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雷鋒足跡
就是對雷鋒
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雷鋒精神
“55年前,一名普通士兵——雷鋒在撫順因公殉職;自那以后,一種偉大精神——雷鋒精神一直在中華大地生生不息。因他,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掀起了全民學雷鋒的時代序幕;也因他,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的要求,再次唱響了學雷鋒的時代強音”。
這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委書記李平在紀念雷鋒犧牲55周年為《中華雷鋒號》微刊征言所寫。
開宗明義,讀后感概萬千。行勝于言,李平書記所闡釋的雷鋒精神和如何緬懷、踐行雷鋒精神,正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雷鋒精神種子工程”學雷鋒時代強音的寫照。
不解之緣
在中國
沒有一所高校
像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一樣
和雷鋒有著獨一無二的不解之緣。
雷鋒情結
這所校園,坐落于雷鋒精神發祥地的撫順,毗鄰雷鋒當年戰斗和生活的軍營。
曾經,雷鋒在這里留下了那幀珍貴的“擦汽車”照片;雷鋒在講臺上留下了在高校作報告的身影。
而現在的校園內,到處都有“雷鋒”的氣息:
第一教學樓西側,雕塑著“雷鋒擦汽車”銅板像;
新圖書館前,矗立著一座雷鋒半身雕像,鐫刻著雷鋒名言;
校園最高的山上,高聳著學校概括的“五個一”雷鋒精神大型紀念塔;
在校園內穿行的校車,印有鮮明的“雷鋒號”。
留住雷鋒才能了解雷鋒,走近雷鋒才能熱愛雷鋒,熱愛雷鋒才會學做雷鋒。
視覺文化不僅營造了良好的雷鋒文化的氛圍,也使師生感悟到“用雷鋒精神筑魂,以道德文化育人”的價值觀。
所以,李平書記提出“在雷鋒犧牲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緬懷雷鋒、紀念雷鋒,就要落實好‘號召’和‘要求’、大力弘揚雷鋒精神,讓學習雷鋒成為凝聚道德共識、培育文明風尚、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生動載體。”
雷鋒教材
《雷鋒精神教程》
《雷鋒精神概論》
雷鋒實踐
率先在全國高校讓雷鋒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施“三進”工程,編寫了國內第一本雷鋒精神的本科生教材《雷鋒精神教程》,《雷鋒精神概論》由選修課變為必修課,建雷鋒精神育人展館等正是李平書記寄語“要努力踐行雷鋒精神,全力抓好‘雷鋒精神種子工程’的實施,引導青年學生爭做‘進取創新、齊心合力、克己奉公、恪盡職守、回報社會’的種子,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髓。
從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參觀校史館、雷鋒紀念館、雷鋒生前所在團,新生軍訓,請雷鋒生前所在團的軍官和戰士任教等已成為“必修科目”。
55年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堅定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信念從未動搖過,高舉雷鋒精神的旗幟從未放下過,創新學雷鋒活動的實踐從未間斷過,深入研究雷鋒精神的腳步從未停止過,雷鋒精神已深深融入這所大學師生的靈魂和血脈。
最后
李平書記對新時期發揚光大雷鋒精神
提出了殷切希望
“要拓展雷鋒精神的傳播渠道,充分發揮中華雷鋒號微刊、雷鋒精神育人展館等陣地的作用,并不斷創新豐富傳播形式,讓雷鋒精神在新時期進一步發揚光大——這,也是對雷鋒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因地緣與雷鋒有緣只是偶然,但因踐行與雷鋒精神交融確是必然。
55年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把踐行雷鋒精神作為建校育人之魂,雷鋒傳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雷鋒情懷”的建設者,“立足校園,發揮優勢,不斷創新,輻射社會”是學校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寫照。
雷鋒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雷鋒也不可能離開我們。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用雷鋒精神踐行“塑魂之路”永無止境,追尋雷鋒足跡就是對雷鋒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懷念1962年8月15日——2017年8月1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