲開始在林祖祠小學讀書。他的父親林晉亭,曾任海豐縣高小校長、教育會長、戒煙局董事等職。因與陳炯明素有交往,在陳督粵時被任命為秘書,遷審計處長。居香港時主辦過《香江雜志》。林晉亭不僅學識淵博,且為人正直,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他經常向鐵史講述民族英雄文天祥、林則徐等英雄故事,教育鐵史要學習文天祥等英雄的為人,要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民眾的富裕奮斗。在父親的影響教育下,鐵史自小崇敬英雄人物,刻苦學習,注意鍛煉體力和培養意志。他不但功課好,且對同學熱情,樂于助人。
一九一四年秋,鐵史高小畢業后考入海豐中學。這個時期是中國社會新舊勢力激烈斗爭、中國人民開始新的覺醒的時期。中國人民經過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一九一六年,海豐縣教育界新舊勢力的斗爭十分激烈。一派是以同盟會員林晉亭為代表的進步派,提倡新學、新道德;另一派是以大地主陳月波為代表的保守派,主張維持舊學、舊道德。鐵史堅決站在進步派這一邊,向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和封建文化展開猛烈的攻擊,是進步派中的一員骨干。在這一年,鐵史與彭湃等進步同學,在老師林晉亭的指導下,為了反對袁世凱投降賣國的二十一條條約,于五月七日舉行了“五?七”國恥紀念一周年的集會和反日愛國示威游行。這次活動影響很大,在海豐學生中第一次掀起了群眾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浪潮。隨后,鐵史和彭湃、陳國光、陳復、鄭志云等組織了旨在團結進步青年、共商國家大事、向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群進會”,團結了一大批同學,并開始了對各種社會問題的研究和探討。
同年十月,海豐縣的地主豪紳陳月波之流,為了吹捧海豐駐軍統領林干材,發起在海豐縣五坡嶺“表忠祠”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石像旁,為林干材豎石像,要與文天祥像并列供祀。林干材是投機辛亥革命的封建余孽、雙手沾滿海陸豐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僅一九一三年被他殺害的海陸豐農民就有數百人。對這樣一個劊子手,海豐人民無不切齒痛恨。陳月波等為林干材豎像供祀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社會進步人士的強烈反對,鐵史父親林晉亭首先寫了《告海豐父老書》,號召海豐人民起來反對陳月波為林干材豎像供祀的斗爭。接著,鐵史和彭湃、陳復、鄭志云等“群進會”會員又以海豐中學學生的名義貼出墻紅,歷訴林干材的罪行,堅決反對為林干材豎像。“群進會”還在彭湃帶領下,發動海豐中學師生聯名具呈到廣州控告林干材、陳月波等的惡行。由于海豐人民和師生的堅決斗爭,終于迫使廣東省當局將林干材革職。這一斗爭的勝利,使鐵史看到了群眾團結斗爭的力量。
毋忘國恥 血書喚起莘莘學子強國心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在海豐中學學生中激起了強烈的反響。鐵史與海豐中學一批進步學生上街游行,組織學生會,并與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的彭湃取得聯系。海豐縣學生聯合會將彭湃的來信和“毋忘國恥”的血書貼在五坡嶺海豐中學的布告欄上,在海豐學生中引起很大震動。鐵史等進步學生以海豐縣學生聯合總會的名義向全縣中小學發出立刻行動起來抵制日貨的號召,在海城、汕尾、捷勝、田墘、馬宮、鲘門都組織了學生檢查隊,四處查封日貨。鐵史奔走在這些地方,積極做好宣傳鼓動和組織領導工作。經過一段緊張的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海豐縣學生聯合總會將收繳的日貨全部付之一炬,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可侮的堅強決心。
一九二O年,鐵史在父親的支持下,到廣州廣府中學讀書,以接受新的教育,增長更多的知識。這一年,海豐發生勸學所長陳伯華毆打青年學生鄭志云事件。鐵史組織和領導了在廣州求學的海豐學生,聲援海豐學生聯合會控訴陳伯華的罪行。海豐當局迫于學生會的強大輿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壓力,不得不在一九二一年八月命陳伯華棄職。
一九二一年暑假,鐵史從廣州回到海豐,參加了彭湃創辦的“社會主義研究社”。他在“社會主義研究社”聽取了彭湃主講《社會問題之管見》、《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后的俄國》、《唯物史觀》和《資本論入門》幾個專題。通過這些學習和研究活動,鐵史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東渡日本 立志推翻不合理制度
