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里要說能傲霜綻放的花,當數蠟梅。
蠟梅,花黃如蠟,清香四溢,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之時,“踏雪賞梅”——應該是冬日最靚麗的風景。
你看, 寒冬臘月,京城的賞梅者也不消停,長槍短炮,武裝到牙齒,跑臥佛寺,上樂農軒,奔惠芳園,為睹蠟梅之風采……
我也裹挾其中,賞了幾處,興致勃勃,但總覺不過癮,不會久留,因為我看過最美的蠟梅花,那是在江南,印象最深的是在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院中的那株臘梅樹……
周恩來故居的蠟梅
2012年春節期間,我去淮安、揚州過節,專門去淮安周恩來故居拜謁,故居院中有一株蠟梅,是周恩來童年在此讀書時所植,經歷百年滄桑,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當時,我用相機拍了不少照片。記錄下的美麗可以同朋友們共賞,可那沁人心脾的暗香怎么與您分享呢?還有那從心底涌出的種種感受,你知道嗎?
回北京后,寫過一篇博客,美在心,窮其詞,充其量只會重復古人王安石寫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013年,在北京曰報上看到梁衡先生寫的一篇《周總理手植一品梅》,他是我崇敬的前輩,又是同行,他寫的才叫精采,情真意切,道出了我的心聲,說的真好!
《周總理故居的一品梅》
梁衡
中國人愛松、愛菊、愛竹、愛蘭,而愛梅尤甚。松耐寒而無花,竹青翠而無香,菊經霜而不受雪,蘭多香而少堅。唯梅有色有味,經霜耐寒,壽比松柏,香勝幽蘭。而梅中之極品尤數臘梅。
淮安周恩來故居處有其手植臘梅一株,現已逾百年,枝葉滿院,高比屋肩。其一樹六股,虬勁曲折,上下翻飛,如繩纏龍盤。每當盛夏之時,枝探墻外,四壁難禁勃勃生機;濃陰覆地,滿院都是盈盈之情。晨風輕搖,碧葉向天奏有聲之曲;浩月初上,疏影在墻寫無聲之詩。而當寒凝大地,北風過野,雪蓋高原,這青瓦老宅中臘梅怒放,忽如一座金山橫空出世,燦若朝陽,滿樹黃花無一絲雜色,方圓數里,暗香浮動,蕩氣回腸。此周總理手植臘梅之大觀也。
周總理在時,此臘梅靜生默長,人們亦不覺有奇。墻外風雨墻內樹,落葉飄飄送華年?;ㄩ_花落,無論冬夏短長。然自1976年總理大去,舉國同悲,萬家悼傷,懷念之情與日俱長。雖開國總理,這960萬之國土竟無一碑之立、一石之安,魂之所系不知何方,祭之所向一片空茫。今年是周總理誕辰115年,念神州大地,有何物曾與周總理同生同長,卻仍在生命綻放;又有何物經總理手澤,卻依然長此留香。唯此株手植臘梅,玉樹臨風,山高水長!于是仰樹懷人,對梅神傷,游人如織,默念忠良。念總理當代宰相,官居一品,卻黨而不私,官而不顯,勞而無怨;念總理德高一品,卻生而無后,死不留灰,去不留言。噫,大道無形,大德無聲。其大智、大勇、大德、大才、大貌,齊化作這株一品古梅遺愛在人間。君不見這臘梅鐵干銅枝,曲節回環,傷痕斑斑,曾經多少辛酸仍挺身向天;君不見這故居青磚小院,每當大雪漫天,上下皆白,一梅出墻香清溢遠。
嗚呼,人去梅開,總理歸來。葉落歸根,香飄江淮。民族之魂,國之一脈。大無大有,周公恩來。
(2012年我在博客上發的江南蠟梅組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