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英偉達與軟銀宣布達成最終協議,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收購ARM。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兩黨在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崛起方面,展現出出奇的一致。如今,ARM被英偉達收購,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美企”,在核心設計上“限制出口”中國簡直易如反掌,如果成真,所謂的國產ARM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我們必須拋棄買ARM授權造CPU的所為自主創芯之路,因為它實質上還是“市場換技術”、“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技術路線。
當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可以獨立自主發展的時間窗口,是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才換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買ARM授權造CPU,走所謂的國際主流技術路線,為美國IT生態體系建設添磚加瓦,就是白白浪費無比寶貴的自主創新的時間窗口期,無異于以肉飼虎。我們應當把寶貴的時間、資金以及人才等資源用在真正自主可控的事業上。因此,必須認清買ARM授權造芯片的“買辦技術路線”的危害!
推薦大家一篇文章:
英偉達收購ARM 信創市場不宜倚重ARM
作者:在南泥灣,來源:芯界見聞
9月14日,英偉達與軟銀宣布達成最終協議,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收購ARM。在臺積電明確于9月15日后不再向華為提供代工服務之后,一家美國公司又將ARM收入囊中,這使國產ARM CPU在設計和制造環節都存在巨大風險。在ARM公司創始人寫給英國首相的信中也提到,科技主導地位事關國家經濟主權,更是強大的貿易武器。因此,我們必須對ARM技術路線的風險保持清醒認知,特別是在對自主性有較高要求的信創市場,更不能將我國自主IT體系的建設事業寄希望于ARM技術路線。
國產ARM CPU無法實現獨立自主
雖然國內ARM CPU廠商和一些媒體鼓吹ARM中立、自主,但從實踐上看,ARM也是屈從于西方政客的,談不上中立,至于自主就更是偽命題。誠然,一些網友認為國內ARM CPU購買了ARM V8指令集的永久授權,但這種商業授權行為根本無法對抗西方政客動用國家力量下達的禁令,西方國際可以用威脅國家安全的名義輕易將授權廢止。
在英偉達爆出接近收購ARM公司以后,ARM創始人Hermann Hauser就對此表示非常憂慮,認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CFIUS(外資投資委員會,對可能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交易進行審查的委員會——作者注)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雇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產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產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那就意味著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CFIUS法規。這使英國處于令人難以置信的立場,即關于允許ARM出售給誰的決定權將在白宮而不是唐寧街。主權曾經主要是一個地理問題,但是現在經濟主權打破了地理的限制,而且它在全球化中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將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交還給美國,這就是讓英國成為美國在技術上的附庸國。
Hermann Hauser作為ARM創始人,對于ARM的論斷是極為權威的。從Hermann Hauser的言論表明,ARM被美國公司收購后,即便是英國企業也將受制于白宮。在此前制裁事件中,ARM等西方科技公司也是在賺錢和政治風險之間尋找平衡,當政治風險大的時候,它就選擇跟隨美國,打著“不合規”的旗號,翻臉不認人地制裁你;當政治風險變小了,就一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樣子,標榜“合規”,與中國企業做生意,從中國賺取高額利潤。長期以來,ARM聯合其中國合資企業或合作伙伴,高舉自主可控旗幟,騙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大家千萬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美國逼迫中國另起爐灶獨立自主
近年來,隨著芯片熱和信創工程的開展,不少商業公司都開始打這一塊市場的主意,許多國內企業通過與IBM、高通、ARM等公司合資,或直接購買,獲得其技術授權來研發芯片,在輿論包裝之后,沖擊信創市場。其中,力度最大的要數眾多的國產ARM公司。即便實踐已經證明購買ARM技術授權在自主可控上存在巨大的問題,但是ARM路線的鼓吹者依然宣傳:“中國信創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ARM的CPU引入服務器和云,在生態上為全球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國產ARM CPU將以這種方式把黨政單位和國企的基礎硬件綁在ARM的戰車上。然而,特朗普政府升級了對華為的制裁,打破了國內一些企業“融入國際主流”的幻想,華為在數日前還專門包機運回緊急代工的最后一批芯片。這一事件堪稱黑色幽默。
一直以來,國內能人志士呼吁和強調自主研發,但總有一些利益集團對西方抱有幻想,堅持所謂“融入國際主流”的技術路線,實際上卻在推行早已破產的技術路線。貿易戰以來,真正把國內企業逼上梁山,另起爐灶、自力更生的居然是特朗普。這一點與當年赫魯曉夫撤走援華專家逼迫中國獨立研發“兩彈一星”以及歐洲國家在衛星導航系統研發上把中國當冤大頭導致中國獨立研發北斗系統如出一轍。
無視契約與規則 終將承擔相應的后果
在特朗普政府升級了對華為的制裁后,華為失去了代工渠道,這使華為在ARM CPU的供貨能力上受到影響。CPU的生產從下單到完成流片至少需要五到六個月的時間,華為在明知庫存有限,無法按時交付的情況下,依然向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做出承諾,大肆在信創市場搶單簽合同,這種做法已經違背了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則,必然失信于政府、合作伙伴和用戶。在非常時期,某些企業試圖依靠屯貨來維持市場局面,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已知無貨且短時間內不能恢復供貨的情況下,依然做出承諾,置合作伙伴和用戶的風險與不顧,這種做法確是極其不負責任。
作為一家企業,華為不擇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民族企業巨頭有責任和義務要為我國IT事業長遠的發展負責,企業的行為必須與我國IT產業長遠發展的目標相統一。
當下,我國IT產業發展的時間窗口,是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換來的,可謂是花錢買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跟著作為所謂國際主流技術路線的美國IT生態體系走,就是白白浪費無比寶貴的時間窗口期。我們應當把寶貴的時間和資金用在真正自主可控的事業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