一九二一年十月,鐵史受到彭湃的影響,為到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遂和陳魁亞、黃鼎臣等赴日本留學。鐵史到彭湃留學過的早稻田大學學習。這所大學是日本一所比較著名的私立大學,學術研究的自由空氣比較濃厚,也比較活躍,教授中有許多著名的進步學者,是當時傳播社會主義諸家學說的學府。鐵史在這所大學里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被選為中國留日學生東京團支部書記。他是中國留日學生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領導人之一。
鐵史在團支部里經常組織團員學習《共產黨宣言》、河上肇著的《社會主義問題研究》等著作,研究和探討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經驗,還經常分析研究國際國內形勢。日本留學生東京團支部為了配合國內斗爭,在鐵史主持下,積極發展團員,并與國內一些大學的進步組織、同學取得聯系,經常向留學生報告國內情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蘇聯十月革命的實踐,使鐵史深深認識到:人類苦難是由于罪惡的經濟制度決定的,只有推翻這種不合理的經濟制度,中國才能富強,民族才能獨立。從此他立下志向,一定要推翻舊制度,建立新秩序,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正常的生活。
文韜武略 促教育與工農運動緊密結合
一九二四年,鐵史在日本學成回國。此時國共實現合作,彭湃已到廣州。雖然陳炯明軍隊仍盤踞東江,海陸豐農民運動遭到鎮壓,但經過組織的農民沒有被征服,仍堅持斗爭。鐵史回國后與彭湃及留在海豐領導農民地下斗爭的鄭志云等取得密切聯系。一九二五年二月,革命軍東征,彭湃隨軍回到海豐。四月,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建立,鐵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留在海豐參加恢復農會、籌建農民自衛軍等工作。五月,廣東省第一屆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鐵史出席了大會,并協助彭湃組織大會工作。
不久,根據黨組織安排,鐵史出任海豐縣教育局長。當時,黨是很重視教育陣地的。中小學是培養工農人才的地方,廣大革命師生是推動工農運動發展的一支要力量。要辦好學校,就必須掌握學校的領導權和經濟權。鐵史在縣農民協會的公開支持下,首先組織師生向把持縣財政局、任意克扣教育經費的地主豪紳馬笠川進行斗爭,奪回經濟大權。他還堅決貫徹農民協會有關開展鄉村教育的決議,把全縣各區鄉的神產、儒租等封建產業權收歸教育產業,作為擴辦鄉村學校的經費。在他的主持下,海豐的鄉村學校發展到三百余間,農村兒童的入學率大大提高。
一九二六年秋,鐵史決定在海豐中學增設高中程度的“社會科學專修班”,還聘請原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中共黨員黃春源來校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為海陸豐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政治素養的革命人才。
鐵史不但注重學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還很注意教育和革命實踐相結合。他經常邀請當時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領袖來校講課,傳授工農革命經驗,還經常組織學生下鄉宣傳,參加農會集會活動,使師生對農運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認識。一九二六年冬,海豐中學畢業生約四十人,響應鐵史、鄭志云的號召,組成“潮汕參觀旅行團”,結合進行介紹海豐學生參加工農運動的做法,被當時的省政府譽為全省之冠。鐵史始終把教育與工農運動的使命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使海豐的教育事業呈現一片生機。
三次起義 開展大規模的土地革命
