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所指的“紅二代”,是指其父輩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曾經艱苦奮斗,流血犧牲的后代,并不涉及他們是否還像其父輩那樣“紅”——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從血統角度進行的表面衡量。筆者始終認為,更應該從“紅”的實質進行衡量——凡是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不忘初心”,不屈不饒地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都是“紅二代”。
這里將介紹一位,不論從狹義還是廣義上衡量,都是名副其實的“紅二代”——上海知青楊曉滬。他于2012年返回闊別36年的插隊農村,抱著帶病的身體,在鄉親們的要求下重新組建合作社,幫助老鄉脫貧致富。在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合作社開始走上正軌,農民開始脫貧時,他卻倒在了崗位上,用生命拼搏到最后一刻,與世長辭。
楊曉滬1953年出生于上海,1米87的個子,學校排球隊隊員。1970年響應毛澤東同志的號召,在父母的支持下,到黑龍江省璦琿縣璦琿公社三好大隊腰屯村插隊。
楊曉滬的父親楊克瑞,陜西三原縣人,8歲父母雙亡,流浪乞討,后被縣城里有個木匠鋪收為徒弟,受盡了欺壓盤剝。1937年春,17歲的他參加紅軍去了延安。隨著部隊南征北戰??谷諔馉帟r期在山東的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昏迷不醒,部隊誤以為犧牲了,撤離時留了在村外停放犧牲戰士的茅草屋里。他半夜醒來,從死人堆中爬出來,爬到村邊的農民家,這家的老大娘給他包扎養傷,救了他的命。解放后他曾經多次去尋找,一次也沒有找到,估計這位大娘在戰爭中也遇難了。父親多次給楊曉滬講過此事,每次說完后就沉默不語,楊曉滬感到這位大娘給父親的印象勝過他的親生母親。1967年春父親專門帶著楊曉滬返回陜西老家,使他了解了農民艱苦的生活。
建國初期,楊克瑞擔任原南京軍區運輸處處長,1953年調上海市郵政局擔任副局長。母親李振芳,威海人,原八路軍衛生員,上海鐵道醫院胸外科主刀醫生。
上山下鄉中,實踐為人民服務
在父輩革命傳統的教育下,楊曉滬在插隊生活中任勞任怨、埋頭苦干,在全體知青中,第一個入團,第一個入黨,第一個擔任生產隊長。1973年,全縣5000多名上海知青中,有100多人被提拔擔任生產隊干部。但是能夠被群眾推選,縣、社工作組考察,肯定,擔任生產隊正隊長的僅有楊曉滬一人,其他都是副職。
干部好當、工作難做,上任頭一件事就是要解決生產隊與大興安嶺樟林林場倒圓木合同的糾紛。由于種種原因,腰屯村沒有按計劃完成合同,林場方面扣住錢款不給,糾紛很撓頭。但是,楊曉滬卻滿懷信心,帶著公社介紹信,只身一人遠赴樟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層層分解,逐項算賬,獲得了對方理解,結果林場分文不少一次性付清了錢款。林場回來,就是春節,其他知青都回上海探親了,曉滬卻獨自留了下來。一年之計在于春,積肥、選種、送糞、買化肥,他起早貪黑抓備耕,忙得不亦樂乎,全隊備耕生產井井有條。當年小麥、玉米、大豆三大播種都適時完成,秋后結算不管是總產、還是單產都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腰屯村老人宋恩波回憶說,曉滬對農業非常上心,事事征求有經驗的老農、老隊長意見,向群眾討教,成天琢磨著采用新技術、新辦法。當時,黑龍江農村生產還很落后,用的都是三輪手扶拖拉機,只能跑運輸。楊曉滬從父母那里得知山東有一種新型的四輪手扶拖拉機功能多、功效高。他和大伙商量后,自己墊資從山東購來一臺,果然功效明顯。
組織的信任,群眾的希望,使楊曉滬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為了勝任領導農業生產,楊曉滬開始學習專研農業了。他到處收集農業知識,了解農業技術,打聽農業信息。每次回上海探親,他都要買回一大摞農業書籍,認真學、認真記錄,《植物學》、《栽培學》《土壤學》、《肥料學》、《農機學》、《生物科技》、《畜牧養殖》、《水文學》、《氣象學》,他樣樣學,廣泛學,系統學,并且結合生產實際學習,學了就用。一旦進入了農業領域,他看到,農業的門類太多,領域太廣,知識太豐富了。工業的門類才有幾十、幾百種、至多幾千、幾萬種,而農業門類則是工業的幾十倍、幾百倍、幾萬倍,根本學不完、干不完,他感到農業這行大有奔頭,農村的天地大有作為。
當年楊曉滬當生產隊長時,每天黎明,他便從馬廄里拉出一匹馬,騎著馬去東崗、西溝、南崗、北山轉上一圈,看地里的莊稼。他一邊抓農業生產,一邊發展畜牧養殖,開展多種經營,并組織農民外出打工。由于楊曉滬經營有方,當年就使每個勞動日6、7毛錢增加到1元6、7毛,[也有資料說:“從原來的四五毛,提高到了二元四五毛。”]第二年又增加到2元6、7毛,比城里工人都高。生產隊成了全公社的先進,取得了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腰屯村的鄉親們說,他身上根本看不出半點干部子女的特殊,反而干得比其他知青更辛苦、更樸實、更厚道,而且關心、體貼、幫助別人。當年他自己花錢買了一架手風琴,一批樂器,組織知青和村民們自娛自樂。由于楊曉滬表現好,生產隊、大隊、公社三級,連續在1973、1974、1975年推薦他上大學,但他都拒絕了。他認為,搞農業的就得在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學習,自己在生產隊邊干邊學,結合實際學,是最好的學習,學得最生動,最有效。連續三年,他每年都把上大學的名額讓給了別的知青。直到1976年,公社黨委集體決定,命令曉滬上大學,答應他大學畢業可以再回來,他才戀戀不舍離開了腰屯村。
楊曉滬從同濟大學外語系畢業后,分配到上海石化集團搞外貿。國內、國外到處奔波,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心里總惦著腰屯的父老鄉親,記著昔日的插隊戰友。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和其他知青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璦琿知青聯誼會,還與幾位知青企業家共同出資,建立了璦琿知青聯誼會幫困基金。并且每年都親自登門探望生活有困難的知青,而且自己另外掏錢送東西。他更惦記著腰屯的鄉親們,曾經幾次回腰屯探望。90年代起,村里凡考上大學的孩子,對每個孩子,他都從自己工資中拿出1000元進行贊助。(那時的1000元不是小數)。
重走紅軍路,尋訪老知青
2005年6月25日,楊曉滬在網絡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名為“重走紅軍路,再訪老知青”,有助于我們了解他的思想。他在公開信中說,“回首往事,……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下鄉的那段經歷。……與下鄉相比,其他的經歷似乎平淡如水,只有那段歲月如血、如鐵、如詩、如酒,刻骨銘心,魂牽夢縈”。
“也許是因為那段時期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然而,我更感到,在那場整整十年的上山下鄉中,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了改變農村貧窮、落后面貌的火熱戰斗,那股豪情,那種壯志,那樣忘我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多么的純潔、鮮亮,偉大和崇高”。
“2004年,我隨著上海老知青回訪團重返當年下鄉的璦琿縣璦琿公社(我曾在那里當過多年生產隊長),并沿著黑龍江北上進入大興安嶺到呼瑪縣,所見所聞,感慨萬千。正像現今大家都認識到的那樣: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到了工業必須反哺農業,城市必須輻射農村的重要階段,否則城市和農村就極不和諧,就必然相互束縛,相互制約,誰都得不到繼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總感到,城市里大量閑置的資金、技術、項目、管理,積壓的人才、知識、文明、理念等等,都可以大量地、而且必須迅速地輻射到廣大的農村,特別是到貧困、邊遠的山區和邊疆去。在這方面,已經返城的當年老知青,既了解農村,又熟悉城市,正是大有用武之時,大顯身手之地。況且,不少老知青已經或即將退休,更不用說早已下崗、待業的老知青,在‘關注三農,二次下鄉’方面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前些年,我們的一些文學作品中,影視、舞臺上,對當年知青的上山下鄉有相當負面的宣傳,似乎當年的下鄉知青就是文革中的紅衛兵,知青下鄉沒干多少好事,不是‘欠有孽債’,就是‘偷雞摸狗’,將上山下鄉寫得一塌糊涂,說得令人可怕,這種輿論搞不好就會壓抑現今城市對農村的輻射,束縛工業對農業的反哺。我總在想,為什么當年凡有知青下鄉的農村,孩子們都上學了,很少聽到有什么孩子不上學的;反倒是幾十年后的今天,農村居然又出現了不少失學兒童。那樣丑化知識青年、貶低上山下鄉,對我們還很貧窮的中國,究竟有什么好處?!因此,我總想應該全面地、正確地將當年知青的經歷寫出來,還上山下鄉一個正確的面貌。因此,我便萌發了要到當年知青下鄉所在的農村、邊疆去,尋訪當年的老知青,不管是現今繼續留在農村的,還是雖然早已返回城市,但仍然繼續關心、幫助農村發展的知青,無論他們用什么方法、無論他們已經做成還是尚未做成什么,我都想了解采訪,把他們的思想、事跡整理出來,教育自己,也激勵更多的老知青,以及城里現今的年輕人,都來關心、支持和幫助農村、邊疆,加強農業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加速農村繁榮”。
“我的父親就是一個老紅軍,我當年就是在他的鼓勵下下鄉來到北大荒的。我從小就有一個想法:要到父輩們當年戰斗過的地方去走走看看。當年,全國1700萬知青下鄉的農村、山區,也正是紅軍父輩們當年長征、跋涉,激烈戰斗過的地方。……我打算用幾年的時間,沿著當年紅軍走過的道路,到各地知青下鄉的農村、邊寨去走一走,看一看,采訪、了解當年的知青和他們的故事;我還想與全國各地的知青聯誼會以及仍然留守在當地的老知青們建立聯系,想為當年知青下鄉地區的經濟發展牽線搭橋、出謀劃策,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實事”。
“總之,我的想法就是‘重走紅軍路,尋訪老知青,城鄉共發展,和諧奔小康’。”
“我還希望早已回城的老知青朋友們給我提供采訪的人物線索,為我指路向導,同商、同謀,共同為農村的發展出謀劃策。
我想在自己身體還算健康,精力還有剩余之時,抓緊時間出發。
人的生命的長度是無法改變的,那么就讓我們來改變自己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吧!”
