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把亮麗耀眼的火炬,一群群衣衫襤褸的共產黨人。面黃肌瘦的他們對吃人的舊社會充滿仇恨,眼神里射出對新世界、新生活的渴望之光。雖是星星之火,卻最終燎原。國畫《星火》 馮 遠作
1921-2016。從開天辟地的偉大誕生,到邁向復興的偉大征程,在中國大地上,那始終挺立的是誰的身影?
中國共產黨!
盡管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黨員,看上去是那樣的勢單力孤,但它擁有著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在95年間,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帶領人民走出戰亂與苦難,肩承起中國的新生,開創屬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國的奇跡,始終與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特質緊密相連。“軍史發現”自今日起開辟專題策劃,與您一起一一解讀。
堅守信仰的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砥礪前行,創造舉世震驚的人間奇跡的最大法寶。未來,中國夢強軍夢的實現,亦需如此。
信仰的故事永遠講不完,永遠有生命。
——編 者
■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對最終的勝利者來說,在最危險的情形下,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是最虔誠的信仰在支撐,在助勝——
衣衫襤褸難掩信仰光芒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松,預備做奮斗的先鋒……”
當年,黃埔師生高唱著這首《黃埔校歌》,一起平息商團叛亂,一同揮師東征。但隨著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曾并肩浴血奮戰的黃埔師生也分化為國共兩個陣營,為不同的信仰在戰場上廝殺。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蔣介石集中正規部隊和各省保安團20多萬人,從四面八方“圍剿”紅10軍團。
巧合的是,被譽為“獨臂將軍”的紅10軍團軍團長劉疇西和擔任圍剿指揮官的俞濟時都是黃埔一期生,而俞濟時手下的大將——補充第1旅旅長王耀武則是黃埔三期生。
12月14日晨,王耀武率部出動。雖然紅10軍團發起了猛烈進攻,但王耀武很快發現,紅軍的火力遠沒有往常那樣猛烈,沖鋒的速度也大不如以前迅猛。原來,他眼前的這支紅軍因為物資極度匱乏,已近乎一無所有,戰士們穿著破舊單衣和草鞋,舉著彈倉空空的步槍和大刀,在漫天飛舞的大雪里沖鋒。
血戰一天,紅10軍團因眾寡懸殊、彈藥告罄,無力再戰,于當夜主動撤退。有人向王耀武報告:戰斗中,紅軍有十幾個人冒著槍林彈雨去搶救一個人,那人正是紅19師師長尋淮洲,已因傷重而亡,就地掩埋了。
邀功心切的王耀武立即派人找到了尋淮洲的尸首。尸尚未爛,上身無衣。王耀武知道,這是因為紅10軍團被服奇缺,所穿衣服破爛不堪,難以護體,故而在掩埋陣亡官兵時,順手將死者的衣服脫下,以供活人穿用。
譚家橋戰斗后,紅10軍團只剩不足3000人,無法在皖南立足,決定南下贛東北蘇區。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和軍團參謀長粟裕率領先頭部隊800多人走在前面,主力部隊則由劉疇西率領隨后跟進。
1935年1月12日,當紅10軍團抵達浙江省開化縣楊林地區時,國民黨軍第49師、補充第1旅、第21旅等部迅速圍攏上來,形成包圍之勢。最終,軍團主力沒能沖出封鎖線,分散潛伏在德興懷玉山的叢林深草中堅持戰斗數日,除少數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
紅21師師長胡天桃被俘后,先由補充第1旅參謀吳鳶審問,結果一無所獲。吳參謀向王耀武報告:這個師長很倔強,問不出什么,請您親自審問。
胡天桃被押到旅部,身著筆挺將軍服的王耀武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這位師長的上身穿著3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只不同色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與戰士沒有什么區別。
在王耀武撰寫的《阻截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隊戰役的經過》一文中,詳細記述了當年與胡天桃那場令他幾十年后仍歷歷在目的談話。
王:蔣委員長對你們實行寬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們覺悟,一樣得到重用。
胡:我認為只有革命,堅決地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軍閥,中國才有辦法。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我們是堅決反對的。
王:共產主義不適合國情,你們硬要在中國實行,這樣必然會失敗的。
胡:我認為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為共產主義而犧牲!
王:你家在哪里,家里還有什么人?告訴我們,我們可以保護你的眷屬。
胡:我沒有家,沒有人,不要保護。
繼胡天桃后,方志敏、劉疇西也相繼被俘。當衣衫襤褸、凍得發抖的老同學劉疇西被帶到身穿將軍制服、烤著炭火的俞濟時面前時,這位勝利者驕傲得連句寒暄客套話都沒有,就揮揮手令衛兵押走了劉疇西。
蔣介石自然沒有忘記劉疇西,特別囑咐曾任黃埔教官的北路“剿匪”總司令顧祝同,一定要將其爭取過來。于是,顧祝同親自來了3次。
面對死亡和友情、爵祿,劉疇西不為之所動,堅貞不屈,并鼓勵獄中難友:“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臨難無茍免!”
