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紅場與澎湃烈士故居
說起中國農民運動和中國革命,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毛澤東。但有一個人,甚至被這位農民運動領袖盛贊為“農民運動大王”。
他就是彭湃。
作者 | 歷行
編輯 | xd
美編 | 黃山
微信編輯 | 侯麗
地主家的小少爺
1896年10月22日,彭湃出生在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彭家雖然沒什么政治勢力,但家業可不算小。彭湃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家庭:
“在海豐縣可以算做個大地主,每年收入約千余石租,共計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余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引自《海豐農民運動》)
若定要仔細找找這位地主少爺有什么獨特的身世,或許就是他的庶子身份。彭湃的母親周鳳原先也是貧苦的農家女,自然對貧苦農民的生活深有感觸。或許這樣的成長環境為年幼的彭湃打開了一扇寶貴的窗子,使得他雖身居地主大院,也能經常了解到佃農的生活掙扎。
彭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廣東是中國最早受到西方的戰艦、工業品和文化沖擊的地方,新式的教育因而也很早扎根。當時的海豐縣城里也開辦了新式的學堂,彭湃因而得以入讀新式學校,接受完整的新式教育。
在完成高中的學業后,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彭湃與當時許多立志救國的年輕人一樣,希望去到日本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以求變革中國。進過努力,他順利地說服了自己的叔叔,獲得留學錢款負笈東瀛。在經過語言學習后,澎湃順利入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負笈東瀛:左翼的萌芽
此時的日本正值“大正民主”時期,各種社會思潮活躍,民間社會運動此起彼伏,街頭演講、游行等早已是家常便飯。而放眼世界,一戰的結束和俄國十月革命使得全球范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也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日本的高校和民間自然也活躍著許多左翼社會團體。1919年的秋冬,彭湃也加入了早稻田大學的左翼社團“建設者同盟”。建設者同盟內部信仰龐雜、討論學習內容廣泛涉及諸家社會主義思潮。建設者同盟還特別強調研究農村問題和從事農民運動。因而,彭湃在社團期間不僅接觸了各類社會主義理論,還曾參與過社團組織的農村租佃關系調查和聲援農民的行動。
1920年,一個以建設者同盟為基礎,同時加入了許多無政府主義者參加的新社團“可思摩俱樂部”(Cosmos Club)在早稻田大學成立。在參與可思摩俱樂部的過程中,彭湃逐漸受到無政府主義的影響,開始信奉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同時,彭湃也開始在留日的中國社群開拓陣地。他與朋友一同組織了赤心社,研究十月革命和蘇維埃俄國,并不定時出版刊物、組織討論會和學習會。
圖片來自網絡
回國
1921年,由于祖母病重,彭湃在參加完畢業考試后提前回國。在廣州,彭湃接觸到了當時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與許多團內的年輕朋友熟識并最終加入了組織,開始慢慢在思想上轉向馬克思主義。
回到家鄉海豐,彭湃立即又聯絡本地的青年們創辦在地的進步社團。起先,他與朋友創辦了“社會主義研習社”,常以座談討論和專題演講的方式討論實事政治和社會主義運動。而后,或許是不滿足于清談和務虛的討論,同年7月他又發起“勞動者同情會”。這個組織的緣起,即是要促進勞動者接受教育,要將教育與平民相接近。同情會的成員們于是在彭湃的帶領下深入城鎮農村宣傳、演出,開展社會調查。此時的彭湃,正是這樣在家鄉作為一個“體制外健康力量”參與到他所認同的教育改革中,以求推進社會變革。
當時,海豐的勸學所長(即相當于教育局長)陳伯華貪污腐敗,無所作為,引發學生頗多不滿。當年8月,海豐學聯會學生逼迫其辭職,并推舉彭湃為新人選。陳伯華自然不肯主動放棄這塊肥差,而正欲施展拳腳的彭湃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進入“體制內”機會。于是,彭湃前往廣州,面見當時在事實上主政廣東的地方軍閥陳炯明。陳炯明賞識這位年輕人的才華,欲拉攏為其所用,故批準了學聯的推舉,正式任命彭湃為勸學所長。
失意的“體制內健康力量”
新官上任,彭湃就對他的辦公室進行了“革命的改造”。他手繪出了馬克思和克魯泡特金的頭像,并將兩幅畫掛在辦公室的墻上。彭湃旋即又將這些改造之火吹向了現實的教育體制。他進行人事改革,聘請歸國人才和北大畢業生為教員。此外,還興辦女子學校、提倡體育運動,在海豐縣前面推進現代教育。
克魯泡特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只可惜好景不長,上任才半年有多,彭湃就又碰了釘子。
