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姚喆左臉上有一條異常醒目的刀疤,叫人望而生畏且又肅然起敬。因為這條刀疤,戰友們贈他“姚一刀”的美譽。“姚一刀”,彰顯了他不怕死、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激勵著他率領部隊南北征戰,屢建功勞,深得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的賞識和器重。
“我就中意你姚喆這一點”
姚喆,原名姚秩章,1906年8月出生于湖南邵陽橫塘沖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上過3年多私塾。1925年,他參加了農民協會,先后任鄉農會執委、主席。1927年,湖南軍閥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屠殺共產黨人、農會干部,姚喆遭到通緝,他只身逃到南縣。
1928年4月,姚喆在南縣考入國民革命軍獨立5師隨營學校。7月22日,獨立5師1團在彭德懷的領導下舉行平江起義,隨營學校師生參加了此次行動。起義部隊合編為紅軍第5軍13師,姚喆成為彭德懷麾下的一名紅軍戰士。
12月上旬,姚喆跟隨彭德懷上了井岡山,先后任紅5軍班長、排長、特務連連長,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6月,以紅5軍為主成立紅3軍團,他歷任特務團1營營長、1師3團團長、1師參謀長。后部隊縮編,他改任紅4師10團參謀長。
姚喆一路隨彭德懷馳騁沙場,也養成敢于“橫刀立馬”的戰將之風。一次,彭德懷問他:“除了打仗,你還能干啥?”他答:“除了打仗,我什么也干不了!”不茍言笑的彭德懷也樂了:“我就中意你姚喆這一點!”
◆平江起義宣誓地舊址。
1934年1月中旬,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入閩作戰,攻打沙縣縣城時,紅10團擔任主攻。姚喆帶人用4天半時間挖通了到沙縣西門城墻的坑道,在城墻下填滿炸藥。1月25日晚8點,隨著一聲巨響,城墻被炸開了一個20多米寬的豁口,姚喆帶突擊連迅速占領豁口,擊退守敵。敵新編52師師長盧興邦抓起機關槍對潰退士兵腳下一陣掃射,大叫:“誰再退,槍斃誰!”
姚喆指揮突擊連將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撲打了回去,與后續部隊一起沖進縣城。由于天黑看不清路,姚喆提著馬燈沖鋒在前,在巷子的拐角處,一敵兵突然閃出朝他劈頭一刀,大刀落在他左臉上,顴骨被砍斷,從左太陽穴斜下至左口角拉了一個大口子,他滿臉鮮血,轟然倒下。
姚喆在病床上昏迷了整整三天才蘇醒過來。當他得知紅軍占領了沙縣,殲敵1300余人,欣慰地說:“我這一刀沒白挨。”傷口愈合后,他左臉留下一條三寸多長、一指寬的刀疤。自此,“姚一刀”的雅號一直伴隨著他,也是他一生的榮光。
因為這一刀,姚喆榮獲中革軍委頒發的三等紅星獎章,后調任中央政治保衛局保衛隊隊長兼黃安、梅崗兩區衛戍司令員。彭德懷同他開玩笑:“挨一刀,換一個司令,值嘛!”姚喆也嬉笑以對:“請首長給我再挨一刀的機會!”
