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
郭永懷,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以這樣的形式繼續熠熠發光。
錢學森數次寫信給他:“我們拼命地歡迎你!”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大樓三層,一直保留著首任副所長郭永懷的辦公室。他的隔壁是力學所首任所長錢學森。早一步歸國的錢學森曾數次寫信給這個同門師弟:“快來快來,我們拼命地歡迎你!”
1938年,中英庚子賠款基金會留學委員會舉行了第七屆留學生招生考試,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原本只招一名。考試結果公布,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一起以相同的最高分數同時被錄取。
1940年,郭永懷一行赴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次年,郭永懷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錢學森一起師從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
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后來回憶,學習之余,錢學森經常開著車,拉著郭永懷兜風。1945年郭永懷博士畢業,要去著名的康奈爾大學任教,又是錢學森開著車將他送達目的地。
當時,噴氣式飛機已經出現,但聲障是飛行速度進一步提升的難關。在康奈爾大學,郭永懷的研究為人類實現超音速飛行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也因此在國際學術界聲名鵲起,成為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個著名攻關課題主持人之一。
“成為祖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
新中國成立后,海外學子有感于建設祖國的重任,紛紛踏上歸途。先一步返回的錢學森多次發出邀請,1956年9月底,郭永懷攜全家動身歸國。
郭永懷在回國前的一次同事聚會中,當著大家的面,將十多年來積累的未發表書稿,統統扔進篝火付之一炬。
郭永懷后來告訴夫人,真正的學識都已經在腦子里,那些書稿燒就燒了吧,以免不必要的麻煩耽誤歸國行程。
郭永懷回國后受到熱烈歡迎。他長期主持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工作,與錢偉長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1958年,郭永懷參與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不可或缺的尖端科技人才。
他的學生、上海大學終身教授戴世強一直記得1962年第一次見到郭永懷時的情景。當時,郭永懷對他的兩個研究生說:“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為祖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
戴世強說,郭永懷自己正是這樣做的。作為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為此貢獻了畢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學所,在中科大,在九所,到處可以看到他的“鋪路石子”精神結出的碩果。
“兩彈一星”元勛中的烈士
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批中國科學家突然“神秘消失”,時隔多年,人們才知道他們是隱姓埋名投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制。郭永懷就是其中一位。
1960年,郭永懷被任命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負責我國核武器的研制。“兩彈”研制所在的青海基地,海拔3000多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生存環境極其惡劣。50多歲的郭永懷經常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喝堿水、住帳篷、睡鐵床。
在此期間,郭永懷同時參與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制。由于長期從事絕密工作,和家人聚少離多,郭永懷年幼的女兒過生日時向他要禮物,他只好滿懷歉意地指著天上的星星說,以后天上會多一顆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禮物。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帶著第二代導彈核武器的一份絕密資料,匆匆乘飛機從青海基地趕往北京,飛機不幸墜毀。找到遺體時,在場的人失聲痛哭:郭永懷與警衛員小牟緊緊地抱在一起,費了很大力氣將他們分開后,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倆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
郭永懷犧牲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郭永懷是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的烈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