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弘芯因資金困難項目陷入危機。近年來,地方政府對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非常熱衷,并以非常優惠的條件招商引資,或成立合資公司。然后,這些被寄予厚望的項目的后續發展往往事與愿違,不少項目堪稱“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方面,德淮半導體、成都格芯、貴州華芯通、福建晉華等比比皆是。鐵流認為,產業發展應當遵循客觀規律,地方政府不考慮當地現有技術能力和產業水平,盲目投入巨資上項目的做法并不可取。
武漢弘芯事件始末
武漢弘芯成立于2017年11月,當時號稱投資1280億元,在2018年和2019年兩度入選了湖北省重大項目。根據項目規劃,武漢弘芯預計建設14nm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將達每月6萬片。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干。在政府完成先期墊資之后,后續資金就難以為繼,根據《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項目計劃》,截至2019年底,武漢弘芯累計完成投資153億元,預計2020年投資額為87億元。在2020年被踢出湖北省重大項目,不過,即便如此,弘芯依然列入武漢市重大項目。之所以出現資金困難,主要是幾個股東在出資方面普遍縮水,以大股東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其實繳資本為0。在這種情況下,當政府投資一旦燒完,資金出問題也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2020年7月30日,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官方發布《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明確指出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該分析報告還指出,弘芯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調規和出讓,且項目缺少土地、環評等支撐材料,無法上報國家發改委窗口指導,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當下,弘芯項目主要是政府、銀行貸款、承包商墊資,大股東在出資方面未能兌現承諾,弘芯已經負載累累,不僅拖欠總包商武漢火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數億工程款,還拖欠分包商武漢環宇基礎建設公司4100萬元工程款。弘芯也因此被火炬和環宇告上法庭,導致公司賬戶被凍結,二期價值7530萬元的土地也因此被查封。由于資金困難,弘芯原計劃購置設備3560臺套,但項目一期生產線僅有300余臺套設備處于在訂購和進廠階段,不足原計劃的零頭。
為了應對資金困難,弘芯還把價值5.8億元的全新ASML光刻機抵押出去換取貸款。這里說一下,一些媒體在報道中稱“武漢弘芯抵押大陸唯一7nm光刻機”,但實際上用于抵押的這款NXT:1980Di是給10nm用的,7nm和5nm工藝用的是ASML的NXT:2000D,全新的NXT:1980Di直接抵押出去,著實令人扼腕。
由于人民法院不斷增加司法公開力度,武漢弘芯的兩次開庭庭審視頻還被放到網絡上。有鑒于一大堆招聘的人被一再拖延入職,以及當下弘芯的困局,估計將來還會有弘芯的勞動合同官司公開放到網絡上。
半導體大躍進屢屢栽跟頭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掀起的芯片熱,一大批境內外企業在全國各地畫大餅、投資圈地,一些地方政府也不顧地方實際,貪大求洋,大干快上。不少項目已經暴雷。
2015年11月,德科碼“CMOS 圖像傳感器芯片(CIS)產業園”項目簽約落戶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約25億美元;到了2016年6月8日項目舉行奠基儀式時,宣布的總投資額已經達到30億美元,金額和南京當年3月簽約的臺積電項目體量相當。
2016年6月,南京市政府、南京德科碼以及TowerJazz宣布合作,在南京建設8寸晶圓廠。按照規劃,項目將分期建設。一期項目為一座8寸晶圓廠,預計投產后產能可達4萬片/月;二期項目為8寸晶圓廠1座和12寸晶圓廠1座,投產后產能可達6萬片/月,12寸晶圓廠以自主開發的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生產為主,投產后產能可達2萬片/月。
然而,由于本身缺乏技術積累,因而走的是技術引進路線,現實從ST手里買到COMS傳感器的相關工藝授權。然后又從安森美半導體買相關專利和技術授權。之后又在日本成立芯片設計公司,并找來了原來日本東芝CMOS圖像傳感器的設計和研發團隊......可以說,德科碼在技術商高度依賴海外技術輸入,本身并不具備太強的技術研發能力。
