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在系統學討論班。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供圖
錢學森在講課。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供圖
錢學森(右三)與系統學討論班學員們在一起。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供圖
【科學向未來】
編者按:
1978年9月27日,錢學森的一篇理論文章——《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問世,由此而創立“系統工程中國學派”。
40年過去了,系統工程作為一門科學,形成了有巨大韌性的學術藤蔓,蜚聲世界。
今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我們更能感受系統工程的力量,重溫系統思維、系統科學、系統方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40年前,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創立,是錢學森為人類永續發展找到的“鑰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人類社會每一次飛速發展、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躍升,都離不開理論的變革、思想的先導。40年前,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創立,是錢學森為人類永續發展、文明永續進步找到的“鑰匙”。
巍巍中華的文化精髓在錢學森的血液中流淌,源自西方的創新精神在錢學森的思維中激蕩。“萬山磅礴,必有主峰。”可以說,錢學森本人的成長經歷、思想精神,就是東西方融合的結晶,就是在人類智慧的“群山”中的巍峨山峰。
他的早年,可謂“千年國本傳承精神根脈”。他出身于“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錢學森在成長中,無疑受到了傳統家風的深刻影響,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使得理想精神、精英意識、家國情懷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特別是《錢氏家訓》中“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的價值觀、“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的人生觀,錢學森一生做到了一以貫之、始終不渝。面對新中國成立后的百廢待舉,他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表明心志:“我是中國人,我到美國是學習科學技術的。我的祖國需要我。因此,總有一天,我是要回到我的祖國去的。”面對黨和國家交給的時代重任,他毅然挑起了千鈞重擔,發出心聲:“我個人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只能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般艱險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錢學森的身上,始終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智慧和精神,彰顯著“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他的青年,可謂是“廿載西學開啟思維源泉”。錢學森20年留美,開展了一系列遠遠超前于時代的科學實踐。20世紀,服務于德國的普朗特是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普朗特最杰出的學生馮•卡門把應用力學從德國帶到了美國,使哥廷根學派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錢學森來到了空氣動力學大師馮•卡門的門下,成了哥廷根學派的重要傳承者,并成為美國導彈的創始人之一、航天飛機的創始人之一、物理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智庫的創始人之一。
哥廷根學派的精髓——從撲朔迷離的復雜問題中找出其物理本質,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科學與技術的結合,被錢學森繼承并不斷發展。1955年,錢學森歸國時,馮•卡門告訴錢學森,“你在學術上已超過了我。”哥根廷學派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讓探索未知、創造新知成了錢學森一生始終不渝的追求。
他的壯年,可謂“系統涌現鑄就歷史豐碑”。錢學森歸國后,為中國航天和國防科技工業奮斗了28年、奉獻了28年,既是規劃者,又是領導者、實施者。他推動了中國導彈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把導彈核武器發展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推動了中國航天從導彈武器時代進入宇航時代的關鍵飛躍,讓茫茫太空有了中國人的聲音;推動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研究與探索,為后來的成功作了至關重要的理論準備和技術奠基。
“十年兩彈成”,雖是彈指一揮間,卻為中國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力量,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環境,更使中國前所未有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錢學森的晚年,總結他在美國20年奠基、在中國航天近30年實踐、畢生近70年的學術思想,融合了西方“還原論”、東方“整體論”,形成了“系統論”的思想體系。這是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遍科學意義的系統工程思想方法。它形成了系統科學的完備體系,倡導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并以社會系統為應用研究的主要對象。正如錢學森所說,這實現了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飛躍。
1991年,錢學森作為“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唯一獲得者,在領獎后說了這樣一句話:“兩彈一星工程所依據的都是成熟的理論,我只是把別人和我經過實踐證明可行的成熟技術拿過來用,這個沒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國家需要,我就應該這樣做,系統工程與總體設計部思想才是我一生追求的。它的意義,可能要遠遠超出我對中國航天的貢獻。”
錢學森的一生昭示了系統工程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系統工程的“中國學派”見證了驚心動魄的歷史巨變、蘊藏著振聾發聵的觀念突破,是錢學森等人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所取得的智慧結晶,值得深入研究。
系統工程中國學派,以其獨特的歷史邏輯、獨到的時空邏輯、獨創的理論邏輯、獨有的價值邏輯,至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縱橫八萬里”的時空邏輯,揭示文明走向。錢學森說:“實現宇宙航行,是科學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在此以前,人類都是在地球上觀察和研究自然。今后就可以在一個新的立足點上來研究自然和宇宙,這樣必然會出現一個科學上大發展、大創造的時期。”意思是,站在太空的高度思考人類的發展,許多原有的模式都將被顛覆。人類從陸地走向海洋,從海洋走向天空,從天空走向太空,使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發展都不斷地向上延伸。因此,航天絕不僅僅是一個行業,而是俯瞰全球、經略宇宙、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新紀元的一扇窗口。今天的航天與數百年前的航海一樣,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拓展生存空間的歷史必然,一定會深刻影響科技發展、文明進步的方向和進程。
以“融匯東西方”的理論邏輯,錨定世界彷徨。隨著《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發表,錢學森逐步把航天系統工程的基本原理推廣到經濟社會更為廣闊的領域,其中最為核心的貢獻有兩條:其一,在思想和理論層面,推動了整體論、還原論的辯證統一,開創了“系統論”;其二,在方法和技術層面,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將其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設計部的實踐形式。在應用系統論方法時,從系統整體出發將系統進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礎上,再綜合集成到系統整體,實現系統整體涌現,最終是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問題。系統論方法吸收了還原論方法和整體論方法各自的長處,也彌補了各自的局限性,既超越了還原論方法,又發展了整體論方法。“天下之勢,循則極,極則反。”系統論的發展應用,定會扭轉“越分越細”的趨勢,為解決當今世界不平等、不平衡、不可持續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以“蒼生俱飽暖”的價值邏輯,彰顯大愛無疆。錢學森曾說:“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的獎賞。”他十分關注“老少邊窮”地區,一直把運用科學技術,提高落后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心上。他在書信中說,西部地區是中國發展潛力所在,對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等西部地區、沙漠地區、高原地區的開發要有新思路。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錢學森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已經與勞動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融為了一體。
(作者:薛惠鋒,系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