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有人曾提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觀點。但被毛主席否掉了。毛主席認為,要想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須堅持獨立自主,集中人力財力搞現代科學技術。
老人家去世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又被人拾起來。這個決策的提出,讓有些人歡呼雀躍,幾乎到了狂熱的地步。
于是,他們毫不猶豫地叫停了國家正在研究,并且成功在即的一系列軍用和民用高精尖項目。如:運十大飛機、光刻機、遠程轟炸機、大型導彈驅逐艦、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和數字焊接等。
研發被迫停止,導致一些優秀的科技型國有企業倒閉,前期巨大的投入付之東流。
那么,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真是使國家受益了嗎?
不可否認,短期內是見了點效果。但多年以后,我們就嘗到了被人“卡脖子”、當孫子的苦頭。在被現實碰的鼻青臉腫的時候,不得不承認毛主席當初堅持獨立自主的英明偉大。
國家不是受益者,毋容置疑,那就是美西方國家了。
第一,他們最不愿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高精尖技術的突破。當時,清華大學研發的芯片一旦問世,至少跟歐洲同步,甚至是領先。所以,我們提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正和了他們的心,如了他們的愿。
第二,中國大批科研項目的下馬,無異于自廢武功。那么,美西方國家就不再擔心中國的崛起,可以肆無忌憚地在軍事上搞恐嚇,在科技上“卡脖子”,在經濟上搞制裁,逐步把你變成失去尊嚴的附庸者。
第三,中國失去了自主創新能力,想發展就必須拿出大把的真金白銀是從他們手里購買所需要的高科技產品,比如半導體產品。這樣,中國便成了冤大頭,任憑他們“割韭菜”。當然,這里面也不乏跪舔美西方國家的漢奸,將其賣國行為稱作韜光養晦。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受益者除了美西方國家,再有便是那些對此政策情有獨鐘的人了。
說到這里,不由想起了晚清時期的洋務運動。當時,張之洞和李鴻章有南北兩條路線之說。張之洞主張引進先進技術,發展自己的實業。眾所周知,南方的“漢陽造”、造船廠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李鴻章則主張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北洋水師的船就是買的國外的,結果因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最后被小日本滅掉了。
戰爭失敗了,國家割地賠款,而李鴻章卻在買船的時候發了一筆洋財,據說富可敵國。
從這方面看,當初有些人因何那么熱衷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也許是一種答案吧。
不管怎么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無疑是一種敗家子行為。不僅讓國家損失了大量資金,而且使科技落后了若干年。
但是,有些人仍不肯認賬,說當時國家經濟困難,買也是一種權宜之計。這話實在是荒謬至極,建國初期國家的底子更薄,人民吃飯都成問題,按此說法 “兩彈一星”就別搞了。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及時止損,重新走上了獨立自主的軌道。
回想當年,真是有些后怕,如果沒有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按照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觀點,說不定“兩彈一星”真的搞不出來。難道這種鎮國之寶也能到國外去買和租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