1922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彭湃組織海豐縣城的各個學校舉行游行。然而,這次五一節游行卻有些不倫不類。學生們高舉赤化大旗,口呼勞工神圣的口號,但游行隊伍里卻無一位勞動者。雖然只是“百無一用”的書生鬧事,這樣激進的游行可把海豐的地主豪紳嚇得不清。他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共產共妻”將要在海豐實現后的“道德淪喪、國將不國”的恐怖畫面。于是,豪紳們紛紛上報陳炯明,以表恐懼和不滿。面對自己統治基礎的壓力,陳炯明也只好撤去彭湃的職位。
目睹著反動勢力的反撲,彭湃曾經的通過教育改變社會之夢也破碎了。然而,這一次的夢碎不僅將幫助他在思想上完成與無政府共產主義的斷裂,也將他引入一項真正“背叛自己的階級”的、更加深入的運動實踐中去。
搞農運:從入門到精通
對于自己先前的工作,彭湃在后來反思到:
我和李春濤同志等出了幾期《赤心周刊》,自命是工農群眾的喉舌,可是背后絕無半個工農,街上的工人和農村的農民也絕不知我們做甚么把戲。(《海豐農民運動》)
彭湃意識到,溫和的方法無法撬動守舊的體制。沒有群眾的真正支持,運動也不可能獲得成功。于是,他決定親自前往農村,深入第一線開展農民運動。
然而,現實馬上給了這位被罷官的返鄉青年各種打擊。彭湃頭幾次下鄉,穿著白的學生洋服及白通帽,逢到村民就說要跟他們“交朋友”,也講些有關農民被地主鄉紳盤剝的道理。結果村民們只是禮貌性質的請煙請茶,之后便不愿與這位學生打扮的貴少爺多聊。
一無所獲,彭湃反思了一番,覺得其間原因大抵是自己所說的話太過文雅,全身也一副“壓迫者”的穿搭,農民自然心生疑慮,不愿深交。而且,自身其實也是不折不扣的壓迫者——地主家的少爺。為此,彭湃做出了一個大膽之舉——“毀家鬧革命”。他公然的背叛了自己的階級,拿出自己的田契當中燒毀,把土地分給佃農。只是留下自己一份田,以求過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
海豐紅場內的彭湃銅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此后,彭湃換上樸實的服裝,選擇一座農民進城必經的龍王廟蹲點,見到休息的村民便去與他們攀談,人聚多則轉化為當眾演講。有時,見村民不愿聚攏,彭湃還會帶上道具,即興表演幾個魔術,吸引農民圍觀。堅持了一個多月,彭湃終于拉到了5人一同參與,“六人農會”由此得名。
不過,彭湃發現工作有受到了阻礙。講那些樸實的被壓迫和要反抗的道理,農民們紛紛贊成叫好,但一旦說加入農會,大家又都躲躲閃閃的了,只說這農會雖好,但也想等別人加入了再加入。彭湃帶著六人農會費勁口舌,也只拉了30幾個人入伙。但事情也終有轉機。一次,一位農會成員遇到糾紛,難以解決。彭湃于是帶著農會成員幫其撐腰,幫其爭取了利益。此事一出,精明的農民們才意識到團結起來參加農會的現實好處。此后,加入農會的農民越來越多,農會也逐漸壯大起來。
海豐總農會與“七五農潮”
1923年元旦,海豐總農會成立,總會員達兩萬戶,約有10萬人,占全縣四分之一的人口。到5月份,加入農會的烈火早已燒出了海豐一縣,向著整個粵東地區蔓延。海豐總農會也先改成惠州總農會,旋即又該稱廣東總農會。原本以保守著稱的粵東地區,農民運動卻正在以驚人的態勢持續開展。
農會的擴展當然也引起了地主士紳等保守勢力的不滿。一方面,彭湃總歸也是地主家的兒子,農會的領導層又有許多社會地位較高的年輕知識分子,傳統的毆打、關押等鎮壓手段不便施展。加之彭湃領導下的農會總體上策略溫和,勢力也還尚不至于瞬間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所以矛盾雖在醞釀,但也總是在暗地里洶涌著。只是,沖突總有爆發的一天。
海豐縣總農會舊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23年的夏天,強勁的臺風襲擊了海陸豐,農民們面臨著顆粒無收的危險。若不采取行動,交不夠租金的佃農甚至自耕農只能賣兒鬻女、借高利貸甚至背井離鄉,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土地兼并又將重演。面對這樣的局面,農會在審時度勢之后,決定發動減租七成的運動,并以“最多繳納三成租”為口號,維護農民的利益。一些中小地主接受了農會的方案,而大地主豪紳則抓住了對抗的機會。農歷七月初四,海豐全縣2萬多農民試圖進縣城參與農民大會,卻被警察攔住去路。支持地主的縣長王作新在城里貼出告示,認定彭湃領導農會“希圖造反”。憤怒的農民強行進城,撕碎布告。驚恐萬分的王作新于是通知汕尾的部隊前來“鎮壓土匪”,襲擊農會本部,逮捕農會干部25人,此即“七五農潮”。
面對不利局面,彭湃隨即展開周旋,一方面希望釋放被捕干部并保留農會,另一方面也希望至少為農民爭取三成的減租。不過,逐步失勢、面臨孫中山策劃的國共合作的陳炯明雖然先答應釋放了農會干部,但最終還是決定鎮壓這股革命勢力。彭湃了召開最后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宣布農民解散,由公開轉為秘密活動。轟轟烈烈的粵東農民運動在反動勢力的鎮壓下暫時陷入了低潮。
農講所:培育農運人才