“姚喆同志‘護駕’是有功的”
1934年10月,姚喆隨中央紅軍一同長征,一路上擔負著掩護、保衛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首長安全的重任。每天行軍打仗,部隊十分疲勞,加上大搬家式轉移和甬道式隊形行軍,給安保工作帶來極大壓力,但姚喆率部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任務。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此時遵義城剛剛打下,城外國民黨軍重兵圍堵,城內各種反動勢力還未及清除,在這種環境中召開這樣重要的會議,安全保衛的重要性和難度可想而知。鑒于姚喆一路上的出色表現,姚喆被任命為政治保衛團團長,負責遵義會議的安保工作。
姚喆臨危受命,在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的領導下,詳細察看開會的地點及會場附近的地形和環境,精心設計警備方案,嚴密部署兵力和哨位,帶領政衛團的官兵們一絲不茍布置警戒,護送首長往返。時任政衛團政委的張南生(開國中將)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政治保衛團的官兵圓滿完成了遵義會議的警衛任務,受到了黨中央、中革軍委領導人的高度贊揚,并與遵義會議一起載入了歷史的史冊。”
◆1937年,毛澤東、朱德與姚喆(后排左六)等合影。
遵義會議后紅軍進行縮編,政衛團補充到紅3軍團,姚喆任紅3軍團4師10團團長。他率部經常擔負警戒、掩護任務,過大渡河天險瀘定橋時,他率部向打箭爐方向警戒到最后才離開;翻越海拔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夾金山時,姚喆帶領部隊走在最后。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后,面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姚喆率部保衛黨中央一路北上,勝利抵達陜北。
毛澤東曾風趣地評價:“姚喆同志‘護駕’是有功的!”后來組建的中央警衛部隊,包括后來著名的8341部隊,就是以政治保衛團為老班底,姚喆曾是這支神奇部隊的軍事主官。
長征到達陜北后,姚喆歷任紅15軍團78師參謀長、北路軍參謀長、陜甘寧獨立師師長,參加了東征山西閻錫山、西征寧夏馬家軍等戰役。1937年春,為抗戰儲備人才,他被派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
“讓姚喆去大青山揚名吧”
七七事變后,日軍侵占了內蒙古西部,成立了偽蒙疆政權。中共中央為了牽制日軍向南進攻,構建陜甘寧、晉西北的戰略屏障,間或打通蒙俄國際交通線,于1938年5 月作出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決策。6月11日,毛澤東在給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蕭克的電報中指出:“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甚關重要”,“須選精干者,領導人須政治軍事皆能對付,且能機警耐苦,而有決心在該地創立根據地者。”
賀龍、關向應決定由120師358旅715團、師直騎兵營3連、“戰動總會”60多名干部,以及太原游擊4支隊共2300余人,組成大青山支隊。選派358旅政委李井泉任司令員兼政委,714團政委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司令員、政治部主任都是政工干部,支隊參謀長必須在軍事上過硬。李井泉建議:“就姚喆同志吧。”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姚喆任120師358旅參謀長,參加了收復晉西北7城等戰斗,“姚一刀”的大名也在敵我雙方陣營中都叫響了。賀龍當即拍板:“要得!就讓姚喆去大青山揚名吧!”
◆1943年,姚喆(左)在大青山閱讀農民來信。
1938年7月29日,李井泉、姚喆等率部從山西五寨縣出發,挺進大青山。途中,接到120師師部指示,命他們派遣精干力量折返晉西北平魯縣接運過冬皮衣。
當時,日偽軍已摸清支隊挺進大青山的動向,正沿途圍追堵截。殺回馬槍去接運皮衣是一項艱巨任務。李井泉、姚喆等商量后決定,由李井泉率主力繼續向大青山綏中地區挺進,姚喆率715團1營和騎兵營3連返回平魯。
途中,姚喆部遭到日軍后宮步聯隊幾百人的圍堵。姚喆指揮部隊搶占有利地形,派出兩個班分別從兩側迷惑敵人,自己帶主力從中間沖殺下去,俘虜了兩個日本軍官。日本軍官不服氣地說:“八路的大大的狡猾,戰術的不懂!”姚喆義正辭嚴地說:“懂戰術的是強盜,搶別人的土地!不懂戰術的打了勝仗,因為這是在中國,我們是共產黨!”