心系三農,調查研究,腳踏實地拼搏
這次萬里行,他一邊開車,一路采訪,一路還發稿聯絡,報道沿途見聞,長達一年多時間,天天如此,超負荷運轉,超體力支出,辛苦、疲勞,自身的免疫功能大為減弱,潛伏體內的遺傳疾病被誘發了。楊曉滬渾身乏力,到醫院檢查,肝、膽、腎、腸,到處都發現囊腫,而且病情嚴重。醫生明確告誡他,即便有適配的活體進行移植,一般存活期不超過5年,必須馬上休息,提前辦理退休手續。
2009年,楊曉滬辦理了病休手續。腰屯村鄉親們得知后, 2010年硬是集體把他接回空氣、水質、環境比城市好的回璦琿腰屯養病。
楊曉滬回村養病期間,他養了100多只雞,又承包了一個小魚塘。按照醫囑,靜下心來,安心養病。
畢竟是曾經生活了7年的地方,他走家串戶看望鄉親,了解他們的生活,經常到熟悉的村里村外轉悠地,看看莊稼長的情況。他發現村里問題不少,有的還很嚴重。首先是農民都很窮,實行聯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后,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的許多農民,幾乎沒什么收益,生活又陷入了貧困。他更發現,由于分散耕作、規模太小,人均只有20-30畝耕地,每戶的耕地分散在好幾處,一些勞力不足的農民,根本沒法種地,干脆將耕地轉包出去,就靠每畝耕地一年幾百元的租金收入,平均每月只有幾百元過日子。由于土地分散大型機械無法施展,30多年來,農田根本沒有深耕;一些家庭狀況好的農戶,雖然自己有小農機,但都馬力太小,無法深翻,許多農民為了降低耕作費用多年也不愿深翻耕地,采用原壟直播,或簡單表層耙地播種。因為長期使用化肥,不施農家肥,日積月累,土壤全板結了。土壤表層下20厘米左右形成了犁底層,植物的根系只能在表層生長,下雨時地表水滲不下去,天旱時地下水分無法上來,莊稼扎不下根,一遇風吹就倒伏,一有蟲害就絕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產量下降。另外,各家各戶耕地都顧不上,沒有時間再搞養殖,發展副業,收入無法增加。
他知道,璦琿的耕地都是腐殖質土壤,非常松軟。但是,現在土地全板結,鐵鍬用腳使勁鏟都鏟不下去。他擔心,這樣下去,農民怎么致富?農業怎么發展?農村哪有前途?現在國家提出修復生態,可持續發展,農村的生態破壞是最嚴重的。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土地最肥沃,現在連這里的腐殖質土地都板結了,全國農田的耕地可能更糟糕,國家的農業怎樣持續發展?
楊曉滬著急了,決定向上級領導反映這種情況,在材料中他說:土地承包二十多年后,璦琿地區的農業生產面臨以下幾大問題:
(1)土壤板結。農民長期使用小馬力農機、化肥加上小農機耕作碾壓造成了土壤日益板結,為降低耕作費用農戶多年不愿深翻深松耕地,采用原壟直播或耙地后淺播,土壤表面以下20厘米左右形成了犁底層,植物的根系只能在土壤表層生長,雨水大時不能滲入土壤下層,天旱時地下水分無法上升,致使水土流失、土質退化、黑土層減薄,糧食產量逐年下降。
(2)土地碎化。土地承包后,原有的大片土地分割成條塊,最多的一戶近百畝耕地被分割成六處小塊地,耕作極其不便,農忙時近百臺小農機和上百號人在田間路上交叉往返忙碌,被農民稱為種地“南征北戰”,農機空駛率大、油耗高、使用效率低下。
(3)畜牧業停滯。村里目前只有少數農戶養牛,大部分草原未被利用,其他養的家畜僅供自用。大量秸稈被廢棄,未得到循環利用,數十年沒有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得不到補充,加劇了土壤退化。
(4)40歲以下的年青一代由于務農收入低,農村的醫療、衛生、交通、教育等條件太差,都不愿繼續務農,紛紛前往附近城鎮打工,土地轉租給他人耕種;有些年老體弱無子女的農戶也不得不轉租土地。留在村里的農民都在四十歲以上,文化基礎偏低。農業生產開始步入低水平發展,勢必嚴重危及國家的糧食安全。
村民們還告訴他,現在一些人打著“辦家庭農場”的幌子,鉆國家政策的空子。有些人冒充農民,打著“代耕、代收”的旗號騙取國家60%的大型農機補貼,這邊購進農機,那邊立即轉手非法倒賣出去,而真正的種植戶,卻搞不到大型農機,每年的耕地、播種、收獲全被耽誤了。個體農民辦事,往往見錢眼紅,很容易胡作非為。村里有個干部,借著集資辦事的名義,騙到了數十萬農民集資款后,立即卷款潛逃了,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至今十多年來毫無音信。農民們說,現在大家算是看明白了,只有重新組織起來,建立合作社,搞集體經濟,農業才有希望,農民才有出路。所以,許多村民都來找他,希望老隊長、老知青回來,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大伙兒說當年你們知青就有本事,帶領大家致富。現在你們知青威信最高,你曉滬老隊長回來帶領我們重新干,我們信得過,合作社才能辦得好。
重新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共同富裕
楊曉滬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垮了。但是,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實現中國夢”的奮斗目標,首先要在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小康,想想現在離建黨一百年只剩七、八年時間了,黑龍江這么好的地方,這么大面積的連片耕地,可大有作為,不組織起來,不發展集體經濟,怎么致富?怎么實現小康?自己雖然退休了,但自己還是個黨員。既然總書記發出了號召,提出了任務,自己這個黨員總得要跟上。自己雖然身體有病,但見老百姓困難,鄉親們盼望,總不能見死不救,總要幫他們一把。我自己也想明白了,只能下定決心,干起來再說,其他就顧不了。
而且2007年國家頒發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又出臺了《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扶持政策》,促動了各地農民組建種植合作社的想法。
當過生產隊長、對農業很熟悉、而且很有研究、曾經做出過成績的楊曉滬再也坐不住了,他在鄉親們中深入調查、廣泛交談后,萌發了一個想法,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走合作化的道路。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的核心和基礎。首先實現土地連片經營,發揮大馬力機械作用,因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深耕深翻,既能解決土地板結,又讓作物根深茁壯,大幅提高產量;腰屯村萬余畝土地只需二整套大型農機具十余人就可以完成全部春種、夏管、秋收。節省出的富余勞動力組織起來,一方面可以外出打工,一方面可以以利用秸稈、豆粕、豆制品下腳料及等級外的糧食和糧食深加工的下腳料,大力發展養殖業,在生產綠色畜禽產品的同時生產有機肥,建立綠色環保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無論種植蔬菜、瓜果,或是糧食、林果,綠色有機產品都有很高的附加值;然后再進行深加工,發展銷售業,從而形成農業—畜牧禽蛋肉類養殖—有機肥—農業的良性循環的產業鏈,創造出高效農業來。
他說,30多年前,自己當生產隊長時,就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可惜,只干了三年就走了?,F在重新回到腰屯村,正可以將自己原來的藍圖繼續下去。
鄉親們聽了他的這番道理,很受啟發很受鼓舞,但也有很多顧慮。單干幾十年了,現在再組織起來,能辦到嗎?土地連片經營統一耕作,搞砸了怎么辦?誰來賠?如果土地集中起來,有了收入,萬一錢給卷跑了,怎么辦?由于小農思想,各家各戶都只想將土地租出去自己能夠旱澇保收,多少有點收入就行。楊曉滬的妻子更是竭力反對:曉滬不僅是多種囊腫,還有高血壓,這些病最怕的就是寒冷,重新回黑龍江干不是要命了嗎?不少上海知青們也不理解:“早就回城了,放著清閑日子不過,再回北大荒吃苦,曉滬腦子是不是有病?”
