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周來:中國制造業“前門有虎,后門有狼”
2011年11月09日 來源:搜狐財經 作者:盧周來
只有把中國制造業不斷向價值鏈的高端提升,才有可能脫離前虎后狼的包圍。這不僅有賴于中國制造業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還有賴于政府在包括物流、稅收等方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中國制造業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1980年,中國制造業出口占全球的百分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到了2000年,這一比率上升到5%,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制造業大國;挾加入WTO之勁,2006年,中國制造業出口占全球比率猛增到11.5%,僅次于德國的 11.8%;2009年,中國制造業出口占世界制造業出口百分比為15.9%,已超過德國的12.6%。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世界工廠”稱號名實相符。
不過,伴隨中國制造業飛速發展的不僅僅有中國的經濟騰飛,還有制造業自身成本的不斷上升。蘇格蘭皇家銀行提供的數字表明,過去20年里,中國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增加了10倍;而根據中國國家“十二五”規則精神,未來五年制造業工人工資還將翻番。
就西方企業而言,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和相對穩定安全的投資環境,是吸引其到中國投資辦廠的主要原因。而現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東南亞與拉美地區優勢凸顯出來:盡管這些地區在社會與政治穩定程度上低于中國內地,但他們現在的勞動力價格卻比中國低許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有超過80%的企業,普通工人月薪在1500元人民幣以上,這一工資水平已經遠高于東南亞地區;而中國內地最低工資標準則高出南亞與東南亞地區4倍之多。也因此,印尼和孟加拉國正成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最大受益者。根據畢馬威的估計,發達經濟體正在嘗試著把低端制造從中國轉移向這些地區。反映在數字上,印尼鞋類出口在2010年增長了42%,達到21億美元;孟加拉國的服裝紡織品出口在截至2011年7月的一年時間里增長了43%,達到180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輕工制造業份額,卻在2011年上半年開始下滑,從曾經的50%以上下降至48%左右。所以,中國較低端制造業無疑處于相對成本更低的“群狼”環伺之中。
有人認為,在相對高端的制造業上,中國仍有優勢,因為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仍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在前列。這話不假,但在當下,相對高端的制造業卻面臨來自美國“再工業化”趨勢和戰略的壓力。客觀上講,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距,近些年也一直在縮小。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的一份研究成果,因為中國制造業勞動力工資上升很快,考慮到美國生產率高于中國4倍左右,中美兩國勞動力“生產率調整工資”差距,從2005年美國水平的22%縮小到2015年的43%;如果再考慮到中國物流運輸成本遠高于美國,產品可靠性卻低于美國,美國在制造業領域可能很快就會重拾優勢。再加之奧巴馬政府出臺鼓勵“再工業化”以及“支持就業”政策,“過去10年涌向中國的大量工作,可能會很快開始返回美國。”2011年上半年,不少來自美國的企業從中國內地重返美國,這已經證明這一趨勢或許不可避免。從這點上看,中國較高端制造業發展“前門有虎”。
在“虎狼”的圍追堵截中,未來中國制造業還有出路嗎?答案是肯定的,卻也幾乎是惟一的:只有把中國制造業不斷向價值鏈的高端提升,才有可能脫離前虎后狼的包圍。這不僅有賴于中國制造業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還有賴于政府在包括物流、稅收等方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使企業有更多資源投資于創新方向。
(作者系中國國防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多家媒體財經專欄作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