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共產黨人

王愿堅:立志“寫盡紅軍英雄志”

翁亞尼 · 2018-12-29 · 來源:光明日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向人民學習 向生活學習·重溫當代現實主義經典作家】

  王愿堅,這位蜚聲中外的軍旅作家,以小說歌頌中國革命歷史。人們總以為他的創作道路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事實并不是這樣。

  憑借紅軍時代斗爭生活去噴吐、燃燒

  還在童年時期,小愿堅就愛好聽故事。他在村里的集上聽說書的講《聊齋》《今古奇觀》,同時,也經常聽一些自己的父兄輩參加革命斗爭的故事,養成了愛聽故事的習慣。1944年,參加革命部隊以后,只要見到首長,總是瞅準機會請他們給講故事。

  聽故事的愛好,使王愿堅成了“故事簍子”,一肚子的故事在他的生活中不停地往外冒。這些故事教育了王愿堅,他也通過講故事去教育別人。

  當故事講得多了以后,王愿堅就思考著故事怎樣講才能激勵同志們忘記疲勞,奮勇向前,于是他把原來的故事加以“改造”,以更好地吸引聽眾。其實這時,在王愿堅講的故事中,就已經有了口頭文學的創造。

  稍后,王愿堅從宣傳隊調往22軍的《麓水報》社,擔任編輯和記者,能有更多機會看到和聽到戰爭中的一些動人的故事。但在當時,王愿堅還沒有想到要把它們寫下來。

  一直到1953年秋天,《解放軍文藝》雜志社編輯部委派兩位編輯和王愿堅一起去福建東山島采訪,路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根據地,接觸了幾位經歷過這段生活的老同志。他們向王愿堅講述了1934年至1937年間,他們在紅軍長征以后,留在老根據地山林里,苦苦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情形。

  這些故事極大地震撼了王愿堅年輕的心。王愿堅說,他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整個心靈去感受?;氐奖本┖?,這些故事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翻騰。他想到自己在這些故事中受了很深的教育,可還有很多人沒有聽到這些故事。如果把這些故事寫出來,發表在報刊上,不是可以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受到教育嗎?

  王愿堅經過反復思考,克服了從新聞報道過渡到文學創作的重重困難,終于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小說《黨費》,刊登在1954年12月的《解放軍文藝》上。此后,他又創作了《糧食的故事》,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就在此時,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議論,說沒有參加過紅軍的同志寫不好長征的小說。這一論調對王愿堅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面對社會上這種論調,對一個在文壇上像剛剛出土的幼苗一樣年輕的王愿堅來說,壓力是不小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認為應該堅持寫革命斗爭歷史這一題材,而且是能夠寫好的。因為這些含血帶淚的故事對于在新中國出生的年輕一代太有教育意義了。人民生活肯定是越來越好,對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年輕人來說,太需要讓他們知道老一輩革命者的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他們前赴后繼創造了新中國和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年輕人應該不忘初心,繼續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奮勇向前。因此,王愿堅認為作為一個黨的宣傳員,他有責任把這些故事寫出來。

  王愿堅在《腳下要有塊土地》一文中這樣寫過他的認識:“我的創作實踐并沒有背離規律,我依然寫的是我所熟悉的生活。首先,我在部隊里度過了童年和青年,多少有些直接的生活感受、體驗和積累,它使我有一條通向紅軍時代戰爭生活的路,可以憑借紅軍時代斗爭生活去噴吐、燃燒。其次,還可以不斷地積累、充實和了解那個時代。”

  王愿堅是一個性格內向、脾氣隨和的人,從不為不同意見與人爭吵。但對于創作,卻很執著。他堅持要寫革命斗爭歷史和紅軍題材。他下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

  王愿堅理順了創作思路,繼續在革命歷史這個豐富的礦藏中向縱深發展,又陸續寫出了《媽媽》《早晨》等作品。他在創作動人的小說教育年輕一代的同時,自己也深受教益。

  只有堅定信仰,才能完成艱苦的任務

  革命斗爭是艱苦的,寫革命斗爭歷史同樣是艱苦的。

  王愿堅深入革命根據地,幾次重走長征路,訪問當地群眾和紅軍老戰士、老赤衛隊員;他采訪了100多位第一次授銜的老將軍和9位元帥,并在其中的幾位元帥身邊生活了一段時間。他每到一處,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必去參觀,并把他認為有用的資料仔細地記錄下來。只要是有關紅軍題材的資料,他都要借來抄寫成冊。那時沒有復印機,他都是在業余時間、工作間隙用鋼筆抄寫。有時我半夜醒來,他還在燈下奮筆疾書。