一九二七年春,鐵史調陸豐工作,公開的職務是龍山中學校長。他在龍山中學工作時間不長,但工作多有建樹,使陸豐黨組織和革命力量都有較大發展,給陸豐人民留下很好印象。四月十二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舉起了屠刀。海陸豐人民在中共海陸豐地委領導下,于四月三十日晚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鐵史參與領導海豐縣的武裝起義工作。五月一日,海陸豐兩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鐵史當選為海豐臨時人民政府委員。五月九月,國民黨派軍隊瘋狂反撲,海陸豐農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因寡不敵眾,海陸兩縣城陷入敵手。鐵史和兩縣負責同志撤出縣城在農村繼續領導革命斗爭。
九月、十月,海陸豐又連續舉行兩次武裝起義,鐵史領導海豐工農武裝參與起義斗爭。十一月六日,鐵史又一次當選為海豐臨時革命政府委員。
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在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彭湃主持下,兩縣進行籌建蘇維埃政權的工作。為加強陸豐領導,鐵史又一次調陸豐工作。十一月十三日,陸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十六日,鐵史當選為陸豐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兼秘書長,主持蘇維埃政府的日常工作。
陸豐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面臨著艱難復雜的局面。在東南的碣石城,還龜縮著戴可雄、馬思逵、陳子和等海陸豐兩縣反動民團武裝;在西北的河口昂塘,有楊作梅等軍閥殘余武裝,他們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虎視耽耽,時常騷擾鄉民,殺我農會干部。鐵史等陸豐蘇維埃領導同志獲悉后,便決定先掃平碣石敵人。他和張威親自帶領東南工農武裝圍攻碣石城。在南塘區武裝誓師大會上,他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俺大家要翻身,要分到土地,就必須團結一致,打倒土豪劣紳,消滅碣石城里的敵人,才能取得最后解放!由于碣石城墻高又堅固,工農武裝在紅二師四團部分部隊配合下,雖然蕩平了城外工事,但敵人龜縮城內頑抗,沒法一下子攻下。后決定由工農武裝采取圍困辦法,斷其糧水,迫使敵人棄城逃跑,我在追擊中殲滅部分敵人,碣石城終于回到人民手中。
與此同時,西北工農武裝也打敗了楊作梅。隨后開展了大規模的土地革命,在不長時間內,全縣土地分配達百分之四十以上。鐵史為鞏固陸豐蘇維埃政權和土地革命成果嘔心瀝血,作出了巨大貢獻。
臨危受命 主持陸豐臨時縣委工作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國民黨集中大量兵力分四路包圍進攻我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在強大敵人進攻下,中共陸豐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撤出縣城。
在國民黨軍隊入境前,中共陸豐縣委為了應付縣城失陷后陸豐被分割難以聯系的情況,建立了西北、東南兩個特委,以便代替縣委指揮各地武裝斗爭,鐵史為西北特委負責人。陸豐縣城失陷后,他在西北區多次組織農民武裝,配合紅二師、紅四師部隊向敵人進行反攻,雖一度攻下新田圩恢復新田蘇維埃政權,給敵人有力的打擊,但因力量懸殊太大,多次反攻失利。
四月十二日,陸豐縣委在鵝籠村被敵人破獲,主要領導人彭元章,吳鑒良,陳谷蓀等都犧性,全縣斗爭失去領導。在艱難時刻,陸豐東南、西北兩特委各自為戰,發揮了應有作用。五月十日,鐵史等西北特委領導同志和東江特委特派員取得聯系后,舉行會議,成立陸豐臨時縣委,以統一領導陸豐反“圍剿”斗爭。臨危受命,鐵史出任縣委常委、臨時書記,主持縣委工作。六月二十八日,臨時縣委和東江特委聯系上后,正式成立縣委,鐵史任縣委常委兼軍委主任,負責領導全縣軍事斗爭。七月六日,鐵史赴碣石,金廂一帶傳達東江特委組織夏收暴動的工作指示,不幸在九更寮被敵包圍。他在組織武裝突圍時,頭部負傷被俘。
鐵史被捕后,敵人把他押回海城關押。他在獄中還耐心教育獄卒不要為反動派賣命,敵人十分驚怕,乃于七月十一日下令殺害他。在押往刑場的路上,他正氣凜然,昂首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并向路人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殘害人民的罪行。敵人慌忙在他的嘴里橫上口架,不讓他講話,但他還伊啞著痛罵國民黨反動派。鐵史犧牲后,敵人毫無人性地把他的遺體砍為碎段。他是海陸豐革命烈士中犧牲得最壯烈的一位!
(本文略有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