就這樣,劉疇西、胡天桃等人,先后被敵人殺害于南昌。他們篤信共產主義,至死不渝。
有道是:世事無常。歷史給王耀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1948年,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二“綏靖”區中將司令官的王耀武成了共產黨的俘虜。據說,他帶副官喬裝逃出濟南城后,在壽光縣境內上廁所時,因用高級衛生紙而被當地警惕性頗高的民兵發現并抓獲。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作為首批被特赦的國民黨戰犯走出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開始了新的生活。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誰是真正的失敗者。
■出于對解放全人類、建設新中國的堅定信仰,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澆灌理想信念之花。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們——
一死以赴為信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時任泰興縣教育局長的巫恒通為民眾的抗日熱情所感染,決心投筆從戎,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后抗日,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巫恒通得知同學管文蔚已加入新四軍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立即前去投奔。在管文蔚處,他與陳毅相會,暢談抗戰大計,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追隨共產黨抗日救國的道路。
巫恒通重回家鄉后,與胞兄巫全仁聯絡親友,籌集20余人槍,鋤奸匪,保家鄉,深受百姓歡迎。在新四軍的幫助下,隊伍很快擴編為“句容縣東北區民眾抗敵自衛團”,巫恒通任團長。
1939年夏,巫恒通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勝感慨地說:“書生從軍,要努力學會帶兵打仗。我早年夢想教育救國,逐步改良,但國民黨腐敗無能,倒行逆施,使我完全失望。我混了半輩子,一事無成。如今我找到了共產黨,要重新開始生活,彌補過去虛度之年華。”
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自衛團編入新四軍序列,改編為新3團,巫恒通任團長,轉戰于茅山一帶,多次粉碎了日軍的“掃蕩”,逐步成長為新四軍的一支勁旅。
1940年夏,新四軍主力北渡長江,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新3團留在茅山地區堅持斗爭。皖南事變后,日偽軍反復“掃蕩”茅山抗日根據地,新3團與敵重兵苦苦周旋,減員嚴重。在這段艱苦斗爭的歲月里,巫恒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頑強奮戰。他的兄長、嫂子、弟弟相繼壯烈犧牲。
巫恒通萬分悲痛,慷慨陳詞:“堅持抗敵,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有敵人在,房屋被毀,人被殺,這是必然遭遇。只有把敵人驅逐出國境,才能保全生命財產。現在什么是我所有的呢?我只有抗戰到底的決心。這是我應有的,而且是我應盡的天職。”
1941年春,巫恒通調任蘇南第5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邊恢復抗日根據地邊開展民主政權建設。敵人將巫恒通年僅11歲的幼子巫健柏作為人質捕至句容城內,妄圖以此要挾。但巫恒通不為所動,誓死抗戰到底,斗志愈堅。
9月6日,巫恒通與縣機關少數隨行人員駐句容二區中心鄉大壩上。因通信員陶發根被捕叛變,駐地遭到日偽軍襲擊。巫恒通率眾突圍,不幸受傷被捕,被關押在句容憲兵隊。
敵人欣喜若狂,先是盛餐款待,誘其背叛共產黨,充當“清鄉”專員,遭到巫恒通厲聲痛斥:“你們這些無人性的野獸,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敵!我今天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榮,死得光榮,想讓我賣國求榮那是妄想!”
一計不成,敵人又生一計,授意偽句容縣長陳希周出面勸降。巫恒通臥于囚室,以面向墻,不屑顧之。
陳希周只得自報家門:“我是陳希周呀!”
巫恒通驟然轉身,怒目逼視道:“不,你不是陳希周!陳希周是中國人,你是漢奸走狗賣國賊,我不認得你這個民族敗類,你趕快滾開!”