姚喆率部迅速擺脫敵人,直奔平魯,與護送皮大衣的120師警備6團不期而遇。當對方把100多頭毛驢馱的1400多件皮大衣交給他們時,姚喆犯難了,100多頭毛驢目標這么大,如何通過道道封鎖線?他急中生智,下令全體指戰員每人穿一件皮大衣,剩下的再用毛驢馱運。
當時正值盛夏,戰士們穿單衣都熱得汗流浹背,再穿一件皮大衣如何受得了?見戰士們臉帶難色,姚喆什么也不說,抓起一件皮大衣往身上一套。戰士們跟著做,幾百件皮大衣全上了身。
姚喆率“皮衣大隊”來到平綏鐵路附近,日偽軍已在鐵路沿線設伏,企圖截取皮大衣。姚喆命警備6團襲擊日偽軍老巢紅沙壩車站,一時間槍聲大作,火光沖天。敵伏兵哪還顧得上搶皮大衣,慌忙回撤保老巢。
姚喆抓住時機,率部越過平綏鐵路,一天一夜趕了七八十里路,追上主力,到達大青山綏中地區,與楊植霖、劉洪雄等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勝利會師。
隨后,姚喆協助李井泉指揮部隊東襲陶林城,北攻烏蘭花,設伏蜈蚣壩,挺進綏西,共殲滅日偽軍1000余人,震動了塞北,綏蒙民眾奔走相告:“八路軍是真正打日本鬼子的隊伍。”許多青年攜槍帶馬來參軍,大青山支隊不斷壯大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插在日偽的脊背上。
“八路軍唯一的鐵的騎兵”
大青山位于綏遠省中東部(今內蒙古西部),山巒起伏,村落稀疏,“看山不見山,走山如連川,騎馬一蹦子,步行得半天。”大青山的日偽軍大都是騎兵和摩托化部隊。而大青山支隊基本是步兵,機動緩慢,向平原、丘陵地帶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李井泉、姚喆痛感在這一地區戰斗,非要有騎兵不可。毛澤東和120師同意了大青山支隊將步兵改建為騎兵的請求。
解決馬源問題是當務之急。姚喆指示部隊不能增加農牧民的負擔,要從日偽軍和土匪手中繳獲馬匹。駐扎在綏南蠻汗山一帶的大青山支隊1大隊,雪夜奔襲40多公里,端了匪首肖順義的匪巢,繳獲戰馬100余匹,長短槍70余支。一夜之間,綏南部隊由步兵變為騎兵。
綏中的3大隊、4大隊和支隊司令部雖繳獲了一批馬匹,但遠不能滿足需要。武川縣、三元井一帶教會勢力大,教堂配備有騎兵武裝,一些大戶懾于教會勢力,不敢為八路軍捐獻馬匹。姚喆親自向比利時神甫宣傳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經過耐心勸說,神甫不再阻止教徒支援抗日,還將教堂的馬匹捐獻給了八路軍。
為適應戰爭環境的需要,姚喆提出“一邊打仗一邊建,一邊行軍一邊練”的口號。姚喆主動拜當地馬倌和善騎射的蒙漢群眾為師,學習馴養方法和乘騎技術。在他的帶動下,廣大指戰員掀起一個比學馬術的高潮。姚喆將蒙漢群眾乘騎、飼養的經驗,總結提煉成朗朗上口的歌訣:“腳尖跟蹬,身略前傾,兩腿夾緊,屁股坐穩”,“草膘,料勁,水精神”,等等。指戰員們對照歌訣,經過刻苦訓練,學會了馴養戰馬的方法;戰斗間隙,馳騁在廣袤的草原上,展開馬上瞄準、馬上劈刺和策馬追擊等訓練。大青山支隊很快變成一支精悍的騎兵。延安的報紙刊登了大青山支隊《步兵一夜變騎兵》的消息。
大青山支隊由此改稱為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下轄3個騎兵營,李井泉任司令員,姚喆任副司令員。后賀龍、關向應批準將騎兵支隊營改為團的建制。
1940年1月,李井泉調回晉西北工作,姚喆接任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時日軍占領重要交通要道,修碉堡,勾結偽、頑軍隊,進攻八路軍。姚喆指揮騎兵支隊和地方部隊避敵鋒芒,鉆敵空子,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1940年春,姚喆集中綏西、綏中部隊先后殲滅了頑軍的3個團,打擊了頑固派勢力。綏中頑軍在陶林一帶集中1000多人,揚言要與騎兵支隊決戰。姚喆親自帶領4個連乘敵不備,夜襲敵軍,殲敵兩個連,打得敵人潰不成軍。