德科碼早期運營資金均靠政府投資,而工程建設費用、供應物料費用,全部由中建二局以及供應商墊付。南京市政府總計向德科碼投資大概是2.5億元,但資金分批次發放。當花錢的速度超過政府投資時,問題就爆發了,最終只能破產。
2017年,格羅方德在成都宣布,將在成都設立子公司格芯半導體公司,格羅方德占股51%,計劃投資90億美元建設一條12寸晶圓代工線。其實,成都并非是格羅方德的首選,格羅方德之前試圖在中國數個城市合資設廠但均遭到拒絕。在和重慶渝德簽屬合作協議4個月之后項目依然沒能落地,計劃擱淺的原因在于格羅方德轉移的技術相對落后,以及格羅方德的要價過高導致的——小道消息是格羅方德只愿意轉移從新加坡工廠淘汰的二手設備,這些設備只能用來加工40nm芯片,但即便如此格羅方德依舊要求占51%的股份。
根據當年的格羅方德的計劃,第一期是建設12英寸晶圓生產線,并轉移源自格羅方德新加坡工廠的技術,預計2018年底投產,產能約每月2萬片。第二期是自2018年開始將從德國轉移技術,導入22nm SOI工藝,計劃2019年投產,投產后預計產能達到每月約6.5萬片。
格羅方德是在近年來經營情況不佳的形勢下,才來中國合資設廠,而且從被重慶等數個城市拒絕的情況看,格羅方德開出的價碼含金量相對有限。按照當時的PPT,原本應當在2018年導入的22nm SOI工藝至今杳無音訊,反而是本土廠商中芯國際搞定了14nm工藝。
其實格芯于2018年10月取消成都廠180nm/130nm項目投資后,成都格芯早已名存實亡,一直在尋找接盤者,只不過沒人敢當白衣騎士。目前,晶圓廠里價值百億元的設備只能放在那里積灰塵。
華芯通則是又一個慘烈的案例。2012年,高通公司開始計劃發展服務器芯片業務,最初的想法是將移動芯片的節能特性與強悍的設計能力結合,吸引諸如微軟和谷歌等數據中心這些客戶。在2016年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與高通簽訂協議,成立華芯通。華芯通注冊資本18.5億元(約2.8億美元),貴州方面占股55%,高通方面占股45%。在簽約儀式上,貴州省領導出席與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總裁德里克·阿博利一同見證了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揭牌。貴州省領導還表示“我相信,雙方合作一定能夠結出豐碩成果”。在2018年,一場關于 “ARM服務器產業生態”的論壇在貴州召開。華芯通發布了其第一款ARM服務器CPU。由于在商業市場碰壁,只能依賴政府輸血,因而高舉自主可控大旗,并標榜“國產CPU芯片 + 國產云平臺 + 國產應用 = 真正的自主可控”。雖然華芯通高調標榜自主,但實際上,這款ARM服務器CPU就是高通ARM服務器CPU的馬甲。
由于ARM服務器CPU在商業市場上根本沒有市場,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博通、AMD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在這種大背景下,高通決定放棄ARM服務器CPU,力主ARM服務器CPU項目的保羅·雅各布(高通公司創始人的兒子)試圖找一個白衣騎士接盤,有消息稱軟銀曾經考慮接盤,但最終沒了下文。之后,ARM服務器CPU被高通徹底放棄,這項計劃的主要支持者,高通公司創始人的兒子,保羅·雅各布也同樣出局,高通公司的董事會堅持要求雅各布斯放棄任何重返高通的企圖。隨后,領導高通數據中心技術近五年后的Chandrasekher離職,隨后大批技術骨干也離職。在高通放棄ARM服務器CPU之后,華芯通就變成無根之木,自然而然也就關門了。
結語
半導體產業大躍進最大的教訓就是要尊重技術發展規律,技術發展要循序漸進,地方政府不要妄圖短期用政策和國有資本一口氣吃成胖子,不要妄圖短期用行政資源砸出一個產業。
習總書記曾經說過,花錢買不了核心技術。當下,一些官員不善于培育本土企業,反而非常熱衷于招商引資,寄希望于請“洋和尚”來念經,仿佛洋和尚念幾句咒語,一個產業就能憑空變出來。面對一些大牌外企企業,瞬間就被迷花了眼,不惜血本高額投資,結果不僅沒能引進技術,反而陪人夫人又折兵。
鐵流希望,地方官員能一步一個腳印干實事,不要迷信彎道超車。從實踐上看,近些年這些所謂的“彎道超車”大多是玩概念,搞噱頭,真正超車的沒幾個,反而上演了一批“彎到翻車”。希望地方官員能夠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情況,布局本地產業,應多依托本土現有的企業中有一定技術積累的企業,依靠現有的人才中一貫表現不錯的人才。不要被海歸的“洋”履歷迷花眼,更不要對外資的光環所迷惑。
另外,對于主導這些技術引進項目的官員,也應當進行考評,如果存在以權謀私、公器私用的情況,那么必須追責。如果是眼光不行,能力不行,那么,就把這些官員放到與其能力符合的位置上,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