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按:1978年6月13日,陜西文學前輩柳青因病逝世,迄今已40周年。柳青研究專家、我校文學院教授馮肖華在《陜西日報》2018年5月17日第10版以《讀柳青》為題(原題為:讀懂柳青,方知何為作家),緬懷文學大師柳青為文、為民、為政的政治情懷和躬身文學事業的創作生涯。
柳青的一生,是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有出息”作家的實踐者楷模,是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為人民抒懷”作家期盼的楷模。柳青的文學精神薪火傳承,才有了陜西文學輝煌的今日。路遙說“柳青,我的文學教父和人生導師!”,陳忠實說“柳青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是我的文學導師!”習近平主席曾和作家王愿堅談到陜西作家柳青,說他當年辭去長安縣委副書記職務,選擇底層皇甫村落戶14年,他的《創業史》很多素材就是從那得來的。
馮肖華教授的《讀柳青》一文,從柳青高度的政治意識和文學的黨性原則、精湛的文學意識和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深情的民生意識和心里只有人民等層面,梳理了人民作家為人民、寫人民,全身心投入共和國初期農村社會主義革命洪流中的點點滴滴。柳青的文學價值及其人格偉力,不僅是陜西作家的楷模,同時也是中國當代作家中的楷模。馮肖華教授1994年所著的《柳青人格論》(22萬字,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2017年完成的《柳青文學思想與文學陜軍創作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對柳青文化人格、文學創作以及代表作《創業史》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
近期,2017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陜西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創作入選項目、陜西省廣電總局立項、西安多吉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即將投入拍攝的電影《柳青》文學劇本(田波為執導、王苗霞為制片人、陳道明出演柳青),經由陜西省作家協會推舉柳青研究專家、我校文學院教授馮肖華做文字修改并出任該劇文學顧問。電影《柳青》搬上銀幕,將以更為鮮活的銀幕形象展示人民作家柳青“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習近平語)的光輝而偉大的一生,同時也寄托陜西學界對前輩的深切緬懷。
文學院 蘇靜
我校馮肖華教授紀念柳青文章發表于陜西日報(電子報)
原文:
文學是時代的感應,情感是文學的靈魂。當作家將一個個無序的文字經主體意識進行有序排列后,就勢必嵌入了作家的感情色彩和價值取向,即“言志”與“緣情”,它是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所以說,表達感情是文學創作的永遠職能。柳青選擇在皇甫村落戶14年,他的《創業史》很多素材就是從那得來的。
柳青,來自陜北鄉間,從黃土地走來,帶著鄉土的淳樸和敦厚,衣著簡樸,對襟褂子,藍布褲,農人般的神色,儼然一個莊稼老漢。永遠不失去一個普通人的感覺,柳青的政治信仰、創作道路、生活方式,踐行著到人民群眾中去的創作方向,同時也是“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新時代文學創作方向的昭示。在言人民心聲這個創作路徑上,柳青自覺地“沉下去”,由城而鄉。他放棄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西安市到長安縣,從長安縣去長寧鄉,從長寧鄉落戶一個基層村落。
《創業史》聚焦了1952年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場巨變。作者以敏銳的感知和視覺,以宏大的故事構架,以各階層人群于社會主義農村革命這個新生事物中的心理變化描寫為視點,反映了只有共產黨才能解民倒懸,救民于水火的擔當和智慧。
作家王愿堅這樣描述柳青:“他會知道他的房東老大娘是哭還是笑。”柳青《創業史》之藝術可圈點處,正是滲透著作者親民知味、參與社會、織入情感的審美文化觀。在《創業史》寫作中,柳青主要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貼近生活。他常常為某個細節、一個人物,深更半夜與皇甫村長者攀談,了解一切他所欲知的生活故事。這就使得《創業史》的寫作縮短了與生活的距離,仿佛把生活的原樣搬進了作品。全書主要人物60余人,大都有生活原型。同時,大量的事件,各類事物名稱,如蓋房、買稻種、渭河、終南山、潼關、寶雞、國棉三廠等等,無一不呈現出生活的原生態面貌和氣息,使作品達到了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真實。二是在創作中琢磨作家和人物之間的關系。作家必須熟悉和懂得自己的描寫對象,從直覺到精神使描寫對象生動準確地活躍在自己的頭腦里,在熟悉和懂得自己的描寫對象的過程中,調整自己藝術思維與描寫對象保持鮮活感。柳青的筆下,展示了梁三老漢新舊思想徘徊的生活真實,刻畫了郭世富、郭振山、姚世杰等人物性格的豐富與多彩。文學創作與生活的關系,是柳青一生強調的最深刻、最多的一個問題,這是作家的獨特見解。“先生活,后創作,當你身在其中了,創作的動機便來到了”“在生活里,學徒可以變成大師,離開了生活,大師也可能變成匠人”等等成為文學創作的箴言。
同時,知味生活,表現人民心聲的愿望在《創業史》中也有著鮮明的投影。作者描寫立國富民的創業途徑,以梁生寶互助組為對象來再現;描寫舊事物汪洋大海的嚴重性,以梁三老漢、郭世富等各階層的心理變化來再現;描寫農民放棄私有制、習慣公有制的艱難沉重過程,以梁三老漢的轉變來再現;描寫中國農民幾千年屈辱而不失人格尊嚴感,以梁生寶、梁三老漢來再現;描寫勞動人民崇高的內在精神美,以徐改霞、梁秀蘭等形象來再現。這里,作家認識生活和感情投向是自覺的,是認識論在創作中的進一步闡釋和內化。與此同時,《創業史》中敘事語調的選擇,也滲透著作家情感的價值取向。如謳歌生活與直抒胸臆的和諧統一;愛憎分明與語調感情色彩的一致性等等。
文學是情感學,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抒人民之情,言人民之志,呼人民之聲都是文學創作的法則。柳青一生知味生活,表現人民心聲,所以說,讀懂柳青,方知何為作家。
我校馮肖華教授紀念柳青文章發表于陜西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