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時,發現文革中“漢奸、叛徒、特務、反革命”特別多,似乎大帽子滿天飛,這正常嗎?起初感覺很不正常,但結合歷史和當時形勢分析后,發現這種現象事出有因。
一、個人經歷的曲折性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中國革命的進程也是如此。在我黨艱難曲折的革命進程中,各種各樣的人出于不同目的,爭相匯入這股波瀾壯闊的革命洪流。
其中,許多革命者尤其是地下工作者,因為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除堅持原則外,還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他們會做一些在當時看來合情合理但在事后看來違規違紀的事情。這種事一旦在文革中被揭發,由于很多當事人已失蹤、去世、外逃,一般很難說清楚,被扣帽子雖然不公,但很正常。
也有人為革命需要,曾做國民黨、日本、汪偽、蘇聯的間諜,雖然解放前已明確其地下黨的身份,但由于經歷非常特殊,文革中很容易被看作投機革命,被打成“漢奸、特務”。
還有人在革命低潮或被捕時迷茫動搖,做出向敵人繳槍、乞降、寫自首書等出格的事情,但他們在短暫動搖后或革命高潮時,又重新回到隊伍中,為黨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順理成章地成為老干部,如上海某高校兩名常委都曾在解放前叛黨,有的還在報紙上發表過“自首書”。由于解放前我黨尚未執政,加上信息閉塞,他們很難暴露;解放后,同樣因信息閉塞、個人隱瞞、他人保護等因素,很難暴露。但在文革中由于群眾造反,很多老干部的歷史問題會通過大字報、串聯等方式被揭發出來,讓他們轉瞬間被打回原形。
如某老干部曾3次被國民黨逮捕,但都被成功“營救”,文革中有人懷疑他有歷史問題,后通過查閱民國政府的報紙、檔案等資料,果然發現他曾叛變投敵,加上還有人證,隨即將其打成“叛徒、內奸”。
二、家人選擇的多樣性
分析老干部的出身,發現一些成員較多的家庭,會采用多頭下注的方式為家庭成員選擇政治方向。如老干部姚某,父親是國民黨中將,二伯父是民國縣長,五叔先做國民黨高官,后當親日漢奸,他本人和2個堂弟、1個堂妹則投身革命,從而保證無論是國民黨、共產黨,還是日本當政,整個家庭都會有所依靠、長盛不衰。老干部張某,姑姑、丈夫、自己都投身革命,但叔叔卻是臭名卓著的漢奸高官,抗戰勝利后因漢奸罪被槍斃。老干部周某很早就投身革命,但他的哥哥卻是國民黨黨員、復興社成員、偽保長、偽縣政指導員,在老家獨霸一方,維護家庭利益。
這樣做對革命者本人和中國革命可能有點好處。如老干部姚某早年做地下工作時,國民黨官員、汪偽漢奸都知道他是黨的干部,但礙于他五叔的情面,都對他網開一面。老干部張某將我黨的地下電臺設在身為漢奸高官的叔叔家里,從而避開了其他漢奸特務的糾纏。此外,有的革命者被捕后,能通過家人親戚在國民黨和日偽政府的關系順利出獄,這就是史書上常說的“營救”出獄。
不過,凡事都是利弊相間。這樣做的壞處是,有的革命者會多出幾分投機性,其家人可能會向國民黨、日偽漢奸泄漏黨的機密,更重要的是,有的老干部會在解放后,出于親情等因素的考慮,庇護有污點的家人,甚至幫其漂白身份,以逃脫人民的審判和制裁。
如周某的哥哥,解放前曾配合國民黨攤捐款、征積谷、抓壯丁,還曾強奸婦女,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按理說,周某解放后應將哥哥交給當地政府甄別處理,但出于兄弟感情,他指示當地政府批準哥哥進京,并將其送到革命大學深造,漂白身份后,又通過關系安排到老家的省政府任職,使哥哥從反革命分子變成革命干部,如此漂白的“革命干部”,文革期間大概率會被打成“反革命”。
三、配偶家庭的落后性