  王愿堅其實不是一個專業作家,他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編稿子,從《麓水報》到《解放軍文藝》,再到大型回憶錄《星火燎原》。因此,他的小說大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寫的。

  作家是一個嚴肅的職業,寫作是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不僅費腦力,還需要有體力的支撐。深夜寫作,白天還有繁忙的編輯工作,只有堅定信仰,才能完成艱苦的任務。

  《七根火柴》最初構思的情形就是王愿堅寫作狀況的明證。“深夜,燈前,我照例對著稿紙‘神游’于長征路上。忽然,眼前浮起了這樣一幅景象:一隊紅軍戰士在白花花的雪山上迎著風暴走著,一個紅軍戰士身子一仄歪,摔下了雪坡。幾番掙扎,他被深雪埋住了。隨著戰士們的視線望去,只見白雪上留著一只手。在這只手里托著一個共產黨員的黨證。”這就是《七根火柴》最初的萌芽。

  這樣的場景中這樣的一只手,這只手是這樣清晰,這樣豪邁,的確是激動人心的。但要構成一個短篇小說,卻還需要調動作者的感受和想象。

  王愿堅在創作《七根火柴》的過程中曾經有過這樣詳細的記錄:“在戰爭中,我多少次看見過這樣一種戰士的手: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著同志額角的……”

  同時,王愿堅又想起了幾個在戰爭中關于手的小故事——

  “1949年,整個淮海戰役戰場上蓋了一層白雪。天剛放亮。我鉆出地堡,愣愣地隨著幾個同志爬上交通溝,向敵我之間的一塊雪地上跑過去,在離陣地四五十米遠處,我看到了,一個戰士伏在雪地上,已經犧牲了。在他面前的白雪上,有用手指頭畫下的簡單的地圖。而他那只曾經用最后的一點力量畫下了敵情的手,卻高高地舉著,指著前方。他是團里的偵察員。頭天夜里,他潛入敵陣偵察回來時受了重傷……那只手,最后完成了英雄的功勛,表示了自己對黨對人民的忠誠。”

  “在淮海戰場上,為了采訪幾個新抓到的俘虜,我踏雪到陣地后面的師部去。正走在路上,敵機來了。我就和一隊運糧的民工一起隱蔽在一片墳場上。一位中年民工把手伸進懷里,掏出一件東西向我遞過來,笑道:‘吃點嗎?’于是,我看見一只手。這只手托著的哪里是飯呀,是紅薯葉摻上米糠捏成的窩窩頭。這些來自渤海之濱的農民同志,走了近千里路,用肩膀把60斤高粱米挑到戰場上,自己卻用紅薯葉子填肚子。這就是贏得戰爭的人民。”

  “一個星期天,我到財政部門一位負責同志家里去。走進那平房院落,見他正在把碎煤渣和成煤泥,用手捏成一個個煤餅。走進屋里,見他床上鋪的還是解放戰爭中繳獲的半截軍毯。留我吃飯,待客的就是爐子上煮的那鍋豆腐燉白菜。這位在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中擔任過支隊司令員的老戰士,就用他和煤泥的那只手,為我畫下了當時吃的野菜的模樣,也就用這只手,批了給某個部門上億的撥款,以至于批件上留下了黑黑的手指印兒……”

  這時候,王愿堅已不是簡單地把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或者寫成一篇什么報道?!镀吒鸩瘛芬巡皇悄囊患?,哪一只手。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凝聚了王愿堅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

  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講給讀者、聽眾和觀眾

  王愿堅深愛他所寫作的題材,以及這個題材中的人和事。由于王愿堅在《星火燎原》編輯部所負責的是紅軍時期的戰爭回憶,所以常常接觸到紅軍時期的將領。他在回憶中寫道:“在一個海濱療養地,我曾經在一位元帥身邊住過十幾天,這位當時已身患疾病的老帥,本來是到療養地休養的,每天打針、吃藥??墒强纯此蒺B的方式吧,在窗前一棵大松樹下,安了張行軍床。床邊小桌上放了一部從房里引出來的電話機;枕頭邊,文件堆得老高,床邊幾把藤椅很少空著,總是不斷有請示工作的人。”

  王愿堅親眼看見當年帶領紅軍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的將帥們,如今雖已年逾花甲,但仍然在為建設國家千辛萬苦辛勤工作。和這些革命前輩接觸得多了,王愿堅作為一個后輩,常常被深深感動。他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在記述這些人的歷史功績的同時,描寫他們在和平日子里的生活,表現他們身上那優良的作風和品質,描繪他們那質樸的生活風貌和美好的心靈。