陳希周無地自容,掃興而去。
汪偽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大漢奸周佛海曾任江蘇省教育廳長,妄想以舊日上下級關系拉攏巫恒通就范,寫信并派專員勸降,但同樣遭到嚴詞斥責。此后,巫恒通拒醫絕食,決意以身殉國,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
黔驢技窮的敵人又逼巫恒通幼子勸父進食。巫健柏見父親傷重體弱,不禁失聲淚下。巫恒通在生命最后時刻囑咐幼子:“你要記住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樣死的,記住你爸爸是怎樣寧死不屈的。如今你哥哥在蘇北抗日,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你要繼承遺志,長大后獻身革命,做有志氣又有骨氣的中國人。”
14日凌晨,巫恒通在絕食8天后,壯烈殉國,年僅38歲。
噩耗傳來,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無不肅然起敬,沉痛致哀。陳毅高度評價巫恒通:“被俘之日起,即義不食敵寇水米,敵寇利用其舊友親朋來勸降,均遭嚴拒……死節之慘烈,抗戰以來所僅見。”
■選擇信仰道路艱難,堅守信仰高地更難。入黨誓詞中的“永不叛黨”4個字,是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用生命換來的。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信仰的火種永遠生生不息——
“不是為做官,而是要革命”
生于黃安(今紅安)七里坪柳林村的方和明,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通信員、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等職,參加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和長征,曾三過草地。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連長、旅后勤科科長、營長等職。身經大小戰斗200余次,7次負傷,15次立功受獎。
新中國成立后,黨組織準備安排體弱多病的方和明在延安休養。但他謝絕了,表示要解甲歸田,回鄉務農。他說:“革命需要打仗,我扛起槍是戰士;革命需要建設,我拿起鋤頭當農民!”1949年底,方和明懷揣黨員介紹信,背著行李卷、炒面袋,滿懷豪情離開延安,回到了剛剛解放的家鄉。
冬夜,小油燈在寒風中跳動,簡陋的草屋里聚滿了歡迎他的鄉親。大伙向他傾訴著解放前遭受的苦難,他向鄉親們暢談著革命的偉大勝利。樸實、熱情的鄉親對他的舉動很不理解。有位老大爺說:“革命成功了不去享福,回來種田值得嗎?”
方和明想起同他一起參加紅軍為革命壯烈犧牲的71個同鄉,拉著大爺的手說:“我們去參加紅軍的72人中只活了我一個,我不回來把家鄉建設好對得起烈士們嗎?”
鄉親們這才悟出了方和明解甲歸田的原因:他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沒有忘記革命先烈,沒有忘記繼續革命。
柳林大隊有很多小山崗,都像“骨頭架”,有水存不住,無水裂大口。方和明提出“利用地形,逐步興修小型水利”的方案,帶領十幾個黨員和200多個民兵大干起來,要修一座蓄水30多萬立方的水庫,解決用水問題。沒有資金自己籌,不懂技術學著做,口糧少瓜菜代,日夜奮戰在工地上,百把斤重的擔子不離肩,粗大的扁擔壓斷了數根。苦戰一冬,柳林第一座水庫勝利竣工了。
隨后,方和明又帶著大伙開山攔水。冬天風霜不歇腳,夏日酷暑不下陣,與“骨頭架”整整斗了十個冬春,終于造起了19座小水庫,修成了9條水渠、3道攔河壩,完成80多萬土石方,使大隊80%的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大家提起方和明大戰“骨頭架”的事,無不伸出大拇指:“老方真是塊過硬的不銹鋼!”
有年夏天,連降暴雨,方和明巡田護壩,幾天都沒有合眼。一天晚上,他和兩個隊長冒著傾盆大雨,再次來到羊角塘水庫。眼看洪水就要漫過壩面,水庫面臨著被沖垮的危險。方和明把繩子往腰間一拴,準備下水開漏。隊長一把抱住他,說:“你不能下。我們年青,能頂住!”
漏口小,山洪大,庫水繼續上漲。方和明跳進水里,鋤頭挖,雙手掏,加深加寬溢洪道。手指甲扒脫了,腳被石頭砸破了,仍然堅持戰斗。
這一夜,方和明七進七出,從田畈摸到壩上,從壩上摸到田畈。幫他烤衣服的老伴,見他一身水,一腳血,心疼地說:“是純鋼,也只有百把斤,你把老命拼上了!”
原來窮困的柳林大隊在方和明的帶領下變了樣:梯田平展,稻谷堆倉;茶樹遍山崗,果園繞村莊;公路通南北,渠道盤山梁。
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的陳再道上將偶然從《湖北日報》勞模光榮榜上看到方和明的名字。出于對戰友的思念和關懷,陳再道派人去打聽。很快就查實,方和明正是當年和自己一起爬雪山過草地的戰友。
陳再道立即請來方和明。20多年前的老戰友見面,格外高興。陳再道親切地拍著方和明的肩膀說:“你過去當團長,在戰場上是英雄;現在回鄉當農民,是勞動模范,保持了紅軍的光榮傳統,還是好樣的!”
方和明回鄉8年,當地群眾只知道他是紅軍,不曉得他當過團長。會見的通訊登了報,群眾爭相傳頌:“老方,有官不當官,有功不擺功,有福不享福,有難不怕難,真是個模范共產黨員。”
方和明笑著說:“我這個窮孩子,能夠參加革命,全靠黨和毛主席引路。作共產黨人不是為做官,而是要革命。”
回望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5年歷程,曾數度面臨生死攸關的考驗,卻每每總能神奇般地峰回路轉,轉危為安。
追根溯源,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忠于信仰,善于反思,敢于擔當,勇于改正。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一路艱辛,櫛風沐雨,百轉千回,終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時代已經翻開了新的篇章,但信仰的長歌永遠不落!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照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