到1941年,大青山騎兵支隊發展到3500余人,根據地建設達到相當規模,大青山和晉西北連起來,形成遼闊的晉綏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捍衛著中共中央所在地陜甘寧邊區的安全。
同年5月,姚喆奉命到延安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匯報工作,籌集了一批銀元、藥品帶到經濟很困難的延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了姚喆一行,充分肯定了幾年來大青山抗日斗爭的成績。根據姚喆的請求,中央從中央機關、各學校抽調100多名蒙漢干部隨姚喆到大青山開展斗爭。
日軍為了絞殺大青山騎兵支隊,推行“囚籠”政策,四處扎據點,在鐵路沿線挖了又深又寬的封鎖溝,在大小溝口筑起高高的水泥封鎖墻,吹噓“八路軍的騎兵這下根本下不了平川啦!”姚喆率領騎兵支隊,發動群眾拆除封鎖墻,填平封鎖溝,以連為單位分散活動,時而在山地丘陵與敵人兜圈子,時而又聲東擊西迷惑敵人,時而迅速轉移避開敵之主力,時而以騎兵快速奔襲薄弱之敵,襲擊日軍后方,弄得日偽軍暈頭轉向,自顧不暇。日偽軍領教了姚喆的厲害,哀嘆“大日本皇軍在征戰中,還沒有碰到過這樣厲害的騎兵。”
賀龍、關向應高興地稱贊騎兵支隊是“八路軍唯一的鐵的騎兵”。
“把大青山的斗爭堅持到底”
姚喆領導的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被日軍視作眼中釘、肉中刺。1942 年7月,日軍調集重兵向大青山發動了大規模“梳篦式掃蕩”,推行殘酷的“三光”政策。葉劍英元帥曾評價說,“從全國抗日根據地來說,大青山根據地是最艱苦的!”姚喆根據賀、關的電示,將司令部所屬人員編為戰斗隊,3個騎兵團化整為零,以連為單位分散活動,縣、區游擊隊各自為戰,與日軍展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
為了保存主力,這年8月,大青山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奉命轉移到晉西北偏關一帶。同時成立塞北軍分區,姚喆任司令員,留在大青山堅持戰斗。賀、關考慮姚喆的安全,數次致電讓他暫回晉西北。姚喆堅定地表示:“我要和同志們在一起戰勝敵人,渡過難關。”
1942年10月,日軍6000余人突然控制了綏西各山口要道,將綏西黨政軍人員困在得勝溝一帶。危急時刻,姚喆命令分散突圍,他率教導隊在得勝溝西側山上阻擊日軍。他的座騎中彈栽倒,人被摔出3米多遠,騎兵游擊隊長馬建功速將自己的馬讓給姚喆,他與另一戰士合騎一馬突出重圍。
在那最艱難的歲月里,姚喆帶著一個騎兵班出沒于大青山南北,走遍了所有的游擊區,指導各地對敵斗爭。有的人不認識姚喆,向戰士打聽他是誰,戰士打趣地回答:“他呀,我們的老伙夫班長。”從此,姚喆“老班長”的雅號又傳開了。
◆姚喆(左二)和曾經在井岡山戰斗過的戰友。
在零下30多度的隆冬時節,姚喆帶領大家搭窩棚、挖窯洞,化冰雪止渴、燒篝火取暖,以莜麥糊、凍土豆、灰菜籽充饑。他穿著老羊皮襖,戴上羊皮帽,像個地道的大青山人,給戰士們講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鼓勵大家戰勝眼前的困難,說:“只要大青山上還有我們一名戰士,就證明大青山還是我們的。”
賀龍、關向應等致電姚喆部:“你們在嚴寒的氣候中日夜不停地行軍作戰,取得了無數輝煌的成績。今天的困難是勝利前的困難,曙光就在前面!”姚喆回電:“一定把大青山的斗爭堅持到底,完不成黨交給的任務決不下山。”
在晉西北部隊的策應下,姚喆帶領大青山軍民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1945年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綏蒙軍區,姚喆任軍區司令員。他奉命率騎兵旅、晉綏27團等部,挺進綏南開展游擊戰爭,并向綏中發展,連戰連捷。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姚喆等指揮大青山部隊參加綏遠戰役,配合晉綏軍區主力收復了大青山南北廣大地區,綏西、綏南、綏中、綏東根據地連接起來,取得了大青山抗戰的最后勝利。老戰友李井泉曾評價“大青山第一功臣是姚喆”。