面對這些問題,楊曉滬開始也有顧慮。2012年夏,他結識了兩位遜克縣邊疆鎮山河村帶領農民創辦合作社的上海知青徐桔桔、北京知青賈愛春。她們也是退休后重回第二故鄉的。她倆告訴楊曉滬:別看當年的老知青在村里沒地、沒錢,正因為沒耕地,沒有利害關系,所以鄉親們信得過。鄉親們說,老知青當年就給村民們印象很好,回城后經過改革開放鍛煉,知青們更成熟、能力也更強了,知青們回村帶領農民創辦合作社,村民們最信得過。
(楊曉滬與徐桔桔,賈愛春)
榜樣的力量給了楊曉滬很大鼓勵,他開車拉了腰屯村幾個骨干到徐桔桔、賈愛春所在的遜克縣山河村農機合作社實地查看、學習?;卮搴?,又挨家挨戶做工作、講前途,分析利弊,反復修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財務核算、資金監督機制、規章,終于消除了大家的顧慮,統一了思想。2012年冬,腰屯農業合作社成立了。楊曉滬全票通過,義務當起了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協助他工作。腰屯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楊曉滬的提議,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制度和五年發展規劃。經過四個多月的廣播宣傳、發放材料、走家串戶挨家講解、大會小會討論,數次修改合作社方案,全體入社成員簽訂了土地入股合同,耕地面積達五千余畝,全體成員民主選舉出理事會、監事會班子,組建了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2月29日辦理了工商登記,并陸續辦理了稅務登記和組織機構代碼證等手續,聘請了專業財務公司管理財務,從組織上、制度上規范了合作社管理。
按照規劃,合作社建立的第一年,先在已集中連片的耕地上落實農業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應用現代科技指導種植,請附近的農機合作社代耕代收,統一采購農用物資,統一銷售農產品,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為尚在觀望的未入社農戶做出示范表率。第二年,在鞏固提高的基礎上,將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到1萬畝。第三年開始發展飼養肉豬、肉雞等養殖業,第四年開始搞綠色食品、肉食品加工等。同時,對就住房進行改造,分期分批建設集中供暖的別墅式新農村。一幅美好的新農村建設藍圖,極大地鼓舞著三好合作社的社員們去共同奮斗。
為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合作社還規劃將現在的種植合作社改建為農機合作社。購置大馬力拖拉機、玉米收獲機、水稻插秧機和收割機、整地播種機、糧食烘干機等大型農機裝備,從春種、夏管、秋收整地到倉儲全面實現機械化。在農閑季節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抗災能力。
“我不能對不起老鄉”
合作社成立后,大量的具體工作、事務,更大量的操心事,煩惱事,立刻就開始折磨楊曉滬了。
原先,靜心養病的楊曉滬,生活有規律,有了充分休息,身體慢慢恢復,臉色也開始好轉,二年來連感冒都沒有。2013年春節,原先打算回上海過節。但是,為籌集資金,選購春播的種子、肥料、農藥等一大堆雜事,就決定留在腰屯過年。
曾經在一個公社插隊的知青韓自力看到楊曉滬居住的小屋里里外外堆滿了各種化肥、種子,奇怪地問他,你現在干什么?楊曉滬就向他講起了腰屯農民要求自己再度出山,與他們一起創辦合作社。韓自力馬上打斷他,你現在已經60多歲了,早已不是40年前的年輕人了,再說你自己有病,醫生都說你沒有幾年了,怎么可以再出山?再說創辦合作社,現在是有爭議的,風險很大,你怎么不考慮考慮,就輕率答應了呢?
但是,楊曉滬卻拿出一疊農民簽字蓋章的名單,以及《三好農民種植業合作社章程》、《合作社五年發展規劃》:“這些都是鄉親們強烈要求的,每個人都簽名、畫押,蓋了章,老鄉們一再要求我,重新出山帶他們干,我不能不干!”
緊張繁雜的備耕,制定計劃,反復核算,籌集資金,選購良種、挑選肥料,楊曉滬不久就病倒了。2013年元宵節一過,他就感到渾身乏力,腹部開始疼痛,接著全身疼痛,疼得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三月中旬開始,疼得渾身發抖,全身出虛汗。上黑河市醫院,查不出原因,到哈爾濱治療,也毫無辦法。醫生們讓他趕緊回上海找大醫院治療。楊曉滬這才決心回上海,住進了華東醫院。一連20多天,他全靠打點滴維持生命。
然而,躺在病床上的楊曉滬,天天牽掛著合作社。他找來了所有他認識的朋友到他的病房,向大家講三好合作社,讓大家想方設法為他們腰屯聯系大型農機,尋找養殖項目,探討有沒有可能到黑河發展的農業項目、資金,幫他們合作社發展肉豬、肉雞、奶牛飼養,或者農業加工項目。他要為三好合作社準備下一步發展的后備項目。
病情稍一好轉,他就出院回到離市區非常遠的金山石化總廠家里。為了給合作社找項目,他早出晚歸,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是病人。
2012年入冬以來,黑龍江全省就連降暴雪,2013年的春澇已成定局,2013年4月中旬開始,黑龍江全省又連下暴雪,內澇越來越嚴重。在上海的楊曉滬每天都與腰屯的干部通電話,談澇情,詢問春播的機械、種子、肥料的進展情況。當他得知澇情越來越嚴重時,立即買了機票飛回黑河,投入了緊張的春耕春播。。
由于三好合作社自己沒有大型農機,只能依靠其他由國家補貼的
大型農機合作社幫助春耕春播。但是,這些農機合作社開出高價作業費,遲遲不來幫助耕作,楊曉滬他們只能使用自己的破舊小型農機,艱難勉強完成了春耕春播。
緊張的春耕春播,使他每天都在擔心受怕中度過,一個多月勞累下來,楊曉滬的病情又復發了:腹部漸漸腫脹,疼痛陣陣加劇,整夜整夜無法入睡,整個人像脫了一層皮,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
春耕春播結束,借著與徐桔桔、賈愛春共同到哈爾濱找黑龍江省農機管理部門反映情況之機,楊曉滬住進了哈爾濱肝膽醫院,經過診斷,肝內的囊腫實在太大,必須抽取囊液。第一次抽出了3000多毫升,第二次又抽出了1000多毫升,情況好轉,楊曉滬肚子不痛了。他高興地告訴《黑土情》雜志社記者,醫生說囊液排除后,可以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沒問題。自己后天就可以出院回村了,合作社好多事還等著他呢。
吃了沒有大型農機的虧,延誤了春耕春播,合作社嚴重受損,雖經努力卻爭取不到任何政府補貼。多虧了2012年他自掏腰包7千元為合作社的土地投了保,保險公司賠付了35萬才使合作社渡過了難關。痛定思痛,合作社成員們不再抱有依賴國家補貼的幻想,年終總結時,全體社員經過充分討論,下定決心自己集資購買大型農機。但是,挖盡了全部家底,全體社員也只能集資70多萬,還缺口100多萬,怎么辦?