一些生在地主、富農、資本家、民國軍官等落后家庭的女青年,解放前后,出于維護家庭利益,實現階層躍升的目的,會利用自己年輕貌美、學歷較高等優勢,高攀一些老干部,成為高干夫人和領導夫人。她們的家人親戚,雖然或多或少存在歷史問題,但因有干部庇護,除個別罪大惡極的,多數都能順利過關,甚至一躍成為革命干部。
如老干部周某的夫人出身大地主大官僚家庭,妻弟劣跡斑斑。革命勝利前夕,吳某推薦他到革命大學學習,后以南下工作隊員的身份到其他地方工作,順利實現身份轉換,成為解放前參加工作的“革命干部”。但這樣的“革命干部”,因有歷史污點,一旦周某垮臺,很可能被打成“漢奸、叛徒、特務、反革命”。
四、人際交往的復雜性
任何人都有朋友,老干部也不例外,不過,他們的朋友中也可能有漢奸、叛徒、特務、反革命。如老干部聶某解放前與某國民黨特務頭子關系密切,入黨介紹人吳某解放后被查出是叛徒,從而使他自己在“反右”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在文革中被打成“特務、叛徒”。
老干部周某的一個大學同學在反右中被劃成“極右”分子,周某出于同窗之情為其翻案,并將其調入北京異地任職。文革中隨著周某倒臺,他的同學也被查出“極右”經歷,馬上由干部變成“反革命”。
老干部吳某祖父是清朝官員,父親是民國警官,母親是地主女兒,自己年輕時與胡適、蔣廷黻、傅斯年等反共分子混在一起、關系密切。吳某在成為共產黨高官后,不僅想方設法杜撰“光榮”家世,而且還賣力地為同為大地主的楊某和“右派分子”季某涂脂抹粉,吹捧楊某“為人精明、忠厚、慷慨、喜歡朋友”,并公然篡改歷史,將兩人偽造成創建某地游擊隊的功臣。楊某、季某在吳某倒臺前,處處以“老革命”自居,吳某倒臺后,馬上就被揭發出“反革命”的真面目。
五、官場斗爭的對抗性
解放后,由于一些有歷史污點的老干部位高權重、深居簡出,加上他們對歷史問題刻意隱瞞,所以,其底細多數人并不知情。文革中,由于群眾造反,加上老干部間斗爭激烈,出于自保、斗爭等目的,許多人向上級和群眾揭發舉報政敵的歷史問題,從而讓一些污點干部現了原形。這與當下的官場舉報有些類似,許多“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干部一旦被舉報,很快就會淪為人人喊打的“貪官污吏”。
六、群眾揭發的積極性
群眾揭發也是文革中某些老干部現原形的重要原因。這里的群眾主要指科以下干部、普通工作人員、革命熱情高漲的工人、農民、學生、解放軍等,他們人多力量大,有的還曾在民國政府工作過,是一些老干部歷史問題的見證者、知情者,加上解放后我黨獲得大量的民國檔案,其中就有關于老干部歷史污點的原始資料。文革前,由于官員自我保護及民國檔案的保密性,一般人不敢揭發;文革中,由于原有官場秩序被打亂,群眾革命熱情高漲,加上人們獲取民國檔案更加容易,有了過硬的佐證材料,許多知情者這才不再顧慮,大膽揭發。
如老干部肖某1927年起義失敗后曾向國軍繳械投降,并創建政黨四處活動,僅4個月就失敗了,被迫回到黨的隊伍中;老干部陳某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曾被國民黨逮捕判處死刑,為活命向敵人乞降,改為有期徒刑,再向敵人乞降,寫了“自首書”,并通過家人四處活動,最終被囚2年即獲釋放,當時曾發誓:“再不當共產黨了”。他們兩人的叛變行為,都是因為有人在文革中查閱了民國政府的檔案資料,才被群眾揭發出來。
七、政治要求的特殊性
文革中特別講政治,無論是官方還是群眾,對干部的忠誠性、純潔性要求特別高,對“漢奸、叛徒、特務、反革命”的容忍度很低,只要某人稍微有點歷史問題,馬上就可能受到批判并被打倒,加上群眾革命熱情高漲,人人都長著火眼金睛,發現很多“漢奸、叛徒、特務、反革命”實屬必然,當然,其中會有些冤案。
(2022-7-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