“你這把‘姚一刀’還要時刻亮著”
1945年9月,大青山騎兵支隊改編為騎兵旅。姚喆率綏蒙軍區機關進駐集寧。集寧是綏東重鎮,是控制平綏鐵路的軍事必爭之地。
國民黨十二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派新編第31師攻打集寧,并相繼占領晉綏邊的豐鎮、大同、陽高、天鎮等地。姚喆奉命進行反擊。傅作義收縮兵力于歸綏、包頭兩地,采取“依城野戰”戰略,與姚喆指揮的部隊對峙。
1946年1月13日,傅作義部分別襲擊卓資山、集寧、陶林等地。姚喆接到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賀龍、政委李井泉的命令,率部趕到卓資山協助兄弟部隊反擊,很快將敵擊潰,可集寧被傅部占領。1月14日晨,賀、李電令姚喆率騎兵旅和27團、9團等部迅速組織反擊,奪回集寧。姚喆率騎兵旅于1月15日下午抵達集寧城外圍,連夜組織攻城,他親率突擊隊猛沖猛打,于1月16 日上午奪回集寧城。
1946年9月10日晚,傅作義部再次對集寧發起進攻。姚喆指揮部隊堅守集寧,打退了敵軍數次進攻,陣地前留下一堆堆敵人尸體。敵又以尸體填壕,亡命死攻,侵占集寧西半城。姚喆堅守在老虎山指揮部,指揮部隊鏖戰三天三夜,殲滅傅作義部5000 余人。9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撤出集寧的命令。此時,部隊已經打紅了眼,但姚喆還是含淚下令部隊撤離陣地。等所有部隊安全轉移后,姚喆才最后離開老虎山陣地,撤至豐鎮。
1948年7月,綏蒙軍區騎兵旅和地方部隊組成西北野戰軍第8縱隊,后改稱解放軍第8軍,姚喆先后任縱隊司令員、軍長,重新回到彭德懷麾下。9月下旬至12月初,姚喆率部參加察綏戰役,先后攻占集寧、陶林、武川、固陽等城鎮,殲滅國民黨軍集寧警備司令部、保安第1、2團等各一部。彭德懷稱贊:“‘姚一刀’越來越快了!”
平津戰役后,毛澤東作出以漸進方式實現和平解放綏遠的“綏遠方式”的決策,并帶話給姚喆:“和平沒有實力不行。要想不動刀子,刀子還得拿著。你這把‘姚一刀’還要時刻亮著!”
姚喆決定先唱“黑臉”,當董其武的獨立第7師換防之際,他指揮部隊順勢占領了歸綏以東15公里的地段,給駐綏遠董部施加軍事壓力。
◆1958年,姚喆(右三)與葉劍英等人在南京。
毛澤東在西柏坡接到姚喆的報告,與周恩來商量后,果斷決策,電令聶(榮臻)薄(一波),部隊停止戰斗,綏遠問題和平解決;并請傅作義通知董其武,此次沖突不會影響和平方針,不要帶部隊西撤。
6月8日“綏遠和平協議”正式簽字。中央軍委決定由一野8軍同綏蒙軍區合編為綏遠軍區,姚喆任司令員。姚喆率軍區部隊撤到集寧附近,進行軍政訓練,準備迎接綏遠和平解放。
9月19日,董其武等人簽署《綏遠和平起義通電》,綏遠宣告和平解放。傅作義任綏遠軍區司令員,姚喆改任副司令員,與昔日的“對手”坐在一起共商對策,按照黨中央“起義部隊解放軍化,綏遠全境解放區化”的方針,改造6萬起義部隊。起義部隊改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董其武任司令員,姚喆任副司令員。毛澤東曾對烏蘭夫說:“提到內蒙古革命史,不能不提到我的‘小老鄉’!”
1951年9月,姚喆奉令與董其武率23兵團赴朝,完成了泰川、院里、南市3個飛機場的興建任務。1952年秋,姚喆回國,入軍事學院學習,后調任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校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0年11月,姚喆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1979年5月27日,姚喆因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3歲。1980年5月,姚喆的骨灰被安放在大青山革命公墓,將軍英靈與大青山相伴永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