“回上海,找知青戰友借款!幫合作社度過難關!” 2014年春節剛過,楊曉滬就決定回上海,憑自己在璦琿知青中的信譽找知青借錢購買農機。就在這關鍵時刻,他突然腦梗了,全身癱在床上,手指頭、腳指頭一點都不能動彈了。他傻眼了,失望了,極度失望使他腦子一片空白。癱在床上的他,病情加心情,就像火上加油,焦慮萬分。
然而,過了二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指可以動彈了,又過了二天,腳指也能動彈了。怎么辦?還要不要回上海?能不能向知青們借錢?思來想去,他決定還是回上海。雖然,向私人借錢,他感到不好開口,而且數額這么大,困難肯定相當多,但是,已經走到這一步,只能繼續向前走,決不能萎縮,更不能倒退,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去爭取。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他乘飛機回到上海。
回滬后,他在腰屯知青的幫助下,一邊治療養病,一邊找戰友們借款。開始,他找一批知青企業家借錢,沒想到,遭到他們的拒絕:“農業是弱質產業,投資農業風險太大,萬萬不可!”。于是,他只能轉身向自己腰屯村的知青借款。沒想到,腰屯知青戰友中竟然沒有一個企業家,大部分都是下崗工人,有幾家夫妻雙雙都是下崗職工,沒有一個大款。然而,聽了楊曉滬的介紹和分析,都被他幫助鄉親的赤誠之心感動了,腰屯的知青們幾乎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了。大家翻箱倒柜,東拼西湊,有的拿出了全部積蓄,楊曉滬更是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就這樣,半個月時間,楊曉滬居然籌集到100多萬元。終于解決了合作社急需的購買農機款。
回顧總結這次回上海向知青戰友借款的經驗教訓,楊曉滬深有感觸地說:關鍵時刻,“四個輪子的”比不過“兩個輪子的”。
這次回上海借款的奔波,又一次加劇了曉滬的病情。五月,正在緊張春耕中的一天,正開車在路上的曉滬,突然手腳失靈,一頭歪倒在座椅上,久久不能動彈。等他緩過勁來,發現手指尚能動彈,立即撥通了合作社同志的手機,大家急忙趕來,不由分說立即將曉滬送進黑河市醫院。經檢查,是腦出血。醫生說楊曉滬腦部的出血點不高也不低,真是“命大福大”,而且“送得及時”。如果,出血點稍微再高一點,或者低一點,送醫院再遲點,就沒命了。這次檢查,還發現楊曉滬患有心梗的預兆。醫生開出藥方,需要中藥治療。合作社領導決定,楊曉滬不能再開車了,讓農機手小閆專門給他開車,一路護送,幫助他取藥煮藥,照顧生活起居。
楊曉滬剛從黑河醫院出來,曉滬就接到區農委的電話,通知腰屯合作社馬上派人到區里,參加農機補貼政策培訓班,并填寫農機補貼《申報表》。照例,這事完全可以讓合作社派別人去開會。但是,他二話沒說讓小閆立即調轉車頭,趕到區里,親自參加了這個關鍵的會議,填寫了這份《申報表》?;丶視r已是傍晚時分。沒想到,車剛開出,他又接到一個社員的電話,說是去年合作社收入并不高,自己想退社。楊曉滬馬上讓小閆將車??吭诼放裕荒推錈┑刈銎鹆诉@個社員的思想工作。他告訴這個社員,現在大家都投入了土地和勞力,春耕春播已經開始,即使想退社,也要等到秋后年終結算完了再說,要相信,依靠集體的力量,合作社一定能夠辦好。終于說服了這個鬧情緒的社員。
小閆將楊曉滬送回并扶曉滬步上三樓宿舍,發現他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小閆要給他燒開水,幫他檫洗,都被他制止了。楊曉滬躺在床上,讓小閆趕緊回家,自己想安靜躺一會。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楊曉滬又來電話,要小閆開車去接他,他又要工作了。
“干部作風不正是最大的腐敗”
渾身的病情、病痛,讓楊曉滬十分煩惱。然而,目前社會上、特別是一些農村干部的作風問題,更讓楊曉滬著急上火。在創辦合作社的工作中,楊曉滬以極大的關注和相當的精力,與農村的一些不正之風進行了堅決的、艱難的斗爭。
為確保春播,2013年春節剛過,三好種植業合作社經鎮領導協調與附近二家2012年剛成立的現代農機合作社會談,協商大型農機的代耕代收,當時得到鎮領導和這二家農機合作社的肯定答復:不但代耕代收全力支持,而且還能在費用上優惠。
擔心他們可能途中變卦,4月10日楊曉滬又向鎮政府遞交了《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改建農機合作社的報告》,也得到了鎮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5月上旬楊曉滬又一次與這二家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會面,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復:只要一個電話就派車來。然而,春耕春播開始后,原先大家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5月20日與這二家農機合作社聯系,這二家都沒派車來耕作,又與鎮政府聯系,要求鎮政府協調,鎮政府領導親自出面與愛輝鎮內外多家農機合作社聯系也未能解決。眼看離芒種還有不到半個月,中間預報還有雨,誤了農時就意味著減產,種不上地就沒收入。5月22日,連續聯系三天沒有一臺農機前來助耕。于是三好合作社只能用自己社員的小農機耕作,但小農機效率低,無法及時完成春播。無奈之下,曉滬又向黑河市農委反映。經有關領導協調,直到5月25日中午,附近外三道溝農機合作社才來了一臺播種機。這時,適播期已經過了5天。26日下午,鎮領導又千方百計協調來二臺旋耕犁。外三道溝的一臺播種機僅干了一天就回去了。另一家西三道溝的農機合作社雖然答應前來播種,卻以各種理由遲遲不來。直到27日下午開始下雨,28日下午才派來一臺播種機,這時的地已根本無法播種。6月1日,鎮上又調來一臺旋耕犁。
這時,三好合作社已清楚地認識到只能靠自己了。于是自己抓緊修復、安裝了4臺小播種機,又通過親友聯系了2臺四壟播種機,起早摸黑終于在6月1日播完玉米,6月6日搶在雨前完成了大豆播種。
整個春播半個月間,愛輝鎮內5家農機合作社只有一臺播種機來播種一天,愛輝鎮外30公里外的小黑河和大五家子調來三臺車旋耕,其余播種只能靠自己的小農機。這些小農機效率低、故障多、油耗大、播種質量差、用工多,大大增加了耕作成本。還延誤了農時一周,影響了產量,晚播的苗情比早播種的苗情相差一半,雖然后期抓緊追肥、趟地,但減產已成定局。
三好的農戶都已經明白,合作社今年的收入還比不上自有農機未入社的農戶(這些農戶播種及時且用工不計報酬),合作社的春播從農時和農機上都失去了優勢,僅有的土地連片優勢又被小農機效率低、用工大和農時延誤所抵消了。
全璦琿鎮有17萬畝耕地,現有5家千萬元級的農機合作社。按上級規定,每家千萬元的農機合作社必須承擔附近5萬畝土地的耕作。
而像三好種植合作社這樣農民土地入股,統一采購農資、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年終分紅的合作社僅此一家。這5家農機合作社每家都有5-6臺大馬力拖拉機和收割機,并都配套了相應的農機具,照例應該完成25萬畝土地的耕作。而且,春播前這5家農機合作社每家還得到了政府300萬元春播貸款。為什么這5家獲得國家60%農機具補貼的農機合作社卻不能幫助一家只有5000畝耕地的合作社完成春播?
看來,愛輝鎮或是愛輝區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在執行農機政策上出了偏差。偏差在哪?普通農民無法也無權去調查。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每年都在監察這些農機合作社,但是農民們都心知肚明,這些大型農機具中相當部分已被倒賣了。
楊曉滬又進一步了解到,愛輝鎮現有五家農機合作社的出資人大部不是真正的農民,每家農機合作社股東中的幾個農民只不過是為了應付檢查
而湊數的,這幾戶農民基本上只出股金的利息部分。在土地承包經營的現有條件下,這些非農民出資人成立農機合作社的初衷并非為周邊農民服務,因為土地承包經營后碎化的土地是無法維持任何一家農機合作社生存的。在現有小農機的存量于土地面積達到相對平衡后,新成立的大型農機合作社在耕作費用上根本無法與只計算油料和維修成本的小農機競爭。以播種為例,小農機播種每坰地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大型播種機的報價將近400元。在分散碎化的小塊土地上為個體農戶耕作,往返路途油耗大,耕作面積小,要價高了農戶無法承擔,要價低了虧損。再加上現有的農機合作社沒有一家能達到5萬畝耕作面積,據2013年黑龍江省申報評比的10家旱田農機示范社統計,只有一家達到4萬畝,二家達到3萬畝,三家達到2萬畝,四家達到1萬畝。這些農機合作社的土地面積都是農民帶地入社的,農機合作社把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作為國投資產平均分配到入社農戶。
這些沒有農民土地入社的農機合作社,出發點就是為個人盈利,他們不想也不會把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作為國投資產分配給農民,所以他們根本沒有發展農民帶地入社的打算,有的到深山老嶺非法開荒,有的通過大面積土地流轉包地,有的過江去俄羅斯租地,有的干脆倒賣了部分農機具。且不說倒賣農機具屬違法犯罪,就是不在周邊農村規定的地域耕種也不符合有關部門的規定,而且這些農機合作社成立時或合法或非法地將周邊農民的土地面積劃入了自己申報的范疇,湊數達到土地面積指標獲取了國家農機具補貼 。國家的農機具補貼應該是補貼給種地的農民,而不是讓少數幾個無土地的非農民套取國家補貼獲利,繼續在農民本已微薄的種地收入上賺取高利潤。
近二年,黑龍江農民大量種植玉米,秋收中這些農機合作社所獲利潤比播種更高,2012年黑河地區每坰玉米的收購費用最高達1200元,玉米種植戶為了不讓玉米捂在雪中不得不支付高價收割費。而收割機的作業成本僅400-500元,這些農機社的機械出租利潤居然高達200%,現今中國哪家企業有如此高額的利潤?這樣的農機合作社已成為套取國家農機補貼、榨取農民利益的蛀蟲。
三好合作社不僅在5月的春耕春播中上了大當,吃了大虧,而且在6月購買大型農機具申報中,這5家無土地非農民出資的農機合作社又成了他們的攔路虎。因為,這5家農機合作社已經將愛輝鎮的全部農田面積分割完了,上級不允許三好合作社再購置大型農機具了。這就形成了令人費解的怪圈:有土地的農民組織了合作社卻不能購置大型農機具,沒土地的農機合作社不僅不提供農機服務,反而將未經農民同意的土地圈為他們的領地壟斷經營。這種打著為農旗號的農機合作社在獲得國家農機、燃油補貼后,又再向農民收取高額耕作費。這種情況如不糾正,國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必將打“水漂”,成了一紙空文。
楊曉滬越想越感到問題嚴重,他多次到鎮里、區里、市里農業主管部門反映,國家的農機具購置補貼應該給真正的農民,農民應該有自己購買農機耕作自己土地的權利。社員們強烈要求政府監察部門調查處理以上問題。但是,這些都沒有引起主管部門的注意,不是裝聾作啞,就是推諉、扯皮,農民的訴求、愿望石沉大海,渺無音訊。
他的一次次申訴,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一些人傳出的話很難聽。好心人勸楊曉滬,要購買農機,多少要給主管人員說些“好話”,給業務部門有點“好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嘛”。然而,楊曉滬一聽這些勸說就冒火:“我們名正言順,堂堂正正,為什么要搞歪門邪道?”“干部的不正之風是最危險的,政府部門的人,一旦內外勾結,結成利益集團,中央再好的政策,也沒有用了”“我就不信這個邪,我們三好合作社就是不走歪門邪道,我們就是要和這些歪風邪氣斗到底!”
