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偉大的國家,可到了今天只有一個文明古國,它就是中國。是什么保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呢?它就是中醫!有了中醫,大災大難均可以化險為夷,沒了中醫,中醫民族的繁榮就很難延續下去!
大家不要被表面上的繁榮所迷惑,一個民族真正的強大,是基于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科學自信。可中國有嗎?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可目前中國的文化完全被西方文化所主導,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能談得上強大嗎?制度是保證中華民族繁榮的關鍵,可眾多社會主義都滅亡了,中國獨立難支,這能稱得上自信嗎?中醫學包含著一個一通百通的理論體系,它上可治國,下可治人,中可治企。可這個理論體系長期蒙塵,這能稱得上自信嗎?日本平均一年一個諾貝爾獎,而中國幾乎是零,連小日本都比不過,這能稱得上自信嗎?
中醫學之所以對中醫重要,不僅僅它是一門醫學,可以保佑國民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一通百通的科學體系,上可以推動新一輪的科學革命,實現中國科學的后來居上;下可以安邦治國,使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可惜的是,中國人完全把它拋棄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任何一個中國人,陰陽五行學說的科學性在哪?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上來!
可事實上,陰陽五行學說當中包含著一個完整的系統科學體系,其中,陰陽學說描述了物質系統的發展規律,五行學說描述了系統內部物質運動的規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全的系統科學體系。現代人理解不了,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被西方文化、西方科學主導了,在這種觀念和科學的基礎上,陰陽五行學說就是一些空洞的哲學概念,百無一用。那么陰陽五行學說的科學性在哪呢?你站在氣一元論基礎上再看看就知道了,陰陽不是本質不同的兩種東西,五行不同本質不同的五種材料,它們都是同一種物質氣的五種不同狀態,其中,陰就是統一物質的有序狀態,陽就是統一物質的無序狀態,物質由陽至陽的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產生,由陰至陽的轉化就是物質系統的滅亡,陰陽學說就描述了物質系統產生、發展、壯大、衰退、滅亡的規律性。五行學說也是一樣,其中木描述了組織現象,金描述了離散現象,火描述了擴張現象,水描述了吸引現象,土描述了普遍聯系,這五種運動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個物質系統當中,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保證了整體的動態平衡,并使系統不斷與外在世界的變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統的秩序。
人是一個標準的物質系統,它遵循著陰陽五行學說所揭示的物質運動的規律,中醫學就是在這個學說之上建立的。就拿中醫治病方法來說,中醫不管什么病,它都是一種方法,那就是調平衡,調管理,因為按照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規律,只要整體的管理恢復了,局部病變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中醫就是一門恢復人體管理的學問。
那么如何來恢復人體的管理呢?五行學說則告訴我們,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會失控,疾病就是整體管理失控的一種結果。而恢復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此時百病皆消,中醫學就是通過調節人體的五個功能系統之間的平衡來治病的。
西方也有醫學,但這種醫學是一種沒有思想的醫學,它只會頭痛治頭,腳痛治腳,只顧局部,不顧整體,局部好了,整體卻完了,害人不淺,更不可能保證中華民族的繁榮。就拿當下的新冠肺炎這種瘟疫來說吧,沒有中醫,武漢控制新冠不力,死亡率超高;有了中醫,就迅速控制了瘟疫,死亡率迅速降低。而西方呢?沒有中醫,瘟疫根本控制不住,范圍越來越大,死亡人數越來越多。由此可見,西醫在中國泛濫成災有多可怕!
更嚴重的是,西方科學和西醫為了在中國永遠成為霸主,就對東方科學和中醫不斷下黑手,打壓東方科學和中醫,中醫振興不起來,東方科學就不可能振興起來,中國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復興,中國就不可能后來居上。就拿中醫學的研究來說吧,當年錢學森想利用系統科學使中醫現代化,可遭到了主流科學界的強力打壓,最終無疾而終。現在的中醫研究,都在西方科學的控制之下,因為研究的標準都掌握了他們手里,不按照這個標準,你永遠就不可能成功。至于中醫,為了打壓中醫的發展,就拿西醫制度來管理中醫,讓中醫削足適履,走路都難,何談發展?
可笑的是,目前的西醫仍然在中國惡性增生,它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的癌癥,首先,它的高成本使中國財政承受高壓,如果用了中醫主導醫療,用當前三分之一的醫療費就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由此可見差距有多大!其次,它的高成本也讓國民不敢花錢,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其三,西醫是一門以犧牲整體管理的代價來換取局部病變細胞死亡的一門醫學,弊遠大于利,讓西醫做主導,只會讓病人越來越多,疾病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大量不治之癥的出現,這對中國人民的傷害可謂天大。其四,西醫打壓中醫,導致了中醫學中隱藏的科學體系長期得不到國人的認識,科學突破很難實現,這樣長期跟在西方科學屁股后面人云亦云,生產力何來?
中醫興,中國科學興,中國傳統文化興,中華民族興。我們再也不能讓西醫坐在中醫的頭上作威作福了,中醫不僅應該獨立出去,自由發展,而且還要能和西醫公平競爭,只有這樣,才能夠戰勝西醫,擺脫西醫對中國的傷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