  王愿堅常常說,他要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講給他的讀者、聽眾和觀眾。而他認為,老一輩在艱苦斗爭中的光輝思想和高貴品質是最好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就像是一盞不滅的燈,一直照亮著王愿堅幾十年的創作道路,照著他在坎坷的道路上執著地往前走。

  1958年,十三陵水庫工地開工,全北京市的機關團體、軍隊學校,全都投入到十三陵水庫的建設中去。當時王愿堅是《星火燎原》解放軍30年革命斗爭回憶錄編輯部的“大頭編輯”。稿件都由各大軍區當時的領導同志撰寫,而這些同志大部分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剛剛掃盲畢業,這樣的稿件修改起來難度就很大;其他各個戰爭時期的回憶錄情況也大致如此,有的回憶錄內容很好,但文字表達程度都不高。像這種情況的稿件,不管是哪一個戰爭時期的都紛紛交到王愿堅手里。這樣一來,王愿堅手中就積壓了不少稿件,他甚至星期日也不回家休息。所以去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就一批批地都把他落下了。一直到了6月中旬,十三陵水庫工程都快竣工時才分配王愿堅去工地勞動。

  十三陵水庫工程在20世紀50年代機械化程度很低,大都是用人工操作,所以是很重的體力勞動,不是抬石頭就是推沙子。剛去工地時,早去的同志告訴王愿堅午飯時要多吃些咸菜,因為重體力勞動出汗多。吃完中午飯,他們要翻過一個山頭回駐地休息,每人還要利用這短短的休息時間每天上交60個蒼蠅給工地的愛國衛生運動組織部門。在工地剛開工時,蒼蠅很多,但到快竣工時,要在短短的休息時間內打死60只蒼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在這樣繁重的工作和體力勞動的狀態下,王愿堅利用短短的休息時間,在山坡上的一棵苦楝樹下,用借來的一支鉛筆頭,在煙盒翻過來的紙上寫出了《普通勞動者》的初稿。王愿堅勞動了13天,除了帶回來一篇《普通勞動者》的初稿,還帶回來三張勞動積極的嘉獎狀。

  “文革”期間,王愿堅被剝奪了寫作權利,下放勞動三年,幾乎與世隔絕。后期被定為“人民內部矛盾”,分配到安徽省軍區的一個獨立團去體驗生活,生活在連隊,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出操訓練。

  1972年,王愿堅回到北京。當時的總政文化部讓他和其他同志集體修改反映紅軍長征的話劇《萬水千山》的電影劇本。從此,他和電影結了緣。一直改寫、參與集體創作電影劇本和電視劇,從《閃閃的紅星》到《四渡赤水》,他很少有自己的寫作時間。《四渡赤水》由于難題較為集中,比如重大歷史題材、眾多的革命領袖形象和集體創作,使得這個電影劇本一直拖了8年才完成。

  王愿堅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還是利用休息時間,憑著他對文學創作的執著寫出了10個短篇。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小說創作。他自己說這是他創作恢復期的練筆。后來他又擔任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文學部主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文學系系主任,幾十年的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使他對行政領導工作感到陌生,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因而此后他就再也沒有拿起筆來寫小說了。

  作家陸文夫對王愿堅這一段生活有過這樣的評論:“我相信中國的軍事文學一定會出現偉大的作品,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有我們這么多的戰爭磨煉,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如果能好好地寫出來的話,絕不亞于《三國演義》。王愿堅經過了20多年的磨煉與素材積累,他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伤麉s無可奈何地搖搖頭。他有職務、公務和事務,就是沒有整塊的時間……王愿堅是個很守規矩的人,他要把公私分清。”

  王愿堅沒能寫出他構思多年的紅軍長征的上、中、下三部曲。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在病榻上他告訴我,他一生立志要“寫盡紅軍英雄志”。但病魔奪走了他的時間,他在1991年1月帶著遺憾匆匆離開了人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在王愿堅去世27年后,收錄其全部文學題材作品的七卷本《王愿堅文集》,于2018年1月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遵照王愿堅的遺愿,我在第一時間將文集寄送給了習近平總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收到《王愿堅文集》后,深情地表示: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當年與他交往時的情景,至今都很懷念他。

  夜深人靜,我滿懷崇敬拜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第二卷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寫道:“說到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情。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愿堅。他對我說,你到農村去,要像柳青那樣,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王愿堅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終其一生孜孜不倦地為人民創作革命斗爭題材作品,不愧是一名黨的宣傳員。

  明年就是王愿堅九十周年誕辰,以此文表達深深的緬懷。

  (作者:翁亞尼,系王愿堅夫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