不僅是農機補貼政策上的問題,楊曉滬還收集整理出“懸在農民頭上三把刀的問題”。
在一份給璦琿鎮、璦琿區、黑河市農業主管部門的《情況匯報》上,楊曉滬說:國家對農民減免了農業稅和費用攤派,發放了種地直接補貼,農民的負擔比以前減輕了。但是在國家為農民減負的同時,又出現了農業生產各個階段截取農民利益的問題:農資、農機、賣糧,就是農民頭上的“三把刀”:
農資。包括種子、化肥、農藥及農機配件,經銷商在農民需要時以高價牟取暴利,黑河地區2012年玉米種子的出廠價為10元左右一斤,播種季節被經銷商炒到50多元。化肥、農藥也是年年翻新花樣,價格年年提升。
農機。盡管各級政府發文要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社,然而農民組建了種植合作社,農機部門卻不允許種植合作社購買有國家補貼的大型農機具,理由是已經為周邊地區配置了“農機合作社”,種植合作社必須讓這些農機合作社代耕,明目張膽實行壟斷,謀取高利。
賣糧難已是多年積存的老問題,各地報道屢見不鮮,各種花樣層出不窮,糧販子想方設法盤剝農民,糧食的水分、雜質、重量,一分一分的克扣糧價,國家保護價格形同虛設。農民去糧庫賣糧要在糧庫門口冒著嚴寒排隊幾天幾夜,糧販子與糧庫勾結,可以不排隊優先把糧食送入糧庫。有的糧販子甚至公開宣稱:“一斤糧食給我一分錢,我就讓你不排隊”。僅賣糧一環,糧販子的利潤就可達農民收入的5—10%。
農民辛苦一年,汗珠摔八瓣,還得看老天爺臉色,好不容易收獲點糧食還要被這三把刀割去30%以上的利潤,這就是當今農民的苦衷和無奈。
2013年11月,北京有關方面舉辦了“全國農業合作化北京高峰論壇”。應邀出席的楊曉滬在會上,當著國家農業部、全國人大專業委員會等有關領導的面,匯報了“農民頭上三把刀”,還舉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當地一位鄉鎮級領導,自己不到基層,也不讓秘書下鄉,僅僅打個電話通知村里,讓村干部寫個書面材料上報。楊曉滬嚴肅地發問:我們黨歷來提倡干部要深入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作風哪里去?”
他悲憤地發問:各級政府不都是說要為人民服務嗎?我有點疑惑,這個社會還正常嗎?社會收入最底層的農民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助他們?
楊曉滬的發言,引起了老領導的高度關注,引起了全體與會者的巨大反響和深刻思考:今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合作社與過去計劃經濟環境下的合作社,有了完全的不同。今后的農業合作社應該怎么辦?!
楊曉滬對業務部門某些干部在貪占國家補貼問題上掩蓋問題不愿作為的尖銳批評,刺痛了當地的一些人,也勢必引起當地幾家農機專業戶的害怕,他們幾次派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到腰屯村謾罵、威脅,敲砸楊曉滬上海帶來的越野車,甚至叫喊“上海知青滾回上海去”。沒想到,楊曉滬非但毫無畏懼,反而挺身而上,迎著前來挑釁謾罵的家伙,追了上去,嚇得前來威脅的幾個青年人轉身就逃了。
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隨著天氣轉熱,進入夏天,楊曉滬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相反肚子又一天天鼓了起來。夏季的悶熱使渾身的疼痛更難忍。他拍拍自己凸出的大肚子,開玩笑地對大家說,看我的肚子比孕婦都大。鑒于曉滬自己不能開車,合作社決定派副書記宋恩華、會計曹明海二人開車護送哈爾濱肝膽醫院治療。經肝膽醫院轉診,又送到哈爾濱鐵路醫院治療。給他看病的是位“海歸”醫生,聽說楊曉滬是上海知青,回村里養病居然還在辦合作社,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非常佩服敬重。每天一早到醫院的第一件事就探望楊曉滬,問寒問暖,十分周到,還為護理楊曉滬的二位村民提供了特別優惠服務。
楊曉滬這次住院期間,聯系了新華社《中國報道》駐黑龍江新聞記者站的記者,向記者反映腰屯農民合作社遇到的問題,希望通過網絡媒體向上反映農民的困難。
無數認識曉滬的朋友都關心著他,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勸他:不能再這樣帶病工作,還是先回上海,先將病治好了再說?!吨袊嗄陥蟆芬晃挥浾咴诓稍L楊曉滬寫的一篇報道中,引用了楊曉滬的原話:“我現在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如果退,則肯定要損害鄉親,合作社就辦不成。如果進,我可能要搭上老命,死在這里。反復思考,權衡利弊,我決定還是要干下去。”,“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底,哪怕是搭上老命,也要把合作社辦好。無論如何,我不能對不起老鄉!”
