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家信原件
父母親大人膝下:
二月十九日手諭奉悉。知大人移居后情況,甚為喜慰。兒於三月六日赴閩,三月卅日返滬。在閩廿余日巡視各地,不幸感冒并患腸胃炎,於返滬即入醫院治療。經過十余日,感冒和腸炎已完全好了。本可出院照常工作,奈又發現肝內有肝蛭吸蟲潛伏,醫者言不治療目前并無大妨礙,但恐日久生變,有演化為黃疸病水腫病的可能,甚至可能變為孫中山式的肝癌云云……兒思幾十年來,戎馬倥傯,得此小休,亦屬幸運,故祈大人勿念。張茜已到北京俄專學習,定今年底結業。彼能完成俄文修業,此后即可擔任俄校教務和通譯,學有專長,立身有道,甚可喜也……這是新中國為人作事基於各有專長的根本原則,望雙親本此意轉告兒弟兄姊妹并及下輩。中國人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強!如果仍舊貫,不依賴即寄生剝削,於己於國,皆非了局……小丹小侉小洋三個小兒讀書有進步,小侉已能寫數百字的文章……
楊仲赤甥來信已收到,證明思想進步,望努力……對裴先生陳鳳梧弟柳叔堪表叔(恨未能一見,后會有期)及其他親友亦均懇代致意問候。他們來滬,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兒為一工作人員,更不可能破格辦事。這方面均要求知我諒我,不以為罪……昔詩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確為實情。又韋應物詩“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又曰“所慚居位崇,未睹斯民康”。一切均從人民出發,兒竊愿勿愧於此,故不得不反復言之。
今年雙親以在渝居住為宜。千斯門住地,熱天不大宜,可商請鄉居,不必要在城市……
近日住院擺脫事務,故寫此長信稟報,請雙親寬心。此請萬福金安。另張茜開車傷牙已補好,請母親放心。
二兒世俊
四月十六日
這是陳毅1951年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世俊是陳毅原名,信末落款即為世俊。作為家信,內容通常是問候致意、敘述生活瑣事等。但陳毅這封家信,寫來卻與一般人在格調意味上大有不同。它于家事的敘談中,每每升華、引申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此作為說服教育親友的有力論據,充分展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敘及張茜何以遠去京門,到北京俄專學習一事。陳毅據此加以升華:“這是新中國為人做事基于各有專長的根本原則,望雙親本此意轉告兒弟兄姊妹并及下輩。中國人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強!如果仍舊貫,不依賴即寄生剝削,於己於國,皆非了局。”再譬如,談及親友來滬的招待事宜,這樣寫道:“他們來滬,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兒為一工作人員,更不可能破格辦事。這方面均要求知我諒我,不以為罪。”他是將自己當作國家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來看待和要求的。盡管身居高位,握有一方大權,但革命者的本色、人民公仆的意識豈能改變。陳毅在信中接連引用了唐人李紳、韋應物的詩借以言志,表達他“一切均從人民出發”“勿愧於此”的心志情懷。
陳毅一生的成就,除了他堅守共產主義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恪守陳氏祖訓家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四維”和“為忠為民”修身立德的結果。他承繼祖訓家規,還將這些好的祖訓家規傳遞給他的晚輩,讓陳氏祖訓家規代代傳下去,形成了獨具陳氏家族的家風文化。
陳毅7歲(1908年)時,隨父到湖北省利川縣外祖父建南海司任上寄讀,親眼目睹官吏對貧苦老百姓的殘酷壓迫,官吏們的所作所為與父母傳給他的祖訓家規相違背,年幼的他就意識到,那些欺壓老百姓的官吏沒有“四維”之約束,更沒有“為忠為良”的官道,他暗下決心,長大了,要作一個明“禮義廉恥,行為忠良” 的好官。
1920年,19歲的陳毅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受共產主義學說影響,積極參加共產黨組織的各項活動,被中法當局以“參加布爾什維克活動”的罪名押送回國。1923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以共產主義信仰指導工作,以祖訓家規約束自己的言行,積極投身到兒時的初心中去。
陳毅不但以祖訓家規修養自己的道德,還讓他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遵守祖訓家規。1929年8月下旬,陳毅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時,堂兄陳修和、胞兄陳孟熙以特殊身份護衛著陳毅,體現了陳氏家訓血濃于水的親情。在上海英租界四馬路新蘇旅館里,陳毅、陳孟熙、陳季讓、陳修和、陳世澤兄弟相聚,陳毅說:“我們弟兄都是官,但我們一定要當人民的清官……”弟兄們一致贊同陳毅提議。解放戰爭期間,身居國民政府要職的中將陳修和、少將陳孟熙、陳季讓在祖訓家規、民族大義感召下,先后起義,為共和國的建立和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在共和國成立之初,面對黨內個別高級干部的爭權爭利,蛻化腐敗。陳毅時刻告誡自己,不忘祖訓家規、不忘黨紀國法。1954年,陳毅寫了四首“感事書懷”的詩:
“慎之又再慎,謙遜以自束。后車善擇途,前車一再覆。”
“心情承見問,春來冬盡,克奏膚功……須牢記,無情歷史,利己必兇終。”
“五十又三載……幸得長期培育,每愧過失多。晚節自珍惜。日月走如梭。”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1951年11月27日,時任四川蓬溪縣蓬萊區婦女主任的陳德珍,給叔叔陳毅寫信,請求去上海上學。陳毅沒有同意陳德珍的請求,寫信叮囑她安心工作,在工作中刻苦學習,在斗爭中鍛煉成長……
1959年11月3日,陳毅偕夫人張茜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樂至縣,恰逢復興場一座石橋竣工,鄉親們準備將這座石橋命名為“將軍橋”。陳毅不同意,他說:“世間上勞動最光榮。我看就叫勞動橋吧。”這座石橋被命名為勞動橋,復興場也因橋名改為勞動鎮。
陳毅回鄉期間,與陳氏家族子弟談話時,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只有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義務,沒有半點謀私利的權力……”
陳毅忠實恪守家訓“為忠為良”的戒條,教育子女要遵紀守法,永遠記住當官要忠于祖國,忠于職守;要清正廉明,多為人民做好事。1961年夏天,陳毅在二子陳丹淮上大學前,寫下“示丹淮,并告昊蘇、小魯、小珊”的長詩,告誡她們“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應精通……”
在陳毅的影響下,陳氏族人,以陳毅為榜樣,恪守祖訓家規,在各條戰線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陳毅族侄陳德文、楊孝珍夫妻,照顧半身癱瘓的女兒44年如一日;族侄陳德仁,以陳毅對父母孝順為榜樣,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25年……陳氏家規家訓對陳氏子弟的影響一直在延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