彼時,國民大革命的浪潮已經開始醞釀,孫中山正在廣州準備重組國民黨,并且已經與倡導所謂“聯省自治”的陳炯明反目。彭湃于是前往廣州,希望加入到國民大革命中去。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啟。雖然年輕但已有豐富的農民運動經驗的彭湃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出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在他的建議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以“調查廣東大勢”、培養農運干部、推動廣東農運。彭湃親自擔任了第一屆和第五屆的農講所主任,并在創辦期間完成著名的《海豐農民運動報告》(即《海豐農民運動》)。《海豐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第一部農民運動著作,系統地總結了彭湃在組織海豐農會期間的經驗,對后續中國的農民運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正是在彭湃工作的基礎上,毛澤東在被任命為第六屆農講所主任后將農講所變成了全國性質的農運干部培訓基地,為后來北伐期間的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無外乎毛澤東在編印的《農民問題叢刊》時指出其中彭湃的《海豐農民運動》及其文章“乃本書最精粹部分”。
第一粒星星之火:海陸豐蘇維埃
1927年,正當許多國人還沉浸于北伐軍屢戰屢捷,國民革命勝利近在眼前的喜悅之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右派在上海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捕殺中共黨員和左派群眾。此時擔任武漢國民政府中華全國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兼秘書長的彭湃當然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首要通緝犯。7月,汪精衛宣布解散共產黨機關,正式結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面對不利的局勢,中共中央決定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彭湃作為“前敵委員會”成員參與其中。起義成功后,彭湃隨起義部隊回到廣東,在海陸豐發動武裝暴動,占領海豐、陸豐兩座縣城,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蘇維埃地方政權——海陸豐工農兵蘇維埃。海陸豐紅色政權在當地積極開展土地革命,制訂和頒布了“土地革命法規”,主張“一切田地歸農民”,實踐“耕者有其田”。但是,國民黨政府軍很快發起了進攻,以撲滅這團燃燒在粵東的星星之火。當時只有40萬人口的海陸豐自然難以孤軍奮戰。1928年2月,彭湃率殘部退入大南山區堅持斗爭。
海豐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海豐紅宮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28年10月,彭湃按照中共中央指令經由香港回到上海參與工作。11月,由于被叛徒出賣,于上海市公共租界內舉行江蘇省軍委會議時被捕。最終,國民政府淞滬警備司令部在龍華刑場將這位農民運動大王秘密處決。
以當今的眼光來看,彭湃的一生算是極其獨特和傳奇了。畢竟,他不僅自愿從地主少爺降格為農民,還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為窮苦之人爭取幸福的斗爭。但是如果回到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我們會發現無數的“彭湃”。許許多多受過高等教育,乃至留洋歸來的少爺小姐們,面對著民族和人民的苦難,并沒有選擇“花花世界鴛鴦蝴蝶”。他們或許是地主的兒女,卻與農民一起反抗地主豪紳的壓迫;他們或許是財閥買辦的子女,站在工人的隊伍中,共同面對著流氓的屠刀和軍警的子彈。總之,面對昏暗的世道和作威作福的統治階級,他們愿意與被壓迫、被剝削的人站在一起,為全民族和全人類解放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位于上海靜安區新閘路613弄12號的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地點舊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而今,壓迫和剝削依然存在,而這樣的激情和人類最樸素的同理心要到哪里去尋找呢?
參考文獻:
彭湃. 海豐農民運動[M]. 作家出版社, 1960.
郭德宏. 彭湃年譜[M].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
白石. 彭湃早期革命思想初探[J]. 學術研究, 1980(3):74-81.
佟以群. 彭湃與海豐農民運動1921-1924[J]. 中正歷史學刊,2006(8):193-221
維基百科詞條. 彭湃,2018-02-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AD%E6%B9%83
維基百科詞條.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2017-12-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5%B7%9E%E5%86%9C%E6%B0%91%E8%BF%90%E5%8A%A8%E8%AE%B2%E4%B9%A0%E6%89%8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