合作社建立三年來,每當春播、夏管、秋收,凡大忙季節,楊曉滬成天都和老鄉們干在一起。每天早上,曉滬都是第一個起來,晚上曉滬總是最后一個睡覺。早上第一個下地的農民中,一定有楊曉滬在,他要親自看著、護送農機下地。每天晚上,他都要陪著農機手,將機車開回村里,進入了機庫,做好了安全保養,關門上鎖,才肯回屋睡覺。楊曉滬說“農機是農民的命根,一定要保護好。
他常說:自己年紀大了,干不動了,但是,做好后勤服務總是可以的。他每天都待在農民身旁,為大家服務。農機手每天的早餐、午飯,都是他開著吉普車,到鎮上買來,送到地里。農機具零配件壞了,需要更換,他就隨時開車回村取,或是到鎮上、區里、甚至到市農機配件市場購買,再送到田間更換。特別是秋收季節,當地氣溫很低,有時是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為了讓農機手們吃得暖和,每次送來包子、飯菜,曉滬總是讓農機手們坐進他的越野車里吃。自己卻頂著大風,站在雪地就著涼水吃饅頭。
楊曉滬雖然是合作社理事長,但卻沒有半點股份,也不領取任何一分錢工資。甚至連自己為合作社外出跑業務,帶著合作社其他領導成員外出聯系工作,所有的交通、住宿、伙食費,都是自己掏腰包,三年來,曉滬從沒在合作社集體賬上報銷一分錢。
楊曉滬還特別在《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里明確寫上:“外出差旅費不能入賬報銷”一條。
他自己以身作則帶頭做到了這條。他從上海帶來的越野吉普車就是合作社的工作用車,三年來幾乎天天轉動為合作社辦事。汽油費本屬于生產性開支,完全應該列入生產成本核銷。干部們也一致催促他及時報銷汽油費。朋友們也勸他:至少要把油錢給報銷了。但是他卻再而三地推辭,不報銷汽油費。
其實,楊曉滬的退休工資并不高,據了解每個月僅2500元左右。他曾經對朋友說起,為了合作社,我恨不得自己倒貼錢來做。問題是自己現在實在是沒有錢了,要是退休工資能再多些,對合作社的投入會更多的。
正因為他這種不講個人利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團結了教育了群眾,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2014年合作社獲得了大豐收。但是380多萬元的賣糧款卻一直要不回來。糧食收購商一再答應,2014年年底前一定到位。但是,年底過了,沒給。又答應大年三十前一定支付,結果也沒還。最后還說元宵前一定會支付,連利息一起支付。但是元宵過了還是沒還。全村上下急得團團轉,干部們天天出動坐到到對方老板辦公室,圍住老板追討。楊曉滬也天天到對方辦公室論理追債。這380萬不僅是去年的分紅,更是今年春播種子、肥料、農藥的資金。萬一有個閃失,合作社將整體垮臺。關鍵當口,自己不能離開寸步,寧肯被家人誤解埋怨,也要堅持將錢款全部追回,確保萬無一失。由于楊曉滬的堅持努力,關鍵時刻堅決頂住毫不退讓。380多萬,終于全部追討了回來,確保了春播生產。每坰地收入也由單干時的3000多元,一躍到10000多元。不僅解決了勞動力缺乏家庭和“五保戶”的生活,還把一些種田大戶都吸引過來加入合作社。
(三好合作社社員喜獲分紅)
就在楊曉滬堅持討債的這幾天內,他的病情已經及其危險,生命即將結束。楊曉滬家族有這種多發囊腫的遺傳病。其父親就是死于多發性囊腫,大哥也是這個病。楊曉滬自己的病情更嚴重,從囊腫,發展到肝、膽、腎臟病變,又發展到腦梗、心梗,接近生命的零界點,連上下車都要有人幫扶。這種情況下,即使是能夠回上海,他連坐車,上飛機行走都不可能的了。
楊曉滬曾經對自己的好友、黑河知青博物館館長劉樹新說,他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剩余的日子不多了。如果回上海治病,自己可以多活幾年。但是,合作社離開了自己很可能會半途而廢。自己寧肯少活幾年,將合作社辦成,搭上一條命也是值得的,生命可能會更有意義。
2015年4月13日,正當春播在即,全村都沉寢在對新一年的美好展望中,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早上楊曉滬的手機卻怎樣都打不通了,人們打開曉滬租借的房間見到他伏倒在《三好種植合作社發展前景規劃圖》上,永遠地沉睡了。
楊曉滬的突然離去,腰屯村全村的父老鄉親非常悲痛:“曉滬不為名,不圖利,一心一意為老百姓。這樣的好人,現在哪里去找啊”,“曉滬是為我們合作社操心著急急死的。你看,春耕在即,糧款討不回,種子、化肥急需購買,曉滬哪能不急?!”,“曉滬是為我們腰屯村活活累死的!你看,這家那家,他都得操心,哪能不累?”村民們哭聲一片。
筆者曾經在2014年8月23日專門去看望他,了解他的身體狀況和他辦“三好合作社”的過程,他帶我參觀了“三好合作社”,和他談了一下午。他看我很不放心他的生活,就開車把我帶到了他租住的房間。屋里除了睡覺的床,放電腦的桌子,吃飯桌和幾個凳子外什么也沒有??粗堇锖唵蔚年愒O和站在那里穿著普通衣服,笑嘻嘻的楊曉滬,我突然想起了毛主席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題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這一切不正是反映了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人生的追求——不考慮個人得失,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今年春節前,我打電話祝他節日快樂,問他是在上海還是在村里,他說還在村里。問他合作社去年收成情況,他告訴我,大豐收。每坰地的收入10000多元,而辦社前只有3000多元。從他興奮的話語中,感受到他把鄉親們的歡樂當作是對自己最高的獎賞。
這年3月份,我又打電話問他合作社的情況。他告訴我,黑龍江省已經發文把“三好合作社”列入了“規范合作社”,能夠享受有關扶持的優惠政策。但區里下發的“規范合作社”名單里卻沒有“三好合作社”,他正在跑這件事。他氣憤地說,鄉政府說不知道這件事。而把“三好合作社”作為“規范合作社”報到省里,是鄉政府、區政府逐級上報的。自己一定要為“三好合作社”拿回“規范合作社”的榮譽,使合作社今后能夠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更好地發展。
我是多么希望聽到他成功的消息!然而等來的卻是他去世的噩耗……
幾天來,一個問題一直縈繞著我。楊曉滬,一個紅軍的后代,本來可以像有些人那樣,利用父輩的光環在上海過上優越的生活,為什么要拖著有病的身體,回到曾經插隊的貧困農村,幫助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農民?為什么在明知堅持下去可能碰得頭破血流,甚至搭上性命,還要堅持?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他在毛主席號召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中,真正把自己融入了農民群眾之中,與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把曾經和自己同甘共苦農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他明白,如果退卻就意味著棄農民的利益不顧,辜負農民的期望。正如他自己說的:“能在有生之年為農民做點實事也值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本質不就是為了勞苦大眾的利益嗎?他為了這個事業,用自己的生命拼搏到了最后一刻!這和無數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鮮血不是一樣的嗎?他是一個實踐了入黨誓言的優秀共產黨員,是一個繼承了革命先輩遺志的真正的“紅二代”!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
楊曉滬同志永生!
當年下鄉干革命,廣闊天地獻真情。
年逾花甲再返鄉,帶領農民奔小康。
道路坎坷不畏懼,意志堅定向前進。
信仰堅定不動搖,鞠躬盡瘁為人民。
曉滬的病逝完全是他長時期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操心,沒得到休息、沒及時救治導致的。
4月17日這天,璦琿鎮黨委、鎮政府在黑河市殯儀館為楊曉滬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腰屯全體黨員、村民們都趕來了。這天,黑河市殯儀館第一次騰出最大的會議廳作為靈堂。這一天,黑河市的花籃、花圈居然全部脫銷。原本要親自出席楊曉滬追悼會的黑河市市委書記劉剛,由于臨時接到省委通知他有事趕不回來,委托秘書專門送來了花籃;璦琿區區委書記、區長親自出席追悼會;璦琿鎮鎮長主持會議,鎮黨委書記王臣致悼詞,悼詞中高度評價楊曉滬:“楊曉滬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脫貧致富攻堅戰,實現中國夢的模范黨員,是實踐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共產黨員。”
楊曉滬殉職后,腰屯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三好合作社組織全體社員和腰屯村的村民,追思、學習楊曉滬。黨員、社員們紛紛表示,我們一定要學習楊曉滬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學習他的創新精神,繼承他的遺志,實現他的遺愿,把合作社辦下去,辦得更好。村黨支部、三好合作社全體社員一致決定將合作社更名為“三好楊曉滬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紀念他為黑土地奉獻的一生,讓楊曉滬精神成為鼓舞全村黨員、全體社員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
2015年,按照曉滬生前制定的種植計劃,合作社3500多畝耕地全部種上了玉米,主動參加農業保險,采用測土配方施肥降低了成本,選擇高效低價農藥,機耕作業精打細算,人工費用盡量壓縮,多方努力,實現了效益最大化,糧食總產值達到了400萬元,除留足下年生產費外,每坰地分紅達到12000元,創造了全鎮歷史的新高。
2016年,黑龍江、特別黑河地區又遭受了嚴重災害,有的鄉村幾乎絕產,而且國家糧食收購價又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楊曉滬精神鼓舞下,全體社員思想不動搖,又投資了30多萬元,購買大馬力機車、玉米精播機,大大增加了農機強度。這年,合作社又添了新社員,土地面積增加,生產成本沒增,由于采用新技術、新農機,多種了800畝大豆,施用了高效葉面肥技術,雖然玉米產量減少,價格降低,但是合作社組織有序,購買籽種、化肥時協商價格,賣糧時與糧販子討價還價,賣出了好價格,一買一賣節省了開支,增加了收入,充分顯示了合作社的優勢,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比其他農戶收入高出了一倍,充分發輝了合作社集體的巨大優勢。
2017年,又有更多的農戶要加入楊曉滬合作社,按照曉滬生前制定的合作社五年規劃,社員們計劃搞無公害種植、養殖、發展大棚蔬菜生產,還要養殖當地的土雞、笨鴨、笨鵝,解放更多的勞動力,幫助更多老弱病殘農戶,實現共同富裕,把綠色食品外銷城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加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早日實現楊曉滬讓全體村民共同致富的宏偉藍圖。
腰屯村全體村民,三好合作社的全體社員永遠懷念這位長眠于他熱愛的第二故鄉。
楊曉滬的知青戰友們,專門成立了“璦琿上海知青藝術團”,編排了一臺歌頌楊曉滬的情景劇《曉滬頌》。
(一)
鄉親們在傳頌你呀,
楊曉滬,
你有一顆善良的心,
退休又下鄉呀,
再把合作社創。
情系黑土地,
愛比海洋深。
都說是
后羿射日救蒼生,
怎比你趕走貧困
造福大眾的共產黨人。
你是雄鷹
搏擊在邊疆長空;
你是大樹,
扎根在璦琿肥沃土。
楊曉滬呀,
楊曉滬,
你是一把不熄的火,
光焰照后人,
照后人。
(二)
知青們在傳頌你呀,
楊曉滬,
你有一顆赤誠的
為民心。
病魔扔身后呀,
血汗灑黑土。
甘為孺子牛,
默默苦耕耘。
都說是愚公移山
不畏難,
怎比你知難而進,
勇挑重擔的共產黨人。
你是雄鷹,
搏擊在邊疆長空。
你是大樹
扎根在璦琿肥沃土。
楊曉滬呀,
楊曉滬,
你是一團不熄的火,
光焰照后人,
照后人。
(三)
老百姓在傳頌你呀,
楊曉滬
你有一顆純凈的赤子心,
發展集體經濟,
致富奔小康。
信仰不動搖,
鞠躬盡瘁為農民。
都說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
怎比你捧出丹心,
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
你是雄鷹,
搏擊在邊疆長空;
你是大樹,
扎根在璦琿肥沃土。
楊曉滬呀,
楊曉滬,
你是一團不熄的火,
光焰照后人,
照后人,
照后人。
后 續
為紀念楊曉滬逝世三周年,由《黑土情》雜志社發起,今年3月27日上海知青在龍華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祭掃活動,決定拍攝一部楊曉滬的紀錄片。4月下旬派出二位知青專程到璦琿腰屯,向腰屯村干部、農民采訪收集整理楊曉滬生前的故事,受到了腰屯村干部、農民的熱情接待。大家說楊曉滬在腰屯村創辦合作社的最后三年,完全是撲心撲命干,將自己最后的全部精力毫無保留地全部都獻給了腰屯老百姓。因此,曉滬在腰屯的威信很高,村里的老百姓,每個人都很愿意接受采訪,提供故事。
村民們說,楊曉滬創辦合作社不僅僅是搞種植業,他還要大力發展林業,奶牛業,養殖業,例如他計劃要養殖小香豬,不僅價值高,而且豬糞多了,又可以搞有機蔬菜瓜果種植,利潤會更高。
村民們說,曉滬有個五年規劃,要讓腰屯村全面發展,還要在村里蓋別墅,讓各家各戶都過上好日子。當年,楊曉滬當生產隊長時,腰屯是全公社的先進。現在的曉滬,還是雄心勃勃,要把腰屯建成璦琿最美的鄉村。
村民們都說,老楊是最實干的,他要么不說,說出來他就一定能做得到。老鄉們都說,如果再給曉滬五年時間,我們相信,曉滬的五年規劃一定能夠實現??上Ю咸觳唤o曉滬這個時間,實在太可惜,太悲痛了。
楊曉滬的一個好朋友告訴采訪知青李忠偉,有一次他開玩笑地問曉滬,你腦子里怎么一天到晚都在思考合作社的事?曉滬回答說,你如果把我腦子劈開,里面裝的全部都是合作社的明天。
李忠偉還說了一個細節,這次拍攝春播,一個老鄉檢查農機螺絲是否擰緊,他在一旁打開手電筒幫助照亮。這位老鄉動情地說,當時的曉滬就和你現在一樣,給我打手電照亮的,說話時眼淚汪汪很是激動。
楊曉滬的精神將將永遠傳承,我們預祝和期待楊曉滬事跡紀錄片拍攝制作圓滿成功。
上?!逗谕燎椤冯s志社翁德坤,宋愛國提供資料,葛元仁整理編輯。
附件, 2013年在北京舉行中國農業合作社首屆(高峰)論壇上楊曉滬的發言稿
合作社是農民共同富裕的方向
——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匯報
我是1970年上海下鄉黑龍江璦琿的知青,1974至1976年擔任過生產隊長,77年回上海上學。2010年又返回原來下鄉的璦琿區璦琿鎮腰屯村。在腰屯村的二年,從與當年一起勞動的農民及他們后代的接觸中我了解了當今農村的現狀。自2007年國家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扶持政策,促動了農民組建農業合作社的積極性。不少農民不滿足現在的生產、生活水平,要求我幫他們組建合作社。經過近二年的考察實踐,我認為發展合作社經濟是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方向。
我們腰屯村位于黑河市南25公里,距離璦琿鎮10公里,離黑龍江僅3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北接301省道,東臨311省道,高速公路202國道穿過腰屯村境內,全村120戶,425人,由二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有草原700畝、林地600畝、河塘水面30畝、耕地1萬余畝,附近還有二個村莊耕地近4萬畝,90%以上耕地為草炭質黑土,適合種植大豆、玉米、小麥和水稻及畜牧禽漁養殖。
土地承包二十多年后,該區域的農業生產面臨以下幾個問題的制約:
(1)土壤板結。農民長期使用小馬力農機、化肥加上小農機耕作碾壓造成土壤日益板結,為降低耕作費用農戶多年不愿深翻深松耕地,采用原壟直播或耙地后播種,土壤表面以下20厘米左右形成了犁底層,植物的根系只能在土壤表層生長,雨水大時不能滲入土壤下層,天旱時地下水分無法上升,致使水土流失、土質退化、黑土層減薄,糧食產量逐年下降。
(2)土地碎化。土地承包后,原有的大片土地分割成條塊,最多的一戶近百畝土地被分割成六處小塊地,耕作不便,農忙時近百臺小農機和上百人在田間路上交叉往返忙碌,被農民稱為種地“南征北戰”,農機空駛率大、油耗高、使用效率低下。
(3)畜牧業停滯。目前只有少數農戶養牛,大部分草原未被利用,其他畜禽養殖僅供自用。大量秸稈被廢棄,未得到循環利用,數十年沒有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得不到補充,加劇了土壤退化。
(4)40歲以下的年青一代由于務農收入低、農村醫療、衛生、交通、教育等因素,不愿意繼續務農,紛紛前往附近城市打工,土地轉租給他人耕種;有些年老體弱無子女的農戶也不得不轉租土地。務農的農民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文化基礎偏低。農業生產開始步入低水平發展、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的階段。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的核心和基礎。東北土地面積大,應該發揮大農機的效率,走合作化的道路,將土地連片統一耕種。腰屯村萬余畝土地只需要二整套大型農機具十余人就可以完成全部春種、夏管、秋收的工作。富余勞動力就可組織起來發展林牧畜禽漁和農產品深加工各業以及外出打工,設立用秸稈、豆制品下腳料、豆粕以及等級外的糧食和糧食深加工的下腳料發展養殖業,在生產綠色環保畜禽產品的同時生產有機肥,建立綠色環保農業生態循環經濟,形成農業—畜牧禽蛋肉類養殖—有機肥—農業的良性有機循環。
2012年下半年,我帶領腰屯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參觀了遜克縣山河村農業合作社,回來后幫助他們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制度和發展規劃,研究合作社組建方案,在村里召開多次大會小會,通過廣播、發放材料進行宣傳,走家串戶上門動員,針對農民對組建合作社的各種問題耐心宣傳講解。經過四個多月的工作,歷經幾起幾落,數次修改合作社方案,終于在年底與全體入社成員簽訂了土地入股合同,入社戶數超過總戶數50%,土地面積五千余畝,經過全體成員選舉出理事會和監事會班子,組建了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2年12月29日辦理了工商登記,并陸續辦理了稅務登記和組織機構代碼證等手續,聘請了專業財務公司管理財務,從組織上、制度上規范了合作社的管理。
合作社建立后的第一年規劃在已入社土地上落實農業規?;洜I、標準化生產、應用現代農業科技指導農作物種植,請附近的農機合作社代耕代收,提高耕作水平,統一采購農用物資,統一銷售農產品,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效益、增加成員收入。為尚在觀望的未入社農戶示范表率,爭取下一年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到1萬畝。
為了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合作社規劃將現在的種植合作社改建為農機合作社。購置大馬力拖拉機、玉米收獲機、水稻插秧機和收割機、整地播種機、糧食烘干機等大型農機裝備,從春種、夏管、秋收整地到倉儲,全面實現機械化。在農閑季節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抗災能力。
合作社一成立就遇到了數十年不遇的自然災害,2012年入秋以后雨雪不斷,秋整地無法進行,冬季積雪達到60厘米,2013年春季雨水多,給春耕春播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合作社全體成員在理事會帶領下,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資金大家湊,大農機不來小農機一起上,終于完成了全社耕地的春播。
2013年還遇上了雹災、多雨、低積溫等不利氣候,組建合作社后由于耕作及時,雖然比正常年景略為歉收,但是我們采取了多種預防和補救措施,目前秋收還沒有結束,預計今年合作社成員收入可與前幾年基本持平。
經過一年的實際運作,我才真正了解了現實農村的真實情況,體會到農民的種種無助和無奈。
應該說國家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減負做了大量工作,每年一號文件就是有關農業的文件?,F在農民減免了農業稅和費用攤派,給農民發放了種地直接補貼,農民的負擔比以前減輕了。但是在國家為農民減負的同時,又出現了農業生產各個階段截取農民利益的三把刀:農資、農機和賣糧。
農資。包括種子、化肥、農藥及農機配件,經銷商在農民需要時以高價牟取暴利,以黑河地區2012年玉米種子為例,出廠價為10元左右一斤的種子,在播種季節被經銷商炒到50多元?;?、農藥也是年年翻新花樣,價格年年提升。農資費用占農民總收入的10—20%。
農機。黑龍江省人均耕地面積大,是大型農業機械發揮作用的區域。盡管各級政府發文要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社,然而農民組建了合作社,農機部門卻不允許合作社購買有國家補貼的大型農機具,理由是已經為周邊地區配置了“現代農機合作社”農民組建的種植合作社必須讓這些農機合作社代耕。然而我們春耕春播季節找農機合作社代耕時,他們卻忙于自家親友的土地和自己租賃的土地,對我們農民種植合作社卻置之不理。
2013年春節剛過,我們合作社在鄉鎮領導協助下與附近二家2012年剛成立的現代農機合作社會談,協商代耕代收事項,當時鄉鎮領導和這二家農機合作社說得都很好很肯定:不但代耕代收全力支持,而且還能在費用上優惠。
盡管得到這樣的答復,但是,根據了解他們情況的人反映,他們的承諾不一定做到。于是我們合作社4月10日又向鎮政府遞交了《關于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改建農機合作社的報告》,得到了鎮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5月上旬合作社又一次與這二家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會面,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復:“只要來個電話我們就派車。”然而,春耕春播開始后,原來預料的情況果然發生了。5月20日合作社與這二家農機合作社聯系,但這二家都沒有派車來耕作,合作社又與鄉政府聯系,要求鄉政府協調農機,鄉政府與愛輝鎮內外多家農機合作社聯系后也不能解決。我們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和村干部都著急了,眼看離芒種還有不到半個月,這中間天氣預報還有雨,誤了農時就意味著減產,種不上地就沒有收入。5月22日,我們又連續聯系三天卻沒有一臺農機前來耕作,合作社只能用自己成員的小農機耕作。但小農機效率低,無法及時完成春播。無奈之下,我們合作社直接向黑河市農委反映了情況。在有關領導的協調下,直到5月25日中午,附近的外三道溝農機合作社才來了一臺播種機。這時,適播期已經過了5天。5月26日下午,鎮領導又千方百計協調調來二臺旋耕犁。外三道溝的播種機因自己有地要播種,工作僅一天后就回去了。另一家西三道溝的農機合作社雖然答應來播種,卻以各種理由遲遲不來。直到5月27日下午開始下雨,5月28日下午才派來一臺播種機,這時的地已根本無法播種了。6月1日,鎮上又調來一臺旋耕犁。
這時,我們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已完全清楚無法得到這些農機合作社的幫助,只能靠自己了。我們抓緊時間修復和安裝了四臺小播種機,并通過合作社成員的親友聯系了二臺四壟播種機,起早摸黑終于在6月1日播完了玉米,6月6日搶在雨前完成了大豆播種。
整個春耕春播的半個月時間,璦琿鎮內的農機合作社只有一臺播種機來播種一天,璦琿鎮外30公里外的小黑河和大五家子調來三臺車旋耕,其余的播種只能靠自己的小農機完成。這些小農機故障多、油耗大、效率低、播種質量差、還用工多,大大增加了耕作成本。而且延誤農時一周,大大影響了糧食產量。在今年氣溫偏低的條件下,晚播的苗情比早播的苗情相差一半,雖然后期抓緊追肥和趟地,但減產已成定局。
現在我們合作社理事會班子成員和農戶都明白了,今年合作社的收入比不上備有農機的未入社的農戶,因為這些農戶播種及時,而且用工不計報酬,合作社的春播從農時上和農機上都沒有優勢,僅有的土地連片優勢又被使用小農機效率低、用工多、農時延誤所抵消。
據了解,全璦琿鎮有17萬畝土地,現有千萬元級的農機合作社有5家,按照有關部門規劃,每家千萬元的農機合作社應該承擔附近規劃5萬畝土地的耕作。而我們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農民土地入股,統一采購農資、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年終分紅的合作社僅此一家。這五家農機合作社每一家都有5—6臺大馬力拖拉機和收割機,并且都配套了相應的農機具,應該完成25萬畝土地的耕作,2013年春播前每家還得到300萬元的春播貸款,那么為什么5家獲得了國家60%農機具購置補貼的所謂“現代”農機合作社不能幫助一家只有5000畝土地的種植合作社完成春耕春播?
璦琿鎮或者是璦琿區的農機政策似乎出了偏差。這個偏差在哪里呢?普通農民無法也無權去調查以上這些問題,真正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是當地農業主管部門。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每年都在監察這些農機合作社,但是每家農機合作社附近的農民都心知肚明,這些大型農機具中的相當一部分已經被倒賣了!
據了解,璦琿鎮現有五家農機合作社的出資人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農民,每家合作社股東中的農民只不過是為了應付有關規定而湊數的,他們基本上只出股金的利息部分,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現有條件下,這些非農民出資人成立農機合作社的初衷就不是為周邊農民服務,因為土地承包經營后碎化的土地無法維持任何一家農機合作社的生存。在現有小農機的存量于土地面積達到相對平衡后,新成立的大型農機合作社在耕作費用上根本無法與只計算油料和維修成本的小農機競爭。以播種為例,小農機播種每坰地的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大型播種機報價將近400元。在分散碎化的小塊土地上為個體農戶耕作,往返路途上的油耗大,耕作面積小,要價高了農戶無法承擔,要價低了虧損。再加上現有的農機合作社沒有一家能夠達到5萬畝耕作面積,據2013年黑龍江省申報評比的10家旱田農機示范社統計,只有一家達到4萬畝,二家達到3萬畝,三家達到2萬畝,四家達到1萬畝。這些農機合作社的土地面積都是農民帶地入社的,農機合作社應把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作為國投資產平均分配到入社農戶。
璦琿鎮那些沒有農民土地入社的農機合作社,由于組建的出發點就是為個人盈利,他們不想也不會把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作為國投資產分配給農民,所以他們根本沒有發展農民帶地入社的打算,有的通過大面積土地流轉包地,有的過江去俄國租地,有的干脆倒賣部分農機具,且不說倒賣農機具違法,就是不為周邊農村的劃分地域耕種,也不符合有關部門的規定,而且這些農機合作社成立時或合法或非法地申報了周邊農民的土地面積指標,正因為達到了土地面積指標他們才能獲得國家農機具補貼。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們必須順應階段變化,遵循發展規律,增強憂患意識,舉全黨全國之力,持之以恒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國家的農機具補貼應該是補貼給種地的農民,惠及農村、富裕農民,而不是極少數幾個非農民套取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為自己盈利。已經組建的農機合作社應該按照一號文件精神:“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務。”而不是在套取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后,繼續在農民本來已經微薄的種地收入上賺取高利潤。春播時這些農機合作社對農民的播種支持不力。近二年,當地農民開始種植玉米,而玉米收割機因這些農機合作社獲取國家農機補貼后,農民不應該自己再以市場價格購買,在秋收中這些農機合作社的利潤比播種更高,以2012年為例,玉米收割費用最高達到1200元,農民為了不讓玉米捂在雪中不得不支付高價收割費,而收割機的作業成本只不過400—500元,這些農機合作社的利潤高達200%,現今中國市場上哪一家企業有如此高額的利潤?這樣的農機合作社事實上已經成為套取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和榨取農民利益的蛀蟲!
這是我們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3年春播中發現的問題。2013年6月農機具申報中這些農機合作社又成了阻攔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購買大型農機具的攔路虎,原因是現有的5家農機合作社已經將璦琿鎮超面積分割完了,不允許再增加大型農機具。這就形成了一個令人疑惑的怪圈,農民要種地,有土地的農民組織了糧食種植合作社,卻不能購置大型農機具為自己種地,已經組建、但沒有土地的農機合作社不能提供農機服務,這些農機合作社未經農民同意把農民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土地圈為他們的耕作范圍,成為他們壟斷經營的領地。國家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免除了農業稅、增加了農業補貼,這種打著為農民服務旗號的農機合作社在獲得國家的農機具購置補貼,領取了國家農機燃油補貼,以高額利潤向農民收取耕作費用,成為一種變相增加的農民負擔。
據統計農機代耕費用占農民總收入的20—30%。
農民賣糧難已是多年積存的老問題了,各地報道屢見不鮮,各種花樣也層出不窮,糧販子想方設法從農民手中奪取利益,糧食的水分、雜質、重量,一分一分的克扣糧價,國家的保護價格形同虛設。農民要自己去糧庫賣糧要在糧庫門口冒著嚴寒排隊幾天幾夜,糧販子與糧庫勾結,可以不排隊優先把糧食送入糧庫。有的糧販子甚至公開宣稱:“一斤糧食給我一分錢,我就讓你不排隊”。
據悉糧販子的利潤可達農民收入的5—10%。
農民辛苦一年,汗珠摔八瓣,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好不容易收獲點糧食還要被這三把刀割去30%以上的利潤,這就是當今農民的無奈。
各級政府不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嗎?我有點疑惑,這個社會還正常嗎?社會收入最底層的農民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助他們?
黑河市璦琿區璦琿鎮三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楊曉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